查看原文
其他

汽车关税降了,但离正常市场还远着呢

学经济家 2019-04-06

汽车关税降了但离正常市场还远着呢

文丨学经济家


十几年前看到篇汽车产业报道,引用了丰田研究中心的一个结论,就是中国假如完全放开汽车产业的话,那造车成本会快速下降到美国日本的7折左右才会稳住。当时查了下美国车价,加上增值税后,那凯美瑞和帕萨特十二三万就可以卖了。

这个成本计算说的通。一是美国的整车厂和零部件厂的人工成本,占车价的一半略多,而每小时人工开支是中国的五到十倍。二是看过报道,雅阁年销5万辆那年,广州本田利税是45亿元,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利税20多亿元,算下来成本可不就是十万出头嘛。另一个段子是听来的,第一代君威投产前美方市场部坚持要定价18万,已留足利润能支撑滚动扩张,而上汽告知你们不懂,要么28万以上要么别做了。

汽车这么赚钱,拿到牌照的企业都在拼命扩产,轿车产量从2001年的80万辆起飞速上涨。我估算了一下,十几年后产销量就会到三四千万辆,其中大几百万辆出口,美日整车生产线会有一小半关门。

现在想想那时还是年轻,图样图森破,光看到加入WTO和市场的力量,没想到宏观调控的时代列车正在隆隆的开过来。


宏观调控产业政策和国企算盘

先是2008年推出的排量税,对3.0和4.0以上排量施以高价重罚。随后一个个产业政策接连发布,基于市场换技术,或者扶持自主品牌(甚至要求合资车厂推出合资自主),或者环保节油(但却对重汽集团的柴油假国3视若无物),要求车厂这样,两年后要求那样,不服的就别想拿到新产能。

政策推出的理由千变万化,但前六七年的结果倒是非常清晰,那就是最大得益者始终是央企长子一汽的政绩。

1.先看排量税的影响大众集团刚推出的2.0T和3.0T动力立刻大杀四方,当时没增压的国产奔驰E和国产宝马5被打趴下好几年,上汽凯迪拉克直接停产,威胁奥迪A6的天籁3.5也下架了。一汽丰田刚换4.0的陆巡霸道笑傲江湖,经常比带了25%关税的进口版还贵,而其他4.0以上的SUV几乎全军覆灭。直到宝马X5和路虎揽胜赶紧推出3.0增压,才能在大众集团的途锐、卡宴、奥迪Q7的后面,抢到些肥肉,其余的就只能长期啃草根了。

2.再看各种理由限制合资产能的结果北汽奔驰、华晨宝马想扩产能,难于上青天,即使工厂三班倒,现在还有三四成要靠进口。吉利10年买了沃尔沃,到13年换届以后才落地,李书福曾当众落泪,因为这三年几乎把吉利拖垮了。可谁让奔驰宝马和窝窝是奥迪的直接竞争对手呢?还有雷克萨斯,一汽其实未必积极,因为一汽丰田还得和天津的股东分账,而奥迪的中方利润就自己独得;至于丰田梦想的独资或者落地广汽,嗤~

可怜无数车评家指责丰田如何“不重视中国市场”。这什么时候轮的到丰田能决定了?大众在中国备下了460万辆产能,是丰田的3倍,车型不够把PQ34和PQ25拉皮一遍又一遍来凑。别说丰田犯傻了,花旗汇丰,默克辉瑞,谷歌微软,还不是一样的要么服从领导、要么出局?

3.另两家汽车央企只需避开长子锋芒冲击不算很大东风娶了雪铁龙、标致、日产、本田、起亚(捡的江苏)、裕隆、雷诺,堪比鹿鼎公韦小宝,其中日产和本田又漂亮又能打,可惜也一直缺产能。长安作为央企兵装集团的下属,底子和待遇就都再差一些,拿到福特之后,铃木闹别扭,从福特分出的马自达曾被一汽摁到停产,长安沃尔沃和DS名存实亡。

4.地方国企里上汽最不好欺负一直能拿足产能但一汽可以优先抢高端车型早年是我奥迪你大众我Q5你途观我迈腾时你继续卖老B5我高尔夫和速腾和CC时你途安和POLO….躺着赚钱的高端车型要给长子对广丰就更狠了,我陆巡霸道考斯特对你汉兰达,皇冠锐志对你凯美瑞,花冠RAV4对你雅力士。上海广东尚且如此,别的地方国企的合资厂,想威胁央企长子的政绩就更是别想了,没像海南马自达那样直接夺走合资方,就跪谢吧。

现在,当时一汽的掌门徐总已经戴罪入狱,一个猜测是,他无法指望市场的千万级年薪和亿级的期权,奋斗意义就只能指向仕途。而小他8岁的前任在41岁就晋级中委候补,这难免让55岁回到一汽的徐特别迫不及待,拿着整个山头硬冲政绩。而面对一个副部级央企掌门的这种压力,工信发改环保国资那些司级处级的干部,很难在相关政策规定的细节上,能估不偏不倚。

国企类似的特色游戏规则,持续了两代人的时间,扭曲了上百万名大大小小国企领导的算盘,曾经导致上千万人的下岗,现在则是拉低着上百万亿的资产的回报。猜测,2013年换届后提出“让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多半是准备给个新的规则。可是,几十年来的政治正确和组织惯性,官僚机构的设置,使得改革在没有足够压力时很难推行。汽车领域还要不要D的领导了?还要不要五年计划的严肃性了?工信部、发改委、国资委和环保部已经颁布的法律、规定,已经根据这些进行的几千上万亿的投资怎么办?这些一直没谁能一锤定音,多半还得继续磨下去。

不仅是汽车产业政策,国资、土地、计生等几乎所有历史遗留,大都得等撞到红线之后,才有可能放弃争吵,动一动。如果经常看我微博和雪球长文的话,可能会对一年前的这句有深刻印象,就不展开了:



假如市场与外部互通无碍那汽车业会怎样

大概是2010年前后,当时国内汽车产销已经一千多万辆,比起假定市场化下的价格,消费者每年多掏了至少三四百亿美元,当时足够每年控股一两家通用、福特、奔驰等级别的巨头。那时就没忍住写了篇吐槽文。而事后看来这个历史大底,只有吉利押上身家性命,抄了个小小的沃尔沃,其他国企毫无行动的可能性。后来看广汽三菱的合资报道中有提到,那时处于破产边缘的三菱汽车,社长益子修曾飞到香港约见广汽代表,谈谈低价卖身的可能,可最终也只能黯然而退。

其实吐槽再多也没啥现实影响,为了能让少数读者刷新一点认知,还是重复一遍吧:

1.中国巨大的市场会吸引全球巨头进来落地生产(多半会争到打破头,不要举澳洲电信或者韩国现代的例子来反驳),那些进不来的,分析师和投资者会开始打赌:你觉得菲亚特是3年后被收购还是7年后破产? 谁最有可能看上标致或者马自达并出价?

2.产销量目前应该在四千万台左右,上下游行业多雇佣上百万人,其中约两成出口;海外市场的中低端走量的车型,大半从中国代工进口,车厂转而雇佣更多的研发和设计人才,生产更多的豪华车,连同更多发动机、变速箱、控制器等卖到中国去;

3.在海外整车厂一进来时就拉拢他们A股上市十几年时间至少一半汽车巨头的最多销售最多员工最多税收最多股东就都在中国了,那这时他们算不算中国公司?算不算中国品牌? 政府除了维持秩序、核准公路铁路港口扩建、提升教育之外,收着税、赚着钱、享受着经济增长,不费力气,就把全球汽车产业的半壁江山给捡到了。

4.油价多半是会上涨,各个车企自动会尝试各种混动插电乃至电动技术的可能方向,并普及起来,当然接着就是风电光电和核电产业,技术水准、成本水平、产业规模、雇佣人数、缴纳税收、A股市值,也绝非是现在这个样子的…

这个白日梦的清单还可以继续列下去,但仿佛已经听到无数“博主SB”的骂声即将飞奔而来,镜子里的祥林嫂也在向我招手。算了还是躲起来吧。




注:汽车行业的相关信息极多,个人听闻非常有限,有可能产生误导,请当一家之言看待。只是补一个较少有人提到的框架视角,觉得有启发就好。我也知道是没有短期用处的啊,就请别再粗口或者开杠了,看不顺眼取关拉黑呗。

也请勿提问具体企业、个股、车型,请勿要求预测排量税、合资股比、新能源等政策变化,或要求推演行业变局...目前“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能不能推下去,“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是会配合前者呢,还是新瓶旧酒乃至变本加厉,还得继续观望。

最后再一吐槽:即使挡不住的要搞宏观调控、产业政策,能不能来个资本时代的升级版的?非要拿着日韩六七十年代的老套路当模板,即使早就被日韩自己的主流批倒批臭扔到垃圾堆了?何况日韩当时保护和补贴的也都是私营民企....


作者:学经济家

旧文05-26发布于雪球

链接:https://xueqiu.com/2554781328/10784575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