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想知道自己是个有“正见”的人吗?进来对照一下就知道了!

觉悟号 2023-02-15


人生偏差太多,
感觉迷茫混乱怎么办?
没有恰当的人生目标与方向,
在恶性竞争中难以摆脱,
面对各种痛苦,无解状态怎么办?
今天让我们从“八正道”里找寻答案,
用“正见”这个锦囊,
在这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的世界
活出愉快、精彩和智慧。







何为“正见”


正见,是佛教“八正道”之一。


八正道,指的是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八种修行方法。依出世间的八正道去实践,将可获得生命的解脱;依世间的八正道去实践,可成为善人君子。


“八正道”能帮助大家,在物欲横流、迷茫混乱的时代找到生存之道;在学习、工作、生活上,给予恰切的指导。


关于“正见”,圣严法师开示:


正见即正确的知见,由闻四谛理,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是苦、空、无常,是无一法能独立存在,也无一法是永恒不变的。因此,明了这短促人生要保持纯洁善良,不纵我役物,随流恶染;要把偏执的思想,改正过来。






印顺法师的《佛学概论》说:


“正见,最先是闻慧,即对因果、事理、四谛、三法印等,从听闻正法,而得正确深切的信解,理解佛法,以佛法为自己的见地。”






星云大师曾说:


学佛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知正见。一个人只要有正知正见,肯发心立愿,则历史会肯定你的价值,大众会推动你的前进,工作会帮助你的成就,信仰会保护你的未来,因缘会安排你的人生,功行会助长你的前途。





“八正道”以“正见”为首。就是说,正见最为重要。因为有了正见,对于事理才会有正确的认识,才能破除谬妄偏差的俗知俗见,最终悟入正道。





有正见,能离苦


悉达多太子在出生的时候,世上已经有了很多修行者和思想家。当悉达多在菩提树下觉悟成佛时,那些修行者仍然在依靠自己的想法,去寻求世间的幸福或解脱的道路。


佛陀在弘法的过程中,经常要与这些修行者对话,并以“正见”来引导他们,使其从“盲修瞎练”的用功,转变为“智慧”的成长。


我们可以从《杂阿含经》中,读到佛陀关于“正见”的开示: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见;正见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见;正见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这里可以看出,有“正见”的人,知道诸行无常,能够引导各种人解脱苦恼,自己也能觉悟而超越生死,非常令人赞叹。




用正见,指导生活


对于在各行各业过着世俗生活的人来说,如何以“正见”来指导修行和生活呢?


有一次,一位并未出家的婆罗门见到佛陀,就很直接地问了关于“正见”的问题。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生闻婆罗门,來诣佛所,稽首佛足,与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所谓正见者,何等为正见?”


佛告婆罗门:


“正见有二种:有正见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有正见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何等为正见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谓正见有施,有说,有斋,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婆罗门!是名正见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


婆罗门!何等为正见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维,集,灭,道、道思维,无漏思维相应,于法选择、分别、求觉、巧便、黠慧、观察,是名正见,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佛说此经已,生闻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去。


佛陀在解答婆罗门关于“正见”的问题时,首先告诉他正见有两种:一种可以引导世间向善,一种可以寻求解脱之道。


比如很多人认为布施、持戒、劝善,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人,并且避免自己犯错。但是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是依照世俗的观念去判断是否正确。这虽然是在行善法,但却不究竟。


所谓正见,是依“苦、集、灭、道”四圣谛而树立的见解,能以此判断诸多法门是否趋向于解脱道,以“正见”来“择法”,明确修行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正如《阿毗达磨辞典》对“正见”的解释为:


云何正见?谓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于集思惟集。于灭思惟灭。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所有于法简择。极简择。最极简择。解了等了近了。机黠通达。审察聪睿。觉明慧行。毗钵舍那。是名正见。





所以,佛教的“正见”特别强调“四圣谛”思维法。


很多佛弟子可能觉得,自己对四圣谛是非常认可的,但是在发生问题时,仍然想不通,很难运用“胜义谛”的教法去化解自己的烦恼。


其实,在困境缠缚的当下,我们很难一下子抽离出来,那些不自控的负面情绪,会加深我们的种种疑惑,这恰恰是检验和提升修行的时候。也许现在还不能时时保持“正见”,但是在对境出现时,能够及时发现“不正见”,便能避免受其挟使,误入歧途。






远离“不正见”


世人常常会产生的“不正见”大约有五种。


1

萨迦耶见:

又叫“身见”,这是一种外道的见解,认为五蕴实有,执此为我,而生种种谬误的见解。《成唯识论》曰:“萨伽耶见,谓于五耶蕴执我我所,一切见趣所依为业。”


2

边见:

有了我见,即计度我为死后常住不灭者,或计度我为死断灭者,此即佛教所反对的常见或断见。


3

邪见:

认为世间无生果之因,亦无可招之果,故为恶不足惧,为善不足法,此种见解,乃见之最邪者,故名邪见。


4

见取见:

于前种见上随执一端,以为最胜,即固执其所见,一切斗争依之而起,故以一切斗争所依为业。



5

戒禁取见:


印度古代苦行外道,认为受持牛、狗、鸡等戒,可以得涅槃之果。这种非因计因,非道计道之见,是为戒禁取见。


佛教告诉我们,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因缘而生的。我们的身语意所产生的后果,都会在缘起中展现出来,但却没有什么能困住我们,因为一切都不会永恒不变。


能改变生命方向的,正是我们自己。不管在佛陀修行的年代,还是现在,都有各种言教、思想在世间传播。敏而好学的佛弟子,你觉得要怎样在这样的环境中树立“正见”呢?


图片来源 | 十愿百科

摄影 | 妙传、传萱、慧海

今日推荐


🔗沉浸式探访古田端上村:这里的大山孕育出了一代高僧
🔗这座古刹凭啥成为魔都打卡地?| 一生必访的108佛教圣迹🔗倒计时10天!厦门佛事用品春季展将于6.23-27日华彩盛放🔗大电影《鸠摩罗什》正式开机!主演蒲巴甲、王劲松集体亮相,你期待吗?


十院推荐

▼点击这里,进入『十院』微商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