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千万别再叫错,出家人称呼全解析,看完长记性了!

觉悟号 2023-02-15


出家众位列三宝之一

是在家居士皈依的对象

又是殊胜福田


身为居士

不知道如何正确地称呼出家人

往往被人笑话

失弟子之礼,折自身之福

至今,小编还总是能在后台

看到有些读者用“师傅”“某某师”

或者是直呼法名的方式来称呼出家僧人

下面略微介绍有关这方面的基本常识

希望大家看完能礼敬三宝,别再叫错咯






“和尚”为何意


“和尚”原来是从梵文出来的,这个字到了西域被读成“乌阇”,到了汉地又读成“和尚”,它的意思就是“师”。


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后来习俗上这个字被用为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当作是男众专用的名词,这是和原来的字义不合的。



“喇嘛”是什么意思


喇嘛是藏语,它和“和尚”是一样的意思。这个字也被滥用了,本来并不是每个出家人都能称为喇嘛的。正确的称呼是:出家的男人受十戒的称沙弥,受具足戒的称比丘;出家的女人受十戒的称沙弥尼,受具足戒的称比丘尼。


汉族地区习惯地称出家的男子为“僧”,出家女子为“尼”,这是否是正确的称呼?


僧是僧伽的简称,它的字义就是“大众”。僧伽是出家佛教徒的团体,至少要有四个人以上才能组成僧伽。所以一个人不能称僧伽,只能称僧人,正如一个兵士不能称军,只能称军人一样。出家男女二众都在僧伽之内,都能称僧人。把“僧”和“尼”作为男女的区别,是错误的。至于“尼”字是从沙弥尼、比丘尼的字尾而来的,是汉族对出家女众的简称。还有在尼字下加上姑字的,则是习俗的称呼。



什么叫做“法师”


法师本是一种学位的称号,要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才能称法师,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称的。还有较高的学位,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更高的是三藏法师,是遍通经律论三藏者的学位,如唐代玄奘、义净都受到这个称号。


什么叫做“活佛”


蒙藏佛教对修行有成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转世的人称为“朱毕古”(藏语)或“呼毕勒罕”(蒙语)。这个字的意义就是“转世者”或“化身”。“活佛”乃是汉族地区的人对他们习俗的称呼,其实蒙藏佛教中并没有“活佛”这个名词。又傣族佛教比丘被称为“佛爷”,这也是汉人习俗上错叫出来的,他们自己并没有这种称呼。


什么叫做“僧王”


有些国家如泰国等,全国选出一位僧伽的领袖叫做僧王。在斯里兰卡则每一僧派选出一位“大导师”,每一省或一市选出一位导师。僧王或大导师管理全国的僧务,导师管理地方的僧务。




我们对于出家僧人经常犯错的称呼:


直接称呼“某某师”


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在家佛教徒直接在出家人法号后只加一个“师”字,如称呼“某某师”。


直接在法名后加一“师”字的称呼法,一般用于出家人中长辈对晚辈,或平辈道友之间的称呼;故不宜用做在家居士对出家人的称呼。


称“师傅”


小编曾在许多自媒体平台看到,有些读者给师父们留言的时候,都会打“师傅”两字,看得实在难受。


“师傅”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且从一开始就用来称呼老师。秦汉以后,师傅由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演变为专指帝王的老师。


从西汉到南宋,“师傅”的涵义几乎为帝王之师,这一特定的所指独占,很少例外。从南宋开始,“师傅”的所指逐渐下移,平民百姓的教师也可以蒙受此称。


清代中后期以后,民间多称某一个行业里的手艺较高、资历较老的人为“师傅”,比如“修车的王师傅”“做烧饼的武师傅”等,但对于出家人用这个称呼是绝对不合适的。



下面两种称呼,也不适宜在家居士用来称呼出家人:


称“师兄”或"某某师兄"


出家人与出家人之间才可以互称师兄、师弟。


有的在家居士,称其皈依师的出家弟子为师兄,甚至觉得自己皈依时间早而称后来的出家弟子为师弟,这是不正确的。


称皈依师的出家弟子,同样称“师父”或“法师”,因为我们皈依的是三宝,并不是只皈依某一位师父。


在家居士即使再年高有德,修行时间再长,也是三宝弟子,尊重三宝,方合佛制。


若不依佛制,不仅慢僧,也是慢佛、慢法,身为三宝弟子,谨当避免。


在这方面,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可以说是在家居士尊重三宝的典范。


直称法名“某某”


在家居士对出家人直呼法名,大不恭敬。


如世间出于对教师传授知识的尊重,即使自己没有在他下面亲自受教,也都不直呼其名,而称“王老师”、“李老师”等,何况身为三宝弟子对传授佛法的出家人,更应当尊重。


在家居士是否恭敬尊重出家人,反映出他本身的德行、品质,出家人并没有因此而得到什么或失去什么。



对于出家人的正确叫法如下:


师父


“师父”就不同于一般的“师傅”,虽然它出现的晚。“师父”的称呼最早是在唐代开始的,既有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也有特指帝王的老师。


唐朝以后“师父”开始用来指具有特殊技能的人。


在元朝时期,“师父” 往往用作对出家人的尊称了。


可以说“师父”是对出家人最稳妥的一种称呼。


不论男女长幼、德行高低,只要是出家人,乃至刚刚落发剃染的沙弥,既现清净僧相,都理当受到身为三宝弟子的在家居士的尊重,都可称为“师父”。


“师父”二字,与“弟子”之称刚好相对,意思是如师又如父,授我佛法如师,生我慧命如父,是在家居士对出家人最为亲切的德称,很尊贵的。



法师


指精通佛法,依法为师,指导他人修行的出家人。标准是很高的。


现在一般只要知见端正、受过大戒、规矩本份、懂得一些佛法教理的出家人,也都被尊称为法师。


对一寺长老,大德高僧,为示尊重,往往略去法名,直称“师父”、“法师”;而对一般出家人,为易区别,可加法名,称“某某师父”、“某某法师”。


内容参考 | 赵朴初《佛教常识答问》

图片来源 | 十愿百科

摄影 | 妙传、孟和德力根、阿圆


今日推荐


🔗总在后悔焦虑中度过?别怕,觉者的四个方法教你打败焦虑、成就自己!
🔗有人在背后乱嚼舌根怎么办?这样做才是智者的表现🔗宗性法师接受中新网采访,提出佛教界要有借用新媒介新技术的时代意识🔗佛教为何盛产百年老店?净因法师:佛寺长寿和每天做的四件事有关

十院推荐

 点击这里,进入『十院』微商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