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猛推双师课堂,进展如何?效果怎样?【CK47亲体验】
大家好,我是校长运营圈专栏作者CK47。
在校长运营圈群中,谈到学而思,教育行业从业者的态度只有两种:赞誉和忧虑——大家既为学而思良好的业务模式和发展势头折服,又真怕学而思突然跑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和自己抢饭吃。
最近学而思公布的季报又疯狂秀了一把肌肉,如果此时我说学而思现在正面临着艰难的局面,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我该吃药了。
真正的问题从来都不在眼前,而在未来。这方面我想学而思的高层也看得比我更明白。
全文共计4900字,建议阅读时间10分钟
目录
摆在学而思眼前的挑战
站在学而思的角度对双师课堂的分析
我对双师课堂的体验与感悟
1
摆在学而思眼前的挑战
在我看来,摆在学而思眼前的挑战主要有三个:
1、新东方。新东方可以说是学而思在全国视角中唯一的对手。不同于慢工出细活的学而思,新东方历来是乱拳打死老师傅,依赖无出其右的品牌效应,疯狂扩张。
稳扎稳打固然没有做错,但是谁都看出教培行业即将进入收割期,此时发展速度将更加重要。尤其是今年新东方优能在北京打了场漂亮仗,给全国各地的新东方都提供了打翻身仗的模板。
2、高思。高思虽在北京做的不错,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尚不能对学而思构成威胁。不过引起学而思警惕的是,高思利用自己的区位和教研优势,用“爱学习”平台为地方机构输出优质的教研教学产品,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而思攻克地方市场的难度。
其实不光高思,最近几年各类针对教育机构输出产品的公司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并且确实提高了整个行业的平均业务水平。
3、乐课力。如果说前两个让学而思皱眉,这个估计要让学而思咬牙。乐课力不去挖社会主义墙角,专挖学而思,搞得学而思有点火大。但是火大也烧不死对方,只能从改革自身着手解决问题,虽然学而思和各位老师签订了更加严格的合同,又提高了老师的工资,但是这种给个甜枣、打一巴掌的做法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站在学而思的角度对双师课堂的分析
但我说了,真正的问题从来都不在眼前,而在未来。大型机构面临激烈的竞争是常态,只要战略级的产品爆发,破局是迟早的事。
双师课堂在学而思高层眼里就是战略级的产品,是由张邦鑫老师亲自一手抓的,张邦鑫老师还经常进双师课堂来听课。
从两个细节便可看出学而思在这个项目上的信心和勇气:一是为了给双师引流,直接砍掉了最牛老师的所有线下班,全部转为双师课,并且秋季增开班以双师课为主;二是今年进入招聘季后,历来“非211不要”的学而思开始在很多普通二本如华北理工大学、湖北大学等大量招聘辅导老师。
为什么学而思认为双师课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战胜上述三个强敌的手段呢?我想原因至少有以下三点:
1、双师课堂无疑能大大加速学而思的扩张步伐。对于“系统性好”且“不差钱”的学而思来说,在其扩张需要的各个要素中,最重要也最难的无疑是高水平教师的培养及标准化课堂的复制。
双师制度一旦跑起来,其现有的优秀师资队伍能够瞬间实现数倍的产能增加,给学而思扩张提供极大的推动力。
2、对待地方机构曾经“骄傲”甚至“傲慢”的学而思,也慢慢意识到,这个行业是需要分工的,自己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是不行的。对于自己直接“吃不到”的城市,对地方机构输出双师教学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学而思模式的成功复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优质的人才供给和独特的市场环境——小升初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符合这些条件,或者说符合这些条件的城市是少数的。
近年来学而思已经有意识的去缓和与地方机构的紧张关系,组织了不少行业交流和学习。并且,校长运营圈的有些校长也反映已经接到了学而思的电话,具体是不是谈这种合作模式还要看后续的发展。
3、其实即使没有乐课力,学而思的离职率也从来都不低。高离职率是这个行业的特点,任何机构也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为什么乐课力让学而思难受呢,因为在以前,学而思流出的很大比例是业绩低、本就该被淘汰的老师,但是现在很多学而思的顶级名师也受到很大的出走诱惑。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涨工资,涨工资的前提就是打开老师的创收天花板,双师课堂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当一个名师的生产力能够翻十倍时,任何传统方式的机构都是不能给够同样的待遇的,而且这种方式天然阻隔了名师带学生出走的现象,这可能是学而思更看重的,据内部人士称这是学而思发展双师的初衷。
以上是站在学而思的角度对双师课堂的一些分析。理论很完美,现实虽不骨感,却不也那么性感。
3
我对双师课堂的体验与感悟
今年秋季开始,青藤开始使用双师模式,在北京聘请名师,我做助教,讲授高中数学竞赛课程,至今已经上了4堂课。
第一节课手机视频截图,比较模糊。从桌椅摆设到幕布褶皱到灯光到助教参与都有问题,现在已经都解决了。左前方穿条纹秋衣的是我(我也不知道那天抽什么风)
说说这四堂课的感受:
1、第一堂课有10名同学,以及将近10个家长+老师(老师是看新鲜的好事者,UncleW是典型代表)。为了有“双师”的感觉,我特意没有坐下,站在了讲台前面。上课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我找不到好的时机接话。如果老师在说话的时候我说话,感觉会很乱,但这在我听过的学而思双师课堂上是常态。
2、学生的课堂沉浸程度还是不错的。因为只有一个班,我们没用答题器(虽然采购了),当老师在问问题的时候,开始学生会觉得对着屏幕说话很奇怪,都不好意思说,后来学生发现自己很小声音的叨唠都能被老师听见(因为天花板上有两个麦克,学生并没有注意),老师立刻停下去纠正错误,学生甚至有很惊奇的感觉,课堂也慢慢开始活跃。
3、课后重点反馈了家长和学生对这种授课模式的意见,基本上意见不大,第二节课有两个孩子没来,教务电话反馈,给出的答复是听不懂(内容确实比较难),与授课形式无关。
4、后来的课程中,基本上是每节课前20分钟我给大家处理上节课的习题,后面老师再进行上课。后来有课程是高中内容的先修课程(因为竞赛需要用到很多高一未学的内容),经过协商,这些课程没有进行双师授课,由我直接进行上课,起到了更好的效果。
通过上述陈述,大家纷纷表示感觉效果还不错,真是个好模式。学而思对外宣称双师的续班率等也不低于普通班,内部对双师模式的推广也是充满了信心。
但是,反思过后,我感觉不光是我,甚至学而思都可能都陷入经典的实验陷阱中,就是个人倾向导致的实验结果偏差。
以去年火热的O2O为例说明什么是实验陷阱。去年很多不靠谱的O2O项目如上门做饭、上门推拿、上门养车等都拿到了很高轮次的投资,如果说天使看模式,那么A轮以后是要看数据的,他们开始确实是做到了很高的数据,但是为什么后来撑不起来了呢?
原因无外乎有:
开始的大额补贴造成很多人衍生了假需求,没有补贴就没有需求了。
开始业务不多时,服务者大多能经过系统培训,保证优质的服务,后来扩张期很难保证了。
开始用户是尝鲜的心态对待的,但是这可不代表用户真的抛弃了老模式,就和吃菜一样,很多人刚吃一道菜觉得是不错的,但是如果天天吃的话,还是土豆茄子家常菜吃得住。
已经倒闭的澎湃养车
扒开双师“看上去很美”的外表和实验期还不错的数据,我们看看会有什么实验陷阱:
1、我们用的老师和学而思用的老师都是最顶级的。小城市是教育资源稀缺的,我们对外宣传的就是,锦州没人能教竞赛,只能从北京找老师教。我在我们机构算是很有知名度的老师,我亲自当助教也给这个老师很大的背书,所以大家对于老师的教学质量首先是认可的。
学而思也类似,目前北京学而思秋季重点在小学三年级奥数和初一数学试验双师课堂,两个年级一共涉及4个老师,这四个老师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官网查,说顶级名师一点不过分,原来都是线下课根本抢的排不上那种。把这种老师的线下班全部砍掉,当然会有学生去上双师,但是这种方式有点类似于之前听过的一个新闻“某公司为了让大学生使用他们的O2O洗衣服务,找人把男生宿舍的洗衣机电源线全搞断了”。
2、有人可能会觉得那北京的顶级名师在北京能招到学生,在外地肯定能招到,有这种想法的人一定没做过市场。一个老师,如果机构不大力推一段时间,教得再好,也很难成为大家口中的名师。
不像上述提到的那四个老师在北京本来就很有口碑,地方推一个名师,需要的时间可能不会短,而且,推一个行,推两个也记得住,总不能说我这几十个老师都是名师吧,家长就不能信了。
3、上课过程中我发现课堂气氛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是,学生忽然发现老师能够听到他们在“叨唠”什么,这个很让人惊讶,学生迅速感觉不是在对着一个屏幕说话,而是觉得墙上那个影像是真正的人了。
但这也暴露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一个老师带多个双师班真的靠谱吗?
一带多就不可能实现老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答题器毕竟传达的是数据而不会有情感,虽然理论上助教老师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我说了,助教话多了会很乱,而且当学生的注意力不断地在助教和老师身上转换的时候,课堂效率想必会很差。
目前新东方是坚持每个双师老师带一个班,而学而思在大力尝试一个老师带多个班,最多的老师能带到10个以上,但具体效果如何,还要看一个阶段后市场的反应情况。
4、我的机构做的是高中双师,这个看不出太大的气氛变化来,毕竟高中生上课本来就是比较安静的。但是我在看学而思初一的双师课程时,我发现孩子很活跃(小学3年级只会更活跃吧),可能学而思的老师和家长看到孩子很活跃也觉得这个模式没有问题。
但后来我看到我小学5年级一个孩子下课时候自己把一块橡皮和一根铅笔摆成宇宙飞船在那自己玩,我瞬间明白了,小孩子是很容易对任何新鲜事物产生兴趣的,而且想象能力很强,但这并不代表他们认为大屏幕就比老师好,或者说他们没有判断能力,甚至没有判断意识。
另外,小孩子对于老师是有天生的畏惧的,当老师不在眼前的时候,他们可能更无法无天,但是这种无法无天的出发点并不是对于学习知识的渴望和急迫,单纯的只是心理压力上的放松而已。
5、双师课后我询问各位老师的看法,大家的反应也很积极,都觉得效果不错。开心之余,我又问了一句,比面授呢,大家没有说。
“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是很多人的反应,我想这是因为在我们搞线下学校的老师心里,在线教育根本不靠谱,也就3分,但是双师课堂确实做到了6分,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不过别忘了,面授是8分甚至更高。
双师的竞争对手绝不是纯粹的在线教育,而是这些深入人心的线下教育机构,所以心态上的变化也很难说明新势力在面对旧势力时是占尽优势的。
6、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我拿不到学而思内部具体数据,只能从其官网查到2016秋季其三年级奥数和初一数学满班情况(在此,不能加人的班我们叫满班,可能和学而思内部满班的定义不一样)。
2016年秋季北京学而思三年级、初一双师vs普通班 满班率对照表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在各个年级双师课的满班比例都是大大低于普通班的,即使双师都是超级名师授课,而且学而思很鸡贼地把双师课放在了选课页面前排。
尖子班的双师接受程度比提高班的双师接受程度高,说明双师模式确实更适合好学生。
双师模式中,教师名气的作用非常明显。上述四个老师中,名气更大(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的刘晨老师和李翠芳老师的数据明显好于韩春城老师和闫艳老师。
通过上述种种分析,我想下的结论是:双师模式是有生命力的,如果和传统线下机构结合,它可以运行得很好,但是它一定没有撑起一个独立机构的能量和潜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相对线下授课,双师的优劣都很明显,适应人群也有限,即使扣上学而思的帽子,直接和传统模式竞争胜算不大,因为它的劣势会被竞争对手无限放大,而优势又不能马上体现出来(不就是名师嘛,线下机构又不是不能吹)。
所以,对学而思来说,全国前100名的城市属于学而思线下学校的自留地,学而思采取线下与双师混搭的方式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100名以外的城市如果用纯粹双师方式进行扩张,可能不会取得太好的效果。
不是让双师课堂成为地方机构的对手,而是让其成为每个机构的帮手可能是学而思发展双师更好的选择,这样便更好地实现了行业分工——学而思只要负责帮地方机构搞定他们自己的师资以及搞不定的尖子生即可,地方机构也乐意把双师课堂摆放到比较高的位置,吸引尖子生来打响自己的口碑,从而获得更多的普通学生流量。
CK47说:
我自己进入这个行业5年了,了解愈多,愈感到这个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10年后的业态可能是颠覆我们现在想象的,但有一点我们应该坚信,就是:行业的垂直领域会越来越多,分工会越来越明确,中国教培业如此大的市场,足能养起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每一个公司应该根据自己的优势去产业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不是热衷于在竞争最激烈的产业链末端和大家打成一片。
教育行为中,最重要的因素始终是人,我相信这个在我们可预见的未来是不可改变的。如果这个前提是成立的,那么教培行业就不会有规模经济性,大家期待的教培行业BAT也一定不是一个纯粹的教育机构——不是新东方,也不会是学而思,更不会是其它机构,只能是这个行业的底层平台,给这个行业提供能量和秩序者。
进入校长运营圈微信公众号
点击下方“干货目录”即可翻看往期文章
新东方学而思“双师课堂”试点成功!全国扩张又添一核武器【CK47】
北京学而思接招新东方,寒假燃起100元送三科价格战!【UncleW】
乐课力引领的名师跳槽浪潮来袭,被革命的绝不仅是学而思【UncleW谈教师合伙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