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素质教育,让令郎输在受精卵上

北冥乘海生 计算广告 2019-06-16

二十多年前,我从西北偏僻的乡村来北京上初三。到四中偷窥了下,瞧着人家的游泳馆和天文台两眼发直。至于什么奥数班、计算机,更是闻所未闻。说句不好听的,城里学生骂街我都听不大懂。


所幸,当年的中考并没有把我按到游泳池里呛死,或者让我用Chinglish跟海淀尖子对喷,考的还是乡下学的那点东西。于是,我以当年烂熟的书本知识考了个中考状元,上了四中,顺利成了祖国的盲肠。


朋友的孩子刚高考完,跟他聊了两句才知道,如今小升初不考试了,中考也简单了许多:凡具平均智商者,只要不是全天候打游戏搞对象,卷面成绩基本等于特定人无关的常数,再加上个临场发挥的随机数。


题目没有了鉴别力,可好学校依然难进。分数拉不开,全靠简历筛。考场外你的孩子得有点儿拿人的履历,才能锁定重点高中入场券。于是,学生们被迫各显神通,有奥数一等奖的,有马术得冠军的,有口琴考十级的,还有期刊发核心的,除了没有人大代表,中学生简历里啥都有。


据说,这叫素质教育。当然,这里的每一项,一要靠孩子有点天赋,二要靠大几百一节的课时费堆出来。从这两点来看,您基本不用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为无论是天资欠费还是账户欠费,他早就输在受精卵上了。


有人要纠正我了:素质教育是提高能力,不是上特长班打怪升级!这是句正确的废话:如果没有可衡量的指标,又对选拔过程毫无影响,那么你放心,“素质教育”这个词,对家长们来说就会与“种牛饲养”一样虚无缥缈,无需多议。因此,我们只论现状,不问初心。


我承认,让孩子尽量开拓视野,在广闻博见后找到自己的钟爱,从而激发出无穷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是培养精英的不二法门。在这点上,中国的教育体系与美国相比,在精神上和实操上都相距甚远。可是,如果义务教育也依此原则开展,恐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大的一次倒退。


普及教育的要义有二:一是让国民具备社会必需的基本技能,二是遴选能力与抱负俱佳的人才。从这一点来看,1906年死去的旧科举,制度精神光耀后世,并涅槃为今天的中高考。这套制度一脉相承,对于在寒门子弟中选贤任能,保持社会流动性与活力,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那么,科举未兴之时,如何选拨人才呢?魏晋时,靠的是“察举征辟”,就是由各级官员推荐。标准呢?在一定筛选条件下,基本是谁找就听谁的。如此一来,谁还不是尽着小舅子先来啊!于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慢慢形成了历朝不衰的一干门第望族,不在他们庇佑下的寒门子弟,想做官太难了。就像今天,怎么中科院那么多院士呢?人家评委多啊!你海淀走读大学的参评一个试试?


大家闻出点儿味了吧?科举、高考这类应试教育,动的是谁的奶酪呢?当然是有产阶级。他们的如意算盘,一是让教育成为有钱人才玩得起的游戏,二是在选拔制度上由分数定变成人定。这样,财富与门第就可以世代流传了。因此,对全民素质教育的鼓吹,更像是腐朽的察举征辟制又要借尸还魂了。话说到这儿,我们来看看应试教育广为诟病的几点,到底是怎么回事。


1—

如今的义务教育,最大的槽点就是考试内容枯燥僵化。这其实是无奈之举:要做到有教无类,教育必须得能低成本进行。高尔基说过:穷文富武。念书的人,自有了造纸术以来,抄上一套四书五经,肯下功夫又有点儿悟性,就有脱颖而出的机会;练武的人,少说也得有块空地、置点儿刀枪架子,练完了还得多吃两碗饭,穷人可玩不起。


现状并不如你想像,课外班是一般家长触手可及。在中国,城市的平均收入才几千块,当宇宙中心的码农给孩子选航模班时,大多数孩子只能在电视上看看超级飞侠,更不消说,农村的孩子就算拿钱也找不到老师。倘若“素质”成了义务教育的标准,这足让中国大部分天资聪慧的孩子,成为今生无法翻身的教育“贱民”。


说到这儿,您先别精神勃起,在北上广住着套几百万的房子,账户上有三五年的余粮,以为自己就算婆罗门了?就算是您报得起课外班,再想一想,与同一张卷子拼分数相比,如果各学校自主招生,看的又是那些胡说胡有理的“素质”,是你的孩子容易上啊,还是张局长的孩子容易上啊?


至于靠“素质”挑选出的人才质量嘛,古人早有总结:“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2—

义务教育的另一个问题,是填鸭式教学,让孩子们没兴趣。依我看,有兴趣固然是好事,可是对于基础的知识技能,像阅读、算术,没兴趣也得按着脑袋逼他学了才是。


在古代,科举培养了许多有文字素养、能以史为鉴的公务员;在今天,过不去独木桥的千军万马,让珠三角的工厂能成建制招到高中毕业的工人。如果爱好什么才学什么,我看相当多的孩子不会如家长所愿,找到真正有兴趣的学问,而是干脆什么也不学,坚持个性、混吃等死。这样的教训并不远,想想七八十年代那些街头小混混们,就能明白了。


今天美国社会的撕裂,部分原因也在此。顶尖精英教育培养出来的华尔街和硅谷豪杰,具备了收割全世界的能力;可从便利店结账时那些手脚并用、呲牙咧嘴的店员来看,又让人对南卡的波音厂能生产靠谱的客机有点怀疑。于是,前者宁愿利用跨国资本去剥削价廉物美的东亚劳动力,也不愿把工作机会留给那些又蠢又屌的本土红脖们。


真正的问题在于,填鸭式教学的效率太低了:不管我力学学得多溜,都得一遍遍练习,而无暇去学搞不懂的电学。这个问题,得靠个性化教育技术,简单说,缺什么练什么,让每人的习题都是个性化的,这才能让孩子们从繁重的课业负担里解脱出来。而如今这样的素质教育,不但没解决问题,还给孩子发了几个新书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3—

还有人说,高考考的那些提高性内容,太脱离实际了。于是,成年人才有看不懂高考题,只能讨论作文的尴尬。其实,这是对教育选拔功能的极大曲解。只要考的能力相关,成绩靠谱的人统计上看实践中也靠谱,这跟考的东西是不是直接用得上关系不大。


比如,要选特种兵,让他们来个铁人三项,排前面的肯定不会差,虽然这三项抓拉登的时候用不上。考试内容也一样,只要能折射出表达、推理、计算这些能力,大纲是啥并不重要。语数外你都整不明白,还想着憋个诺贝尔奖?


就拿我来说,初中前没学过英文,后来在外企也还混得不错;大学前基本没摸过电脑,今天也坐床称大数据仁波切;没上过眼花缭乱的作文班,可是自觉文字能力不输大多数人。是的,我相信应试成绩好的孩子,在那些所谓素质的奇技淫巧上一般也不会差。


如果就是逼着孩子一身才华,倒也罢了,实际的情况更糟。北京的几所小学名校,都顺水推舟地适应了快乐教育,每天三点放学。放学就可以尽情欢乐了么?美得你!家长得带着孩子四处报班,伤财惹气赔盘缠,才能达到老师要求。而那些课外班,恐怕也是跟学校暗通款曲。于是,所谓的素质教育,硬生生让没钱没闲的家庭,连接受价廉物美公立教育的权利,也悄悄地被剥夺了。




在一线城市,素质教育的恶果已经初步显现。没有点功夫在诗外的特长,光靠念书上名校越来越难。家长要不是貌如潘安(注:有小学招生看家长身材)、坚韧似驴、财比邓通、小心事师、闲得难受,所谓潘驴邓小闲俱全,想培养出一个素质教育下的优秀少年,简直势比登天。


看到这儿,您没准笑了:“你说的都对,可是我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精英的,普及教育与我何干?”在这样的精神指导下,许多家长都惶惶不可终日,先后立志把孩子培养成郎朗、柯洁、韩寒、丁俊晖和华罗庚,并在一次次失败后投入更多的金钱与时间,屡败屡战,无限感人。


对此,我不得不打击他们,对大多数家长来说,迟早要接受一个现实:原来你的孩子不过是资质平常的普通人。举个例子,在清华某城市校友会的子弟里,近十年来都没有考上清华的。因此,你不必骗自己要什么顶尖精英教育,透明、公平与廉价的义务教育和考试制度,才是你的福音。


教育,总是反人性和痛苦的。有钱有闲,你当然可以带孩子开拓视野,广种博收。可是,如果让那些非分数的因素侵入到选拨环节,请相信我,只要你不是真正的权贵,你的孩子恐怕早就输在受精卵上了。


点个“在看”再走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