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大图】今天,山野君特邀大咖教你攀冰!
获奖啦!
恭喜“楊 、₁₅₂₂₂₅₇₀₇₀₉”这位粉丝在《送祝福!中国户外圈的“半壁江山”都在介里了》推文内,留言并获得最高点赞数,将得到印有“山野”LOGO的软壳衣一件!请这位粉丝在后台留言告诉山野君你的详细地址和联系方式!
《山野》官微
2018年1月5日
又到攀冰季!
今天山野君特邀攀冰大咖周鹏为大家讲解攀冰技巧,鼓掌欢迎!
主讲人介绍
周鹏:自由攀登者,攀登教练;国际野外医学协会讲师;Black Diamond 赞助运动员,Garmin签约运动员;曾在中国登山协会培训部做专职教练,教授户外、攀岩、攀冰、高山课程。2次获得金犀牛奖;2012年亚洲金冰镐奖得主;2015年创立享攀,致力于爱好者攀登培训。
或状如针尖,或滑若碧玉,面对千变万化的冰壁,除了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你是否也有几分“手脚不知道该往哪儿放”的局促与不安?其实,冰镐和冰爪就是我们在冰壁上延伸的触角。假如说攀冰是冰壁上的芭蕾,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分解学习一下一名攀冰高手的“芭蕾舞步”。
冰坡行走技术
和学走路正好相反,攀冰要先学会走,然后再去学“爬”。这里的“走”指的是能穿着冰爪在坡度40度以下的冰坡上自如地行走;“爬”则是指在冰壁上的攀登。
冰坡行走主要有三种技术:法式技术(全齿技术)、德式技术(前齿技术)和混合技
法式技术(全齿技术)
1
历史
早在2000多年前,人类就发明了在鞋底放置铁钉的简易“冰爪”,穿着它在雪地、冰面上行走。1908年,Oscar Eckenstein在法国的阿尔卑斯山区发明了10齿冰爪,全齿技术随即流行起来。
名解
全齿技术就是在攀登或行走中,要求冰爪除前齿外其余的直立齿完全接触冰面并与其咬合,以达到维持身体平衡的目的。
受力部位
大腿主要受力,所以非常省力,熟练掌握能极大减少攀登中的体力消耗。
适用坡度
40度以下的冰坡。
基本技术
外八字上升
两脚成外八字,身体重心稍向前,小步前进。坡度越陡,双脚外撇的幅度越大。
“之”字形行走
类似于沿盘山公路上升,这种方法降低了行进方向上的坡度,使冰坡行走更为轻松。
身体斜向面朝冰坡下方。
重心放在左脚上,提起右脚从左脚前方交叉(前交叉脚),并让全齿入冰。
重心转移到右脚上,提起左脚从右脚后方向上移动,全齿入冰。
“之”字拐弯,右脚向后撤一小步,使自己面朝冰坡斜向下的另一侧。之后重复以上动作。
小贴士
交叉脚的时候,步子不要太大,前交叉脚可适当向斜下方迈步,切忌不要将步子迈到另一只脚的正上方位置。
德式技术(前齿技术)
2
历史
随着人类攀登的脚步逐渐迈向更难、更陡的山峰,全齿技术和10齿冰爪显得有些老掉牙了。1932年,Laurent Grivel发明了12齿冰爪,在原来的冰爪上增加了2个锋利的前齿。这一突破立即受到了德国和奥地利攀登者的追捧,前齿技术(德式技术)由此诞生。
名解
前齿技术是在攀登中使用冰爪前面的两个齿及其下方的两个小齿沿着其延伸方向平稳、垂直踢入冰面的一种方法。前齿技术是攀登冰壁的基础。
受力部位
冰坡行走时小腿受力,只有膝盖可以适当弯曲,动作最像跳芭蕾;稳定性相对全齿技术较低。
适用坡度
40度以上的硬雪或冰面。
基本技术
前齿入冰。保持冰爪垂直地踢进冰面,使前齿入冰,尽可能使两个辅齿贴住冰面,这样才能保持身体稳定。
德式技术的站立式身体姿态,前进时身体稍向前倾。
小贴士
建立信任——虽然只有区区四个齿,但只要方法正确,薄薄的冰面承受一个人的重量绰绰有余,因此建立对冰面和冰爪的信任非常重要。
翘脚入冰——这是踢冰的诀窍,脚尖上翘,脚后跟下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让前齿垂直入冰。
双腿打开——和全齿技术相同,入冰时双腿一定要打开,避免脚下“拌蒜”,就算你不心疼套了雪套的冲锋裤,可被冰爪踢中小腿的滋味终究不好受。
避免“外八”——和全齿技术不同,“鸭子步”此时不再受宠。以“外八字”的腿型入冰会减小前齿与冰面的咬合程度,降低稳定性。
混合技术
3
历史
全齿技术很省力,但无法运用于较陡的坡面;前齿技术在陡坡攀登中又很容易造成疲劳,于是MIX版的混合技术应运而生。
名解
混合技术是一脚使用前齿技术入冰,另一只脚使用全齿技术与前一只脚行成“八字型”。
受力部位
由于两脚交替使用前齿和全齿技术,大小腿轮流受力,因此可以有效延缓腿部肌肉的疲劳,“持久战”中优势明显。
适用坡度
40至60度中等冰坡上的直上行进。
基本技术
一只脚使用全齿入冰技术,另一只脚使用前齿入冰技术。就好比一手画圆圈,一手画三角型的儿时游戏,只有多次练习、熟练掌握,在冰坡上才能做到不会“脑”忙脚乱。
冰坡下行技术
4
两脚与肩同宽,适当将身体重心向后、向下移,坡度越陡,重心越低。如果你不想像冰面上的落石那样一滑到底,那么首先要克服对坡陡、滑倒的心理恐惧,百分百相信自己的冰爪,扎实地全齿入冰,碎步前进。
冰坡行走注意事项:
1. 时刻都要戴着头盔,哪怕是在很缓的坡面行走。
2.最好拿着冰镐辅助行走。
2.在冰坡下行时务必将两脚分开,切忌双脚“打架”。
3.无论上行、下行,切忌排成一队行走,否则一人滑到,全队摔倒。
4.切忌站在行走队员的正下方,时刻注意上方落冰。
5.切忌坐在冰坡上,这样将一滑到底。
6.滑坠制动技术并不适合冰坡,切勿尝试。
攀爬基本技术
脚法
1
错误姿势。脚法同德式技术要求一样,切忌抬高脚后跟。
踢冰时的身体姿态
2
头部贴近冰壁,并看清脚即将要踢的位置,臀部向后拱,给脚踢冰动作留出足够的空间。
小贴士:有很多初学者都有过踢冰时将脚趾甲盖踢至淤血的惨痛经历,应对的窍门是在踢冰时要刻意地让脚趾头做向下抓的动作,而且每一次踢冰时都要用眼睛去看,看准了入冰的地方再去踢,而不是乱踢一气。当然,向下看寻找合适的入冰脚点,仍然需要过克服恐高的心理关。
镐法
3
握镐
使冰镐的镐尖、镐柄和腕、肘、肩处在同在一个平面上。
挥镐
抬起上臂,使肘部高于肩部,小臂与大臂、小臂与镐把均呈90度左右,肘部不要向外拐,入冰前手腕做鞭打的动作。
挥镐时的身体姿态
髋部贴近冰壁,膝关节微曲,上半身稍向后仰,给打镐留出足够的空间。
小贴士
一定要注意打镐位置不可太高,否则打完镐后身体完全拉直,没有余地再做其他动作,就连上脚的空间都没有了。
挥镐的质量和对冰况的判断呈正相关,对冰况的判断越准,镐法也会越精准。比如,有气泡的冰会很容易入冰,有流水的冰也容易入冰,另外冰面凹陷的地方、两根小冰柱中间等都是入冰的不错选择,而冰面的“鼓包”在入冰后很容易出现碎冰,即“碎盘子”现象。
知识链接:冰的颜色与存在形式
冰的质量主要由其形成的时间、气温及整体冰面状态决定。从颜色上可以区分冰的质量,冰可分为蓝冰、绿冰和墨冰,硬度依次增大。其中,水冰只有蓝冰和绿冰,没有墨冰。粒雪、蓝冰和绿冰最适宜攀登,墨冰因其硬度太大、冰镐难以劈入而使得攀登异常艰难。
自然界的冰壁以雪冰(冰川冰)和水冰两种形式存在。
雪冰,也叫冰川冰,是冰川上的积雪经过变质、压实等长时间作用而形成。冰川冰常由粒雪与冰、冰与冰形成层状构造,攀登层装冰时一定要把冰锥旋入安全层,即固结的冰层中。雪冰中还有一类风化冰,由于其表面质地疏松难以安放保护点,一般不适合攀登。
水冰是由水或融水在低温下固结的冰。最常见的冰壁是由夏季瀑布变为冬季冰瀑布,属于季节性的,可形成绿冰与蓝冰,北京密云和四川双桥沟的冰壁都是水冰。水冰在一天之内都可能随温度和阳光的变化而改变,所以攀登这样的冰壁一定要小心判断冰的软硬变化。一般来说,零度左右冰的软硬最适合攀冰。
基本动作
4
平行镐:“X”型移动技术
双镐打到基本相等高度,此时身体呈“X”形状。
双脚上到基本相等高度,保持手臂伸直,腿部弯曲,此时原本的“X”身体姿态的下半部分被压缩。
站立动作,头的移动轨迹为贴近冰壁——远离冰壁,这就导致臀部是由下到上、由外向里地移动,最终贴近冰壁。此时原本下半部分被压缩的“X”状态变为上半部分压缩的“X”型。注意站立时主要靠脚发力,双臂主要保持平衡,保证身体不离开冰壁。
继续打镐,回到起始动作。
小贴士:这种技术要求打两镐移动一步,特点是稳定性高,但攀爬速度较慢。
上下镐:“人”字型移动技术
站立后的最终状态,此时身体呈“人”字形状。
上脚同“平行镐(X型移动技术)”,两脚每次上升的高度基本一致;站立时的动作要领也与平行镐相同。
小贴士:此种方法打一镐移动一步,效率相对平行镐方法要高,但稳定性相对降低。
知识链接:四步骤判断冰镐入冰是否牢靠
冰镐究竟打牢了没有?这是让很多初学者纠结的问题,其实通过眼看、耳听、手感、测试四个步骤就可以解决。
眼看:打镐前眼睛要盯住打镐位置,尽量使入冰位置准确,一次不成,再打时要在原来的位置,可以省力。出现冰面破碎、崩裂时,要防止冰块迸溅到眼睛、脸部,甚至大面积碎裂而砸伤或造成身体脱落。冰况较硬时,冰受击打容易碎裂,但表面出现裂纹并不意味着入冰不牢,需要测试来确认。有时冰镐已很好地入冰,但发力时冰镐会和周围的冰一起脱落,多半出现在冰面圆突部位。冰镐入冰良好的情况下,1厘米的深度就足够强。对于菜花冰、冰挂、薄冰、孔洞等冰况更要仔细观察,做到入冰位置、挥镐力度、角度都稳、准,但不一定狠。
耳听:冰镐在入冰过程中的声音是不同的,短粗、利索“唰唰”的声音通常意味着入冰比较牢固,特别牢固时还能听到冰镐的颤抖音。如果发出沉闷的回声,很可能冰内部有空隙,需谨慎用力。
手感:手上的感觉在打镐时比较明显。入冰的鞭打动作同时可以感受到镐尖劈进冰里的顺畅程度。入冰后,通常握住镐把向下拉一拉,测试是否可以发力,但切忌左右、向上或上下摇动来测试入冰强度,否则会把镐尖附近的冰破坏而变得不牢靠。
若冰内有石块或基岩也能通过手感判断出来,所以在薄冰处要特别小心,不可用力过度,可用镐尖敲出小洞,然后挂进去,或轻刺,一旦挂住要保持冰镐稳定向下受力,谨慎发力,冰镐始终不可晃动。假如冰内若有石块而眼睛无法判断出来,打进冰内时会有明显的阻碍,千万别在这同一处连续挥镐击打。
(本文内容来源于《山野》杂志资料)
精
彩
预
告
1.山野君还将为大家带来“攀冰装备”的内容哦,敬请期待!
2.培训通知:【通知】举办全国第二期攀冰教练员培训班暨2018年攀冰技术培训班
3.2018年北京房山金水湖全国攀冰锦标赛等你来战!2018年北京房山金水湖全国攀冰锦标赛等你来战!
【本期编辑:朱叶】
《山野》杂志,与中国登山户外运动共成长!热线:01067154355,投稿邮箱:shanyecma@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