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选读】“卧底”国家攀岩队 走进一线运动员日常

卢明文 山野杂志 2022-06-16

本文刊载于《山野》杂志2019年5月刊

国家攀岩队的一天

2019年是东京奥运会攀岩项目资格赛年,国家攀岩队积极备战,争取奥运会参赛资格。让我们走进国家队,了解教练员和运动员们的训练和日常生活。

△国家攀岩队一组部分教练员运动员合影

△国家攀岩队二组部分教练员运动员合影


竞技攀岩成为2020东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国家攀岩队按照《攀岩项目备战2020东京奥运会方案》统筹谋划、精心组织,扎实做好备战工作,全力以赴实现东京奥运会参赛目标。

△设计台词:“PK 一下?”

国家攀岩队实行总领队负责制,总领队为王勇峰,副领队为赵雷,总教练为西班牙人托尼(Antoni Roy Hanacsek),在他执教西班牙国家攀岩队的12年中,队员获得过3届世界攀岩锦标赛男子难度赛冠军。

△总教练托尼和张悦彤在交流

△国家攀岩队副领队赵雷(右)和中国登山协会国家级教练马欣祥正在交流

△曹荣武教练(右)鼓励队员田沛阳

抓住各路国家攀岩队队员齐聚北京怀柔国家登山训练基地,在同一场馆进行训练的机会。山野杂志社记者探访国家攀岩队,记录下教练员和运动员们的训练和日常生活。


国际化复合型教练团队


3月初,北京怀柔国家登山训练基地。


每天下午6点,两岁半的迪玛(Dima)都会牵着妈妈朱丽娅(Julia)的手,在运动员餐厅的路口翘首等候。


10多分钟后,大巴车在路口停下,来自俄罗斯的技术外教叶甫盖尼(Evgenii)拎着随身背包,随国家攀岩队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陆续下车。小迪玛看见爸爸,松开妈妈的手,小跑着扑进爸爸怀里,幸福的一家三口走进餐厅就餐。

△来自俄罗斯的技术外教叶甫盖尼和儿子迪玛

叶甫盖尼是前俄罗斯国家攀岩队员,曾多次获得攀岩速度赛世界冠军,目前是中国国家攀岩队的速度攀岩技术教练。


2018年初,国家攀岩队复合型教练团队基本组建完成,叶甫盖尼正是团队一员。通过组建由体能、营养、医疗、康复和心理方面的专家组成的复合型教练团队,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训练,强化科学训练意识,提升科学训练水平,训练效果明显提升。


完善的后勤保障


7点半,是早餐时间。


队员们吃完早餐,有的盘子里会有一个或者两个蛋黄。这是因为蛋黄脂肪含量高,队员为了控制肌肉中的脂肪率,吃掉蛋白而把蛋黄剩下了。

△教练员运动员就餐

吃,也是训练的一部分。


这是营养师黄佳儒的观点。他的工作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根据主教练的训练计划,与餐厅沟通制定菜谱,将队员的饮食结构调整到最佳;为队员调配营养补剂,因为运动员作为特殊人群,比普通人需要更多不同的营养物质,以尽快补充体能、恢复疲劳;检测、分析队员生理生化指标。


每周,餐饮部主任邸鹏都会和营养师黄佳儒沟通一次或几次,除了根据时令蔬果和营养师的要求制定菜谱,还要听取教练员和队员的意见建议调整口味。不仅队员来自天南地北,还有来自西班牙、俄罗斯、英国、韩国和意大利的外教,“众口难调”最能描述邸鹏每天的心情。

△体能外教马特正在指导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

除了众口难调,邸鹏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对兴奋剂问题零容忍、确保干净参赛的重要指示,餐饮部每进一批次肉(主要是猪肉和牛羊肉)就得取样送检,确保安全后再进厨房。


正因为如此,队员们在训练、比赛期间禁止外出就餐或叫外卖。


吃完早餐,8点半,教练员和队员们乘车去训练馆。到达训练馆,先充分热身,然后开始训练。


一到训练馆,翻译邓菊会、康复教练伊恩、队医张启源就开始工作。邓菊会的工作是在队员和外教之间进行沟通,而伊恩和张启源则是对有伤病的队员进行针对性热身,预防伤病,处理训练中的突发情况。

△训练结束后,康复教练为运动员按摩

伊恩最忙的时候是晚上7点半到11点这3个多小时,这是队员们训练了一天后,进行康复治疗的时间。三楼的理疗室里,几张按摩床上都躺着队员,伊恩和张启源用手或者电动按摩器给队员进行康复治疗。


张启源学的是中医,年纪轻轻被队员们取了个“老中医”的外号,就连叶甫盖尼也慕名请“老中医”做了几次针炙。而张启源的推拿技术也深受队员喜爱。


伊恩虽然是加拿大籍华人,但他仅会说几句简单的中文。翻译邓菊会觉得,伊恩特别随和,又喜欢跟队员交流。队员们有时教他学中文,而他偶尔也会教队员练英语口语。


国家攀岩队员特写


△钟齐鑫的绝活“岩壁直立”

 展示核心力量

“大炮”钟齐鑫

30岁的钟齐鑫被队友们尊称为“钟哥”,其实他还有一个外号叫“大炮”。


这个外号源自2007年的一次训练课,小伙伴们被他在岩壁上的速度惊呆了:太快了,快得像出膛的炮弹!国际攀岩标准速度赛道高15米,他在这条赛道上爬了十几年,每一个岩点都烂熟于心。


他创造过纪录,经历过失败,落下一身伤病,但他依然热爱这条赛道,他说:“我和这条赛道相伴的时间,甚至比我陪父母的时间还要多。赛道是我的一个老朋友,是亲人,我们已融为一体。”


△潘愚非变身“定线员” 设计线路

“鞋子收藏家”潘愚非

2000年出生的潘愚非从小在广州长大。他热爱攀石,除了喜欢挑战新线路新难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每次攀石比赛都有4条不同风格的线路,而且失败了可以重来,出场曝光率很高。


他有一个特殊爱好:收藏鞋子。从高中到现在已经收藏了20双左右,每次回家都会去整理它们。看着各种款式、颜色的鞋子在一起,他觉得特别舒服,就像每次爬完一条新线路一样。


“愚非”这个名字是小时候妈妈找算命先生取的,“愚非”,非愚,意味深长。


△张悦彤在岩壁上奋力攀爬

喜欢荡秋千的张悦彤

张悦彤小时候喜欢荡秋千,所以,她特别享受攀岩登顶后挂在保护器上飘荡的感觉。16岁的她不仅过年不能与家人团聚,还得进行高强度的训练。


有一次教练安排了3组(爬完15米的速度赛道为一趟,4趟为一组)速度耐力训练,她爬完2组就实在累得不行,趴在地上委屈地哭了。在教练的鼓励下,她挂着泪珠,咬牙坚持爬完了最后一组。


△“小傲娇”陈卓莹在进行速度训练

“小傲娇”陈卓莹

20岁的陈卓莹回想当初学攀岩的原因,觉得可能是因为自己比同龄人的力气要大。


她喜欢完成一个难点后听到观众的欢呼声,喜欢登顶后挥挥手的感觉,谈到攀岩运动三个单项,她说:“我以前喜欢难度,现在喜欢攀石,但其实我三个项目都不差。”有点傲娇,难怪她的微信昵称叫“小傲娇”。


△欧志勇在进行力量训练

“广东”欧志勇

欧志勇来自广东肇庆,被队友亲切地称为“广东”。


他给自己的定义是“最喜欢攀石的速度型难度选手”。一句话包括了三个攀岩单项,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想表达的意思和“小傲娇”陈卓莹一样:三个单项水平都不差。


他喜欢从歌词和书中寻找励志的句子,目前他喜欢的“励志金句”是:“人应该要有梦,有梦就不怕痛”,这是张韶涵演唱的《淋雨一直走》中的一句歌词。


每周三、周日是休息日。3月3日这天是周日,倪明薇和田沛阳相约去山下看电影。登山训练基地坐落在怀柔水库边,山青水秀,队员们称这里是“山上”,而“山下”就是一公里外的市区,步行10分钟就到了。两人在万达影城看完电影《绿皮书》,在超市里买了一些生活用品就回基地了。


到国家队已经4个月的边巴来自西藏林芝,3月正是林芝桃花盛开的季节。林芝的桃花与内地的桃花不一样,是野桃花,漫山遍野密密匝匝,从雅鲁藏布江边一直铺展到雪山脚下。训练之余,他偶尔会想起和小伙伴们一起嬉戏的桃花林,那种幸福的感觉从心里流淌出来,在脸上悄悄绽放。


订阅2019年全年杂志

送纪念版登山明信片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为了答谢读者们对《山野》的厚爱,从即日起,订阅2019年全年《山野》杂志,赠送《光影中的中国登山》(第一辑)明信片一套。数量有限,欲购从速!

(商品图片仅供参考,最终以实物为准)

订阅电话:010-67154355

QQ:1423376587

(赠品随刊寄出,数量有限,欲购从速哦~)

ABOUT

《山野》杂志

与中国登山户外运动共成长!

热线:01067154355

投稿邮箱:shanyecma@qq.com


往期精彩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