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选读】日照金山上绽放的艺术新生

史卫静 山野杂志 2022-06-16

“无限风光在险峰”,在艺术领域,同样如此。当艺术家成为登山者,当艺术家来到山野间,雪山的雄壮与美丽、攀登的艰苦与畅快,都会触发他们的灵感闸门,造就令人意想不到的神奇之作。正所谓,山与艺术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无论是深入山本身,还是对山与人的关系之间的探索,山都赋予这些艺术品别样的生命力,使其传达出坚定和信仰的力量。这个夏天,《山野》带你走进艺术家眼中的雪山。


本文刊载于《山野》杂志2019年8月刊

文 / 史卫静

图 / 陈大卫 提供


对于高山画家陈大卫来说,登山是让他更接近艺术理想的途径。雪山上宏大磅礴的气势令他着迷,也让他的油画作品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至今他已创作了100多幅令人叹为观止的高山油画。如今,他不是在工作室描绘雪山,就是行走在高山之上获取艺术灵感。


在雪山上找到人生方向


要讲自己与登山的缘分,陈大卫说还得从自己的绘画经历说起。在接触登山之前,他也和很多绘画者一样,为了生存,什么赚钱画什么,只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画出来的画没有思想,也没有个性。他把那几年的经历称作“机器人绘画”,他认为那时的自己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画工”。


那样的状态对于有艺术追求的陈大卫来说,是极其痛苦的。一方面他清楚地知道,艺术是有思想的,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画家,首先要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和绘画语言;另一方面他又苦于找不到方向,前路无去向,这让他迷茫又无助。


在2002年的农历大年三十,思索无解、精神濒临崩溃的陈大卫买了一张火车票,瞒着家人离开沈阳的家,偷偷坐火车前往长白山。“我当时连出家的心都有,就想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深思反省一下。”与世隔绝般在长白山上住的那几天,是陈大卫有生以来第一次面对雪山。

△油画《日照金山》

他至今都记得,有一天早晨,一缕金色的阳光照在长白山的皑皑积雪上,他从来没有见过这般日照金山的景象,他感觉那道光给自己漫无目的、昏昏沉沉的生命开了一扇天窗。他的生命有光照进来了,那种震撼让他当时热泪盈眶,即便现在回想起来他依然很激动。“那一刻我真的永生难忘,感觉像是重新拥有了生命。雪山给了我创作的灵感,也奠定了我最终走向雪山的基础。”


胸有成竹再出发


从长白山回来之后,陈大卫感觉自己像婴儿出生一样,重新拥有了艺术生命。接下来他要开始茁壮成长了。第一个成长的过程,就是走向更高的雪山,体验真正的攀登。这一次他来到了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的四姑娘山,那时的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头疼其实就是高反症状。


高海拔缺氧的状态给了陈大卫新奇的体验,这一次他的心里更有数了。他明白,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首先要要了解登山,要准备攀登装备,学习技术。在沈阳一家户外用品店采购时,他才知道还有中国登山队,队长是王勇峰。陈大卫当时心里就在想:一定要找到他,要向他学习登山知识和技术。

△油画《勇敢的心》

2003年,为纪念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中国登山队组织国内业余登山爱好者攀登珠峰,此举开了国内先河。那一年,陈大卫坐在电视机前一直在看现场直播,全程关注攀登情况。那时他更加坚定了要加入登山者行列的决心。穿着冲锋衣、登山鞋走在大街上的他都觉得自己很时髦。


开启“7+2”旅程


2007年,陈大卫跟随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直播测试团队来到了珠峰大本营,第一次见到了自己一直想认识的王勇峰。他在大本营的帐篷里为王勇峰画了一幅画像,王勇峰也为登山队伍中有了艺术家的参与感到兴奋。


在那里,陈大卫第一次学习到了登山各方面的知识,了解了登山的各个环节,接触到了很多单纯可爱的登山人。在营地里画的好多幅写生作品,为陈大卫真正开启登山绘画的新篇章。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一直致力于探索登山与绘画的结合。


在王勇峰的建议下,陈大卫开始“7+2”的登山之旅,即登顶七大洲最高峰和徒步抵达南北极点。第一次正式攀登高海拔的雪山,就从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开始。

△油画《奥运火炬上珠峰》

在攀登营地,陈大卫出现高反症状,头疼得睡不着觉。凌晨冲顶出发时,他走在路上都能睡着,快到顶峰时,还因为睡着一下子摔倒了。事后他才意识到当时的状态有多危险,“可以说和死神擦肩而过。”


从乞力马扎罗下来,陈大卫积累了一定的攀登经验,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地攀登了。加上完备的后勤团队保障,之后的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他都顺利登顶了。


登山与绘画相辅相成


陈大卫始终清醒地知道自己首先是名绘画者,其次才是登山爱好者。在他看来,绘画与攀登是互相推动的,攀登给绘画以灵感,绘画反过来也能促进攀登。


在陈大卫的攀登经历中,他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一次是2014年海内外华人共攀高峰活动,那一次他们成功登顶了位于青海格尔木的未登峰——海拔5650米的玉华峰。


在攀登之前,陈大卫正在创作中国攀登史系列油画,他想要通过油画的形式展现1960年中国人首登珠峰的情景。为了能够画出老一辈登山家当时的状态,陈大卫给自己设计了一个体验的方式。


他从西藏登山博物馆借来当时的登山服装和装备,完全按照当时的面料样式复制了一整套登山装备。然后,他就用这些装备去登玉华峰了。

△油画《穿越冰塔林》

陈大卫并不觉得自己是自讨苦吃,“确实,那一次的攀登过程非常痛苦,但我就是来体验这种痛苦的。我从这份痛苦中经过考验后,深刻体会到当年登山队员们面临的挑战,这就非常值得。如果没有这次体验,我在画面上就不可能精准地表现出这种感觉。”


2014年7月在攀登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的时候,陈大卫又深刻体会到绘画促进登山的这一面。当时,他们坐着缆车抵达大本营后,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反,其他人都选择回房间睡觉来缓解症状。只有陈大卫拿出随身携带的绘画工具,站在营地开始作画。


全神贯注的他渐渐开始感觉不到高反的痛苦,也完全没有意识到当时刮风下雪的天气,冰粒打在手上脸上的疼痛也完全感觉不到。从那以后,每次攀登时只要一感觉到头疼,陈大卫就迅速开始作画,让自己投入到绘画之中,这成为他屡试不爽的缓解高反的方法。

△陈大卫在雪山上作画

在雪山上作画,给陈大卫带来意外收获。颜料中夹杂着冰雪,涂抹在画布上,冰化成水,水流下来,而水和颜料中的油又是不融合的,就会产生一种水和油互相排斥的肌理。“这是只有在雪山上才能体验到的风格,这是大自然赐予我的礼物。”陈大卫表示,这种在山上偶得的灵感,是他在山下想破头也想不出来的。


陈大卫始终认为,山是有灵魂的,他会在攀登过程中感受山的博大,感受攀登的精神,也会把这种进取精神融合到自己的画作里。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有一种打动人的精神力量,“如果只是带来视觉享受,这幅画就没有灵魂。


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登山


除了绘制登山题材的油画,陈大卫还通过其他的艺术形式来展现登山的独特魅力。每次登山他都会带着自己设计的高山茶和“7+2”主题紫砂壶。当自己浮躁的时候,用雪水泡一杯茶,就能平静下来。在他看来,这几样融合在一起,更有山的魂。他还制作了很多手工制品和文创产品,他说要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他所热爱的雪山。

△“7+2”主题紫砂壶

而他内心最向往最热爱的还是珠峰,这也是他画得最多的一座雪山。“在我心中珠峰就是一座神山,我从各个角度观察过她,她的东西南北坡我都画过,我只画自己亲眼看到的景象。”陈大卫说他有一个百幅珠峰的绘画主题,到现在已经完成90幅了,剩下的10幅作品他打算在珠峰海拔8000米左右的位置完成。他目前在珠峰作画的最高海拔是7028米,陈大卫表示,这两年他将会完成攀登珠峰的计划。

△珠峰山地模型

陈大卫还有一个宏大的计划——要把中国登山史各个阶段的重要事件用系列组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目前他正在创作以1975年中国登山队登顶珠峰为主题的作品,为此他与当年的登山者们交流过很多次,挖掘出很多或感人或有趣的故事,他固执地认为,绘画艺术就是要全方面地表现情感、人性和精神,融合这几方面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他觉得,通过画作弘扬登山精神是自己的使命,必须要用心完成。


艺术家简介

陈大卫

沈阳人,“鸟巢”签约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酷爱运动探险,独爱登山绘画,攀登过国内外多座雪山,致力于运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油画作品《奥运火炬上珠峰》被希腊奥林匹亚市市政府收藏,油画作品《日照金山》被希腊雅典马拉松博物馆收藏。目前,他正在创作24.195米的马拉松油画长卷,将于今年10月在联合国展出。


ABOUT

《山野》杂志

与中国登山户外运动共成长!

热线:01067154355

投稿邮箱:shanyecma@qq.com


往期精彩回顾



在看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