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恕我直言,声讨张桂梅的人,有点残忍

酸酸姐 脱氧核甜 2020-12-25

女高校长张桂梅一夜之间,“口碑翻车”了

而就在短短三个月前,全网都还在热烈地颂赞她。

张桂梅用12年的时间,将1700多名女孩送出云南大山。而这次争端,是因为她对一名毕业返校捐款的学生说“滚出去”。

因为旗帜鲜明地反对“全职太太”,张校长这一番话,直接把互联网炸翻了。


互联网造神

又将人赶下神坛

舆论迅速地反弹了,一大批人开始跟风指责张桂梅。

        


先是扣上“反婚反育反家庭”的大帽子,再赠送“免费相面”:从面相就看出是“狂热的宗教极端分子”。

最后盖棺定论:背后肯定“有女权在做推手”。

可是,张桂梅是63岁、身患晚期癌症还在基层学校劳心劳力的老人啊,哪可能身材曼妙,肤如凝脂?

当然,这些极端评价还是极少数。

另外两种对张桂梅的意见吵得更凶,也很适合放在一起讨论:

一类是家境比较优越的家庭主妇,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打脸”张桂梅——“我就是家庭主妇,我过得很好啊”。

部分“女权”博主也认为,张桂梅的说法,代表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看不起“家庭主妇”现象,贬低了家务劳动的价值。

对很多不得不全职照顾家庭和孩子的家庭主妇,显然有失公允:她们为家庭牺牲了这么多,不仅没有在家庭内部得到相应的报酬和尊重,出去还要被社会所鄙夷。

张桂梅的言论被看做另一种“厌女症”,“对全职女性恶意最大的永远是女性”……

     


而另一大类,则是大家发现了张校长的教育方法也问题多多。

小镇做题家填鸭式教育就不说了,她“像训练小动物一样训练学生”;

专制霸道的管理,强行翻学生日记、禁止学生谈恋爱;

拒绝对学生开展性教育,因为手机上已经很过火了……

      

〓 图源:微博

种种细节,都让张桂梅的形象变得更加负面。她似乎是个专制的大家长,老套、保守、强硬、权威,性别意识老套,对性避而不谈。

但这两种对张桂梅的指责,实际上都犯了同一个毛病:脱离了华坪女高的语境,开始抽象地讨论“家庭妇女好不好”和“什么是好的教育”。

而一旦脱离语境讨论问题,就变成了鸡同鸭讲。


脱离语境,

就曲解了张桂梅

同样是“全职太太”。

既有顾佳式事业家庭两手抓的城市女性,还有身在农村初中毕业就嫁人的家庭主妇。她们的生活能一样吗?

被张桂梅训斥“滚出去”的这位全职太太,后来接受媒体采访讲明了原委。

她去给张桂梅捐钱的时候,刚生完孩子1个月,之前结婚怀孕比较焦虑,就辞职跟老公回了老家。

她说:“我知道是自己没达到张老师的要求,工作的事情没有处理好,让她失望了。”

但是在被张桂梅拒绝之后的第二年,她就考上了贵州安顺的“特岗教师”。 

如果你是她身边的朋友,有没有可能也像张桂梅一样,替她考虑,鼓励她重返职场吗?张桂梅不过因为关系紧密,而措辞更严厉罢了。

而对于张桂梅的教育方式,其实她自己早就说过:“我的第一步,是让她们先飞出去,不一定能面面俱到。”

而不少微博博主质疑说,“所有赞美张桂梅女子学校的中产阶级人士,自己的孩子肯定不会送去这个学校。”

“中产阶级奋斗一生就是不让孩子再接受这样的教育,教育是一种消费,也讲阶级,但是穷人就不配拥有更好的教育吗?”

这样的问题出发点是善良的,但充满了中产阶级的悬浮感。

说到底,女孩们来到华坪女高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借由读书,摆脱贫穷。

张桂梅不尊重女孩们的“隐私”吗?

她管这些孩子叫大山里的女孩,而根本不提贫困,因为她知道,对于出身贫困的人来说,这两个字可能很敏感,很刺耳。

看到被翻日记,不少城市小孩会自动带入自己学生时代隐私被侵犯的经历。

但是女高学生们所经历过的更惨痛的现实,他们却无法想象。

没有张桂梅创办的坪山女子高中的时候,女孩们会面临着怎样的处境呢?

冬天穿着1、2块的塑料鞋,早点吃的是生米泡水。


家里费尽力气也凑不齐学费。

就像青年作家@淡豹 在微博上写的那样:

重要的不是用什么方式,而是是否让人感觉到自己有价值。“管”可能伴随着鼓励和认可,“快乐”可能伴随着否定和忽略,都很难说。很难认为哪种教育方式更好。

再说最后一个点,张桂梅不懂性教育吗?

张校长讲过当地的一个故事:

一位妻子,某天在茶山干活的时候,被一个可能想问路的陌生男子,扯了一下衣服。她觉得很羞耻,自己被摸了,不堪其辱,上吊自杀;

丈夫觉得妻子被人摸了,颜面搁不下,第二天也上吊自杀了。

不可思议吗?但现实就这样发生了。

张桂梅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不是教他们被人扯一下衣服并不会怀孕;

而是给他们的后代创办一所学校,送他们走出大山,让孩子们永永远远摆脱这种荒谬。

张桂梅不是什么圣人。

她的行事风格或许不讨城里人喜欢,她的某些观念或许跟不上潮流,但她的做法是在实实在在地帮助这些大山里的姑娘们,改变人生轨迹。

而且,退一万步,玩命刷题,被翻日记、被反对恋爱、被侵犯隐私,这类的事情,说实话,张桂梅的做法并没有比普通高中更加过分。

盯着张桂梅,在这个特殊语境下挑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多少还是有些盯着好欺负的软柿子捏罢了。

张桂梅的所有观点都建立在她的经验基础上。

拿着放大镜审视张桂梅的每一句话,再用城里人的目光重新审视一番,再提出一些整改意见,未免有些傲慢。

但真正有资格评价张桂梅的教育的人,只有从女高走出来的那1800个女孩,不是吗?

       


华坪女高,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

目前的它并不尽善尽美,它的创办者张桂梅更不是圣人。



笔能杀人,
爱心也会

郑渊洁在《大灰狼罗克》里讲过一则类似的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的:

记者罗克写了一篇关于城市里卖花姑娘的报道,报道里姑娘们艰难的经历和故事打动了不少读者。人们纷纷开始关怀卖花姑娘的存在,政府也在舆论下下令禁止城市卖花,将所有的卖花姑娘都送回到了老家,让她们接受教育。

事情进展看似完美——记者报道得奖,姑娘们得到了救助,人们的爱心也得到了成全。然而现实却是,被送回家的女孩因为没有收入,根本没有办法好好生活,更别说按照人们的想象接受教育。

回到贫困老家的女孩们,各自过起了另一种残酷而又庸常的贫困人生,甚至不如在城里卖花。

可舆论对女孩们的关注和关怀,早就终结在“事情得到圆满解决”的那一刻。怀抱着对被改变命运姑娘愧疚的罗克,饱受折磨,最后说出了四个字:“笔能杀人”

这哪里还是童话?

分明就是预言。

还记得2017年“格斗孤儿”的视频吗?

视频里,未成年的孩子们在格斗场上厮打的画面看的每一人成年人都揪心不已。

铁笼里格斗的孩子身份也被媒体陆续挖出。400多个孩子,其中不少未成年孩子都是来自凉山深处,大山里的孤儿。

这家训练孤儿格斗的俱乐部,一时间受到了舆论的猛烈攻击,关于虐待和商业阴谋的猜测汹涌而来。

廉价劳动力,成名了赚钱,没成名做打手赚钱,高!

最终的归宿是保安!

为什么不给孩子读书?这个年纪的孩子不接受九年义务,未来怎么办?

在网友们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的关注下,地方上的相关部门纷纷出动,四川凉山州教育局调查“格斗孤儿”事件,表示所涉孤儿将重返校园。

当年“为了孩子好”,孩子们仅存的家人再度出现,不论三七二十一的连拉硬拽,摁着孩子办理离开格斗俱乐部的手续。

孩子的爷爷连拉带拽,把孩子拖到桌子上,拽着孩子的手,一个文件摁手印。

没有人愿意相信格斗俱乐部给出的解释。

舆论一旦开始恶的揣测,便一发不可收拾。“都是成年人的阴谋和谎言,变相雇佣虐待孤儿”。

没人在乎,这个格斗俱乐部的正规合法和这个“孤儿”俱乐部的由来。

事实上,俱乐部里的孤儿,都是经过民政部门盖章证明的孤儿。

阿坝州散打队,是恩波跟政府合办的,散打是体制内项目,就像体操、举重一样,散打队原本就招收青少年运动员。

因为阿坝州散打队有名气,包吃住,不收学费,还能上文化课。所以凉山州一位乡副书记主动找来,希望恩波帮一帮“孤儿”,孩子就是这么来的。

涉事的“干了好事”的乡副书记,也因为舆论被停职。

也没有人在乎舆论里的孩子,到底愿意不愿意,在后续的采访里,面对要离开格斗俱乐部,孩子们都各自表明了自己的不愿意。

这些孩子们想留下恩波格斗俱乐部的理由太多。

有找到梦想,想打UFC,为此辛苦训练,生怕自己不努力,会被淘汰刷下的孩子。

有喜欢俱乐部一切,母亲吸毒去世,在家只能干农活,早就失学的。

在采访里,孩子们甚至因为太喜欢格斗俱乐部,过年过节都不愿意回家,连春节也不回,因为在俱乐部过的年更好。

包吃包住,还教文化课,周末还有活动。

第一次肯德基,第一次进电影院,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电影,周末还有各种活动。

在俱乐部里,除了格斗还有更多的友情,爱与生活。

因为害怕自己被带离俱乐部,小伍还主动给父亲打电话,让他千万别相信自己在俱乐部吃苦,受欺负的话,他们都是骗人的。

在他看来,俱乐部很好,自己最清楚。

提到俱乐部的负责人,干爹恩波,每个孩子都忍不住溢出开心的笑。

一个孩子还提到了,看了电影《摔跤的爸爸》,觉得电影里的爸爸很厉害,和干爹一样厉害,但是电影里的爸爸有一点不足,总是凶巴巴的。

所以,相比之下,干爹恩波更好。

再被记者问到,希望外界能给予什么帮助的时候,孩子重复的用彝族话说了三遍。

“我想帮干爹”。


人世间的碑,

没有一块大过天空

这几天,张校长反对全职太太的采访视频在网上爆红。关于全职太太功过是非的爆款文章更是一篇接一篇。

群情激奋之下,被拒绝捐款的“全职太太”当事人却很平静。

她还在在朋友圈称呼张校长为“我们有个性的老大”,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是说:张老师是话丑理正。

她说,“如果没有女高,我可能没有上大学的机会,不仅是我,很多同学都不一定能上大学。”

“每个人立场不一样,想法也不一样,反对当全职太太,张校长是从我们女高学生的立场上说的。”

而当年,“孤儿格斗”爆红后,面对要被离开格斗俱乐部命运的孩子小伍也是对着镜头说:

身处其中的当事人们,比谁都清醒地知道自己的命运。

嘴上说着为穷人鸣不平,但这种凌空的爱心却很有可能令穷人的生活更糟糕。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人真正关心大凉山的孤儿,一定不是在键盘这端轻飘飘发言的我们;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人真正关心这些大山里的女孩,一定是张校长这样的人。

作者|浓硫酸  柠檬酸 
编辑|阿斯巴甜
推 荐 阅 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