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带一路”: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创造全球性开放红利

摘 要:中国是当前世界发展最快的主要经济体和影响力最大的政治体之一,正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以及探究中国对外开放理论成为学界的热点问题。通过系统总结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论探索过程,重点探讨“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正式进入新升级版和发展阶段,这对于世界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会产生重大影响,创造全球性开放红利。

关键词:“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开放红利;共同繁荣



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同世界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 这个拥有世界最大人口的国家、一个高速发展变化的经济体、一个越来越富有影响力的政治体同世界其他各国的关系和联系应该是什么样的? 这无疑会成为影响21世纪世界各国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看,对外开放是现代社会发展,世界联通程度不断提高之后的必然趋势。一个国家在发展到一定水平和阶段之后,必然面临着同世界其他国家交互交流的课题,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市场和分工的细化以及资本等要素流通的便捷化使得这种开放与交流变得更加不可阻挡。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对外开放,更是同我国所面临的现实国情: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直接相关。对外开放成为了我国改革的最显著的标志,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实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对外开放政策也成为适应我国生产力实际的生产关系上的必然调整,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理论的必然要求 。可以看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探索自政策伊始便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这一终极目标而服务的战略,而中国共产党人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对于对外开放程度、层次和内涵等问题的不断探索和完善,也在每个时代提出了具有鲜明时代性的开放策略和观念。“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也是对于中国之前几十年对外开放政策和格局的集中梳理和高度总结。

       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专门谈到中国同外国的关系。毛泽东认为,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这是毛泽东根据当时的现有国情,做出的一个基本判断,这也表明了中国同其他各国是一个相互学习、互动的有机统一体。毛泽东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更富有战略远见地提出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认识到社会主义也存在缺点,同时也要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这也进一步表明,中国同世界各国都是一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整体。毛泽东同志也气势磅礴地指出了中国未来的发展理想:“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这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发展之梦,也将成为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基调。

       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也为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对外发展奠定了基本的战略基调。中国的发展,是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的共同结合,内部比较优势和世界其他国家比较优势的共同结合,也更是中国发展命运同世界发展命运的共同结合。国内国外兼顾,为我所用,这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领导人处理同世界关系时所要把握的基本主线。1982年12月,对外开放政策正式被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这样通过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进一步确定了对外开放的地位,为对外开放奠定了法理依据和法理基础,也标志着对外开放从实验变为实践,从尝试变为常识,成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政策,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全新阶段。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中也谈及中国对外交流时要处理好“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在充分肯定对外开放重要性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要真正将立足点聚焦在建立自己的力量上。我国需要充分学习和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更重要的是尽快形成自身独立自主的发展源动力,真正从依赖走向自主。这也充分体现了利用一切有利资源和条件为我所用的基本思路,而这里也前瞻性地提出要利用国际市场充分壮大和发展自己实力。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指出:“纵观全局,21世纪头20 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04 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次驻外使节会议上首次提出,要“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着眼,科学制定外交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战略策略”“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一系列关于“两个大局”的论述表明,我国对于同世界交往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更注重全局布局和长远战略,这同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客观事实是紧密相关的。而这一时期,我国同世界日益成为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变化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发展,而全球大环境的变化也对于中国有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要以全局眼光来观察、应对国际挑战,充分把握“两个大局”,处理好扩大内需和利用国际市场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经济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舞台上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习近平同志在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说:“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表明了中国同世界关系的进一步升级,不仅要实现自身的民族复兴和繁荣发展,更要体现中国发展的正外部性,让世界各国都能享受到中国发展所带来的发展红利,让中国的发展繁荣惠及全球。这也将成为未来中国对于世界的承诺,成为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强有力的声音,中国梦也必将成为天下大同的“世界梦”。这一战略判断也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出台和导向奠定了基调。

二、“一带一路”战略决策的内涵和意义

  • 1. “一带一路”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最新成果和实践

       在经历几十年对外开放的理论探索和政策实践后,在新的全球化和经济发展形势面前,特别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我国对外开放事业的发展也愈发需要在宏观格局层面有指导意义和方向意义的大战略。中国和周边乃至世界国家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应当以怎样的原则开展交往和合作? 2013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访问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进一步加强欧亚大陆各国在经济等领域的联系、合作和发展。同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合作,共同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引起国际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中国对外战略的最新集中表述,两者也合称“一带一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更将“一带一路” 写入全会《决定》,将其正式纳入并上升至国家战略,这也意味着“一带一路”从外交思路正式开始转变为实际的外交和开放战略。2015 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正式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表明了中国政府在建设“一带一路”时秉承的基本原则、思路和方向,为“一带一路”战略从愿景到落地提供了国家版的“操作手册”。“一带一路”战略也进入了新的合作开展和探索阶段。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方向还是面向亚欧大陆以及部分非洲国家,其作为我国区域性战略的最新亮点和成果,将是中国的全方位开放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我国对外开放,特别是经贸合作中的“短板”的一次集中补齐。

  • 2. “一带一路”是我国新时期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一带一路”之所以能够得到沿线各国的热烈响应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是因为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对于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更是源于中国提出的外交主张中体现的内涵和价值,同以往崛起大国有着本质性的区别。与美国“马歇尔计划”不同,中国的“一带一路”在其建立本身的原则就体现了新的中国价值观。中国并不谋求在这一战略中居于领导地位,而是主张同沿线各国现有的合作框架有机结合,寻找共同合作共赢的切入点和潜力点,以期满足沿线国家多样化的利益诉求。这种互通共荣的战略基调决定了中国“一带一路”同其他崛起大国在战略层面的不同之处。《愿景和行动》中提出的“开放包容、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 的共建原则更是我国对外关系价值观和开放观的最本质体现。我国通过“一带一路”政策,不仅宣示了我国未来对外开放格局的新思路、新调整、新手笔,更是我国治理理念的一次正面宣传和展示,真正让中国的“共赢主义”取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实现世界大同,共同繁荣,通过“一带一路”使得沿线国家和世界各国认识到一个真实的中国,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 3. “一带一路”是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政策的核心

       “一带一路”作为我国最新的国际倡议和战略,也势必成为我国未来对外开放政策的基石和核心,并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同世界互动的重要趋势和方向。在经济方面,“一带一路”覆盖了世界超过60%的人口,但是却仅仅包含超过世界三分之一的GDP经济总量,“一带一路”大部分沿线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空间,这无疑将成为我国同沿线国家的经济新发展点,也将为我国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消化过程产能提供共赢互惠的的平台。在政治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囊括了我们的绝大多数陆上和海上邻国,无论在地缘政治还是我国现实的国家安全角度,“一带一路”国家都应当成为我国最重要和现实的考虑之一。“一带一路”战略也将帮助我国开拓新的对外交往平台和起点,拓展我国的国际发展和影响空间。可以说,无论经济、政治还是文化上,“一带一路”战略系统性、全局性地为我国构建了现实的战略指导,更为未来我国逐步建立和形成全球性外交格局奠定基础,是我国应对当前国际局势,特别是经济和外交新形势的破局之笔。

三、“一带一路”:如何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

       中国的对外开放带来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也使得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具有活力、也是未来最具有持续动力的经济发展引擎,而未来中国如何打造“一带一路”这一对外开放的升级版,势必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 1.坚持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开放水平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因此,坚持对外开放也将成为我国实现持续高速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也多次重申这一观点。习近平同志曾指出:“我们的事业是向世界开放学习的事业,关起门来搞建设不可能成功,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不封闭、不僵化,打开大门搞建设、办事业。”“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奉行对外开放政策。”李克强同志也表示“中国正在打造经济升级版,将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扩大对外开放。”这也说明,党中央将对外开放的认同发展红利相结合,把对外开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进一步表明了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目前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大环境下,各国在全球市场缓慢开放的同时,都在着力加强区域内的高水平开放互通协定建设,因此也急需我国出台相应的政策,进一步整合和挖掘自身发展潜力。“一带一路”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战略实践,也从制度上和内容上进一步加深我国的开放水平,不断深化我国同世界的联系和沟通,将中国发展同世界繁荣更加紧密的结合,形成命运共同体。

  • 2.对外开放和对内发展: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统筹国内外大局

       中国是一个善于把握大势,抓住大战略的国家。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了长远的思考和全局的筹谋是决胜的关键,因而对于战略有着特别的强调和把握,而对外开放和对内发展正是一对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战略要点。进入21世纪,特别是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重要标志,是中国进入全面对外开放时代、全面融入世界时代。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因此,中央在战略上考虑国家长远发展目标,在决策重大问题时,都是基于“两个大局”,利用“两个大局”,紧紧抓住战略机遇,充分利用战略机遇,积极创造战略机遇。战略机遇期就为一个国家准备了天时、地利,而统筹“两个大局”的战略终极要义可以概括为充分利用“天时”与“地利”,实现“人和”。 “一带一路”的提出正值世界经济缓慢复苏、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期,国际治理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和重大调整的时期,发展中国家(即南方国家)在经济总量上实现对发达国家(北方国家)的超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的重大转变时期,我国应当把握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融合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用好国内国外两盘大棋,抓好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实现国内国外协同发展,以国外发展促进国内发展,用国内发展驱动国外发展,创造更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 3.“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更加注重“走出去”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因此未来对外开放,不仅在原有基础上强调“引进来”,更要体现“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各种有利因素,“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 “走出去”也是我国更加深层次参与国际市场,体现中国发展红利的重要表现。现阶段,中国在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都已呈现出“进出并举”的态势,正在为世界创造更多正外部性。我国最近十年的对外建设和发展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结合上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走出去”上,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全新的阶段,积极拓展和利用了国际市场,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的长久活力。而以“一带一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全方面多角度,全面实现“走出去”,而“走出去”的现阶段表现可以概括为“总量大,速度快,程度深”。

       总量大:我国对外开放的速度和规模都是前所未有的。从总量来说,中国的对外“输出”已经成为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其中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在2015年达到1180.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而投资存量也在2015年超过1万亿美元;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和出国留学人数也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这样在短时间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是同中国这一特殊的国情所带来的巨国效应有着深入的内在联系的。

       速度快:无论是在经济、文化还是社会方面,我国对外交流都进入了持续高速发展的阶段。以对外投资为例,在2002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仅为27亿美元,而2014年这一数字已经达1231.2亿美元,增长了近50倍。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和营业额也分别从2002 年的150.5亿美元和111.9亿美元增长到2015 年的2100.7亿美元和1540.7亿美元。同样的高速发展也体现在教育和文化交流方面,我国出国留学人数由2002年的12.5 万人增长到2015 年的52.37万人,而居民因私出境人数从2002 年的1007 万人次增长到2015 年的12172万人次。这些数字,无疑是中国正在以高度开放心态积极“走出去”的最好证明。

       程度深: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从单一的经济开放转变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全面开放,我国在各项事业上的对外交流都进入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开放类型和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开放点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态势。我国同世界日益成为相互依存、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

  • 4.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提升开放层次维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允许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经济合作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实行特殊方式和政策。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也为我国未来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发展战略。相比于东部地区,我国内陆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相对落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内陆地区,特别是西北沿边地区,不仅面临着经济发展的问题,还面对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的挑战。“一带一路”的提出,正是将这些传统开放格局下的“边缘化”地区推向了发展的舞台中心,为其打造新的发展动力和平台,使得我国经济地理的结构更加平衡合理,也使得更多的人民能够切实享受到国家发展所带来的红利,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新高地。“一带一路”,特别是内陆地区的沿边开放,不仅进一步推进经济的综合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更是我国努力使全体国民共同享有发展红利,共享发展成果的战略决策。

四、结 语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一枝独秀,这就要求各国同舟共济、和衷共济,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不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我赢你输的发展,对他国、对世界决不是挑战和威胁。中国决不会称霸,决不搞扩张。中国越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就越有利。中国不仅是合作共赢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合作共赢的切实践行者。中国扎实推进同各国的务实合作,坚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梦” 的构想,而“中国梦”也成为每一位中华民族儿女为幸福生活奋斗的目标和高度概括。未来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个中国梦想的实现。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现,更是为世界提供了一个环球同此凉热的“世界梦想”。当今世界的70亿人口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而“世界梦想”的核心就在于营造一个“大同世界”。这就是持久和平的世界,不是战争动荡的世界;是共同发展的世界,不是极不平衡的世界;是共同繁荣的世界,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是绿色生态的世界,不是环境灾难的世界。

中国的发展得益于世界,而中国的发展也必将进一步影响和造福世界。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样,中国已经同世界成为一个休戚相关的发展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世界的发展会深刻影响中国,而中国的变化也将深刻影响世界。这样紧密的联系也使得中国未来的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每一个行为都将深入影响世界。因此,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其创造的“开放红利”不仅为本国人民所享受,更以其强大的正外部性成为世界的“发展红利”。可以预见,中国未来核心就是利用开放,实现发展,为世界创造发展红利。中国也将通过自己的发展,为世界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和道路,真正打破单一的西方道路“神话”,形成发展道路上的突破创新,使得世界各国在发展时能有参考和选择可能,使其发展更具有自主性和独立选择性,这也是中国未来为世界各国提供最大的发展红利——中国道路。


想看其他好文章,敬请关注8月25日出版的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