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习近平新时代领导干部战略能力思想研究

摘    要:战略能力是领导者的核心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客观要求领导干部须培养和强化战略能力。习近平高度重视战略能力,在长期的领导实践和思考中形成了关于领导干部战略能力的思想。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战略能力的理论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和行动指南。探讨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领导干部战略能力思想具有观念上的启迪意义和现实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习近平;战略能力;领导干部;新时代;领导科学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既是实践上卓越的战略领导者,也是理论上具有丰富战略领导思想的思考者。笔者拟从领导学视角探讨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战略能力的思想。习近平在所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著作中提出了许多有关领导干部战略能力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战略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关键词,全面、改革、创新、未来、全局、世界、时代等都是战略领导内涵的关键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战略”一词被提及41次,“全面”被提及94次,“改革”被提及69次,“创新”被提及59次,“重大”被提及36次,“时代”被提及66次,“世界”被提及39次。战略不仅是习近平重要讲话中的“高频词”,更是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法。习近平明确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认为我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


2

战略能力是新时代领导干部的核心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干部战略能力建设,把战略能力看作是领导者的核心能力。战略是相对于战术而言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影响的关键性问题,“战略被用于统一行动、创造一致性或连续性,但最重要的是,它被用来赋予组织一个新的目标”。领导是指领导者着眼于组织中的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问题而采取特定的方式方法率领和激励下属实现组织目标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是一种高层次的宏观指挥控制的战略管理活动。战略能力是领导者的基本胜任力。卓越的领导者必定是有战略能力的战略家。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治理腐败这一战略问题入手,提出“中国梦”“两个百年目标”战略愿景和“五大发展理念”,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倡议“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些战略活动展现了习近平高超的战略领导力,同时,习近平还善于在领导实践中进行总结和战略思考,提出了许多战略观点。习近平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战略能力主要由以下因素所决定。

        1.领导是事关民心向背的重大政治实践活动

        领导活动是对群体活动的组织指挥和控制协调,是对总体行为与资源的统揽整合与规划,领导活动不仅关系到组织的兴衰成败和组织成员的前途命运,是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活动,也影响到社会的进步发展、政府公信力以及党的领导权威,领导着眼于全局、未来、根本和长远,体现的主要是战略影响力,是关乎民心向背、人心所向的大事。习近平多次强调领导活动的重要性,即使是基层领导也发挥着基础性重要作用,“小官有大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是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的民生问题,对群众“小事”的管理重视构成了领导活动的具体内容,体现了领导的战略能力。

        习近平要求领导干部把民心作为最重要的问题对待,能够分得清轻重缓急,能够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从一件件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小事入手,为百姓谋福祉。习近平多次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人民利益大如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领导干部的奋斗目标。习近平要求领导者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始终坚持民生为重,重视民心、尊重民意、顺应民愿,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领导者是起重要作用的“关键少数”特殊角色

        习近平把领导干部的角色定位为“关键少数”。这是从战略的高度对领导者所进行的准确的角色定位。习近平在2015年首次提出了“关键少数”概念,认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是指各级领导者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是推动事业发展起关键主导性作用的因素。领导者在国家治理中虽然数量不多,是贤明的少数,但却是引领发展的最主要关键性因素,是担负关键责任的主体。习近平把抓住“关键少数”作为治国理政的有力抓手,这既是一种战略领导能力和领导方法,也是对领导角色的创造性定位。习近平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中央领导是人民的大勤务员,是引领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领导者是治理国家的“关键少数”,应该按角色办事,按本色做人,履行“关键性”职能,发挥“关键性”作用。这本身就是“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的重要的战略领导。早在浙江任职时习近平就指出,“把方向、抓大事、谋全局,是‘一把手’的根本职责”。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新要求

        战略是根据时代的性质、状况和特点所制定的,战略必须适应时代的需求。领导干部的战略能力首先表现在能够认清时代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顺势而为,趁势而发。习近平在准确把握国情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变化,明确时代变化的特征和趋势,对新时代赋予了丰富内涵和清晰的界定,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战略安排。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着眼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牢牢把握发展方向,及时提出政策措施,不断把发展向前推进。新时代需要领导干部按照时代要求强化自身的战略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和世界发展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踏入强国的新征程,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这一伟大新时代客观要求领导者必须强化战略能力。

        4.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对领导干部提出新的挑战

        习近平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意味着领导工作内容、重点和方式的转变,意味着所面临社会环境的改变,意味着领导者需要着手解决新的更为复杂艰巨的任务。领导者在国家治理中必须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主题进行思考和开展战略领导工作。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还意味着领导干部所担负的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治理更加复杂,更需要不断强化战略领导能力。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领导干部必须适应社会矛盾的转变,及时调整领导方式和治理模式,认真提高战略管理能力,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增强工作的统筹性、前瞻性和全面性。领导干部还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必须一如既往地在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统筹兼顾其他方面的工作。

        5.领导干部战略能力素养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

        习近平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问题导向性为依据提出了强化领导干部战略管理能力的要求。战略能力是多层次的,个人层面上的战略就是客观准确认识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组织层面的战略就是对组织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有全面准确的认识,适应时代需要进行变革,为组织发展进行准确定位和长远规划。区域层面的战略是领导者对所辖区域重大社会经济文化事业所进行的全面规划和统筹发展。国家层面的战略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国家所进行的全面规划和整体性治理。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的战略能力较为低下,这制约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

        领导干部战略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在个人层面上,有的领导干部目光短浅、私欲膨胀,只关心个人及小集团利益,缺乏公共精神和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其他层面上,有的领导干部只关注经济增长,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重视不够,对其他同样重要的问题认识不到位,忽视改革开放、生态文明建设、反腐败、法治建设、党的政治建设等重大问题。有的领导者缺乏顶层设计能力,在战略规划时缺乏世界眼光和全局意识,难以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趋势,找不准本地区、本领域和本部门发展现状和应该走的正确路径,难以把发展需要和现实能力、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整体与局部进行统筹兼顾,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目标、工作重点。习近平谆谆告诫领导者要有战略定力,“不要换一届领导就兜底翻,更不要为了显示所谓政绩去另搞一套,不要空洞的新口号满天飞。很多时候,有没有新面貌,有没有新气象,并不在于制定一打一打的新规划,喊出一个一个的新口号,而在于结合新的实际,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脚踏实地把既定的科学目标、好的工作蓝图变为现实。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为此,必须着力提高战略能力。


3

新时代领导干部须具有的多维战略能力

        习近平在福建任职时就明确指出,领导者的责任,主要是解决“桥”与“路”的问题。对于领导者来说,解决“桥”和“路”的问题就是为地区发展出谋划策,进行战略规划、指明前进方向。战略涉及组织整体活动的目标方向、未来成败和根本效益,“战略研究的主要价值取向是全局性、前瞻性、主动性和可行性,其相对应的战略领导力,就是整合力、预见力、创造力和执行力”。习近平指出,“我们党要带领十三亿多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提高党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进改革的能力,为发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具体来说,领导者应具有以下战略能力:

        1.政治能力

        政治能力能够保障治国理政正确的方向,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在领导者的胜任力中政治能力起着领头、管总的作用。习近平明确指出:“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党的十九大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领导者必须政治上忠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必须具有政治定力,坚定“四个自信”,具有政治担当,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具有政治能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具有政治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领导者所应具有的能力中,首要的是政治能力。习近平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注意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

        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首先表现在政治忠诚,要发自灵魂深处对党的忠诚,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我要十分明确地说,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不能松,腐败问题是腐败问题,政治问题是政治问题,不能只讲腐败问题、不讲政治问题。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领导干部要有足够的政治定力,在大是大非面前要能保持足够的政治定力,能够分辨政治风险,能够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角度去衡量和思考领导工作。领导干部要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坚定理想信念,具有廉洁自律能力,要讲团结,讲团结是讲政治、顾大局的表现。

        2.战略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能力是在战略理论指导下,对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问题、关系进行科学分析的思维能力,意味着在时间维度上的长远考虑,在空间维度上的全局谋划,在整体维度上的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善于从全局角度、以长远眼光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具有战略思维能力。良好的战略思维能力是进行战略分析的基础,运用PEST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进行战略分析,准确把握组织和区域发展的客观实际,确定关键战略因素,准确把握发展的优势、劣势、外部机遇条件和威胁,明晰组织所具有的能力潜力,正确进行战略抉择。

        习近平对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要求集中在:一是善于从全局谋划问题,善于观大势、谋大事,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深化改革全局来思考和研究问题,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战略切入点和着力点,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应势而动。二是善于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思考重大问题,领导者应该高瞻远瞩,放眼未来,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三是善于从整体思路上把握问题,注重把握问题的根本性、全局性、前瞻性、系统性与整体性,善于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克服急功近利、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现象不明本质等问题。

        3.战略规划能力

        战略规划能力是领导者为组织确定方向,制定组织发展具体方案的本领。战略规划首先是确定战略目标,即确定战略愿景,这是基于对现实的考量和未来发展的准确预测基础上,组织成员参与,紧密结合组织成员的理想期望和现实需要所规划的发展蓝图。习近平具有高超的战略愿景构建能力,“一个国家发展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其是否能够制定出长期发展战略,以及实现战略的具体条件和执政者能否有效完成既定目标。那些只有具备明确的发展愿景的国家,才能在不断演化的世界秩序中保持主体地位,而不会受其他竞争对手影响。纵观世界各大国中,目前只有中国依据自己的国情制定出长远发展规划,并被称为‘中国梦’,这就是‘两个一百年’,这个蓝图最终将在2049年前完成。习近平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为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出路”。

        科学预测能力是战略规划能力的前提,是进行准确战略定位的基础,是领导者在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基础上,对组织和环境的未来变化趋势做出预测并进行长远规划的本领。领导者具有洞察力和创造性,才能够比较准确科学地预测到未来发展的趋势,把握时代脉搏,为组织的发展确定正确方向。战略制定能力是具体制定战略方案的本领。战略制定是一项重大的系统科学设计工程。习近平亲自主持参与了十八大以来的所有重大战略规划,要求领导干部要顺应时代变化趋势,整合资源,制定长期规划。“一个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立于时代潮头,紧扣新的历史特点,科学谋划全局,牢牢把握战略主动,坚定不移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制定战略规划要从现实出发,进行研究论证,发挥智库作用。

        4.战略执行能力

        战略执行力是领导干部采取各种方式方法把战略规划方案付诸实践实现战略目标的能力。习近平高度重视战略执行力,认为行胜于言,必须真抓实干,“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在贯彻落实上,要防止徒陈空文、等待观望、急功近利,必须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和夙夜在公的责任意识抓实、再抓实”。战略如果不落实,就只是口号,就是“稻草人”。战略执行力主要表现包括:

        战略定力。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具有坚定的意志力,具有强烈的战略定力,对于道路方向高度自觉、充满自信、坚定不移;对于业已制定的大政方针延续稳定,不患得患失,不瞻前顾后;面对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环境,平心静气,该变则迅速变,不该变则坚决不变。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坚定,保持强大前进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

        战略行动力。这是把战略方案付诸实践的具体行为能力,是把战略目标变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现实行为,是战略能力的直接表现。习近平倡导“行动至上”“马克思说过‘一步实际行动要比一打纲领更为重要爷’。我不主张多提口号,提倡行动至上”。领导干部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领导活动全过程,落实到决策、执行、检查各项工作中,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不能讲得头头是道,做起来轻轻飘飘。要增强大局意识、战略意识,善于算大账、总账、长远账,不能只算地方账、部门账、眼前账,更不能为了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为了暂时利益损害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习近平强调抓战略落实要有行动上的狠劲、韧劲和恒心,“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战略实施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

        战略监控力。这是在战略实施过程中进行全面监督控制,确定实施标准,加强绩效考核,注重反馈沟通协调,及时纠正偏差,督促战略目标实现的能力。习近平强调“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正确处理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和立足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关系,任何具有地方特点的工作部署都必须以贯彻中央精神为前提。要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成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党中央利用巡视利器开展反腐败斗争,实现巡视全覆盖,同时加强巡视工作的制度化法治化进程,也开展了对领导干部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的监督巡视,让巡视成为“国之利器、党之利器”,成为监督战略执行的刚性手段。

        战略合作力。战略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群策群力。习近平指出,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领导干部应该推动战略合作,注重提高战略合作力。在治国理政中,习近平不仅注重加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而且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中,主张大国治理从来不能只是眼光向内,要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5.战略创新能力

        战略创新能力就是根据时代发展和人民的需要对战略进行的变革创造的本领。战略创新包括战略观念、战略目标、战略规划方法、战略实施机制体制、战略控制程序等的变革。习近平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领导干部要把创新摆在第一位,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习近平高度重视战略创新的作用、方式方法和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在战略创新能力上要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破除迷信、超越陈规,转变思维习惯、突破思维定式,强化问题导向,不断推进理念创新、思路创新、制度创新和方式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开创新局面,不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责任意识,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敢于啃硬骨头,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


4

领导干部战略能力提升的基本路径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习近平担任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时,就要求领导干部提高战略能力,“要有战略头脑,通观全局,科学地安排各项工作。我们的任务很重,工作量很大,许多工作相互交织、相互联系,必须科学计划,合理安排,统筹兼顾。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战术措施,更要有战略思维,成为各个岗位上的战略家”。要求领导干部要有增强战略能力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要努力增强本领。新时代领导干部应该是战略家和领头羊,应该千方百计提升战略能力。

        1.更新观念,强化战略意识

        观念是变革行为的先导,只有更新观念才能强化战略意识和提高战略能力,没有落后的地区,只有落后的观念和落后的战略。领导者强化战略意识首先要摒弃不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落后观念、僵化思维和错误思想。领导干部应该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陈旧观念和固化利益格局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摆脱思维定式和惯性路径依赖,以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推动战略意识的强化,为战略能力提高奠定思想基石。观念更新容易使领导干部形成战略意识,把战略理念、方法内化于心,成为其意识结构中的一个关键节点,成为一种自觉自发的思维方式和主导意识。习近平要求领导干部在新时代面对新问题、新矛盾应该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新的理念、新的思路不断强化战略意识。领导干部通过摒弃陈旧落后僵化的观念而树立创新观念、服务观念、开放观念、系统观念、全局观念、人才观念、法治观念、群众观念和市场经济观念,使思想更加符合新时代要求,由此而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超前意识、危机意识、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等。“高级干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

        习近平要求领导干部应该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坚定信念、任事担当,牢记自己的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牢固树立各种战略意识,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领导者在改革中要具有超越意识,超越个人私利、集团利益和眼前利益,“改革哪有不触动现有职能、权限、利益的?需要触动的就要敢于触动,各方面都要服从大局。各部门各方面一定要增强大局意识,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跳出部门框框,做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领导者还应具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要有忧党、忧国、忧民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

        2.重视战略思维培养,在学习研究中提升战略规划水平

        战略能力是一个战略思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战略思维的养成需要终身学习和思考研究。战略思维能力的高低关系到领导干部能否敏锐洞察战略问题,能否把握问题的本质,准确构建战略问题,科学进行战略规划。恩格斯指出,思维的任务就是要透过一切迷乱现象探索这一过程的逐步发展的阶段,并且透过一切表面的偶然性揭示这一过程的内在规律性。领导者培养战略思维能力提高战略规划水平需要终身学习,“影响大多数领导者成长的最重要的力量是学习:从经验中学习,向人民学习,从成功和失败中学习,向领导者和追随者学习”。习近平从战略的高度要求领导干部重视学习,认为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主动来一次学习的革命,“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否则,‘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虽勇气可嘉,却是鲁莽和不可取的,不仅不能在工作中打开新局面,而且有迷失方向、落后于时代的危险”。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所面临的很多问题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人类文明中找寻答案,因此,领导干部要提高理论素养,通过学习破解工作难题。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才能增强领导能力,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增强作决策、做工作、抓管控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与创造性。领导干部在自觉学习的同时,各级组织部门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常态化制度化的教育培训,并且通过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形成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和长效机制。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开展精准化的理论培训、政策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法规培训,增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信心和能力。

        3.加强政治能力建设,强化战略综合素养

        提高领导战略能力,第一位的是提高政治能力。政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战略方向和目标的正确性。习近平反复强调提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问题,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领导干部要在提高政治能力上下功夫,不断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政治历练,着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自觉加强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在实践中砥砺磨炼自己的政治能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严肃性。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在复杂斗争实践中经常反省自己,吸取经验教训,积累政治经验,着力提高与履行领导职责相匹配的政治能力。

        在提升政治能力的同时,自觉培养与政治能力相匹配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道德素养、能力素养等是增强战略能力的基础。领导干部提高政治素养,就能够识大局,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崇高的政治理想,具有政治鉴别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在领导活动中能够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领导干部提高专业素养,就能够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战略管理,“干部要提高专业素养。专业素养是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的统一,而不仅仅是专业对口那么简单。选人用人要适应这种要求,开阔视野、着眼全局,在众多可能的人选中把最适合的人选选出来”。“我多次强调,领导工作要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把握新发展理念,不仅是政治性要求,而且是知识性、专业性要求,因为新发展理念包含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新知识、新经验、新信息、新要求”。领导干部还要提高道德素养,增强政治责任感,修炼道德品行,超越个人、小集团的利益得失,以人民、国家利益为重。提高能力素养才能使领导干部具有全局性战略规划能力,运筹帷幄,洞察问题,分清轻重缓急,提高战略领导力。

        4.注重实践锻炼,在实际工作中提升和检验战略行动能力

        实践锻炼是领导者强化战略能力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实践出真知,实践出能力。习近平多次强调,实践既是干部是否胜任的重要检验标准,也是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途径,“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实践是培养锻炼干部的‘练兵场’”“地方尤其是基层一线是领导干部了解实际、向广大群众学习的好课堂,也是领导干部磨炼作风、提高素质的大考场。到地方和基层一线工作,同基层干部和群众一起摸爬滚打,对于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增长领导才干、积累实践经验、加快政治成熟至关重要”。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

        习近平高度重视实践锻炼对领导干部战略能力的提升,“共产党人的修养不是靠面壁坐禅获得,而是靠实践的积累、升华;共产党人的成功不是靠神仙上帝赐予,而是实践的必然结果。共产党人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提高修养,同时也获得事业的成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修行靠实践,功到自然成’。在实践中提高修养,在实践中获得成功,是共产党人建功立业应遵循的重要原则”。领导者必须主动到基层锻炼,深刻领悟时代对战略管理的新要求,不断学习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应对新的挑战,主动融入现实复杂的实际政治生活中去,并在实践锻炼中重视自我反思,剖析自己、反省自己。战略能力提升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浅尝辄止,应砥砺前行。

        5.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制度规范保障催化战略创新能力

        战略创新是一项更为复杂的高智慧的能力,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作用。在治国理政中习近平始终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全新的视角思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加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认为“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习近平高度重视党内法规制度和国家制度建设,使制度建设成为治国理政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使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领导干部提高战略创新能力奠定了制度环境。

        制度是对社会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所进行的行为规范,其本身就具有战略性,战略与制度都着眼于根本性、统领性、长远性和全局性的问题。制度能够为战略创新提供稳定的政治生态和制度依据,能够为行为提供明确的预期和指引。通过建立健全制度规范体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发挥制度的整合性、稳定性、持续性的规范化引导功能,把提高领导干部战略能力纳入制度化管理轨道,通过制度化的长效机制,实施领导战略能力优化的常态化管理,提供改善领导干部战略能力的外在压力,促使其产生并保持紧迫感和危机感,形成习惯性提高战略能力的意识和行为。

        习近平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明确标准,健全制度,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健全领导干部管理的制度规范,公布实施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冶的意见》《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等,通过完善领导干部管理制度、建立领导素质优化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力,推动领导干部战略创新能力的提高。


袁明旭.习近平新时代领导干部战略能力思想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0(2):39-45.


袁明旭(1967—),男,云南宣威人,教授,博士,从事领导学、政治学研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