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目次


习近平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结构性就业关系重要论述探析

龚  艳(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从事逻辑学、科学方法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摘  要:在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创新和就业二者之间呈现出双重矛盾的态势。习近平在关于“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论述中对该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释,提出“要处理好创新和就业的关系”的基本要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就业具有双重影响。理论与相关政策的实效证明,习近平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结构性就业关系的重要论述具有科学性,它揭示了创新与就业问题的现实矛盾正是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在社会发展、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以人民为中心”是它的理论特质,并且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从多角度展现了它推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历史意义。


关键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构性就业;经济新常态



张闻天的宣传鼓动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黄世虎,等(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


摘  要:张闻天在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入的理论研究。张闻天的宣传鼓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宣传思想与中国革命实践具体结合的理论成果。张闻天阐释了宣传工作与鼓动工作的区别与联系,强调宣传鼓动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主张创新宣传鼓动工作方式,重视宣传鼓动工作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张闻天的宣传鼓动思想具有鲜明的党性和群众性。虽然这些思想主要形成发展于中国革命阶段,但其内在的精神实质和方法论,对当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张闻天;宣传工作;鼓动工作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构


盛  红(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  要:在本质论的意义上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实是一种意识形态性的话语实践运动。高校培养目标中就直接蕴含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这个极为重要的时代命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具体教育活动实施者的遴选—参与权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过程的实施权力,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控制与营造的权力等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关键节点。可以断论,新时代在内外部客观环境发生迅疾变化的时空结构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也必然面临诸多要素的影响和挑战,甚至在一定程度和一定空间内有可能导致话语权的自信危机。为此,高校必须通过制度建设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整体构建和良性运行,夯实话语权的政治和组织基础;必须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性“硬核”“保护带”的边界,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科学性基础;必须通过话语偏好引导、话语现场与话语过程设计和考核方式优化,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与教育对象的需要达到积极的契合,巩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价值基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实效;新时代


从晚期资本主义到金融资本主义


蒋天婵(东南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博士,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摘  要:哈贝马斯的危机分析模式对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有重要价值。他指出国家在晚期资本主义对经济的介入并不能根除经济危机,而是使得经济危机向政治系统和文化系统转移,产生了合理性危机、合法化危机和动机危机。这一模式后经弗雷泽改造被用于分析金融资本主义。弗雷泽认为,金融资本主义时期所推行的新自由主义尽管促进了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但也损害了资本长期积累所依赖的公共权力,从而导致了合理性危机。然而,在新自由主义政治常识的过滤下,合理性危机所引发的合法化危机并没有围绕分配模式的改革,而是集中于社会认同理念之争。尽管哈贝马斯和弗雷泽的理论丰富了对资本主义的理解,但是他们弱化了经济在社会中的地位,从而偏离了将经济判定为社会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由此,如果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用该模式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则需要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政治和文化理论。


关键词:晚期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合法化危机



过度金融化对研发投资的挤出效应与挤出机制


舒  鑫,等(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公司金融研究)


摘  要:以中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2008—2017年财务数据为样本,运用内生转换模型考察企业过度金融化对研发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适度金融化并不会对企业研发投资产生挤出效应,但过度金融化却对企业研发投资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该结论在控制一系列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挤出机制上看,过度金融化对研发投资的挤出效应主要源于“现金流竞争”而非“产品市场竞争”;异质性上看,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投资调整成本低的企业,过度金融化对研发的挤出更明显。通过识别金融化抑制创新的内在逻辑及异质性特征,为推进创新驱动提供了逻辑借鉴。


关键词:过度金融化;脱实向虚;研发投入强度;反事实分析;现金流竞争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洪涝灾害脆弱性评估及影响因素

   

黄  晶,等(河海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讲师,博士,从事灾害风险管理研究)


摘  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人口、财产、基础设施高度密集,暴雨洪涝灾害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对该区域城市洪涝灾害脆弱性进行评估是保障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区2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将洪涝灾害脆弱性看作一个负面“生产活动”,构建城市洪涝灾害脆弱性评估模型,在分析脆弱性空间分异特征的基础上确定该地区城市洪涝灾害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洪涝灾害脆弱性水平差异较大,安徽及浙江远高于江苏和上海,其中,上海的洪灾脆弱性最低;从空间上看,脆弱性分布有明显的地域集聚特征,脆弱性高的城市分布在浙江东南沿海和安徽南部丘陵地区;降雨量、城市发展水平及基础设施的完善性等因素对城市洪涝灾害脆弱性影响显著。


关键词:城市洪涝;脆弱性;数据包络分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国外区块链发展考察:逻辑、路径与启示


戚学祥,等(温州大学法学院讲师,博士,从事区块链技术及其治理研究)


摘  要:在大数据时代,区块链技术凭借独特的技术优势和运行逻辑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和治理模式,使得区块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英美新国家是区块链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前沿国家,在政策体系、应用逻辑与实施路径等方面具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因此,借鉴国外区块链发展的有益经验,立足于基本国情和发展趋势,今后中国可从技术研发、协同治理、风险评估和法治建设等方面着手,促进区块链的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区块链;政策;逻辑;风险



知识确定性与国家利益:一个国际环境合作的分析框架


陈  怡(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国际环境合作、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



摘  要: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问题的解决依赖各国联合行动,但国际环境合作缺少强有力的中央权威,各国合作态度不一且面临诸多问题。国际环境议题需要通过知识和利益双因素综合分析合作空间,运用议题的知识确定性与各国的国家利益搭建分析框架,并以此框架分析气候变暖案例难以达成合作的原因,以及臭氧层空洞和地中海污染两个案例如何依靠不同路径达成合作。这3个案例的比较表明:议题的知识确定性与国家利益的动态变化共同影响国际环境合作的空间。在合作前期,较弱的知识确定性作用有限,国家合作行为主要取决于国家利益的考量;在合作中后期,逐渐明朗的知识确定性通过国际倡议压力和国内民意压力督促国家履责的作用日益明显,环境合作中资金技术机制的完善以及新技术收益和治理收益的显现,环境合作较易达成。


关键词:环境合作;知识确定性;国家利益;国际倡议压力;相对收益



资源下沉、党政统合与基层治理体制创新


吴青熹(江苏省委党校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教授,从事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研究)


摘  要:在经济社会转型期,资源与任务的矛盾是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为解决这一矛盾,政府不仅通过网格化治理这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将资源有效下沉,而且通过“网格+网络”的双网驱动模式,实现了财政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网格化治理,基层政府不仅实现了资源的下沉与整合,解决了资源与任务的矛盾,还以中国特色的党政统合模式实现了基层治理的体制创新,促进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关键词:资源下沉;党政统合;网格化治理



韧性治理:后疫情时代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常态化治理路径


王  磊,等(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后,副教授,从事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研究)


摘  要: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以来,各国应对方式主要表现为“强国家,弱社会”式刚性治理和“弱国家,强社会”式柔性治理两种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采取自下而上的柔性治理造成风险应对失效,而我国采取自上而下的刚性治理模式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然而,“流动性”与“精准性”的风险社会治理内在矛盾使刚性治理存在治理风险。为了应对疫情常态化治理的要求,在柔性治理和刚性治理之间存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韧性治理机制。通过韧性治理自发性、自适性、主动性的动态治理模式,进行政府韧性、社会韧性、公民韧性和环境韧性建构,可有效应对风险社会的流动性、随机性、复杂性和不可控性。


关键词: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韧性治理;刚性治理;柔性治理



现代贫困研究:从绝对到相对再到多维


王  婴,等(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学院教授,从事社会工作研究)


  要: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致使“相对贫困”成为一个活跃的热词。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一是界定和测量贫困的两种方法,二是制定反贫困政策的两种理念。作为政策理念,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既有差别,但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对贫困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一种发散的思维和包容的氛围,从而产生了多维贫困和多维贫困指数等新概念。在现代贫困研究的过程中,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和多维贫困是随外部环境变化而在政策理念和行动策略上的响应,现在的问题是要将其落实到政策和行动上。


关键词:相对贫困;绝对贫困;多维贫困;多维贫困指数



“后扶贫时代”生态型贫困治理的“内卷化”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黄金梓,等(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生态扶贫研究)


摘  要:当前,我国生态扶贫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对于解决生态脆弱地区的贫困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既有的生态扶贫进程中,局部地区仍然面临生态扶贫政策精准性和系统性存在不足、生态扶贫政策减贫成果巩固困难、生态脆弱地区贫困群体能力提升欠缺等困境,这成了“后扶贫时代”生态型贫困治理所要应对的挑战,其可能导致返贫、生态系统破坏和路径依赖等方面的生态扶贫“内卷化”风险,并将造成不利于治理能力提升和降低贫困群体获得感等危害。对此,需要准确识别这些风险,并通过适用保障型、激励型和培育型政策工具,优化“后扶贫时代”的生态型贫困治理,进而消除“内卷化”风险。


关键词:产业扶贫;可行能力;增能效应生态扶贫;内卷化;风险;政策工具



环境司法中社会学方法的合理运用

李彩虹,等(河海大学法学院讲师,博士,从事环境法学、环境社会学研究)


摘  要:传统司法方法注重从逻辑结构和形式规则角度严格适用法律,但在解决新型的环境污染侵权案件时遇到了困难,致使审判效果不理想。在尊重传统的规范研究和逻辑推理方法的前提下,环境司法活动有必要在合理的限度内借鉴和运用社会学的一些方法评判证据、解释法律,以使环境法律更贴近社会现实。具体而言,宏观上,借鉴迪尔凯姆“用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的方法论,微观上,认定事实时,将环境案件放在当前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背景中,通过必要的实地调查来查明真相;解释法律时,在具体情境中将经验和理性相结合做出价值判断,在法律的目的与原则之内力求达成最优的社会效果。


关键词:环境司法;社会学方法;社会事实;价值判断;社会效果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全国高校社科名刊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本刊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等任何费用,并按照规定向作者支付相应稿酬。


往期精彩回顾





2021年重点选题方向
2020年第5期目次
2020年第4期目次
 2020年第3期目次
2020年第2期目次
2020年第1期目次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