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狐狸到底有何魅力?
不被定义的外表
人们常见的狐狸
身材苗条、瓜子脸、尖耳大尾
但其实
狐狸家族庞大且分类复杂
它们属于狐亚科家族
最典型的狐狸包括狐属的12种
其中有大家最熟悉的赤狐和藏狐
(请横屏观看,除貉属外,狐亚科其他种属皆被称为“狐”,摄影师@王天虹、徐征泽、视觉中国、图虫创意,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
狐狸的生存秘诀之一
在于它不被定义的外表
赤狐
(Vulpes vulpes)
长着最典型的狐狸模样
它们是地球上体形最大、分布最广的狐狸
(赤狐标志性的长嘴尖耳,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赤狐身形修长
有着火红的身体和蓬松的尾巴
四肢外侧的黑色条纹
像是戴着黑色手套
(赤狐在雪地上奔跑,它身形修长,体态优雅,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但是
赤狐并不都是赤色
它不能被“赤”字所定义
在自然环境下
赤红的毛色会发生突变
银狐
就是这种突变的产物
黑白相间的毛发
在阳光下闪着银色光辉
(银狐,在古代被称为“玄狐”,极为稀有,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赤狐除了拥有不被定义的毛色
还会在不同季节“增减衣物”
冬天它毛发浓密
显得“圆润富态”
(“我不是胖,而是穿得厚”,摄影师@Steven叶)
▼
夏天它毛发稀疏
显得“骨瘦嶙峋”
(“这么瘦,是热的,不是饿的”,摄影师@朴龙国)
▼
虽然长嘴尖耳是最深入人心的狐狸形象
但是有一种狐狸却颠覆了这种印象
北极狐
(Vulpes lagopus)
它的耳朵圆润、四肢短小
能够有效减少散热
适应寒冷环境
(北极狐,寒冷地区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有变小变短的趋势,动物通过这种方式减少身体的散热面积,摄影师@徐征泽)
▼
冬天的北极狐
身穿“白色羽绒服”
每平方厘米约20000根毛发
相当于人类头发密度的160倍
它们通体雪白
可以完美地隐藏在雪地中
(北极狐洁白圆润的身体与环境融为一体,在零下60℃的低温下,它们也能靠着“冬袄”活动自如,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夏天
它脱去厚厚的雪白外套
换上一身轻薄的棕灰毛发
从“胖子”变成了“瘦子”
(夏天的北极狐,灰褐色的身体与裸露的岩石相适应,摄影师@徐征泽)
▼
而处于换毛期的北极狐......
(“是想唱一首《夜上海》吗?”北极狐白色的冬毛与灰褐色的夏毛混杂在一起,像是穿着件貂皮坎肩,摄影师@陈建伟)
▼
适应冰雪要小耳朵
征服沙漠就需要大耳朵
大耳朵是沙漠狐狸的特色
撒哈拉沙漠中生存着世界上最小的狐狸
耳廓狐
(Vulpes zerda)
(耳廓狐体重仅约1千克,是世界上最小的犬科动物,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它们拥有一对独特的大耳朵
(耳廓狐的耳朵长约15厘米,约占身体长度的三分之一,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巨大的耳朵布满了毛细血管
不仅可以有效散热
还拥有极其敏锐的听觉
夜间可以听到地下猎物的活动
大耳朵并不是耳廓狐的专属
大耳狐
(Otocyon megalotis)
同样长着一对夸张的大耳朵
蝠耳狐的耳朵长达13厘米
宛若蝙蝠的翅膀
因此它也被称为蝠耳狐
(生活在非洲东部和南部草原的大耳狐靠着敏锐的听觉躲避天敌、寻觅食物以及追求伴侣,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它们是为数不多的专吃昆虫的狐狸
巨大的耳朵
可以探听沙漠地下白蚁的细微响动
以上的狐狸
各有各的美
难怪古往今来
一直流传着它们化身俊男美女的传说
然而
有一种狐狸
纣王绝不会为之倾倒
藏狐
(Vulpes ferrilata)
它们居住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一张大方脸
是它最独特的面部特征
(作为表情包,藏狐常常挂着一脸冷漠与不屑的表情,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藏狐拥有比赤狐更小的耳朵
而且耳朵贴近头部两侧
显得它额头宽大
加上冬季它两腮长着厚厚的毛发
所以脸看起来很方
(藏狐的大方脸,摄影师@陆江)
▼
藏狐的脸虽然看起来又大又方
但其实它的头骨更狭长
吻部也相比其他狐狸更加细长
它还拥有发达的犬齿
如“吸血鬼”一样露在嘴唇外面
(与其他杂食性狐狸不同,藏狐是纯肉食,它的犬齿也相较于其他狐类更长,摄影师@张称心、徐永春,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
藏狐的长嘴探入鼠兔的洞穴
就像夹娃娃机
(藏狐在鼠兔洞里“夹”鼠兔,摄影师@徐征泽)
▼
尖牙利齿
口口都是致命一击
(强大的咬肌配上长而粗的犬齿,是藏狐高效捕猎的秘诀,摄影师@鲍永清)
▼
生活在海拔3600米以上的藏狐
完美地适应了高原的苦寒
虽然外表“丑萌”
但它是成功的高原猎手
(“厉害吧,牺牲颜值换来的!”摄影师@李婷婷)
▼
有的狐狸靠脸
有的靠爪子
灰狐
(Urocyon cinereoargenteus)
世界上唯一能爬树的狐狸
长着猫一般弯钩状的爪子
它们可以在树枝间跳跃自如
甚至在树上安家
(灰狐主要分布在北美,属于灰狐属,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凭借不被定义的外表
狐狸适应了各种不同的环境
然而
只有外表还远远不够
行走江湖还需要多变的身份
不被定义的身份
不同于擅长群体作战与耐力赛的
大型犬类如狼与豺
狐狸体形娇小、性格独立
通常独自作战
(在可可西里,狼群在围猎一头藏野驴,狼具备超强耐力与协同作战能力,狼群通过撕咬使猎物失血过多而死,摄影师@奚志农/野性中国)
▼
接着
它开始暗中观察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探听猎物一举一动
(“先藏起来,等待机会”,暗中观察的藏狐,摄影师@林北岸)
▼
最后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地扑向猎物
干净利落,杀戮仅在刹那之间
(在距离猎物2米左右的时候,藏狐突然发力,向猎物冲去,摄影师@张强)
▼
藏狐身手矫健
藏狐的猎杀干净利落
赤狐的招式更加优雅
它有个绝招“倒栽葱”捕鼠
常用此方法捕捉雪地下的老鼠
跃起身、头朝下扎进雪中
这招从天而降的嘴法
让躲在雪下的猎物无处可逃
(“发现你了,无处可逃!”赤狐在雪中“倒栽葱”捕鼠,摄影师@徐永春)
▼
赤狐是怎么精准找到雪下猎物的?
不靠眼睛靠耳朵
赤狐拥有敏锐的听觉系统
能捕获猎物最细微的响动
赤狐可能还具备感受地磁方向的能力
利用地磁判断猎物的距离
实现精准无比的一扑
(赤狐可通过地磁场与听力双重定位,精准地判断猎物位置,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
除了听觉
赤狐的视觉也很敏锐
作为暗夜杀手
赤狐拥有猫一般的竖状瞳孔
相比圆瞳能在黑暗中更大幅地扩张
极其适合在夜间捕猎
(竖形瞳孔放大缩小的面积变化能达到135~300倍,而圆形瞳孔只有15倍,图片来源@图虫创意,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
狐狸是机会主义者
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到嘴的食物
即使不做杀手
它也有其他的身份
在没有肉吃的日子里
狐狸会换上它第二重身份
素食主义者
(狐狸遇到好吃的水果也是来着不拒的,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若是实在找不到吃的
狐狸会换上第三重身份
小偷
北极狐会跟踪北极熊
寻找海豹
它鬼鬼祟祟地在远处窥伺
等北极熊饱餐一顿后
北极狐才敢上去偷吃它的残羹剩饭
(北极熊可以闻到方圆几公里内海豹的味道,是北极狐最得力的“助手”,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作为食物链中间一环
狐狸需要不被定义的身份
它既要学会重拳出击
也要学会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藏狐位于食物链中间,既要防备兔狲、藏狼等竞争者的侵袭,又要时刻关注机敏的鼠兔的动向,摄影师@徐征泽、鲍永清、张程皓、林北岸,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
外审专家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正寰
【参考文献】可上下滑动查看
[1]戴捷. 藏狐(Vulpes ferrilata)系统发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2]刘群秀. 藏狐的活动规律、家域特征及生境选择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郑佳鑫,左清秋,王刚等.藏狐的食物组成及其季节差异[J].兽类学报,2023,43(04):398-411.
[4]穆雪梅. 毛密度与毛细度关系探讨[D].东北林业大学,2018.
[5]李涛,孟德怀,滕丽微等.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狐活动节律[J].野生动物学报,2020,41(04):891-896.
[6]李玉洁.狐狸与日本的稻荷神信仰[J].寻根,2011(04):27-31.
[7]李森夫.以“狐”为原型的中日动漫形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8]李寒妹. 狐狸毛色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功能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20.
[9]中国狐文化[M]. 李建国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10]Evenhuis, J., Shirley Kot, C., Arzi, B., Kass, P., & Verstraete, F. (2023). Dental and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pathology of the Arctic fox (Vulpeslagopus). UC Davis.
[11]F. Blake Morton, Marieke Gartner, Ellie-Mae Norrie, Yacob Haddou, Carl D.Soulsbury, Kristy A. Adaway,Urban foxes are bolder but not more innovative than their rural
conspecifics, Animal Behaviour,Volume 203,2023,Pages 101-113,ISSN 0003-3472.
[12]Martin S. Banks et al. ,Why do animal eyes have pupils of different shapes?.Sci. Adv.1,e1500391(2015).
[13]Červený Jaroslav, Begall Sabine, Koubek Petr, Nováková Petra and Burda Hynek 2011 Directional preference may enhance hunting accuracy in foraging foxes.Biol. Lett.7:35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