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银杏茎的结构
常听人们说: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这句话没错。我们也从生活中经常见到一棵老树中间已经空了,但是它还活得很认真很浓烈。为了让它更好地活着,人们通常会把中间部分填充一些水泥等物质。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这样?也许你会进一步想到:树皮肯定有树木生长的关键部分。要弄懂这个问题,其实我们需要了解树木茎的结构。树木茎的结构并不容易理解,这段时间我就被这件事牵肠挂肚。
我的知识储备里有一些相关的术语。比如,导管、筛管、形成层、木质部、韧皮部。也有一些现阶段的观念:树皮有树木的重要的疏导组织,如果破坏了这个部分就容易导致树木死亡。果农经常对树环切,主要是通过阻断筛管自上而下运输营养物质,能让果树多生长果子。
当我带着这些储备去观察树木的结构时,我发现我还是很难一一对应,也就不能更准确地推想树木内部营养和水分的运输。怎么办?我首先想到的办法是阅读。通过阅读尝试与实际树木的观察对应。但是仍然很难把书上的图示与真正树木的结构达到准确指认的程度。不过这会不断给我启发。于是,我又开始找视频资料,通过有些专业人士的讲解尤其针对实物的讲解会更有帮助。
这个过程我发现,书本的学习还是要回到实际中,才能进一步上升到理解层面。我需要找到一段茎根据所学建立联系。刚好核酸检测附近的银杏折断了侧枝。我推测是因为今年的果实量大使得枝条难以承受造成。(但今年果实授粉成功与那几日的天气有关吗?突然会冒出这样的问题来。)于是,找到截面,看个究竟。
怎样把这部分内容与书上的知识对应上?下图是茎的结构模型图。与实际对应,我觉得困难,于是请教一起观察的老师们。
(这张图片是由一起观察树木的小伙伴老师提供的!)
我先做出了这样的指认。但觉得还是有问题。哪里是形成层呢?我只知道形成层里面是木质部,外侧是韧皮部。于是又进一步观察。我发现在木质部外侧有一层薄层状结构。颜色与木质部一致。
于是我初步认定这部分与木质部接近的就是形成层。但这样的指认是不稳定的。
通过视频学习的方法,我又关注了嫁接结束。嫁接成功与否的核心是将形成层对应上。进一步确认形成层的重要作用。视频给出的位置就是白色部分。由此我初步确定应该是挨着木质部白白的这一层。
但新问题产生了。如果形成层是这部分,它是树木最活跃的部分决定着树木的生长,那么它是怎样生长才导致木质部不断增粗,树皮不断变化?年轮又与它有怎样的联系?
目前我能想到的就是形成层不但分解细胞指向木质部,在生长季因为水分和营养不断增粗。而到了秋天天气变冷变成深色就是年轮。形成层向外生长就是韧皮部,与树皮方向一致。当其老化后推向了树皮。
(这张图片是一起观察树木的小伙伴老师们提供!)
这样思考后,再回到开始的问题,树木中间的木质部随着时间推移不具有活性,只是对树木有坚固支撑作用。因此如果中间空了也不影响其生存。而树皮部分一旦破坏了,它影响的是形成层,导致水分和营养的运输出现问题。大树就不能很好生存了。
梳理一下现阶段的学习只能说明对大树的结构比过去的认识前进了一下。现在比较渴望的是还要去看树木的更多组成特点,验证初步的认识,使学习新知识的证据更充分,达到理解。由于时间关系,这部分学习没有作出学习笔记,尤其认识的模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