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宝宝们怎样到墙上安家的?
上下班路上有一段砖墙,上面长了几棵木本植物苗。看的次数多了,就想知道它们是怎么来到这里安家的?墙上虽然站得高看得远,但生长环境还是更艰苦的。
看外形判断植物种类
这些植物都比较常见,因此稍微观察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首先观叶子,很容易把它们分成两类:单叶和复叶。区分单叶和复叶最主要的特征是看叶柄上叶子的数量。香椿叶柄上有多枚小叶子且以偶数对称。来自中国植物志对叶子的描述:叶具长柄,偶数羽状复叶,长30-50厘米或更长;小叶16-20,对生或互生,纸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9-15厘米,宽2.5-4厘米,先端尾尖,基部一侧圆形,另一侧楔形,不对称,边全缘或有疏离的小锯齿,两面均无毛,无斑点,背面常呈粉绿色,侧脉每边18-24条,平展,与中脉几成直角开出,背面略凸起;小叶柄长5-10毫米。提到香椿,就不得不说臭椿。看起来很相似的植物,实则区别甚大。我从小区分它们就是靠闻气味和看树干的光滑程度。如果看复叶的数量,臭椿则是奇数。墙上的到底是香椿还是臭椿呢?有点成谜了。哈哈哈……
毛泡桐、桑和构树的叶柄上只有一枚叶子,称为单叶。
单叶中,毛泡桐的叶子是最宽大的。来自中国植物志对叶子的描述:叶片心脏形,长达40厘米,顶端锐尖头,全缘或波状浅裂,上面毛稀疏,下面毛密或较疏,老叶下面的灰褐色树枝状毛常具柄和3-12条细长丝状分枝,新枝上的叶较大,其毛常不分枝,有时具粘质腺毛;叶柄常有粘质短腺毛。
其次是构树,然后是桑。不再一一区分了。
看果实判断植物如何安家
一直令我好奇的是,这些植物是怎样落在墙上的。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首先去掉了人为原因。因为,这段墙上的毛泡桐多次被砍掉,以至于在几年间我看到了毛泡桐的励志,尤其今年堪称植物界“打不死的小强”。春天人们把它砍掉,可过了一段时间它又长出来了,而且更粗壮了。于是人们再次砍掉,并把墙上铺了黑色的毡子,还用胶带封严实。我以为这一次再也没有机会见到它,内心还生出伤感。谁知夏末它又一次以胜利者高居。这股顽强的生命力打动了我,令我仰视。我也通过微信记录了它的遭遇。
一个月后它又回来了。
那么它是怎样到上面生根发芽的?我在秋初观察了它的果实:蒴果卵圆形。
其实,泡桐并不是每一朵花都会结果,干枯后会从顶部裂开。
果实的颜色也变成了暗褐色。里面的每一粒小种子都自带飞翔装置,如羽毛般轻薄。由此推想,飞到高墙上是不难的事。这样的颜色落入地面又很难发现。我曾多次尝试看地面上找寻都不易。
用镊子夹起来看很小,但翅张开覆盖四周,推想它的飞行本领很强。测量一下有多大?小种子不足两毫米。这么小对落在墙上有什么好处?我推想有点空间就足以安下家了。这样留在墙上生根发芽的机会就会更多呢!
初步了解了毛泡桐的情况,再看看构树是怎么做的吧。
构树要想上墙,看看果实就知道了。这么红红的果子上长满了小种子。果实甜甜的,又有哪个鸟抵抗住诱惑?所以,靠风不可能,靠鸟帮忙是肯定可以了。鸟的活动空间大,又喜欢高处,自然把粪便排到墙上是最有可能了。此外,种子很小也很容易找到墙上的生存空间。
一直没有观察到香椿的果实。倒是上班的一路上作为行道树的雌雄臭椿树数量可观。春天花香满街,秋天雌树果实满枝头。
专门比较且解剖了一粒。
与毛泡桐比,果实够大,种子心形且个体大些,子叶肉质饱满。它落到墙上对空间的需求更大些,因此这一面墙上只发现了一棵。毛泡桐的数量是最多的。
通过对果实和种子的观察与判断,初步得出结论它们依据各自果实的结构通过飞行或动物帮忙到墙上安家的。
新问题来了,它们从哪里来的呢?
寻找植物妈妈
在我经过的路上最容易被发现的就是距离校门口不远,且能在墙拐弯处的十字路口就能看到一棵泡桐树。以至于许久以来,我一直坚信会是校门口这棵树飞过来的泡桐宝宝。但有时又会心生不解,它们还能拐弯飞过来吗?因为生长小苗的地方并不是直接面对墙的地方。为了解惑,我再次观察了周围的树木,终于发现在不远处直接面对的另一侧墙,也有一棵毛泡桐。这样想来就更合理了。风一吹,可以直接飘向墙上。下图中电线杆对着的大树便是了。如果是学校的那棵,则要走直角拐过来,显然机会更少了。
至于构树和臭椿附近更多些就容易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