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 | 施玮:《叛教者》第一部【揭发者】:英雄(二)

2017-04-05 施玮 施玮空间

·.心是歌中的雅歌,灵是天堂的银笛,身是大地的寄居者。.



《叛教者》内容简介

小说以二十年代在上海由中国人自己成立的地方教会为背景,写一群基督徒经历抗战、解放和三反五反等各种运动,因着不同的选择而有了不同的人生。这群不问政治、远离世俗的“属灵人”,在社会的大动荡中,因着对带领人李夜声从崇拜到震惊、愤怒,而导致信仰崩溃和人生逆转。然而,人性的尊严与真实的盼望,却在拆毁后又被奇妙地重建。小说呈现了中国基督徒在历史变迁中的独特处境和心灵挣扎,更揭示出人性中复杂的私欲和自欺。


推荐阅读:原创 | 《叛教者》:一部解剖信仰、荡涤灵魂的“补天力作”


 

第一部   揭发者

  

后来我才知道徐闻音作为叛教者是很有名的。


在那个人的那次事件中,她是打响第一枪的第一个揭发者。而且至今认定自己当年的揭发只是讲了真话。


原创 | 施玮:《叛教者》第一部【揭发者】:英雄(一)


英雄(二)

 

给我开门的是一个西裔女孩,两条中式麻花辫垂在双肩。等我自报姓名后,她朝我灿烂一笑,然后侧身向后一指,轻声地用还算能听懂的中文说:她在后院……午休。


我笑着肯定地向她点点头,用眼神向她表示了我对她中文的赞赏,就放轻步子跟着她穿过前面的客厅和开放式厨房,走向后花园。


徐闻音的家陈设简单,家具不多,客厅放了一张双人沙发和一张单人沙发,灰白的墙壁,沙发并不配套,都是淡褐色布艺的,双人的色深些是热带花卉,另一个是细小的格纹。淡桔色的长毛地毯半旧了,只有单人沙发上的那只靠垫显然是新的,鲜亮的桔红,精致的织纹,像是整个屋子里的一个不安定分子。


厨房右边的家庭内厅有点零乱,只放了一个布面木质摇椅,四周散落着大大小小的书堆、杂志和资料。摇椅的木扶手上漆已经磨掉了,露出了木质的本色,布面原本可能是一种鲜亮的孔雀蓝,或是湖蓝、群青,现在已经模糊得难以辨认了,像一个穿了蓝布旧棉袍的书生,半卧半坐在故书堆里。


这就是岁月吧?一切都很美,是一种叹息的美。


我缓缓穿过它们时,已经没了记者那种一探究竟的劲头。


她就坐在那里,一张曲线舒适安宁的藤质摇椅。并没有放在葡萄藤架下,而是挪开了点,让摇椅上的人完全裸在并不热辣的阳光下。


她的脸有点发白发灰,颜色接近厅里的墙壁,不过却被太阳抺上了微暖的光泽。年逾七十的她,脸上和手背上的皮肤虽已松驰,但皱纹并不密集,仍很细腻,就像是一件陈旧的,但质地很好的丝绸袍子,随随便便地搭在了一个“灵魂”上。


这个“灵魂”看见我就立时变回了“肉体”。


徐闻音热情地欢迎我,因为之前通电话时,她已经从我的口音里认出了上海老乡。


徐医生,我今天是带着两个任务来采访你的。


哦?还有两个任务啊?


她笑了,甚至是带着点顽皮地笑看着我。在她的微笑中,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一本正经的严肃和这个暖暖的午日极不相称,于是,也不由地松下了嘴角和双肩,笑了。当上海小姑娘所特有的,裹着撒娇的羞涩从我脸上掠过时,徐闻音的目光呆了一呆。


一个是为我们报社采访这次官司的事。听说对方已经撤诉了?不过媒体上还闹着,我想请你说说你的想法。


这有什么可说的?我是个医生,当然是以医好病人为目标。而我又是个基督徒,祷告是我认为非常重要也有效的一种医疗方式,但就像要使用别的任何医疗方式一样,我都是要经过病者和他的监护人同意的。这次,只是病童的母亲没有事先与父亲商量而造成的误会。


不过,这种同意并没有签文件吧?


有的,我的诊所与别处不同,来就医时填的表里有愿不愿意接受祷告这个选项。


哦!那他告也告不赢的,难怪他撤诉。


也不是,官司这种事谁说得清,何况这类触及宗教、民族的事,加上又是儿童,法官和陪审团的判决未必倾向于我。他不告,是因为看到女儿实实在在地是好了。我也劝他们一家不要长期分居两地了,女儿现在对父亲需要一个重新认识、重建亲密关系的过程。


徐医生……


叫我徐阿姨就好。孩子们都这样叫……呵呵,我不太能接受奶奶的称呼,虽然我的年龄几乎可以当太奶奶了。


徐闻音的脸上很自然地呈现出一个上海女子特有的笑意,一丝顽皮一丝任性一丝骄傲。虽然这与她的年龄不合适,却自然得让人生不出一点怀疑来。


好的,我叫你徐阿姨。徐阿姨,你一直是一个人?


我有个儿子,他在纽约。


他常回来看你吗?


他。徐闻音迟疑了一下,双目中熄了刚才的光芒,淡淡地说。他不来看我。


……我愣在那里,想问为什么,却又开不出口。


你想问为什么我的亲生儿子不来看我吧?因为对于他来说,我应该一页翻过去,而我做不到。


翻过去?


哦,就是把我的一生翻过去,当作没活过……基督徒每一天都是新造的人,每一天都可以算是重新活过,可以忘记背后,可以让昨天全部消失,可以……但……我是谁呢?昨天真得可以消失掉?回头,它清清楚楚地在那。不回头?……


徐闻音好像忘记了我的存在,目光飘飘地漫越过我右侧的脸颊、耳廓,散开去。她侧身缓慢地走回躺椅,阳光下,我清楚地看见她太阳穴上急速颤动的淡青紫色的血管。那个西裔女孩正好端了药和水进来,她抱歉地笑笑,指了指托盘里的药,示意我这现象是服药的缘故。


我正不知该继续,还是暂退,坐在躺椅上的她却像是一下子回到了现实中,她看着我笑了笑,抬手示意我坐下。


坐啊,其实是该翻过去了,人生就是一直往前的。不过人老了,近的事记不得,远的事倒会想起来,就像是昨天刚发生的……


说到这里她不禁像是打了个寒颤,下意识地拉了拉披肩。我却并未在意而是兴冲冲地说:

徐阿姨,那正好,有个基督教媒体让我来采访你的一生,你是三代基督徒吧?经过了中国历史中那么多风风雨雨,现在又在美国这块越来越世俗化的土地上为主做美好的见证。徐阿姨,报上都说了,你是爱和信仰的英雄,是勇士!徐阿姨,去年我刚成为基督徒,嗯,还是个属灵的小婴儿。但我太佩服你了,我要把你的一生都写出来……


徐闻音突然侧头看着我,目光中充满了奇怪的恐惧和痛苦。


把我的一生都写出来?


她似乎是在问我,但更像是在自问。她奇怪的目光看着我,穿过我,空空地盯在我后脑勺的上方。


你会失望的!而且也没有一家基督教媒体会刊登你的这篇稿子。


为什么?


因为我不是什么信仰英雄。直到死,我的额上都会有三个字……


哪三个字?


叛教者


你?你软弱跌倒过?


不止。


背叛过你的信仰?


是。


但你一定悔改了!


是。


那这一页就翻过去了。只要我们认自己的罪,主就赦免我们,不再记念我们的过犯了。


但我翻不过去。因为那一页被故意忽略了,有些事实被故意模糊了,所以我反倒是翻不过去了。一笔帐是一笔帐,主赦免是清清楚楚的,我也想清清楚楚地厘清有关那个人那件事,但当年的同工、当年的知情人,都不愿回忆,甚至整个地方教会都不愿揭开那个疤盖清理里面并未愈合的伤。


什么人?什么事?


我的好奇心刚冒头,就被我自己压了回去。


徐阿姨,爱能遮盖一切。也许还是不要去计算人的过犯了!


我儿子、我母亲、过去的朋友……所有人都是这么说的。甚至为了这种所谓的“爱”,躲避我这个“追究”的人,说我是放不下仇恨……


徐闻音坐在躺椅上,激动地竖起了身子,眼睛痛苦地死死盯在自己的双膝上。


其实,其实我没有仇恨,要说有恨,最多也就是恨自己。我已经走到了生命的终点,我得对我这一生有个交代啊,我一遍遍地回忆着那些日子,那个人的那件事整个改变了我的人生,甚至改变了几万个人的人生,现在却硬生生地遮起来,不能想!不能说!不能追求真相!每个知情的人都主动地“翻过这一页”。那么,我该怎么解释我的人生,怎么解释我的信仰?怎么解释我的,我的背叛?难道我这辈子是疯了?在毫无理性的幻觉中……


徐闻音自顾自地快速说着,说得气喘起来,西裔女孩将茶递给她,她喝了一口,平静了一下,抬头望着我说。


你真想写我?写真实的那个人?那件事?写真实的我?


她突然用乞求的目光热切地看着我。


你写吧,即便发表不了你也写吧!我虽然理不清楚,更查不明白。说实话,我不知道“真相”。但我可以把我知道的和这几年收集到的都真真实实地告诉你。……我不想带着它们进坟墓。


徐阿姨你……


没什么。我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也就两三个月,甚至更短。是胃癌晚期,并且已经扩散转移到了淋巴。有教会的人说我是条怀恨的疯狗,癌症是神对我的惩罚……


不,不会的,基督徒怎么会这么说话!……


没关系,换个位置,也许我也会这样看我。但我知道不是这样!是天父看我太累了……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叛教者》阅读回应:



张牧师:一口气读完作家施玮的新书"叛.教.者"。说实话,在阅读的过程中多次流淚。最深的印象是叛教者和殉道者都在苦难逼迫中离去,也许书名为"殉.道.者"则更为贴切。故事记叙了中国地方教会"李夜声"及那批“屬靈人”,在中国社會的大動盪和火一般的试炼到来时的破碎拆毁,背叛伤害,人性的软弱刚强,对未来的盼望以及患难中的自我超越,最使我动容的是书的最后部分李夜声写给妻子的信件,那是全卷书中最沉重也是最动人心弦的部分,读后心长久疼痛不已。


王志勇(美国长老会牧师):施玮博士《叛.教.者》一书不仅有厚重的历史性考察、合理的文学性演绎,更浸透着对上帝、真理和华人教会的拳拳之爱!可以说,这部书在历史方面为华人教会炼石补天,在灵性文学上为华人教会投石问路,更在神学和灵修上为华人教会垫石铺路,使我们在信仰和生活上走向更加深刻的真诚与整全!


宋军(中国城市教会牧师):《叛.教.者》是写给华人教会的一部史诗,时间涵盖上个世纪中国教会的跌宕起伏,似乎有一口气令书中人物从历史尘埃中走了出来,向人们倾诉他们的人生,让人读了便哭,哭过再读,不忍释卷。好书如镜,照人也照自己,想象我若在那时那地,又会如何。《叛.教.者》熔历史、文学与神学于一炉,故可谓一部信仰史诗,不仅让我们沉思前人信仰言说的短长,更使人领略到蒙召释放信息者,实在是用他的一生来诠释和见证他所讲的。因此我们只有审视其从生到死完整的人生,才能真正理解他所传讲的,才能给他公允的评价。不过,《叛.教.者》带给我们的是一个超越的全新的视域——满有慈爱怜悯的神是如何看待人的,毕竟这才是最关键的。唯愿今天的华人教会能从书中得教训、受激励。


范学德(作家、传道人):8月19日,日本开了一个会——“远藤周作逝世二十周年暨《沉默》出版50周年纪念大会。”看了这个消息就更加印证了我的一个看法,施玮的《叛.教.者》是接着《沉默》写的,在日文的《沉默》出版五十年后,在华文世界中,《叛.教.者》诞生了。这件事的意义现在也许还说不透,但我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越来越意识到《叛教者》的价值。最初我看到《叛.教.者》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初稿时,想到的就是《沉默》,也像第一次看《沉默》的感觉,激动不已,一口气看到凌晨四点,第二天,立即打电话跟施玮说,写得太好了。当然,也提了一些具体意见。现在,她的最后一部也出来了,我还是一样,一口气读完了,同样的感觉,太好了,并且居然以为故事的结局是真的。但实际上,它比真实还真实,这是信仰与生命的真实,艺术的真实。


汪浩(会所传道):我是个蒙恩的罪人,一囗气读完这本书,走出了心结。主的怜悯是让我们认识祂是谁,我们是谁,荣耀只能归给祂!最高的敬拜是在倒下去以后再爬起来跟随祂!感谢您经历产难的巨作 ,没有一点轻视,只有庄严与尊贵,这是传记达不到的。粉碎众偶像,从背叛中认识自己本相,倒在神的怜悯中,重建信仰,成为主恩典的杰作、这就是会所的历史!


王文胜(文学教授):《圣经》中典范场景的出现常常暗示人物的身份,而一些例外场景的出现则暗示着人物会有特殊的命运遭际。《叛.教.者》中作者对李述先(后改为李夜声)的叙述常让我们想起《圣经》中一些熟悉的场景。施玮将这一书写范式运用在基督徒形象的文学创作中,既赋予了人物的合理性,也弥补了华文文学在这方面的不足。施玮的《叛.教.者》并不是一部审判叛教者的作品,而是一部从灵性和人性的双重角度来揭示中国基督徒的困境与出路的文学作品,一方面他们是圣徒,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只是一些在现实面前软弱、失败,有各样人性缺点的知识分子。施玮并没有简单化地肯定或否定他们,而是尽可能接近他们、理解他们,同时也审视他们,使得一个又一个基督徒形象都鲜活了起来,弥补了中国新文学在塑造基督徒形象方面的严重不足。


梓樱(读者):始于20世纪初,经历时代变迁与各种运动,这群比西方宣教士承受了更深重精神、肉体折磨的中国信徒,在一切 “被剥夺” 之后,以怎样的心态去见他们生命的救主……合上书,书中一个个人物仍然活灵活现在我身边,我的眼泪一次次为他们而流,心更加柔软,灵魂更加透明,对自己的信仰现状也更加清楚。我知道二十多年来我没有远离或抛弃信仰,是因为我生活在和平的时代,没有经历“绞肉机”的检验,如果经历,我无法想象我会不会也是一个叛.教.者。





预告:施玮空间(ID:shiweihome)将于近期连载《叛教者》,欢迎持续阅读和关注!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施玮“灵性文学”倡导者,诗人、作家、画家

金陵女子,诗人、作家,也从事编辑、绘画。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1996年移居美国,获博士学位,研究圣经文学。《OC》主编、华人基督徒文学艺术者协会主席,兼任《国际日报》文艺部主任、远东广播电台主持人、《世界华人作家》副主编、国际东西方研究学会研究员等职。80年代开始在海内外报刊发表诗歌小说、随笔评论等近500万字。出版作品十五部,作品入选多部选集,获世界华文著述奖小说第一名等文学奖项。举办多次灵性艺术诗画展,主编出版多部丛书。


“灵性文学”倡导者,致力于灵性文学艺术,跨越文学、艺术、音乐、影视等领域,出版的主要作品包括诗歌总集《歌中雅歌》,长篇小说《叛教者》、《柔情无限》、《放逐伊甸》、《红墙白玉兰》,《基督颂》交响诗等。


时而专研诗文小说世界,时而自在挥洒油墨水彩,这位全方位的艺术人以细腻的文字语言,深刻真挚的主题内容,与你一起探讨人生。


【施玮空间原创作品版权所有】


本文未经授权,谢绝媒体转载


喜欢请点赞 分享朋°友°圈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点此购买→原创 | 施玮:《叛.教.者》中国读者可获纸版书!最后一次机会!【附:殉道者的血(有声书试听)】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