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院系 |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成立于2016年5月,由暨南大学系所合一的应用力学研究所和力学与土木工程系发展升格而成。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3人,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东方学者1人、楚天学者1人。全学院教工中正高职称13人,副高职称20人,中级职称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5人。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包括三个一级学科(力学、土木工程、建筑学),其中力学一级学科是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2015年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学院拥有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力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结构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土木与水利专业学位硕士点。经过20年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的各学科之间具有良好的交叉和互补性,构成了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和现代工程教育模式创新探索的良好平台。
学院建立了“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结构故障诊断”广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型重点实验室、“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广东省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等重要的学科发展平台。
01
专业介绍
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设有三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工程力学(“钱伟长”创新班)和建筑学。三个本科专业之间具有良好的交叉和互补性,学院正大力实施“卓越未来”结构精英创新培养计划,构成了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和现代工程教育模式创新探索的良好平台。
土木工程
暨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于2000年开始招生,2012年首次通过了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专业评估。土木工程专业在“重大工程结构检测、监测、预警与安全风险评估”方面卓有成效,在重大工程结构的灾变机理及控制关键技术、岩土边坡安全监测与预警、结构FRP加固技术、绿色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学习内容:主要学习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的基本理论;学习工程规划与选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工程测量、测试与试验、施工技术和设备的基本技能,掌握施工组织、建设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内容。
培养目标: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掌握现代化土木工程技术,具备土木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研究及开发的能力;能在建筑工程、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和工程管理等领域从事项目规划、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广泛适应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科学研究和工程管理人才。
工程力学
暨南大学工程力学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生,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6年创办工程力学“钱伟长”创新班。工程力学专业在在结构非线性力学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运输包装动力学理论与设计方面独具特色。拥有华南地区唯一与力学学科相关的“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学科平台,已成为重大工程安全和灾害控制方面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基地。
为适应现代工程科技的大发展,尤其是核电安全、高速铁路、航空航天、超高层建筑、大跨桥梁等领域对高水平创新型工程科技优秀人才的迫切需求,努力将工程力学“钱伟长”创新班建设成为我校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区、工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示范区和本科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基地。
学习内容:较系统的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工程力学、结构工程、机械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理论分析、计算机仿真能力与实验技能;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形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培养目标:按照钱伟长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治学理念,培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良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具备深厚的数学、力学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很强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能够研究和解决现代大型工程结构中的关键力学问题,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创新型工程科技拔尖后备人才。
建筑学
暨南大学建筑学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生。建筑学教师团队集建筑学术研究、建筑教育、建筑设计生产实践于一体:参与承担科研及教研项目15项:国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亚热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项;澳门特区文化局学术研究课题1项。发表科研及教研论文53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教材2项,主要教学成果获奖2项。
学习内容:主要学习建筑设计的方法理论、建筑设计的手法与技巧、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室内设计及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了解中外建筑历史和理论;了解与建筑相关的行为和心理学知识;掌握建筑技术、设备、安全、材料知识和建筑设计标准规范;了解建筑经济知识和法规;了解我国现行基本建筑程序和整个过程,具备计算机操作和CAD应用能力及设计的表现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和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设计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建筑工程及城市规划与管理、房地产策划等相关领域从事建筑设计、建筑管理、建筑技术研究等方面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02
教学培养
教学特色
坚持“科教融合,行业结合;瞄准未来,突出特色。”的办学思路,围绕土木、建筑等重大工程庞大的产业链及行业发展趋势,依托“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重要学科平台,发挥科研特色优势和侨校特色,彰显多专业、多学科之间交叉融合创新的特点,努力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拔尖人才。
工程力学(“钱伟长”创新班)实行学业导师和专业导师制度,辅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方案的制订,本科生进导师课题组,开展开放实验项目。教师积极将科研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开展研究型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
土木工程专业和建筑学专业瞄准行业当前急需与未来发展,与行业深度融合、开放办学,与企业联合共建实训实习基地,联合共建实验室,并大力开展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适应现代工程科技大发展,尤其是核电安全、高速铁路、航空航天、超高层建筑、大跨桥梁等领域的高水平创新型工程科技拔尖人才。
国际交流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将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作为提高学科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战略举措。积极为青年学术骨干创造条件,鼓励和吸引国际优秀专家和教授到学校兼职,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鼓励学生到境外著名高校进行交流和访问。近年来,共输送青年教师进行访学交流达20人余次,聘请国内外优秀讲座、客座讲授到学院学术交流60人余次,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及会议50余次。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法国巴黎第六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格里菲斯大学等海外知名大学在学术交流、教师互访、学生交换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交流。
03
科研实力
名师
刘人怀: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和工程管理学部院士,教授、博导;
何陵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院长,教授、博导;
肖衡: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教授、博导;
马宏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授、博导;
袁鸿:爱思威尔高被引学者,副院长,教授、博导
王璠: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教授、博导
黄世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副书记,副院长,副教授,硕导
余岭:楚天学者,教授、博导
匡友弟:东方学者,研究员、博导。
科研平台
“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批准成立,是目前华南地区唯一与力学学科相关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以暨南大学力学学科为基础,整合土木工程、光电工程、信息工程等相关学科,在重大工程结构的灾变机理及控制关键技术,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安全监测、评估预预警,产品包装与物流中的关键力学与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工程结构故障诊断”广东省高校科研型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型重点实验室“工程结构故障诊断”于2004年批准成立,“工程结构故障诊断”重点实验室设有弹性元件实验室、结构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室、电测实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建材实验室、测量实验室、振动实验室、仿真实验室、材料及创新实验室等。
“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
针对城市生命线工程面临的安全风险与隐患,充分利用和发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鲍威尔结构实验室和暨南大学“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各自的研究基础和优势,2012年1月成立了“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国际联合实验室的建设目标为在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风险评估、结构安全设计、结构安全监测、结构安全修复与加固等方面开展高水平的理论、计算机与实验研究,设计制造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安全预警系统与产品,为减少和防范城市生命线工程的重大安全事故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领域具有国际水准的高水平联合实验室。
广东省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力学应急技术研究中心
2011年7月经广东省科技厅批准成立广东省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力学应急技术研究中心。以暨南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和“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依托,采用校内外联合的开放式运行机制,以安全科学为基础,并且与城市生命线工程技术、管理科学、社会学等学科进行交叉与融合,针对城市生命线工程所包括的能源系统、给排水系统、交通系统和通信系统在洪水、风灾、地质灾害、地震灾害、火灾、爆炸、以及人为至灾等七种典型灾害影响下可能出现的突发灾难性事件进行研究,对突发灾难性事件的形成与危害、预警技术、预报技术、应急准备、应急反应、应急管理与应急处置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大中型城市生命线工程应急技术与应急管理理论体系。
广东省城市生命线工程灾害大数据工程中心
2016年经广东省科技厅批准成立“广东省城市生命线工程灾害大数据工程中心”。工程中心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旨在建立广东省城市生命工程灾害大数据中心。城市灾害管理及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将起到应急指挥及应急预案的排头兵的作用,将与“广东省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力学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一个完整主体,发挥更大的作用。城市灾害大数据中心对应急预案的及时性、正确性起到积极作用。中心首先集中各类灾害数据,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分类,聚类,关联性分析和深度学习建立检测数据与各类灾害发生之间的联系,合理预测灾害并防治灾害。
重点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科研经费(万元) |
1 | 非线性力学及其工程应用 | 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 4500 |
2 | 纤维增强先进复合材料及其结构失效机理的多尺度力学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200 |
3 | 混沌初值敏感性在应力波检测管道损伤参数中的应用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82 |
4 | 塑料包装材料中化学物向食品迁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与实验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80 |
5 | 时变环境下桥梁移动重车荷载与结构损伤协同识别方法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80 |
6 | 稻壳纳米二氧化硅及其对混凝土材料改性的基础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80 |
7 | 深海管中管复合结构稳定性与屈曲传播的非线性力学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52 |
8 | 佛山市防震减灾安全决策与服务平台 | 佛山市地震局项目 | 400 |
9 | 大型桥梁地震安全性在线监测系统 | 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 | 120 |
10 | 核级通风设备抗震计算与评估 | 中广核研究院项目 | 127.20 |
11 | 高整体容器结构材料性能测试 | 中广核研究院项目 | 129.25 |
12 | 广东智能制造发展战略与实施路径研究 | 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重大项目 | 150 |
13 | 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的产业布局研究 | 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重大项目 | 150 |
04
就业及深造
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以“立足珠三角、面向港澳台”为办学定位,以“复合型、创新性、国际化”为专业建设目标,面向建设行业一线,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不断畅通毕业生就业渠道,为学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学院以校企共建实训实习基地、产学研基地等形式与众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总的来说,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本科生就业形式呈现“一好、两大、四高”的良好势头:就业岗位好;就业单位主要在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大中型企业和设计院;就业率高(连续3年100%),就业单位层次高、就业薪酬高。另外保研考研比例高,读研录取学校档次高。
05
院长寄语
大学生活将是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好好珍惜吧。羡慕你们,因为你们年轻!
——何陵辉教授
06
联系方式
学院网站:https://lxxy.jnu.edu.cn/
学院招生咨询电话:020-85221292
学院联系邮箱:osls@jnu.edu.cn
来源: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编辑:翟梅杰
下期预告
理工学院
往期回顾
点亮“在看”,服务更多优秀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