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SFF2020 | 国际竞赛单元:互联的再定义
我们仍身处一场正在发生的集体经验之中。
熟悉的秩序无法复归,新世界的期许亦无定论,困于这道裂痕中的每个个体都变为自成一体的宇宙--全部生活移向逼仄的室内,移向面前手机和电脑屏幕构建起的虚拟空间。在瞬息万变的不确定性中,科技带来了交流的可能,也化身间离情感的黑洞。当面对面成为一种奢侈,长久以来存在于人类群体内部彼此知悉的羁绊和带有温度的讲述,也开始面临稀释乃至消亡的危险。
与此同时,世界也被一种深沉而宏大的失落所笼罩。曾经确切的人与事如沙般迅疾流逝,无法紧握。汹涌而至的冲击尚未经处置,就转而汇入尚未厘清的迷茫、愤怒与焦虑之中。不管是影像本身还是其创作者和观众,都背负了太多急于宣泄又无从表达的情绪。然而沉默的代价又太过巨大,创造性的思绪和声音在此刻亟需被听到,被传播,让世界角落的孑然哀伤之人知道自己的孤独并非异数。
这个时代的标志之一,就是所有人都在分享着自己的学习和适应力。在征集国际单元作品时,我们看到了大量对现实作出即时反馈的作品。但尤其难得的是,更多作品中呈现出更甚以往的多元化和想象力。当大多数人的目光不可避免地聚焦于戏剧化都不足以概括的现实之上,今年的国际短片依然在不遗余力地透过多元的视角和观看的脉络,尝试触及此前未曾抵达的疆域。冒险家般的视线投射出的影像与文本,构建起一幅幅现代生活互联性的图景,核心依然是关于人--发现他们,理解他们,珍惜他们,塑造出人性的不同姿态。这些短片中无一不闪耀着令人激动的因子,充盈着对话的渴望和传达时代精神的冲动。
从隔离的状态出发,重新拾起与他人或是外部空间连结的故事,是虚构作品常常涉及的主题。《早安》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讲述了男主角从自杀失败、拒绝沟通,到出门与他人产生关系,从而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在《归来》中,这种虚构的人物封闭状态的设计和呈现方式变得更加极端。全片没有一句台词,仅是一个个场景与无言的对视,定格动画掌控一切视觉元素,精准展现了主人公独立于世间万物之外的孤离。《这里,这里》的隔离感则来源于异化的外部地形,主人公耳鸣的设计巧妙地通过音效来增强无所适从的状态。《两小时之后,十分钟经过了》以压抑的视角刻画了监狱这种极度孤离空间中的时间流逝,真实监狱中的囚犯出演更是模糊了虚构与纪录的边界。同样拍摄监狱,《亨茨维尔站》则展示了经历多年牢狱生活后被释放的囚徒们,如何踏出重新与外界接触的第一步。
与上述较为纯粹叙述故事或状态的短片不同,《连通器》更像是对人与人之间交流复杂性的一种互动性短片。在声音上,观众接收到的是叙述者讲述自己与一位学生之间的故事。与声音相对的画面有时与讲述的内容息息相关,有时又似乎毫无关联。微妙的设置正如画面与声音两者在银幕的范畴之内相互交流,而当观众试图去理解时,又形成了另一层面的连通。《Z = |Z/Z•Z-1 mod 2|-1:紫苑镇综合症》也有着相似的玩味设计,一段段机械重复式的镜头运动,配上叙述者自身与外界交流接触时的各种胡思乱想,后半部分更是逐渐进入游戏《精灵宝可梦》系列中虚拟世界内容与设定的探讨,甚至交织了互联网兴起后一系列都市传说以及网络阴谋论,这不仅让故事中人物的交流陷入一种不可知的深渊,也让生活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并且熟悉片中涉及到内容的观众,与影片在一个特殊的频道下交流共鸣。
科技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所产出的特殊交流方式,在《观看〈他人之痛〉》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导演在多次观看纪录片《他人之痛》后,搜索新闻、社交媒体账号,视频并加以分析,对《他人之痛》的主要被摄群体产生了从共情到怀疑的大幅度情感转折。这一切都发生在虚拟空间中,甚至没有与任何人有过实际的对话。《寻找完美的男人》则如同一场互联网寻宝旅程。导演运用谷歌街景、社交媒体等多种互联网工具循着蛛丝马迹,并与一系列可能拥有海报的人物在网络上进行交流与交易,试图通过虚拟空间上的搜寻能够得到这份海报的原始实体。
虚拟空间下的交流在《在家但不在家》中上升到了历史溯源的高度:街景图片、航拍视频、与父亲的Skype通话拼凑出了一份葡属印度果阿邦的记忆。《如何消失》则更进一步,以电子游戏《战地》的画面,演示和拼贴出一篇关于“逃兵”议题的丰富影像论文。逃离战场的行为和游戏本身规则形成了某种呼应,不仅回溯到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还通过游戏设计与玩家行为之间的联系,拓宽了属于当下甚至是未来的虚拟互动分析边界。
特殊时代催生出全新的时间与空间体验,借助科技和影像手段,我们有了超越以往任何历史时期的广阔场域,去反思自身和彼此之间的复杂关联。今年,来自24个国家的45部影片将在这里对话,进行一场再定义我们所属时代互联性的实验。(方天宇 邹艾旸)
国际竞赛单元·导读
本单元共分为9个部分。
复制以下电影名称后,点击文章右上角 ··· 按钮,选择“搜索页面内容”,黏贴文字后即可跳转阅读。
IN1
视线向下 | Look Then Below
炉 | Fuel
审判席上的虫与兽
Bugs and Beasts Before the Law
寻找完美的男人
Searching for the Perfect Gentleman-
An Investigative Journey
遗忘尽头 | Oblivion's End
IN2
连通器 | Communicating Vessels
这里,这里 | Here, Here
难住猜谜者 | Stump the Guesser
没法满足你的地方 | Where i don't meet you
烧烤派对 | BBQ
IN3
无机之红|อนินทรีย์แดง
Red Aninsri;
or, Tiptoeing on the Still Trembling Berlin Wall
在死亡庭院中 | In the Dead Park
银河双圣 | My Galactic Twin Galaction
如何消失 | How to Disappear
佩特拉比安卡的最后一梦
Last Dream in Petra Bianca
IN4
苹果酱 | Apfelmus
地狱 | Inferru
另一夜 | The Other Night
回放:一场告别彩排 | Playback
太阳狗 | Sun Dog
IN5
8号标 | Signal 8
眨眼瞬间 | In Ictu Oculi
地方守护神 | Genius Loci
蓝色本田思域 | Blue Honda Civic
眼 / 眼 / 眼 / 眼 | EYES / EYES / EYES / EYES
IN6
美国女人 | The American
早安 | Good Morning
废土二号:耐寒的,热烈的
Wasteland No. 2: Hardy, Hearty
岩壁物语 | Rocky tales of occupation
致爱丽莎 | For Elsa
IN7
古尔邦节 | Tabaski
在家但不在家 | At Home But Not at Home
两小时之后,十分钟经过了
After Two Hours, Ten Minutes Had Passed
新雅典 | The New Athens
帝国水利 | Imperial Irrigation
IN8
观看《他人之痛》 | Watching The Pain of Others
Z = |Z/Z•Z-1 mod 2|-1:紫苑镇综合症
Z = |Z/Z•Z-1 mod 2|-1: Lavender Town Syndrome
归来 | RETURN
悲伤解药 | Solution for sadness
镜中无光 | There Is No Light Inside the Mirror
IN9
摇篮曲 | Lullaby
亨茨维尔站 | Huntsville Station
接着夜晚降临 | Then comes the evening
四层维度 | The Fourfold
黑湖 | Black Lagoon
1
Ben Rivers
1972年出生于英国,是一位艺术家和电影人。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的艺术馆和电影节均有展出和放映。
他毕业于法尔茅斯艺术学院,共同发起布莱顿电影资料馆并担任策展(1995-2005)。他的第一部长片《海上两年》(2011)获得威尼斯电影节费比西奖。他在2008年2015年两次获得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短片金虎奖。现在他正与哈佛大学合作,制作一部民族志影片。
Yu Araki
1985年出生于日本山形市,2017年毕业于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美术与雕刻专业,并于2010年取得东京大学电影与新媒体研究硕士学位。
自2013年起,他受邀参与全球多个艺术驻地和工作坊。他曾在日本及欧美多国举办展览,电影作品多次入选全球知名电影节,并于2018年获得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短片金虎奖。2019年,他入围了乌克兰Victor Pinchuk基金会举办的未来时代艺术奖21人短名单。目前他在东京工作和生活。
Bambitchell
由Sharlene Bamboat和Alexis Kyle Mitchell结成的艺术创作组合。
自2009年起,他们基于研究的创作借助运动影像,装置和表演去重构民族主义历史--以趣味性的方式再呈现官方文件和机构档案。他们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的电影节和美术馆展出,受到媒体广泛报导。Bambitchell是2020年入围加拿大国家美术馆Sobey艺术奖长名单。他们将于近期在西雅图亨利美术馆举办个展。
Lena Windisch
1991年出生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一个小镇。
《寻找完美的男人》是她第一部短片作品,创作于2019年她在荷兰埃因霍温设计学院攻读硕士期间。
Nikolaj Heinius
生于瑞典乌普萨拉,他的创作从文学领域开始,随后转向电影制作。
他的创作包括探讨BDSM癖好的美术馆电影,斯德哥尔摩健身社区的视觉人类学研究以及有关和平运动的电影作品。他的擅长混合表现手法,并试图以独特的美学打开电影的边界。目前他正在斯德哥尔摩戏剧艺术学院完成纪录片电影制作的学士学位。
根据水永远会找到等高平面的原理,“连通管”这个术语描述了液体在连通容器中流动的方式。正如教师和学生,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意愿和理解在人们之间不断来回流动。将叙事,个人轶事和私人对话结合在一起,这部影片探索了我们如何通过时好时坏,但永远急切和必要的方式影响着彼此。
Annie MacDonell
Maïder Fortuné
Annie MacDonell
是一位视觉艺术家,作品横跨电影、装置、表演、写作和摄影等领域。她的首要关注点是随着影像和思维在时空中的传播而依附其上的意义。意义的积累越多,它们陈述当代生活复杂性的能力就越强。她2000年毕业于瑞尔森大学,随后前往法国国立当代艺术研究中心深造。她的电影作品、艺术和表演项目在国际上多次上演。她也是女性研究和写作团体Emilia Amalia的创始人之一,目前任教于瑞尔森大学,和家人一起生活在多伦多。
Maïder Fortuné
毕业于文学和戏剧专业,随后进入法国国立当代艺术研究中心深造,在那里她主要创作基于舞台表演的科技影像。她作品严谨的形式需要观众集中注意力以期获得影像及其处理过程的真实体验。近期,她的创作转至更偏叙事的方向。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广泛展映。2020年《连通器》获得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短片金虎奖。
Joanne Cesario
1995年出生并成长在菲律宾八打雁省,随后前往位于马尼拉的菲律宾大学学习电影。
童年经历和政治工作都深刻地塑造了她的信念与知觉。2013年起,她开始涉足电影、出版和摄影行业,结合劳动、女性身份和不断变迁的地形与空间方面的个人和集体历史进行创作。2020年,她的第一部专业短片《这里,这里》入围洛迦诺电影节明日影人单元。
Guy Maddin
导演了十二部长片,包括《绿雾》、《禁忌房间》、《我的温尼伯湖》、《世界上最悲伤的音乐》,以及获得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最佳实验电影奖的《大天使》与《地球之心》。他在世界各地举行了超过七十场表演,在现场交响乐、音效、歌唱以及旁白的辅助下呈现自己的影片。2015至2018年期间,他担任哈佛大学视觉与环境研究的客座讲师。从2011年开始,Guy Maddin开始与Evan Johnson和Galen Johnson合作。
Evan Johnson
生活在加拿大温尼伯的一位电影人及作家,曾在曼尼托巴大学学习哲学。被Guy Maddin发掘之前一直在一家化学药剂装瓶厂工作。他与Maddin第一部联合导演的长片是《禁忌房间》,此后一直与Guy Maddin和Galen Johnson合作。
Galen Johnson
生活在加拿大温尼伯的电影人与设计师。他为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导演了短片《星期四》,并且与Guy Maddin与Evan Johnson联合导演了一系列长片与短片作品。
Charlotte Clermont
拥有康考迪亚大学的工作室艺术学士学位,曾多次参与加拿大国内和国际电影节和展览。作品由Vidéographe和温尼伯电影集团发行。
用声像作品通过符号和情感联系探讨时间的概念。经常与他人合作,使用模拟记录设备,并结合电影和磁带的延展性,营造介于想象和记忆、过去和现在之间的时空。
Jeanne Mayer
出生于1990年,在里昂高等师范学校攻读意大利语后,她开始为电影以及广播剧担任导演与编剧的职位,曾为广播剧系列《Affaires Sensibles》编剧。
在共同创立了致力于性意识主题的网络播客平台后,她共同创作并执导了虚构情色故事系列《Dre@m-X》。2019年,她导演了两部短片《马库姆巴》与《烤肉派对》。
Ratchapoom Boonbuncahchoke
有着潮州与海南血统的泰国电影人,他在曼谷出生和长大,毕业于朱拉隆功大学的电影专业。
他平日是一位全职编剧,为商业长片以及电视剧编写剧本。2020年,Ratchapoom入选柏林电影节英才训练营。他的电影《无机之红》在2020年洛迦诺电影节获得青年评审团颁发的最佳国际短片。
Moritz Liewerscheidt
1981年出生在西德,在杜塞尔多夫学习历史和哲学,在科隆学习媒体艺术。2012年起成为自由艺术家,现居柏林。
Sasha Svirsky
自学动画,自2008年起创作了超过30部动画短片。
他通过混合媒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进而创作平面艺术作品,绘画和拼贴。他采用即兴的创作手法,挑战成见。2013年起与搭档Nadezhda Svirskaia合作,目前生活在莫斯科。
Robin Klengel
Leonhard Müllner
Michael Stumpf
Robin Klengel
艺术家、插画家以及文化人类学家,从2017年开始担任跨学科艺术文化空间Forum Stadtpark的副主席职位,作品在全球各地屡获殊荣。
Leonhard Müllner
视觉艺术家以及媒体研究员。视觉艺术以及媒体艺术出身,目前正在准备文化研究专业的博士论文。他的作品在多个国家获得过奖项。
Michael Stumpf
1985年出生于韦尔斯,曾在维也纳大学学习哲学,目前就读于林茨的艺术及工业设计大学媒体、艺术以及文化理论专业,以哲学家、设计师以及艺术家身份工作。
Lisa Reboulleau
攻读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之后,她前往巴黎和马赛学习电影,以纪录片制作为专业。
2011年起,她开始专注于使用档案影像制作电影。在导演工作之外,她还为数家坚持高水准纪录片制作的机构工作,其中包括FIDMarseille和Écrans du Large电影公司。
Alexander Gratzer
1993年出生在奥地利哈莱因。2012年至2018年,他在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学习绘画。2018年起,他进入布达佩斯莫霍利纳吉艺术与设计大学攻读动画硕士学位。
Daniele Atzeni
在意大利撒丁岛出生长大。
从罗马新电影电视大学毕业后,他就致力于创作工作相关议题、社会变革、历史记忆再现及传记式肖像的纪录片和短片作品。在拍摄电影的同时,他还在多家学校、文化机构、康复中心为弱势群体举办电影工作坊。
Joel Autio
出生于1987年,是芬兰赫尔辛基的一位视觉艺术家和电影人。
他主要创作短片,视频装置和动画。Autio的电影出现在世界各地的电影节和展映活动中并屡获殊荣。他拥有阿尔托大学视觉艺术硕士学位。
Agustina Comedi
1986生于阿根廷科尔多瓦,是一位编剧和电影制片人。她主修现代文学。
2017年,她的第一部电影《寂静是坠落的身体》在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首映,并获得了多个奖项,入选50多个国际电影节。目前她正在筹备第二部长片。
Dorian Jespers
1993年出生于比利时,曾在INSAS学习摄影,并在根特皇家美术学院学习导演,该课程专注于参与者个人电影语言的发展。
《太阳狗》是他的硕士毕业作品,影片斩获了Horlait-Dapsens奖,获得佛兰芒视听基金会的支持,在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上赢得了短片金虎奖。
廖沛毅
电影人,生于香港,并于香港及英国史笃城长大,现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生活及工作。
他于2010年在纽约大学取得电影制作学位。其作品曾于多个国际电影节及国际电影机构,包括鹿特丹国际电影节、CROSSROADS、EXiS、 WNDX、Mono No Aware IX、 Microscope Gallery、英国电影协会及里约热内卢国际电影节放映。
Jussi Eerola
生于1969年,自1992年以来曾在许多国际知名的短片,电视连续剧和专题片以及纪录片中担任摄影师。
他的导演处女作是关于电敏感人群的纪录片《技治主义的流亡者》(2009)。 2015年,他与长期合作的视觉艺术家/电影导演Mika Taanila共同完成了另一部纪录片《原子的回归》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映,并获CPH:DOX的NORDIC:DOX奖。《蓝色本田思域》是Eerola执导的第一部短片。
Jorge Moneo Quintana
1988年出生于西班牙的巴斯克首府维多利亚。
他在巴斯克大学、罗马尼亚的科鲁-纳波卡艺术设计大学与西班牙的维戈大学获得了学士学位。在过去的几年中,他在电影制作以及视听媒体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生涯,以导演、剪辑以及摄影师的身份创作一系列私人的作品企划。他的作品在全球各地的艺术展览和电影节中都有展映。
Adrien Mérigeau
从法国EMCA动画学校毕业之后,任职于爱尔兰动画工作室。
参与Tomm Moore导演的奥斯卡提名动画长片《凯尔经的秘密》和《海洋之歌》的制作。2010年,他导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短片作品,并在2015年回到法国进行短片《地方守护神》的创作。
Albert García-Alzórriz
1992年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拥有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的建筑系本科与硕士学位以及巴塞罗那大学的艺术本科学位。
他目前在巴塞罗那的庞培法布拉大学攻读现代电影与视听的硕士学位。作为一位艺术家和电影人,他的作品在全球多个电影节与展览中均有放映。
Joachim Michaux
从小就对电影抱有巨大热情。在法国和荷兰完成商科学业之后,他理所当然地选择投身这种媒介。
他在一家致力于推广独立电影的影像出版公司Blaq Out工作数年,这段经历使他逐渐形成对纪录影像的喜好。《美国女人》是他的第一部纪录片。
Bartosz Kozera
编剧及导演,曾两次获得波兰编剧奖,两部长片剧本被成功搬上银幕,目前在写作两部电视剧剧本,喜欢伤感的喜剧和Iggy Pop。
Jodie Mack
实验动画作者,2007年从芝加哥艺术学院获得电影、视频及新媒体艺术创作硕士学位。
结合抽象/绝对动画和电影类型的形式技法与结构,她的手作电影运用拼贴去探索电影图像与构建故事之间的关系,以及形式与意义之间的作用力。她的16mm电影作品入围了全球众多电影节。目前她在达特茅斯学院担任动画副教授。
Stéphanie Lagarde
1982年生于法国图卢兹,是一位常驻巴黎的视觉艺术家和电影人。她的作品致力于在物体系统、语言和人类方面讨论占领和空间组织的策略问题。她的作品全球各地都有展出。
Carmen Leroi
1987年出生在法国的卡昂市,在为多个电影节工作后,她加入了制片公司Bathysphere。
2018年,她拍摄了第一部自己制片的电影《美丽的门》,入选多个电影节。她还是2019年开始举办的诺曼底Passage电影节创始成员之一。
三个人与一只羊反复出现在他周围,让他与现实重新建立联系。
Laurence Attali
在巴黎索邦大学学习哲学和电影,在温森斯学习戏剧,之后转而从事剪辑,担任多部虚构和纪录电影及电视剧作品的主剪。
在前往塞内加尔5天之后,她重新回到那里,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纪录片。之后她开始不断往返于巴黎和达喀尔之间,在非洲拍摄和制作了大部分电影。她的作品入选世界各地电影节并多次获奖。Laurence于2004年获得塞内加尔国籍。
Suneil Sanzgiri
印度裔美籍艺术家,学者和电影人,致力于理解压迫系统是如何通过创伤、历史和记忆去传递信息并增强的。
他的作品包括实验电影和录像,动画,散文和装置,提出身份、传承、文化和移居问题。Sanzgiri于2017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艺术,文化与科技专业。他的作品在国内国际的电影节和画廊广泛展映。
Steffen Goldkamp
出生于1988年,在汉堡的艺术大学学习电影制作。
他是电影集体Spengemann Eichberg Goldkamp Hans的共同创立人,作品探索了特殊空间的特定现实状态。
Ricardo Yui
秘鲁视觉艺术家以及电影人。
他在秘鲁的利马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两城之间生活工作,拥有国立阿尔勒摄影学院的艺术硕士学位。他的作品被全球多个机构支持,自编自导并制片的五部短片参与了多项电影节以及展览的放映。目前他正在制作第一部长片。
Lukas Marxt
1983年生于奥地利,目前在科隆和格拉茨两地生活。
Marxt对人类和地质学存在之间的交流很感兴趣。人类对自然造成的影响是他在格拉茨大学地质环境科学学科学习时首要探索的课题,在他于林茨艺术大学攻读视听专业时候进一步深入研究。他在科隆媒体艺术学院取得了艺术硕士的学位,在莱比锡艺术学院参与了研究生课程。Marxt的研究不仅限于视觉艺术环境领域,也在电影媒介中得到体现。2017年开始,Marxt开始在加州南部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关于索尔顿海的生态与社会政治结构研究。
Chloé Galibert-Laîné
法国的研究者与电影人,目前在攻读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博士学位。
她的作品涉及多种类型(文字、电影、视频装置还有现场表演)并多探讨电影本身与网络媒体之间的互相连接。
Andrew Norman Wilson
居住在美国以及欧洲的一位艺术家。
曾多次举办个展,并参与在惠特尼美术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雕塑中心、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等多个美术馆的群展。他在牛津、剑桥、哈佛、耶鲁、UCLA等多个大学担任过教职,现在库伯高等科学艺术联盟学院教书。他的作品被广泛讨论,也被世界各地多家博物馆收藏。
Jonathan Delgado Herrera
1992年出生于哥伦比亚,是一位电影人以及摄影指导。
他在阿根廷的拉普拉塔国家大学学习了摄影指导方向的视听艺术专业。在短片《归来》中,他一人设计了多个定格动画场景的整体视觉以及美学方向。
Tuixén Benet Cosculluela
生活在巴塞罗那和洛杉矶的编舞兼电影制片人。她为世界各地的故事片,广告活动和音乐录影带编舞。她毕业于巴塞罗那国际剧院编舞和表演技术专业,并获得了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电影导演专业的硕士学位。
Marc Martínez Jordán
是一位电影制作人,2012年毕业于ESCAC毕业,专门从事电影导演工作,导演了数部长片及短片作品。
Kiluanji Kia Henda
1979年出生于安哥拉,是一位涉足多领域的视觉艺术家和摄影师。他在安哥拉独立四年后出生,作品多以幽默讽刺的手法探讨安哥拉的殖民地历史以及后殖民时代的身份。2012年,他被安哥拉文化部授予国家文化艺术奖,并在2017年获得了弗里兹艺术家奖。他的作品被泰特美术馆收藏,并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展出。
Pathompon Mont Tesprateep
出生于曼谷,成长于泰国东北区域的伊桑。他在伦敦的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获得艺术硕士学位。
通过多层的声音、影像素材(从胶片到数字)与照片组合构建,他的作品营造出一种虚幻沉浸式体验,同时显露出通过意识与梦境结构肆意将碎片和不确定性与个体记忆相互联系。他创作了多部手工冲洗的16mm以及超8胶片作品,并在全球多个电影节展映。他目前生活工作在曼谷,并且在计划他第一部长片的剧本。
Jamie Meltzer
Chris Filippone
Jamie Meltzer
创作的纪录片作品涉及了多种不同的议题,不仅在PBS全国放送,同时入围了全球各个电影节。他目前在斯坦福大学教授纪录片硕士项目。
Chris Filippone
纪录片作品入选过全球多个电影节并多次获奖。他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纪录片硕士项目,目前是圣克拉拉大学的一位讲师。
Maja Novaković
拥有艺术史硕士学位,目前在贝尔格莱德大学攻读关于谢尔盖·帕拉杰诺夫研究的博士学位。
她同时也是塞尔维亚科学与艺术学院的数学研究院学者。《接着夜晚降临》是她的第一部电影作品。
Alisi Telengut
是一位有蒙古血统的加拿大艺术家。
她将绘画作为媒介,通过摄影机下一帧帧的动画创造出运动并探索手绘以及印刷效果的边界。她的作品参与全球多个电影节。她的作品不仅是具有特别视觉风格的动画,还在人种以及民族研究的议题上有所建树。
Felipe Esparza
在他的作品中,包含着对社会议题与多种主题共存的强烈探索兴趣,如大自然、非语言沟通、神圣之物等,并探索它们的衍生意义及影像与时间、影像与历史、影像与真实的关系。他的视频作品和视频装置在全球各种艺术展览和电影节都有展映。他目前是视听设计工作室Milk的主席,也是入选法国国家当代艺术中心的艺术家。
BISFF 北京国际短片联展
我们让全新的影像在中国发生,将“短片”的概念延伸至创作的各个领域,在电影和艺术中寻求结合的可能--丰富前卫,不拘一格--让真正的才华在人们面前得以呈现:我们是站在影像前沿的观察者和思考者,也是推动者和冒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