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SFF2021|“曙光”华语展映单元:余震弥漫的忧郁时代
“曙光”华语展映单元
余震弥漫的忧郁时代
在华语影像创作环境中,短片仍将长期作为观察青年影像创作的绝佳窗口。作为一个样本群,每年投递来的大量短片往往能告诉我们,最新一代的创作者在关心什么,选择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表达。相对于长片而言,由于没有成型的工业体系与稳定的传播链条,短片创作一直处于一种更野生、更自由的状态、尽管近年来短视频的兴起大有将短片资本化的趋势,但电影节所期待是更具有艺术探索性的严肃表达,而非短视频平台所偏好的、五分钟以内的流行快消品。
令人欣喜的是,BISFF2021的投报作品呈现出比过去更为丰富和充盈的影像尝试。于是,在今年我们重启了“曙光”华语展映单元,试图为观众提供一个更为多元和饱满的作品序列。
《隔》与《一个真相猎手》切入疫情当下的真实段落,用作者各自的观察拼接了被阻隔而又产生新的连接与重组的现实境况;《他她他》、《我的左脸更衰老一点》、《经期综合症》在身体、知觉与情感之间的关联进行各自的挖掘与探索。
试图介入历史、勾勒历史社会图景,也是诸多作者的意图与野心。《非常、非常、非常地》片如其名,将众多的宏大时讯叠加后释放,并给出一种与现实空间错位的独特表述;《我们盘桓在夜色里,被烈火吞噬》则是在尽可能渐进于现实时间的镜头流动中,对历史背景做出解构和重读。
《寻找黑山羊》、《白马,银矿》、《如此错过》、《安静奥德赛》呈现华语作者在全球各地的跨文化和语境表达。《寻找黑山羊》、《白马,银矿》从儿童视角出发,聚焦其所处的各自现实背景和议题,《如此错过》、《安静奥德赛》则是由男女情感故事为发端,以日常的片段捕捉到了超越日常的“典型性”瞬间。
年轻创作者也以坚实的个人技巧和对经典作品的解构重组,创造了新的电影语调,《廿廿》和《临夏西顾》便是其中的代表,对长镜头、心理空间(梦境与回忆)、方言的使用,似乎继承华语作品的某种表达惯性。而在电影节展的评级体系中,创作者如何超越模仿,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风格、特色,抵达自我自觉的原创,还是衡量短片的最重要标准之一。
《迷幻公寓通关指南》、《他她他》、《我的左脸更衰老一点》虽然关涉不同议题,但都以动画的形式自由穿梭至常规拍摄无法抵达的“异度空间”。《海边电影》、《出游》、《山川大桥也许会下雨》以不同叙事、风格对如何以视听语言呈现人物心理空间做出了不同探索;《明镜子》、《舍利》探讨了有关地理空间、传统与现代化冲突、身份认同等主题,并延伸到更广阔也更当代的面向,在美学形态上也趋于丰富多元。
在疫情风暴、国际政治经济局势所造成持续动荡的当下,我们都将继续身处一场前所未有的震动之中,而这些影像作品留存下的,可能是齐泽克所论述的共产主义和野蛮主义之间的交织和博弈:“我们人类正在置身同一艘船上,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进入一个全新的忧郁的时代”。(沈韩成 佟珊)
华语非竞赛展映单元·导读
本单元共分为4个部分。
复制以下各影片关键词后,点击文章右上角 ··· 按钮,选择“搜索页面内容”,黏贴文字后即可跳转阅读。
CA1
临夏西顾 | Burning Soul
隔 | Alternate
寻找黑山羊 | Black Goat
海边电影 | Elsewhere
一个真相猎手 | A Truth Hunter
CA2
白马,银矿 | White Horses, Silver Mine
非常、非常、非常地
Very, Very, Tremendously
经期综合症 | My Period is Late
出游 | A Walk Down Memory Lane
山川大桥也许会下雨 | The Bridge
CA3
我的左脸更衰老一点
My Left Face Aged a Little More
安静奥德赛 | A Quiet Odyssey
如此错过 | Passing By
明镜子 | Mirror, Mirror
CA4
廿廿 | Miss
迷幻公寓通关指南 | It Was a Good Day
他她他 | Tatata
我们盘桓在夜色里,被烈火吞噬
We Spin Around the Night Consumed by the Fire
舍利 | Sarira
1
谷海超 Gu Haichao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电影电视系2017届学生。
在校期间曾参与多部获奖短片制作,其作品关注社会边缘群体及其个人情感。
邢通 Xing Tong
一位创意影像艺术家
他的创作实践包括抽象动画、实验电影、散文电影和纪录片。所创作的作品大多探索抽象与制约、声音与图像、诗歌与状态、现实与幻觉之间的关系。
唐艺 Tang Yi
凭借《天下乌鸦》获得第74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短片金棕榈奖的中国女导演。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会计专业,其后进入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学习电影制作,相继完成短片《寻找黑山羊》和《天下乌鸦》,被奥斯丁电影节评为2020年最值得关注的25位编剧之一。
何秋瑶 He Qiuyao
中国青年女性导演及摄影师,生于1998年,山西人。
2017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2019年导演、剪辑作品《午后的月光》该作品获第⼗⼋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影视作品展 (isfvf)最佳摄影奖等奖项;2019 瓦尔达影像奖⼀等奖。⼊围塞浦路斯国际短⽚电影节、华语⻘年影像论坛短⽚特别展映单元、第38届瑞典乌普萨拉国际短⽚电影节,等多个电影节。FIRST电影节训练营短片《乌达乌达》摄影指导;实验影像《创与受》摄影指导。
孙搏一 Sun Boyi
90后独立电影人,艺术家,策展人。
她的实践兴趣始终围绕着将“感觉”在电影实践中创造性的发展作为一种可以促进社会间甚至物种之间“相互理解”,并有助于打破“隔阂”的工具。受道家和海德格尔思想的影响,她尤其擅长寓言式的手法,借助于日常活中的琐碎经历对社会问题进揭露。
金子亦 Jin Ziyi
25岁,独立电影导演。本科毕业于宁波诺丁汉大学国际传播学,2020年获得加州艺术学院电影导演艺术硕士学位。
她在电影创作中追求一种游牧理念,她的作品所涉及的文化语境跨越中国,美国和拉丁美洲。2019年底她远赴墨西哥拍摄了一部关于墨西哥中部山区的老年同性伴侣分别的故事。作品多围绕生活瞬间中因欲望产生的纠结,揪扯且无解的境遇。
刘广隶 Liu Guangli
1990年出生于中国湖南省冷水江市。目前在巴黎生活和工作。
他关注“图像生产”及新媒体技术,艺术实践涉及绘画、影像艺术、3D动画和虚拟现实等领域。他的作品常试图探索数字媒介如何影响我们的当代叙述和集体记忆的重建。刘广隶2020年毕业于Le Fresnoy法国国立当代艺术影像研究中心。
蔡宁 Cai Ning
生于1996年,是个来自云南昆明的纪录片新人导演。
她在欧洲的三个国家做了两年短片,今年刚获得欧盟Erasmus项目的纪录片导演硕士学位,目前驻地在比利时。小蔡喜欢拍观察影像和私人影像。她关注那些与女性、身份和情感关系有关的瞬间故事,相信平凡琐碎的生活里,往往有最值得被纪录的内容。
王柯静 Wang Kejing
1993年生于浙江衢州。独立导演。
2018年取得麻省艺术与设计学院摄影及相关媒体方向纯艺术硕士学位。作品短片《独木舟之旅》(Kayaking)入围2020 Doclisbo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里斯本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等。
张晗贝 Zhang Hanbei
1995年出生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20年硕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毕业联合作业《山川大桥也许会下雨》,获北京电影学院第九届学生导演奖“导演系特别奖”及“最佳剪辑奖”,北京国际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摄影”及“最佳女演员”。
袁铭 Yuan Ming
女性导演。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现就读于皇家艺术学院动画专业。
其作品使用多种创作手段,如以综合材料定格动画、实拍、拼贴与传统2维手绘动画相结合。她以动画影像为媒介探寻并试图触摸展露人生本质的瞬间。
王敬尧 Wang Jingyao
1994年出生于中国河南,在北京长大,在波士顿上学,遇到了电影,又去了芝加哥读导演MFA,回到中国,现居北京。
崔银珠 Cui Yinzhu
2012级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管理系毕业,之后就读于韩国中央大学尖端影像大学院电影导演专业。
2019年短片《那年,夏天》在韩国青少年电影节获得银奖,韩国九老儿童国际电影节获得短片大奖。《Passing By》是第二部执导短片作品。
李可心 Li Kexin
师从Kelly Reichardt导演,毕业于Bard College,曾在NYU Tisch、FAMU、早稻田大学访问。
作为影像创作者,她从诗歌与剧场中汲取灵感,探索现实与虚构的边界。诗集《云涌成诗》现藏于国家图书馆。短片《明镜子》入围DMZ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黄荣澍 Huang Rongshu
1996生于江苏苏州,2014-2018 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戏剧影视美术(新媒体艺术)本科, 2018-2021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电影摄影与制作 研究生。
杨鑫 Yang Xin
1995年生,湖南长沙人。
202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研究生院。高中时接触了捷克独立游戏《机械迷城》,自此个人的美术风格深受其影响。
孙逸阳 Sun Yiyang
2000年出生于中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本科在读。
她的作品曾在多个国际影展上展出,包括萨格勒布动画节,日本新千岁空港动画节,塔林动画节等。
张瀚文 Zhang Hanwen
一名影像艺术家和研究者,现生活工作于长春和上海两地。
他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2019 年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获得摄影方向艺术硕士学位。他的艺术实践以静态与动态影像为主,并与行为、数码技术及写作结合,从个人经验视角下的观察与叙述出发,关注个体的生存状态与身份问题,以及它们与空间、图像、记忆、技术史、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他的作品曾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北京 OCAT 研究中心、SVA Theater、凹凸空间、缓存空间、BBC LongShots等空间或电影节进行展览或放映。
李明洋 Li Mingyang
95后青年编剧、导演,毕业于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
代表作短片《棕色夜晚》、《舍利》。《舍利》入围第26届釜山国际电影节广角镜单元,并荣获亚洲最佳短片奖特别提及。
我们让全新的影像在中国发生,将“短片”的概念延伸至创作的各个领域,在电影和艺术中寻求结合的可能--丰富前卫,不拘一格--让真正的才华在人们面前得以呈现:我们是站在影像前沿的观察者和思考者,也是推动者和冒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