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diudiu员工谈论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是种什么体验?
上个世纪,巴菲特曾经亲自领导过一场旷世瞩目的烧钱大战。
1977 年巴菲特收购了《布法罗晚报》,伴随这桩收购,该报与布法罗排名第二的《信使快报》开始了惨烈的肉搏战。
巴菲特不但投入大量资金,而且以很多人看不懂的姿态全身心投入火拼,他深入编辑部、排版房和印刷厂,给全报社发表战争动员。
第二年,《晚报》的税前损失高达 290 万美元,这是巴菲特损失最惨重的一年。
第三年,《晚报》的亏损更是达到历史上最严重的 460 万美元。在竞争局面上,《晚报》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信使快报》在发行量上仍存在 7 万份的差距。
烧钱大战又持续了 3 年,一直到了 1982 年初,《晚报》才超过对手。
该年 9 月,《信使快报》终于被巴菲特烧到濒临倒闭——《信使快报》每年在早报业务上要亏损 300 万美元,是《晚报》的两倍。
在《信使快报》关门的那天,《晚报》当即更名为《布法罗新闻报》。不到半年,发行量就上升到 36 万份,远远超过了竞争对手早先的记录,发行量也急剧上升。
在没有竞争对手的第一年里,《布法罗新闻报》的税前利润就高达 1900 万美元。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年均盈利在 4000 万美元左右。这笔曾经不被看好的 “烧钱” 投资,走上越来越景气的良性循环。
在今天,滴滴出行和 Uber 中国结束了在中国市场的生死肉搏,与巴菲特这个案例不同的是,这里面不存在谁烧死谁,结果是共赢的,而相同的是,时隔 40 年之后,商业依然不改其本质。
合并后,双方将共同占有中国网络约车市场接近 90% 的份额,实现了巴菲特所说的 “桥梁上的收费站” 的地位。
我们采访了分享经济领域的专业投资人,以及 10 位 Uber 中国和滴滴(前)员工,听他们谈 Uber 中国和滴滴合并是一种什么体验。
我们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感受,与此同时,也尊重他们对匿名的要求,因为 “公司下了通知”。
滴滴员工:二战结束重归和平年代
滴滴和 Uber 中国合并,滴滴曾经的美国盟友 Lyft 怎么想?
滴滴广州市场部的童鞋
前滴滴产品经理,国际化市场方向
滴滴北京市场部
滴滴产品经理
看到消息的时候正在开会,消息一公布的反应是 “哈哈哈果然是真的”。其实一大早就好多朋友来找我求证。
就突然少了一个对手的感觉,有点落寞;也有点开心,期待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滴滴研究院技术人员
收购是资本运作的结果,这是资本常见的一些操作。
收购后,滴滴在国内已经一家独大,但是滴滴其实最缺的还是技术上的积累。之后滴滴应该会投更多精力在技术上,和当年的阿里巴巴从商务公司慢慢转型成为科技公司一样,滴滴应该会慢慢从出行公司转型成为科技公司。
滴滴市场部员工
投资人说:和平是打出来的
滴滴出行投资人朱啸虎
终于宣布了,去年情人节,今年七夕前一周。
3,去年在北海道羊蹄山,今年在阿尔卑斯少女峰,所以投资人就是要多休假,尤其是多去雪山,白云之上,欧洲之巅,举杯共庆。
(此条来自朱啸虎朋友圈。一天前,朱啸虎还辟谣说,传滴滴、优步达成合并意向是谣言。今天,他的朋友圈就画风突变,接连更新两条。)
峰瑞资本早期项目负责人黄海
Uber 和滴滴都是高频需求,都迅速做得很大,但是在商业模式上没有垄断效应。它们的服务差异化比较小,用户会根据性价比和补贴来选择平台。它们在把对方打败之前,很难盈利,因此合并顺理成章。
Uber 员工:曾以为是 Uber 收购滴滴
Uber 市场部员工
Uber 北京运营,2016 届毕业生
Uber 市场部员工
刚起床,一脸懵逼,就看到传言。但是今天高层比较反常,没有第一时间否认,我就觉得基本属实。所以,收到内部邮件时,基本没有什么感觉了。
前 Uber 中国创始团队成员谈婧
Uber 北京员工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至其他公众号、网站、移动端 App,请回复 “转载” 了解转载规则,并联系「峰瑞资本」获得授权。版权归峰瑞资本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