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翔×李丰:把情绪拿掉,2019年的中国长什么样?

李翔 峰瑞资本 2019-06-14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PPT)

参照PPT收听音频,效果更佳👇



2019 年,每隔一段时间,丰叔会和得到总编辑李翔深聊一次,然后把交流的内容分享给大家。欢迎关注得到 APP【李翔知识内参】,并锁定峰瑞资本微信公号【ID:freesvc】。


今天推送的是他们第一次交流探讨的内容。聊天时间是在 2 月中旬,当时我们的朋友圈基本被「裁员」「节流」「降级」 等字眼攻占了,我们好像也达成一种共识—— 2019 年不太好过,接下来是苦日子。但是,当他们层层深入,去探讨我们的情绪到底是如何被影响的;抛开情绪,只看事实,今天的中国长什么样,以及 2019 年有哪些改变大家预期的好事情发生之后,发现情况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伴随着两会的召开,大半个月前他们聊到的(当时我们可能还将信将疑的)有些事情,正在变成事实。举个例子,降税减费这两天就获得了政策加持。我们借此契机分享一下这篇文章,希望背后的思考过程,能对你有所启发。



李翔专访李丰:著名投资人如何看待2019年?

文 / 李翔,得到总编辑

首发于得到APP《李翔知识内参》


李丰是峰瑞资本的创始合伙人,他也曾经是老牌投资机构 IDG 的合伙人。2015 年时,李丰创办了投资机构峰瑞资本。再早之前,李丰还曾经在中国最大的教育公司新东方工作过七年。


投资人这个职业,其实就是用钱来验证自己的判断。对于风险投资人而言,如果他看好一个创业者,看好他做的事情,那么,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他会用钱投票,用钱来购买这家公司一部分的股份。如果他的判断正确,这家公司的价值会不断增长,他持有的股份的价值自然也会增长。风险投资正是从这种增长中获利。


从 2011 年以来,创业和投资一直是两个热门的领域。直到 2018 年,突然,这两个领域就像中国经济一样,要经历所谓「结构性调整」。风险投资和经济的共振很明显。因为,风险投资是把钱投给那些未来最有可能赚钱的公司。这些成长型公司就是未来经济的基本面。而风险投资投出去的钱,正好来自于上一轮经济增长的获益者,这些人持有的钱,想要获得更多收益,所以交给风险投资机构。


因为职业关系,风险投资人自然也最关心宏观经济到底好不好,未来经济前景到底怎么样,以及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哪些领域哪些行业有机会。


当然,这些问题的答案,也是很多人都关心的。只不过,大部分人,都不会像风险投资人一样,如此利益攸关,得到的反馈会如此直接。因此也不会用这么多时间思考这些问题。


即使在投资人中,李丰也是以思考力著称的。举个例子,过去三年,从 2016 年到 2018 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每一年都引用了李丰的观点。


李丰会跟我们持续分享他对经济和商业的观察与思考。这一次,先从一个可能每个人都很关心的问题开始:如何看待 2019 年?2019 年会好吗? 


为什么大家对2019很悲观?



我们先来看一个问题,2019 年和 2018 年有什么不同?


李丰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预期不同。2019 年大家对经济的预期已经降到了谷底。如果有一个指针来表明情绪的悲观和乐观,那么,这个指针已经完全指向到悲观这一侧。


2018 年年底的时候有一个段子是这么说的:2019 年可能会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这个段子被美团创始人王兴转发过,曾经刷爆了很多人的朋友圈。


这个段子就是悲观情绪的最贴切表现。


预期的转折是从 2018 年开始的。其实在 7 月中旬俄罗斯世界杯结束之前,还没有人这么悲观。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世界杯比赛直播期间的电视广告。一些后来宣布裁员或者优化结构的公司,当时还投放了价格不菲的电视广告。投放广告其实是对未来有好的增长预期的表现。


为什么预期的转变会这么剧烈? 


李丰分析,是因为 2018 年有两件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促使人去调整预期。


国家一直在说的「去杠杆」。对去杠杆的简单解释就是,从个人到公司,要降低负债。债务是经济增长的燃料,因为有了更多钱,就可以进行更多投资、消费;但是过高的负债,以及可能导致的还不上钱,又会拖累整个经济发展。所以,中国要去杠杆。


李丰说,在 2018 年时,没有人预见到去杠杆这件事对整个投资和金融市场,乃至经济会影响这么大。他跟很多二级市场投资人,也就是投资股市的投资人交流过。大家都说,想到了去杠杆从 2018 年的 4 月份会开始影响到市场,但是,到了 8 月份时,大家也都承认,确实没想到,会对市场有这么大影响。「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


既然错了,那就改啊。作为反应,大家马上调整预期,把事情往糟糕的地方想,并且相应调整自己的行为。因为预期借到钱更难,所以,就会减少相应的投资、消费行为。但是,与此同时,政策方面反而在慢慢往回退,从紧信用紧货币,到逐渐放松货币政策。不过,大家的预期却没有相应调整。


中美贸易摩擦。同样,在 2018 年的上半年,并没有太多人会把中美贸易摩擦看成是一个长期问题,大家会认为它可以通过谈判来迅速解决。但是,随着贸易摩擦的不断加码,所有人的心理预期又经历了一个调整:大家开始认为中美贸易摩擦乃至中美关系,会成为一个长期问题,并且会为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预期的指针,再一次向悲观的方向大幅摆动。


用李丰的话说:“这两件事大家都看到了,也做了准备,但是当事情真发生的时候,每一件事的影响,都比大家的预期要大很多,而且作用时间长很多。这种超出预期,使得大家调整自己下来的预期,把中国的经济问题向下预期了很多。简单而言,就是当我发现我错了之后,我开始矫枉过正。”


这两件超出预期从而导致大家调整预期的事,再加上中国经济正好处在一个结构调整的阶段,三者叠加的结果就是,现在大家把对中国经济的预期,调整到了一个「最差预期」的状态上。


大家都已经准备好,要去面对接下来的挑战。然后,就有了我们可以从媒体上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反应:裁员、降薪、准备过苦日子。


所有人都建立起了这些认识:中美关系会是一个长期问题;中美贸易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巨大不确定性;中国经济不会再像过去 40 年那样高速增长。回到李丰所在的行业,投资行业的人也都接受了资本寒冬,市场上不再有那么多钱的说法。对于普通人而言,大家开始意识到,买房子可能不再是一个稳赚不赔的投资,不断传来的裁员和消费降级的新闻,也让大家觉得要开始准备过苦日子。


为什么李丰说2019会更好?



李丰显然不是一个「最差预期」的持有者。


他给出了三个理由来论证,为什么 2019 年只会变得更好。


既然都已经做了最差预期,那么其实在理论上,事情只会比你的预期要好,而不会更差。都已经把最坏的情况都想到了,你还怕什么?


危机都是在预想不到的情况下发生的。但 2019 年年初,中国几乎上上下下都摆出一副架势:我们已经做好了最差的打算,做好了准备要去应对可能发生的经济下行。对于个人而言,是捂住口袋减少消费。对于公司,是开始减员增效提升效率。对于政府而言,是不断出台政策和召开会议,同时给政策和信心。


而且,大家对中国经济下一步应该做什么,都形成了共识,包括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包括摆脱过度依赖房地产投资。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要做什么、该怎么做,并且做好了过苦日子的准备,「大家矫枉过正地为所有悲观的事情做好了准备」。


按照常理推论,这种情况下,大概率不会发生突然的危机。它感觉更像是一个,所有人都知道缺什么,需要做什么,树立了一个目标,然后要去抵达这个目标的过程的起点。


中国经济的体量到今天已经非常庞大,即使按照最坏的打算来做预备,也会发现中间会有很多机会。比如,中国 2018 年的 GDP 总量是 90 万亿人民币。即使按照一个非常悲观的增速来计算,2019 年中国经济增速降低到 4 %,也要增加 3.6 万亿。如果这是一个国家的 GDP,那么这个经济总量可以排进全球前 30,比挪威、以色列的 GDP 总量都要高。这么大的体量,即使是微小的增量,也是惊人的。


再以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来看,中国 2018 年的零售总额超过了 38 万亿,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即使这个数字不增长,也是一个庞大的国内市场。


这三个理由都只是基于最保守的情况给出的。既然更糟糕的情况并不会发生,而且从政府到公司再到普通人,都清楚经济应该怎么调整,接下来应该怎么发展。推论就是,中国经济现阶段的问题,其实最主要的是预期的问题。是 2018 年下半年的出人意料,让大家矫枉过正,把对经济的预期调整到最差。


那么,问题变成,会有什么积极变化,来改变大家的最差预期吗?


哪3个变量可能改变最差预期?



我们现在来看另一个问题:2019 年会发生什么事情,来改变大家的这种「最差预期」?


李丰的观点是,要看 2019 年的宏观经济,那就要去看,有什么东西能够改变人们对整个经济的预期。在整体经济还算正常运行、增速超过 6 % 的状况下,改变了预期,也就改变了整个经济状况。


首先,他并不认为存在所谓的「资本寒冬」。他的原话是,「确定性的一定不会」。如果资本寒冬是指缺乏足够的货币供给,那么中国并不存在这个问题。央行在 1 月公布了一个数据,到 18 年年底,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了 8.1 %,广义货币余额超过 182 万亿。


政府已经意识到了 2018 年紧信用和去杠杆对经济发生的反向作用,并且有意识地在进行调整。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适度放松货币政策,鼓励资本进入市场流动。


市场上并不缺钱,只是缺乏对在什么地方能够赚到钱的信心。在过去的中国经济中,房地产扮演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个角色;创业也曾经扮演过这个角色。资本会流向能够为资本带来增值,也就是能够赚钱的地方。所以,才会产房地产热和创业热。


哪些领域能够赚钱,产生所谓的「财富效应」,就会成为 2019 年撬动宏观经济局面、改变大家预期的变量。


李丰列举出几个他预计会发生的变量。


首先就是科创板。科创板被李丰认为是最容易成功、也最容易产生财富效应的变化。


科创板是独立于主板之外的一个新的上市板块。它希望吸引的公司,按照公开材料,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技术公司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什么李丰认为科创板最容易成功?因为,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上,已经有过一次成功的案例。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时,中国除了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出台 4 万亿救市策略之外,还决定启动创业板。当年的做法是,挑选出一些符合创业板逻辑、并且已经足以到主板上市的优质公司,送到创业板上市。从而保证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优质,吸引资本涌入创业板,购买这些公司的股票。科创板开板,当然也可以仿照先例,选出一些符合科技创业概念的优质公司,到科创板挂牌上市。


李丰算了一笔账:假设选出 20 家公司,每家公司平均市值 150 亿,总市值就是 3000 亿。如果在市场上流通的股权占总股本的 25 %,那么,只需要 750 亿的资本进入这个市场,就可以撑起这个市值。750 亿的资本,并不算多。如果科创板涨了起来,在科创板上市的优质公司,市盈率达到 80 到 90 倍的市盈率,就跟当年的创业板一样,那么它也会带动资本进入相关产业链的公司。最简单的路径比如:那些在主板上市的市盈率十几倍的公司,会想要通过并购相关科技行业的公司,来提高自己的股价。


科创板的示范效应,「会把钱迅速地引向这些方向的产业相关投资上。除了钱会变得再度热情起来,它们还会往某些方向跑,而那些方向又是国家想要的。」无论是先进制造,还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


这种财富效应会像涟漪一样扩散开来,它会扩散到整个二级市场,扩散到一级市场,然后再涉及到创业者。大家会觉得这个东西好,比游戏还好,你做芯片产业又红又专,然后还能赚好多钱。


只不过,创业的天平会倾向于有产业经验积累的创业者,毕竟,芯片行业、先进制造行业,再火热,也不是随便一个创业者就可以进去做的。


第二个可能改变预期的变量,是政府的降费减税政策。降费减税政策也会产生扩散效应。


如果公司的增值税或营业税降低 2 %,对于公司而言,就是 2 % 的净利润增加。企业盈利增加会带来一连串的结果。首先就是,盈利能力增加,让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得到提升,而偿债能力提高,就意味着银行更愿意贷款给你,让你去扩大投资。


其次,如果你是一家上市公司,利润的增长,会反应到你的股价表现上,股价会涨、市值也会增长,你的融资能力会变强。两者的结果,都是让公司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本,有更多的钱可以投资于扩大生产。这也会产生扩散效应。


其实,这也是 2018 年美国减税政策之后发生的事情。2017 年 12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号称 30 年来最大规模的税改法案。之后,2018 年美国经济增速超出了很多经济学家的预期,二季度和三季度分别达到了 4.1 % 和 3.5 %。


第三个变量是,银行资本长期投资通路的理顺。2 月 17 号,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公告,正式批准中国工商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监管也在鼓励商业银行的资本进入市场流动,能够为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提供更多的合规资金。这会为整个市场提供更多的钱和更多的流动性。


这三个变量会互相影响,产生叠加效应。科创板拉动了财富效应,这种财富效应蔓延到资本市场;减税降费让企业盈利增加,在报表中得到体现,让资本市场热情重燃;同时,银行资本进行长期投资的通路又被打通。这种情况下,市场情绪的转折就发生了。 


总结一下,这三个关键变量分别是:科创板的启动,科创板的顺利启动会是点燃财富效应的第一把火;政府的减税降费政策,它可能需要半年时间反馈到企业的经营数据上;监管打通银行资金进行长期投资,让银行资本进入市场的通道。


这与我们普通人有何相关?



当然,你可能说,这跟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啊?


答案是,财富效应会逐渐扩散到普通人身上,一方面,让普通人对经济的预期随之改变;另一方面,也让普通人能够从财富增长中获益。


比如说,房地产就曾经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你用 100 万买了一套房子,然后五年过去,这套房子涨到了 500 万。这让你感觉到自己的财富在增长,你会变得更乐观,还更愿意去消费。甚至没有买房子你也受到这种财富效应的影响。如果一边是房价下跌,一边是看到各种新闻,P2P 跑路、公司裁员、中美贸易摩擦、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这会让你对未来忧心忡忡,感觉到自己的财富不但没有增长,还在面临贬值,那你就会停止消费。


如果房地产不再扮演这个让普通人财富增长的角色,那就需要一个繁荣的资本市场。它可以让大家以某种形式参与进去,产生财富效应,感觉自己的财富在增长。


除了这三个改变预期的变量之外,李丰还列举出了另外一些会带来正向变化的因素:国际关系上,中美贸易谈判向好的一面推进,带来两国关系的确定性;政治上,2019 年是建国 70 周年,围绕着它的庆典活动,会带来自豪感的增强;在企业方面,除了已经提到的降税减负之外,政府也在不断给民营企业家以信心。


这些在 2019 年会发生的事情,或者大家现在还不愿意太往好处想,但很可能向好的事情,它们会互相叠加,互相推动,逐渐改变大众情绪,进而改变弥漫在年初的悲观预期。


然后,「一旦预期变好,所有的事立刻全翻过来


预期的改变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李丰说,通常预期的大幅度改变,通常都是由于发生了连续超出预期的同方向事件。以 2018 年为例,如果发生去杠杆、中美贸易摩擦、中兴华为事件、金融严监管和 P2P 暴雷,这些事情中只有一件发生,可能大家都不会变得那么悲观。但是这些事情密集连续的发生,而且每一件事的后续影响都超出了预期,它们形成的共振,就让每个人都开始调整自己的预期指针。


同样,2019 年,连续发生同方向上超出预期的事,也可能形成叠加,改变大家 2019 年初的悲观预期,把预期指针拨回到乐观一侧。


总之,投资人李丰从自己的角度,给出了一个看待 2019 年中国经济的逻辑。在他的逻辑中,2019 年是一个预期改变之年。三个经济层面的关键变化,有可能改变大家在年初对经济的极度悲观。


(本文来源得到APP。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得到APP。)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