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迎接新周期,发现新范式 | 峰瑞资本2023投资人年度峰会回顾

与创业者同行的 峰瑞资本 2024-03-03

不久前,在暖意未消的广州,我们举办了峰瑞资本2023投资人年度峰会。峰瑞的投资人、近两年峰瑞新投的企业创始人与峰瑞团队汇聚一堂,探讨如何「迎接新周期,发现新范式」

从看待微观世界的新维度,到学科交叉融合趋势下的新物种,再到生成式AI时代的产业重塑,从中国特色的数字化新基建,到逆势而上的生物医疗到,再到中国式的换道超车,我们围绕这六大投资主题,试图从不一样的角度来思考周期变化、技术革新与早期投资。

正如丰叔在年会分享中提到的:“过去两年,非常多的内外部事件交叉共振,影响了外界如何看待中国,也影响了我们如何看待自身。‘风物长宜放眼量。’你用稍微长一点的时间来看,最长无非就放到历史当中看,你会发现世界总有自己的规律,而中国也在这个规律当中。如果你相信这件事,大概心情就会好很多。”

而在当下选择躬身入局、投身创业的人,多是初衷正确、本领过硬的未来商业探索者。我们希望能够持续跟他们同行,也期待看到他们所坚持的方向从今天的“非共识”变成明天的新风向。

我们将这些创业者以及峰瑞投资人的部分观点分享给你,希望能提供新的思考角度。

‍欢迎点击视频,观看峰会现场实况👆

互动福利在你所在的行业,你看到了哪些新挑战与新机会?欢迎你在评论区和我们聊聊你的看法。
截止至12月27日17:00留言最走心的8位读者将获得峰瑞资本团队撰写的行研手册。自成立以来,我们持续将一些内部行研报告整理成文,发布在峰瑞资本的微信公众号上。我们从近3年发布的报告中,摘编了15篇,汇总进了这本行研手册。



传统机器人以机器为中心,难以满足多样化复杂场景的需求。通用机器人以人为中心,是AI在物理世界的最佳载体。

AI代替人决策,机器人代替人运动, 机器人的核心在于运动能力。AI不直接帮助机器人运动,而是通过加强环境感知能力,来助力提升机器人的运动能力。

以基于感知的运动控制为代表的软件算法是通用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壁垒,我们亟需掌握核心技术的团队,才能完成产业闭环。

中国的高端分析仪器进口率高,国产替代正在飞速发展,我们正站在新的起点上。

仪器是如何成为一个产业的?通常要经历科学发现→底层原理→关键器件→技术发明→仪器→产业落地这样的链条。

为什么我们要关注脑疾病市场?一方面,脑疾病患者及家属的负担很重,脑疾病排所有疾病负担的第一位。另一方面,脑疾病的治疗需求很大,也存在不少临床诊断难点,比如:怎样定位脑功能区、如何找到脑疾病病灶。昆迈医疗聚焦自主化无液氦量子脑磁图开发,能够有效弥补传统诊断缺陷。

我们专注的不仅是乐器本身, 我们更在意的是使用乐器的人。我们在做的是用技术手段来实现乐器的智能化,以打破传统乐器壁垒,让更多人能探索与享受音乐的乐趣。

科技品牌发展的关键在于,找到产品创新、交叉技术、品牌营销这三个圈的交集。

航天行业正处在发展的新周期。我们既有稳定、持续的政策支持,还迎来了需求端的变革——全球正在发展星座组网,商业航天成为世界潮流。人们期待航天行业能够实现低成本、可复用、高频次发射,从而进一步推进商业航天的商业化。

新的生产力造就了新一代强国。新一代强国在早期通常会采取扩张策略,通过贸易或者战争等方式,把自己跟全世界连起来。强国扩张到极限之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生产力也逐渐得到发展,会出现列强崛起的局面。当上一代强国面临发展的压力,可能会采取一定手段,阻碍生产力蔓延。

历史证明,过往试图阻碍生产力发展和应用的强国都没能如愿。相反,试图阻碍生产力发展往往成了强国开始没落的标志,或者说结果是它们把交接棒给了下一个阶段的强国。

过去两年,非常多的内外部事件交叉共振,影响了外界如何看待中国,也影响了我们如何看待自身。“风物长宜放眼量。”你用稍微长一点的时间来看,最长无非就放到历史当中看,你会发现世界总有自己的规律,而中国也在这个规律当中。如果你相信这件事,大概心情就会好很多。

如今,科学科技革命已经进入到微观范式,其中的重点在于对微观粒子的计算、测量、调控和制造。

上一次科技革命从半导体领域开始,很快进入到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领域,又延伸到AI。这些基本上是在数字世界的创新。按照螺旋式上升的理论,下一次科技革命大概率不会只依靠AI技术,可能要从数字世界回到原子世界,当然更有可能是数字世界和原子世界的深度融合。

一旦要在原子世界做创新,重点就是对微观粒子的计算、测量、调控和制造。可以肯定的是,低垂的果实已经不存在了。我们要用更交叉的视角,从微观的尺度,寻找更大、更前沿的创新和商业机会。

虽然看起来我们给客户提供的是运动台或者控制器,但是这里面真正核心的是自动化,是纳米级自动化的控制算法。这种算法和以往微米级电磁马达控制算法截然不同,这是我们真正的护城河。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整个工业主要在用“力”来加工。对于车床、加工中心而言,运动的精度有微米级就足够了。目前一流的机床加工精度,也就是这个水平。然而,人们不会满足于用“力”来进行加工、检测和传感的水平。当我们开始用光、离子束、电子束来加工和探测时,我们对运动控制的精度就会达到全新的水平。从更长的时间轴来看,百纳米、十纳米、一纳米的运动精度几乎是确定的趋势,多场科技希望能够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人形机器人迎来发展热潮,也正在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灵巧作业能力是决定人形机器人能否商业化落地的核心要素。

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有三个发展趋势:小型化、一体化、柔性化。

基因治疗领域的三大痛点:不可重复给药、药物装载容量小、生产成本昂贵。渤因生物的目标是在DNA领域去做一家像Alnylam和Moderna这样的公司,来打造可以覆盖整个生命周期的基因疗法解决方案。

相比于传统光刻技术,纳米压印能够在功能材料上将纳米结构一次成型;它还绕开了昂贵的光源系统,更具有性价比;此外,它还能做出足够小的纳米结构,拥有更高的分辨率。

在生物芯片、蓝宝石图案化衬底及微纳光学等一些领域,纳米压印已经可以作为光刻技术的补充或者替代方案。但是,如果要将纳米压印真正应用到半导体中逻辑电路的制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讲到中美对比,崛起时的美国和现在的中国都利用了新基础设施、新科技加当期的新需求获得了发展。在这些基础之上,又都结合了新需求,用科技赋能传统产业链,创造了新产品、新物种。我们的科技发展最后行不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智能手机、新能源车这些新物种行不行,因为科技的出口主要是消费。

加速康复外科是一门新的学科,全球不少地方都在推广。这门学科强调通过手术、营养、护理以及麻醉等方式对病人进行综合诊疗,让病人能更快速康复、降低并发症与死亡率。

市场教育了我们这一帮做严肃医疗的人,尽管我们的初心是做医学营养,但是我们不要忽略C端的力量。

碳纤维行业到了市场爆发的前夜。经过50多年发展,碳纤维技术开始成熟,能够用更少的材料,来达到和传统金属同样的力学性能。如果碳纤维能够大规模应用,将给制造业带来创新革命。举个例子,电动车碳纤维高速转子大幅提高驱动电机电性能,同时也降低综合成本。

疫情加上全球老龄化加剧这两大因素,促使人们越来越关注日常生命体征监测和养老市场。但目前,医疗级或者消费级的智能监测产品并不太多。我们想从传感器和算法切入,打造医疗级生物传感器技术平台,全面检测人体全体征医疗数据。

下一代领先的医疗级可穿戴产品,必须建立在底层软硬件创新之上。

一个新的抽象层正在形成,AI正在成为我们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主要工具。

新技术在中国的承接和发展范式:被广泛应用成为新供给,新供给创造出新需求,新需求又带动产品技术迭代升级,形成新物种,新物种后来居上并向外输出。

创业公司要敢于在非共识的领域,做正确而非容易的事情。去艰苦的地方,啃难啃的骨头。

在AI出现之前,人类、物理世界以及信息这三个系统运作得挺好,有各种交互。但在AI出现之后,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我们在一个什么样的系统中,如何面对AI这个新物种?

未来人们仍然会需要软件,但写软件的不一定是人。

如果你做的应用链条很短,就可能进入了大模型扫射的范围内。你的应用链条越长,和场景结合越紧密,就会相对安全一点。

人类的基因组序列由30亿个碱基编码而成,基因像人类的语言一样,服从某种自然的规律,也就是基因编码语言。如果我们掌握了基因编码的语言,我们就可以从本质上理解一切生物学现象,加速基因药物的发展。生成式AI技术可以实现从蛋白药物到RNA药物序列的“信达雅的翻译”,到“自由创作”出自然不存在的RNA药物序列,来解决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

今天,我们发展新基建,说明我们正在向数字经济转型。而数字经济的关键在于,要实现中国产业整体的数字化。在数字化的过程中,我们至少要实现三个层面的飞跃:要素数据化、数字生产力、数字生产关系。

在数据化的过程中,我们确信两点:第一,从机械化到自动化的过程中,一定会经历数据化。第二,企业不会为“数据化”这三个字买单,你一定要有个产品,帮它解决某个核心问题,从而推进数据化。

新能源重塑了整个电力生产和消费体系,分布式能源去中心化发展与规模化扩张成为主流,配用电体系整体数字化提升是电力新基建的起点。

工业软件直接代表着一个国家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能力和水平。随着中国的IT技术、工业水平不断提升,工业界涌现出调整产品的设计流程、制造流程等新的需求,国产工业软件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资本低谷只是“表象”,行业正往更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正在新周期的起点上:不少新技术平台在国际上实现了从机理到临床的验证;逐渐开放的政策环境与审评审批制度;中国对基础研究的创新投入持续在增加;大量海外人才回归。

在宏观层面,我们希望能捕捉到更结构化的面向未来的大机会,希望一个项目能够基于第一性原理进行创新或者具备平台型技术潜力,再或者由学科交叉驱动,顺应了产业发展趋势。在微观层面,我们需要判断与项目相关的技术具体发展到了“观察-操控-制造”这个链条中的哪个阶段?以及一个项目在转化的节点上,是否有足够的竞争力?

大多数生物实验仍然依赖孔板式的自动化体系。这个体系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不一定能够和AI驱动的生物研发范式相适应。生物研发已经进入数据驱动的高通量实验时代,而分子芯片是高通量生物学研究的基础设施。

随着脑科学进入技术爆发期,它已经被美国、欧盟、中国等国家与地区列为战略性技术。脑科学可能成为下一个“卡脖子”的领域 。而神经调控技术是打通“读脑”(Reading) 到“写脑”(Intervening) 闭环链条的最后一环,具有重大临床价值和广阔商业前景。

与其他药物相比,小核酸药物拥有较高的成药率。传统的小分子药物大概只有6%的概率能经过“死亡之谷”,并最终上市。即便通过新技术把成药率提升到10%,依然是九死一生。但是,核酸类药物却有超过60%的成药率,比传统药高10倍。

在芯片行业,由于“卡脖子”的外力存在,我们花了大量的精力、金钱做进口品替代,竭尽所能地做高科技的“追赶者”。在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能够看到,循着“领先者”的脚印前行,只应该是中国半导体发展的中场的戏码。自主创新,换道超车,保持领先才是我们的使命。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彻底告别“卡脖子”的命运。

我们怎样才能让光计算芯片站在跟电芯片同场较量的舞台上?随着AI世代的大幕开启,亟需新的一轮算力跃升。光子算力与“电”相比优势明显,是下一代AI最优选的计算范式。此外,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的是,中国光计算的产业链非常成熟,从设计、制造到最后封测,我们都可以在国内完成。我们的产业链并不落后,甚至有“反卡脖子”的空间。

生物制造确实是中国式的换道超车机会。我们在人才、技术、装备等许多方面已经有领先于全球的优势,不过我们产业化的瓶颈在于市场需求和行业内卷。我们要重视市场与技术,科学家与工程师要下乡、下场、站柜台,突破工艺放大和应用开发的瓶颈。


互动福利在你所在的行业,你看到了哪些新挑战与新机会?欢迎你在评论区和我们聊聊你的看法。
截止至12月27日17:00留言最走心的8位读者将获得峰瑞资本团队撰写的行研手册。自成立以来,我们持续将一些内部行研报告整理成文,发布在峰瑞资本的微信公众号上。我们从近3年发布的报告中,摘编了15篇,汇总进了这本行研手册。



 从光刻机到纳米压印,半导体行业拐角处的挑战与机遇 | 峰瑞创投对话

 美国升级芯片管制,中国半导体行业会发生哪些变化?丨峰瑞研究所·芯片系列

 万字长文:拆解新能源车销售与车后服务市场的变化与机遇 | 峰瑞报告35
 峰瑞8周年,欢迎你加入,一起走更远的路
 峰瑞2022年终回顾:坚定自己的逻辑,坚持做正确而非容易的事



星标峰瑞资本微信公众号
一手商业思考及时送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迎接新周期,发现新范式 | 峰瑞资本2023投资人年度峰会回顾

与创业者同行的 峰瑞资本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