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 VC 对内容创业者最深情的告白
所谓 “资本寒冬” 下,内容创业又是另一番景象:知乎完成 C 轮融资,虎嗅上了新三板,只投新媒体的 “高樟资本” 成立。然而,这些成熟期企业并不能与初出茅庐的初创公司同日而语。创业者一边面对微信红利关闭,另一边却是更专业的竞逐者涌入。站稳脚跟尚且艰难,更不用提何时才能用内容变现。
事实上,一切的答案在几年前就已经写好。目前顺风顺水的内容平台,大多是从小众用户切入形成高黏性用户群;建立社群以推动网络效应;由单纯的内容输出发展为平台,让 UGC、PGC 共同营造内容;最后,将发展目标放在形成自己的 IP 上,而非单纯提高广告收入。
峰瑞资本(FREES FUND)一直关注内容创业领域。投资团队成员曾经投资过“Bilibili”、“美丽阅读”、“玲珑沙龙”、“犀牛故事”、“赞赏社交出版平台”等诸多内容创业产品。近日,关注中国新媒体发展趋势的 “新榜” 采访了峰瑞资本投资团队的赵治远。他们就内容创业的大环境、创业者如何吸引 VC 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赵治远是峰瑞资本早期项目负责人,主要负责金融、医疗方向的投资。电子邮件:zzy@freesvc.com 。
“好的内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稀缺”
对话峰瑞资本早期项目负责人赵治远
文 / 安同 毛丽颖
制图 / 赵珊珊
碎片化和 IP 化的内容都有价值
新榜:大家都在说资本寒冬,但对内容创业者来说还有机会吗?
赵治远:其实很难说一个东西现在还有没有机会,只是说人们的生产消费水平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对于文化和娱乐的追求自然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像《港囧》《夏洛特烦恼》的 IP 火爆,不难看到,大家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背后,他们的付费愿望是很强的。
新榜:之前大家的印象 IDG 一般都投大的项目,但新媒体项目相对体量是比较小,专注于新媒体的投资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赵治远:我们当时在内部提出一个投资主题——数字内容的产生和消费。此前的第一次尝试其实是 B 站。
通过对 B 站的研究,我们观察到了关于内容生产上的一些新变化:在内容端,传统媒体正在快速衰弱;具有专业知识的自媒体和 App 正在成长为一个新的内容出口;新出现的一些媒体模式能够为中国传统媒体的转型提供比较好的导向。这造就内容爆发和输出的机会。
此外,我们发现移动互联网在大家生活中的作用很大,培养了大家多屏浏览的习惯,同时带来包括信息获取和消费方式的改变,大家从被动关注转变为由社交推动信息的获取,并由此带来生产消费和传播效率的提高,这使得好的内容较以往更加稀缺,真正好的内容也能得以沉淀和凸显,最后得到的效果是获得最有效的互动和个性化。
新榜:但是现在内容的特点是碎片化,那么碎片化的内容怎么会有价值呢?
赵治远:的确,移动化导致了产品越来越碎片化,传播手段的变化带来受众群体的年轻化。从去年十月到现在,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在用户偏好的带动下,大家喜欢的内容变成了碎片化以及 IP 化的东西。
碎片化带来了个性化,以及越来越多的交互和娱乐,年轻人在消费内容的时候,他们更喜欢能够及时地表达他们的想法,这部分可能比消费内容更重要。有这样的内容消费需求,那么生产出相应的内容也变得同样的重要。比如很多人其实在 B 站上不是去看视频的,大家就是去看弹幕的。现在年轻人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这一方面造成了他们表达自己个性需求的愿望非常强烈,另一方面,更多人和他们在做一样的事情也形成了一个群体,这也解决了他们的孤独感。
在类似 B 站这样的平台上,每个内容生产者,也就是我们说的 UP 主,都像专车司机一样,是能够用个人的知识技能来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所以本质上,这些数字内容生产平台,其实和 Uber、Airbnb 做得是一样的事情。
新榜:也就是说现在的状况,不是说资本不行或者是新媒体竞争激烈就没机会了,反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专业内容,尤其是原创、精致的内容的平台,其实是一个好时机?
赵治远:当然,不然的话中国文化产业就可以关门了。
新榜:你们之前投资的项目,不管是“美丽阅读”、“玲珑沙龙”、“犀牛故事”,好像都是文化自媒体居多,你是怎么从海量的自媒体里头挑选出来这些项目的?
赵治远:应该说我们对于项目的投资是建立在海量研究上面的机缘巧合。我们在新媒体领域做了很多的探索,看过很多项目,做过比较深入的研究,这个时候,一个项目的出现,有可能是机缘巧合的。
比如 “犀牛故事” 当时在应用排行榜上爬得比较快,出乎我的意料,就去了解它背后的故事;“美丽阅读” 完全是通过已投公司 700Bike 创始人张向东介绍的,他跟 “美丽阅读” 创始人风端很熟。后来投的社交出版平台 “赞赏” 也是这样,那是单向街 CEO 于威跟我们推荐的。这些事情的发现看似都属于机缘巧合。
“美丽阅读” 由原《南方周末》新媒体负责人风端创办。2009 年,在他的主持下,南周推出了智能手机上最早的中文新闻 App。创办 “美丽阅读”,风端延续了他对产品美感和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这是美丽阅读推出的张爱玲遗作《少帅》App 中的一部分内容。
但与此同时,投资他们的决定还是建立在比较大量项目的研究基础之上的,比如他们的创始人比较成熟,对媒体行业有比较深的理解,并且他想的方式和我们想的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些研究上做出的决定。而且,密切关注他们在 App Store、以及像新榜这样的平台上的排名,以及和已投公司和资深从业者保持密切交流,这些都是系统性的。
新榜:在峰瑞整个盘子里,新媒体是不是盘子比较小?
赵治远:不能说盘子比较小,只能说目前投资额数量和金额还不多,应该有两个,一个是赞赏、一个是敢玩。在 IDG 提这个主题的时候我们几个人整整花了一年的时间,都在看这个方案,所以市场勘察已经做得还可以了,期间我们也出手了很多次。所以说对于我们的新基金来讲,在已经有一定布局的情况下,不一定能再找到一样好的标的,这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另外很多公众号,虽然小众,但是内容精致,自己可以生存得很舒适,但未必是 VC 最喜欢的标的。只能说不是好的东西不够多,而是被风险投资喜欢的对象不够多。
新榜:如果现在我们要投原创内容的项目,投资逻辑是怎么样的呢?你也在做互联网医疗和金融的投资,互联网内容投资的逻辑跟这些领域最大的不同在哪?
赵治远:我们的早期投资,更看重团队,我所 cover 的互联网金融和医疗,对于团队在各自商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对于新媒体也是一样,团队在内容生产与互联网两方面的特质都要具备,而且一开始的用户要是特定人群。
就现在的数字内容来讲,拿 PGC 视频来说,你很难讲观看数达到 2000 万就一定比 20 万的要好,真正有价值的都是最顶尖的 IP,如果你指望着只靠广告分成变现活下去,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视频项目一定要具备最终长成大 IP 这样的属性,这一点也是决定投资的因素。
新榜:也就是说你们其实不太看重新媒体广告变现以及其它变现的模式,看重的还是 IP 这一块付费阅读的可能,类似于《夏洛特烦恼》大家去电影院看的可能?
赵治远:光靠广告变现是没戏的。其他变现的形式,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主流受众年轻人群,对于版权保护和尊重的态度越来越好,众筹、打赏等一系列的尝试都在出现。
新榜:你刚刚提到用户一定要是特定人群?
赵治远:就是说内容可以从窄众市场做起,你拿 “知乎” 来说,一开始的用户是非常高精尖的一小部分人,由于他们的名气非常高导致了一定的数据文化,这种文化后来为大众所接受,在年轻人中形成比较好的口碑,才能在后期有大规模地扩张。如果一开始盘子铺得太大,那么受众的黏性是不是保证?如果不能,定位窄众会更好。
刚刚完成 C 轮融资、变成大众平台的知乎,最早是靠和菜头、李开复这一批业界精英带动起来的,李开复所在的创新工场还是知乎天使轮的投资方。
新榜:我们自己也在做广告交易平台,其实现在大部分自媒体人变现渠道还是只有广告变现这样一条路。
赵治远:我不否认有这样存活的媒体,也有一些做得不错的,但是从风险投资机构的角度来看,我们肯定希望能找到大的盘子。它可以是一个很好的生意或者说是一个值得投入的业余爱好、事业,但是它很难成长为一家大的公司,投资的方向与它未必是一致的。
新榜:意思是说他可以 “小而美”,日子过得很舒服,但是它很难出现爆炸式的增长或者盈利空间。
赵治远:对的。
新榜:你刚才提到你们最看重的是 IP 的价值,但是如果一个自媒体多一个电商变现的渠道,你们也不排斥,对吧?能不能给现在创业的传统媒体人一些建议,他们从传统媒体出来,也想做一个公号,他们要去除掉他们身上哪些坏毛病才能适应这种竞争?
赵治远:拥抱年轻观众,拥抱互联网。拥抱互联网能给他们带来的形式上和本质上的变化,最主要的就是生产一些碎片化、比较容易互动、娱乐性高、比较容易在窄众之中形成共鸣的这样的东西。
玲珑沙龙的创始人困困原先是《纽约时报》中文网副总编辑,这个兴趣社区将目标用户锁定在城市雅痞女青年,所有的内容均由嘉宾和用户一起生成,也是赵治远所说的平台类新媒体。
传统媒体人出来,可能难免会有媒体人身上清高的属性,不掩饰自己真正的看法,但我觉得这也未必是坏事,我们喜欢看到想法比较执拗、比较坚持、比较特立独行的创业者。说实话,创业不是一个大多数人都能去做的事情,这样的人有这样的特质才能把事情做成。
新榜:我看到黄章晋和李丰的交流,有一点让我印象挺深的,互联网让内容生产的成本变得更低,效率更快。但是自己去原创内容,不是 UGC 生成的话,它很难去形成内容生产速度加快这一种效果。
赵治远:所以我们投的都是平台的,平台提供的形式和工具,让效率更快变成可能。对于单纯做公号的,这可能会是比较好的事业和生意,但它不一定会成为我们的投资对象。
新榜:就是没有想象空间对吧?那就是一个窄众、垂直的一个范畴,就像以前一本文艺杂志一样,它可能有受众,活得还行,但是没有办法做得很大。
赵治远:其实这类公号就是把杂志电子化了。我自己也是很多公号的忠实用户,也非常佩服他们的能力和水平,但是如果投资的话,还是希望可以投到一个平台。一开始面向窄众人群和平台是不矛盾的,但是平台的魅力就在于窄众人群是可以扩散的。
那Kindle是什么呢?
新榜:现在有不少平台,都在把优质的内容生产者吸引到它们的平台,比如今日头条、合一集团,也在做一些 UGC 生成的东西,你觉得在未来,UGC 是主流还是 PGC 是主流?
赵治远:PGC。在内容上永远都是 PGC,但是我跟你对 P 和 U 的定义可能不尽相同,我认为那些有能力在知乎上产生比较好的答案的人,事实上是知乎强大的运营团队运营出来的。那些上传好的内容的人,你可以说他们是 U,因为他们不是知乎的雇员,但是他们在我看来,都是 P。因为是运营者把这些专业的内容聚集来了起来,所以是 P。
新榜:在互联网上,用户都习惯了看免费的东西,刚才你讲到的付费阅读,在国外,比如《纽约时报》它也搞付费阅读,FT 也在搞付费阅读,但是发展这么多年了,似乎也没什么起色,这种模式是不是还是更适合视频类的产品?
赵治远:那 Kindle 是什么呢?付费阅读其实已经是一件被证明可行的事情。如果是把版面上的东西单纯地搬到网上,就把它叫新媒体了,就想用它去推广付费阅读的方式,这是行不通的。
并且,年轻人群对于版权的重视越来越强烈。我们曾经和知名大号和菜头聊过一次,他曾经在自己的公号上做过付费实验,结果 70 后不给钱且取关,80 后不给钱但是也不走,90 后们纷纷掏出了腰包,因为在这些年轻人眼中,版权受到尊重是一件很正常事情。
新榜:现在很多新媒体都在做社群,其实这是一个把粉丝和用户聚拢起来,增强用户黏性的同时也可以进行商业变现,你怎么看社群对内容生产者的作用和价值?
赵治远:当然,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我们投的 “赞赏” 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在作品还没出来的时候就让读者和作者建立比较好的联系,然后让读者也能真正和作者去交流,包括现在几乎所有的弹幕、所有的知乎问答,所有的 “犀牛故事” 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投票和筛选机制,也都是在内容生产者和内容消费者之间建立一个比较好的社群。这个我觉得是真正的一个值得投资的方向。
“赞赏”创始人陈序立志 “让所有写字的人都能站着挣钱”。平台上既有《伪装者》这样的剧本小说,也有《失控》作者凯文·凯利(KK)的新书。KK 把赞赏模式称之为自己听过的 “最有意思的” 铁杆粉丝实验。
新榜:也就是说社群就是最后是让读者来推动、让内容生产更加优质化这么一种体系?
赵治远:对的,因为本质上来讲,购买就是你的情感认同和付费冲动产生的一种刺激,你在线下买个衣服是这样的,买一本书也是这样的,没有道理数字内容的产生和消费不是这样的。那么什么东西能够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共鸣?我觉得社群是最好的方式。
新榜:我之前关注过一些美食的号,但是真正做得很大的公号,都是一些本地美食或者吃喝玩乐的号,相对的小众一点的、逼格比较高的粉丝都不多,总感觉有情怀有逼格,跟有商业价值是一个矛盾。
赵治远:我给你举一个很好的例子,“饭本” 是我们在 IDG 投的一个美食类的 App,刚出来的时候,质疑的声音很多,说这里头介绍的地儿逼格太高了,这根本就不是平时消费的地儿,很难去和大众点评这样的平台竞争。但是最后事实证明,像大众点评这样的应用满足的是最广大的消费者的需求,这是可以长得很大的东西,但是 “饭本” 这样的东西,它在聚集起一批对饮食的逼格和调性要求比较高的死忠粉之后,它也可以做得很大。
它的下午茶也可以卖得很好,也就是说面向窄众人群的公司不一定就长不大,也不一定说它就不能变现,窄众人群情感的聚集才是它能够往更宽的人群去拓展的一个前提。它有比较明确的受众群体,所以到最后它想到去变现的时候,它的路径也非常清晰。现在 Enjoy(精选限量美食消费平台)也是 “饭本” 做的。
新榜:但是我有个担心,原先这些平台受欢迎是因为专业,但是到后来什么人都有,导致信息泛滥,原有专业性的特色在慢慢丧失,一方面它的确发展壮大了,但是另一方面这会不会成为它发展的瓶颈?
赵治远:应该说窄众人群协助制定了社区文化的氛围和规则,在任何事物成长变化的过程当中,都不可避免会伤害以前用户的体验,总有一些人最终选择离去,这也是这类平台面临的很大的挑战,然而我觉得并没有很好的方法来避免这样的事情。
我觉得很难称之为一个瓶颈,只能说是它在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事情,要不断地去矫正,不断地去制定规划延续它原先的风格与规则。对于他们来讲,“劣币驱逐良币” 是难免会出现的现象,但是对于新的这些事物来讲,也许出现的是 “鲶鱼效应”。
比如 B 站,一开始的时候,由于非常变态的 100 道题目的会员限制,导致了真正能够发弹幕的人都是非常资深的很窄众的 ACG 宅基腐人群,这极大地提高了供应端的质量。但是后来,当 B 站上的内容从动漫扩大到综艺节目,甚至电视剧的时候,你会发现窄众人群形成的社区氛围向更广泛的人群扩散了,这就是非常好的现象。诚然有一些只想看到动漫的人会离去,但是毕竟还是少数,在社区氛围形成的前提之下,大多数人还是拥抱了这些变化。
新榜:说到 IP 这一块,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版权保护,我们本身也在做这块业务,新媒体里头抄袭成风,像前段时间我们就接到一个 “关爱八卦成长协会” 的案子,它们在微信平台上被各种抄袭。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但是原创的保护又是对 IP 价值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抄袭了它的价值就会缩水,在这块,你觉得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赵治远:“犀牛故事” 很快会上线一个叫做 “犀鸟” 的版权保护平台,会比较详细,到时候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它会自己做一个相当于版权保护的平台,做整个的 IP 的保护工作。
犀牛故事跟知乎一样也是 UGC 生成,悉数原创,有段子,有温情。它们常常发起一些征文活动,比如“我有一个朋友”
新榜:这还是引领风气的。
赵治远:当然,引领风气同时,这也是很大的挑战,但我们喜欢的媒体人也是这些迎难而上、有点风骨、勇于去挑战的。
新榜:也就是说,对于未来,你们也看到了 IP 的抄袭这一个问题所在,它们是对未来价值变现很大的阻力。
赵治远:对的。但同时也给犀牛这样的公司提供了机会。
新榜:在峰瑞资本未来的布局中,对新媒体的投资会是一个主攻方向吗?
赵治远:它一定是我们非常看重的方向之一,当然整个基金是去投所有的 TMT,从目前来讲,还有很多其它的方向,比如金融、医疗、企业服务等都是比较重要的方向。
本文转载自新榜(微信公众号:newrankcn),已获得其授权。
致歉:昨晚推送的《和50家PR公司合作后,我终于找到了想要的合作伙伴》未署名原文出处,特此注明:本文来自First Round Review,由 Jennifer Hirsch 撰写。原文链接:http://firstround.com/review/Heres-What-I-Learned-from-Working-with-50-PR-Fi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