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屋建瓴的高考志愿填报策略

胯下痛公寓新之助 悟空新之助 2021-03-23
高考分数陆续出炉,填报志愿提上日程。
我将针对志愿填报的问题给广大考生做一个专题,分享一些关于志愿填报的方法和策略,本文是第一篇。
我所述内容不会是某些志愿填报书籍的老调重弹,而是站在更高的高度,论述志愿填报的策略,突出实战性、可操作性以及预见性!欢迎朋友们分享此文给亲戚家的小孩!

记住这个观点:填报志愿只看到4年本科只能说合格,更高明的填报志愿要看得更长远。

高考考试完了,但是不代表高考就结束了,因为填报志愿在高考的成败中占有一半的比重。如果说高考分数是嫁妆,那么志愿填报就是选胥。嫁妆再优,若选的胥属于劣质,人生就会走很大的弯路,而且是在人生最好的年华里走弯路。4年弯路下去,你极有可能永远也追不上和你当初差不多的“同龄人”了。

因此,选好志愿,极端重要!

考试完,高考这场比赛顺其自然地进入下半场,那就是高考志愿的填报。国内的大学我还是比较了解的,下面我就详述高考志愿填报的策略,这可能是市面上最优的高考志愿填报策略

释疑:先选城市 or 先选学校

我看过不少人的建议是先选城市,再看学校,这一点我非常不敢苟同,下面请听我细细道来。中国只有一座城市拥有全梯队的大学,这个城市就是北京。首先来解释一下何为全梯队?全梯队就是指每个高考分数都可以在这个城市找到合适的学校,进去这个学校,你不会觉得自己的分数亏了或者赚了,而是恰到好处。在北京这座城市里,从清华/北大再到普通一本,每个分数段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学校,次于北京的就是上海了,但是上海没有中国TOP2的大学,但是除了清北外,上海也拥有全梯队的大学。

除了北京和上海,中国还有几座城市拥有弱全梯队的大学,这几个城市分别为:武汉/南京/西安(都拥有7所以上的211,清北复交后基本上无断档)。在其后拥有弱弱全梯队大学的城市是:天津/成都/长沙/广州(都拥有4所211,但是存在断档)。所以,如果你能够上清北,你就去清北。清北以下的学生才需要为志愿填报大费周章,才需要考虑选什么学校或选什么城市。

所以那些说先选城市再选学校的,除了以上5个城市,其他的城市都没资格。先选城市再选学校不是不可以,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你喜欢的那个城市拥有全梯队的大学任你选择。否则,你选好了城市,但没有合适的大学供你选择,那么谈何选城市呢!?

比如你非常喜欢杭州这个城市,但是你的分数够不上浙江大学,但是够得上南京理工这样的211大学,难道你就要因为喜欢杭州这个城市而选择去浙江工业大学??或者因为崇拜马云,放着武汉大学不去,而去杭州师范大学??

所以,关于先选城市还是先选学校的问题,我的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先选学校!那么怎么样选学校呢?

步骤1:选学校

关于选学校的问题,我们得有一个参考指标。常用的参考指标有两个,分别是:1. 自己的高考分数及历年入取分数 和 2. 自己的全省排名及历年入取排名。

这两个参考指标中第二个参考指标更具有价值,因为每年高考试卷的难易程度都存在波动,因此即便你今年考了600分,可能还比不了去年的580分,就是因为去年的考试难度大,580分在全省的排名比你600分在全省的排名都要高。所以,在选学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自己的全省排名和历年录取排名当作主参考指标,而自己的分数作为辅助参考指标。

选好了参考坐标系之后,选学校就简单了,按照自己的全省排名结合历年入取情况的一分一段表(这个是学校都会发放的志愿填报资料),即可选到适合自己的学校。

现在,志愿填报都实行平行志愿了,不过说是平行志愿,还是有分先后次序的。在选学校的时候可以结合历年录取情况,向上选2个可以冲击一下的学校,其他的选稳妥的学校。将历年录取排名附近的大学都纳入你的备选学校库。然后用下面的方法从备选学校库里面细选学校。

步骤2:选城市

有了备选学校库之后,我们再根据其他条件择优挑选学校。选城市记住一条:在学校和自己的分数匹配的情况下,一线城市优先/其次是地区中心城市优先/最后是发达地区优先,落后地区的就谨慎保守点,尤其是落后非省会城市要格外慎重选择。

一线城市不用多说,北上广深,分数匹配的情况下,能去一线城市就去一线城市,虽然一线城市的生活消费水平较高,但是一线城市的机会以及视野是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单凭一线城市能够给你带去的机会和视野就值得人们去投资,何况即便一线城市是消费水平比较高,但是学校的生活水平还是比较合理的。

地区中心城市是指非一线城市以外的:中部中心城市武汉/西南中心城市成都/西北中心城市西安/长三角的南京和杭州/环渤海的天津/东北的哈尔滨(因为有哈工大)。

地区中心城市有几大好处:

一是交通方便,尤其对于跨省求学的学生来说,交通便利比如有直达的动车/高铁,你会体验到那种好处的,春运的压力会小很多,也无需中途换车;

二是经济一般比较发达,我尤其想对沿海的学生说,中西部不像以前那么落后了(虽然相较于沿海还是比较落后),但是中西部几个明星城市还是很不错的,比如武汉和成都。与其在省内读个普通211,还不如去武汉读个985,4年之后,你绝不会后悔。

三是机会丰富,尤其在求职季,你会感受到地区中心城市的好处,你无需坐火车去赶宣讲会,比如不少河南的学生需要跑去武汉参加宣讲会,无他,好公司一定会去武汉,但不一定会去郑州,地区中心城市会在很多方面给你带去极大的便利。俗话说得好,“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尽可能去中心城市学习吧。

发达地区主要指长三角地区,比如苏锡常,以及长沙/合肥/重庆/厦门/青岛等几个明星城市。

经过这么一轮选择,备选学校库会排除掉一些学校。下面再进一步筛选学校。

下图为华为和腾讯宣讲会举办城市,可见大城市的优势。


步骤3:选专业

下表为2018年中国大学专业薪酬排行榜。实话实说,下表只能忽悠外行人,内行人一看就知道这张表格就是胡扯。材料物理/应用化学/生物科学居然位列前五,简直滑天下之大稽,这都是劝退的专业好吧。所以,大家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千万别被这些”虚假“的统计给忽悠了,最好找相关的朋友咨询一下。

对于专业选择我简单划分为如下几个梯队:

  • 第一梯队:金融、法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艺术(家境富有)。

  • 第二梯队:建筑、通信、电子、应用数学、机械自动化、小语种(非英语,但是英语必须也擅长,即英语+小语种)。

  • 第三梯队:工业工程、物理、文科专业、其他医学专业。

  • 第四梯队:材料、生物、化学、环境、理论数学、农学、艺术(家境一般)

同一个专业,不同的学校命运相差甚远。上面的一些专业有的对学校要求很高,基本只有优质大学才会开设相应的专业,比如临床医学尤其是本硕博连读的临床医学。或者只有优质大学开设的这个专业才有竞争力,比如金融和法学,老牌优质大学开设的专业才吃香,普通大学即便有开设,更多的也难找到相应的工作。

同一个专业,不同的学校学习的内容可能相差甚远。比如都是机械工程专业,中国矿业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就会偏向采矿相关机械/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就会偏向航空航天相关机械。但是对于本科生来说,学习的知识都是通用基础知识,还没到如此细分的地步,因此可以忽略。

专业的选择要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如果家庭一般,那就要选多金的专业,而不是选什么艺术类专业。在温饱都成问题的时候,就暂且搁置”诗与远方“吧。如果家庭优渥,那就不用考虑专业是否多金了,可以更多的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专业。

有的专业对智商要求极高,普通人慎选,比如理论数学(纯数)和理论物理等。

经过以上三步,基本上可以选出自己合适的学校和专业了。

【重点】填报志愿的进阶境界

以上只是一般的填报志愿的方法,但是我觉得还不够。填报志愿只看到4年本科只能说合格,更高明的填报志愿要看得更长远。因此,我强烈建议,大家要以读硕士的门槛选专业,如果可以要以将来要读博士的门槛选专业。因此,你的专业选择要想着以后会读研究生做科研。

下图为2018年部分985高校本科深造率排行榜。可以清楚地看出,读书止步本科的会越来越少,更多的人会选择读研究生甚至攻读博士学位。越是优质的大学,深造率越高。不难想象,以后求职的学生基本上都会是硕士学历起步了。顺其自然,用人单位招生门槛也会越来越高,以前是211起步,以后就是211研究生起步。下面第二张图为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文件,可以清楚的看到研发岗位研究生起步、证券金融岗位博士学历起步。所以,即便名校毕业,要是学历不够,你也永远别想进入某些岗位。

上面提到志愿填报要以读研究生为门槛选专业,不过这还是比较低级的境界。更高级的境界要以历史车轮前进的方向选专业。1998年的《新华字典》有过如下这段话: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单纯放在那个年代,他们确实都有美好的前途。但是,如果结合历史车轮前进的进程,就不会得出那样的谬论。很多人都喜欢张口闭口的”存在即合理“,但我极其反感这句话。存在即合理,如果以当前的角度来看,没什么疑问;但是如果以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就大了,当前存在的东西在当前当然存在着价值,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存在价值的东西在未来可能一文不值。

当前,最大的历史车轮是人工智能。

随着人工智能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会被消灭掉,尤其是一些低端重复劳动/粗浅数据处理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被淘汰掉。而一些知识型/情感型/社会型的岗位就不会被取代掉(比如老师/心理咨询师/科学家/政客等)。因此,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远离低端重复毫无技术难度的专业。

总结

综上所述,填报志愿的一般步骤是:

1、根据自己的全省排名构建自己的备选学校库;

2、然后根据城市的优势排除掉一些落后地区的学校;

3、在剩余的学校里面选择专业比较适合的学校和专业。

进阶境界是:志愿填报不要仅仅以4年本科的角度选学校和专业,更要以将来会读研读博的门槛选专业。

专业的选择要结合历史车轮前进的方向,远离夕阳甚至即将消失的专业。

最后,再说一遍:选好志愿,极端重要!请广大高考生千万要重视志愿的填报!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精彩推荐

  1. 如何看待正在推进的房地产税?
  2. 人生的意义:做能成为永恒的事儿

  3. 请,追求“自主可控”的人生!

  4. 悲剧的诞生

  5. 成功对于某些家庭就是一门填空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