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会不会重新考虑【魔都】的城市定位?

胯下痛公寓新之助 悟空新之助 2022-12-10
前言
关于“财政转移支付”重要节点性论述,事关共同富裕,付费有助于读者记住,因此象征性收费1元,付费用户有赠送1位朋友免费阅读此文的机会。

城市的定位是由先天地理位置决定的,长江入海口就决定了上海的定位基本上不会变的,但是上海独占资源会缩减并分解到其他城市!

比如:有城市可以分担上海的部分功能,比如港口方面宁波港就在隔壁,航空枢纽也可以向杭州、南京、武汉、成都、郑州等城分流。

别说上海港靠近长江所以无法取代,舟山港其实也不远,不就是扮演水运二次分拣中心吗?长江出海口有优势,但是也不是非他不可,只要国家给政策,我看宁波得乐开怀,立马掏钱扩建集装箱码头基础设施。

上海本次给我国最大的教训就是: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国家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总部经济/资源不能集中在上海等少数几个城市。不然遇到突发事件难以有条不紊地处理,甚至掣肘全局。

可以预见接下来国家层面对上海的资源投放将不同以往,上海独占的一些资源会被稀释,对外贸易、国际枢纽的功能会部分分解到其他城市。

虽然上海依旧是上海,还不至于重演天津故事,但是本次影响非常大,我们国家的对外经济以及对内经济辐射怎么能被上海卡脖子呢!?

必须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了,不然遇到突发事件,超大城市难以有条不紊管理。

集中资源打造超大城市也不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反而会让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以及刚刚发布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要“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扩张”。

做大做强省会(最大做强几个一线城市亦如是)这一中国省域发展的普遍主导模式正在发生新变化。本轮疫情最大的教训就是必须快刀斩乱麻解决大城市病!

【促进超大特大城市优化发展。疏解非核心功能,提高健康宜居安全水平。系统运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城市体检结果,开展城市风险评估。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高且人口持续流入的超大特大城市要有序实施功能疏解。】——《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

【支持位于城市群和都市圈范围内的县城融入邻近大城市建设发展,主动承接人口、产业、功能特别是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过度集中的公共服务资源疏解转移强化快速交通连接,发展成为与邻近大城市通勤便捷、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卫星县城。】——《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

对于疏解上海部分窗口和平台功能,有很多上海的人将特斯拉第“2”工厂落地上海(或者说选择在上海扩增特斯拉产能)作为国家不会疏解上海功能的例证,这其实是不准确的,这个例子根本就不能作为例证。

上海功能会不会疏解主要看后面国家会不会给其他城市的港口和机场扩权,我认为疏解绝对少不了。我国经济不能被几个少数城市卡脖子。

即便没有上海疫情,基于我国共同富裕战略,我国也会疏解上海部分窗口和平台功能!

【本轮上海疫情关于疏解上海功能的话题很有意思,我其实建议北上广深独占功能都应该疏解】

我看出来啦,一群上海土著或者说搭乘上海高速发展红利而富起来的人(讽刺的是:这群人很多移民了),特别担心上海未来前景。

可以调查一下,上海土著的年轻一代还有多少人在国内、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中国有没有成了他们在外潇洒享受的粮仓,他们不断转移中国财富到国外享受?

他们很可能并不是真的担心上海发展,而是担心其上海的房产贬值了,影响自己的资产总量。

疏解上海窗口、平台功能就故意解读为肢解上海,这怕是吃独食吃惯了,现在看到可能“特权”没了,然后拼命无理取闹反对。

我强烈建议疏解上海的港口、航空、金融等部分功能,这是上海最重要的三个功能,影响长三角甚至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

宁波港承接部分洋山港功能、甚至苏州港也小小分担一下上海港压力,航空枢纽功能向杭州、南京、武汉、成都、郑州等城市疏解,金融方面加强北交所建设、碳交易所分解到武汉(解决碳交易分居问题)。

北京、深圳和广州类似。

【共同富裕不能靠自觉,财政转移支付只是小补偿,与中西部的付出不对等,东部沿海别以为自己地区财政转移其他地区就是很慷慨,反了!】(1元象征性付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