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话初心】孙柳青:用自律点亮心中的“法治之光”
编者按: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为深刻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不断在检察工作中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保持锐意进取的韧劲,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特别推出《学党史·话初心》栏目,以飨读者,让我们共同从党史学习中,感悟真理力量,守望检察初心。
学党史·话初心
第九检察部 孙柳青
用自律点亮心中的“法治之光”
前段时间,一部电视剧频频霸屏热搜——《觉醒年代》。陈独秀、李大钊……作品通过走近这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一段段真实的历史故事,带我们重温了一百年前那段峥嵘岁月,重现了共产党人的百年荣光。那一个个跳出历史课本、仿佛仍活跃在我们身边的热血青年,以救国为己任,追求真理、为改变中国命运而奋斗,让即便是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也深受鼓舞,热血沸腾。
而其中,毛主席的一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只有自律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成就大事。”的确,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细行以律身”,保持自律绝非易事,但不自律的人生,一定会充满遗憾,对法律人来说尤是如此。
仍记得刚进院的时候,首届全国优秀公诉人桑涛老师给我们上过一堂课。他告诉我们:“如果要在检察事业上有所收获,除了工作时间,你得每天晚上花上两个小时来看书。”刚开始听觉得,一天两小时,比起在学校里的“苦读”生涯,似乎也并不是难事。但真正踏上工作岗位,想要跟着实践的时候才发现,要日复一日地克服“惰性”真的十分困难,看着手边5册近300万字的《公诉技能传习录》,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法律人所拥有的自律的力量。
虽然至今我没能完全做到,但可喜的是,在最初懵懂踏上从检之路的时候,这句话为我指明了方向,它让我明白,自律,就是要始终坚持一件事情,那就是学习并快乐着。
来到萧检已经第十个年头,回首过往,在我身后,是属于我的青春和奋斗,那是我最美好也最难忘的十年。很幸运,能够来到萧检这个大家庭,和同事们一同成长。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在学生时代我就对办案有过种种设想,对于公诉人的角色心向往之,而当我真正面对案卷时,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内心的紧张和办好案件的责任感齐上心头,细细查看每一份证据,生怕错过每一个细节,认真而又慎重地在审结报告上打下每一个字,慢慢地从阅卷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学会办结一个案子。即便这样,很长一段时间,当我真正站在公诉席上时,都能听着自己紧张到颤抖的声音,这才知道公诉人铿锵有力的庭审形象原来并不容易。无论是审结报告上的一笔一划,还是庭审过程中的一词一句,都是背后全身心地付出和充足的准备,是日复一日地一次次打磨,是年复一年地努力和坚持。
正是在公诉部门的这段时光,让我打下了扎实的办案功底,更让我知道公诉人需要具备的,并不只是法庭辩论时的慷概激昂,更重要的是坚守客观公正立场,为当事人负责、为案件负责,真正实现维护公平正义。
注:孙柳青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被浙江省人民检察院评为案件管理业务标兵和控告申诉检察业务标兵。
2019年,因工作需要,我调整岗位到案管、控申等条线。全新的业务,激起了我的求知心,遇事总是细究一分,反复打磨,点滴积累。然而来到案管和控申之后,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更加切身体会到“案件无大小”,从对故意伤害案件中被害人的救助到对交通肇事案中被害人家属的帮扶,每一个案件背后承载的都是一个家庭甚至几个家庭,影响的都是当事人的人生,只有带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去办案,才能践行我们的检察初心和使命。
人民检察为人民。作为一名检察官,如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和正义,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这也是“法治之光”应该照亮的地方,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只有不间断地学习,在自律和坚守中实现一次次的成长和蜕变,在收获与感恩中不断前行。
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曾说:“最终决定我们成为怎样一个人的,正是日复一日坚持的事情。”这就是自律和习惯的力量。自律是一种人生态度,希望它能伴随你我,磨砺出彩青春,升华检察生涯,伴随我们一同点亮心中的“法治之光”。
(编辑:办公室)
学党史·话初心
往期回顾 | |
萧山检察
维护公正 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