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念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吕谦诗:时间无涯的荒野里

吕谦诗 千思文化 2022-05-31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噢,你也在这里吗?



时间无涯的荒野里



——写在纪念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之际
2020年真是不平凡的一年。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病毒疫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影响了世界。时至今日,全球新冠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每天都在增加,很多人因这场瘟疫而逝去,无数人体验了居家躲避瘟疫的漫长生活。据说很多人在家里养成了读书习惯,使文学重返人们的日常,成为人类精神的避难所。很多文学爱好者把2020年称为“爱玲爱玲年”,因为今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在不同的时代,她的作品和她的人生都在被不断复写、补白和重构,满足着不同人的不同想象与争议。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于上海公共租界西区麦根路一幢没落贵族的府邸,祖父张佩纶是清末“清流”派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洋务运动领袖李鸿章的长女;生母黄素琼(又名黄逸梵)则是首任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的孙女;后母孙用蕃是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的孙宝琦之女;清末几个显赫的家族都与张爱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在她的大家族中,却上演了一幕幕世事变迁、聚散离合。不幸的童年给张爱玲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像她在《天才梦》中写道:“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袍之华美与虱子之可恶合而为一,则美者不复美,可恶者更其可恶。她十多岁时的感受,已经如此到位,难怪后来她对世事人情能够明察秋毫。她与很多人事之间都会划出一道深广的鸿沟,不可逾越。张爱玲的父母刚结婚的时候,曾是一对人人称羡的金童玉女。可是婚后不久,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又名张廷重)开始花天酒地,嫖妓、赌钱、吸大烟,一步步堕落下去。受过五四新文化影响的母亲黄素琼无法忍受丈夫的纨绔作风,在张爱玲8岁的时候与丈夫离婚,流落欧洲。没过多久,父亲再婚,后母孙用蕃进门,张爱玲与父亲之间的和平被打破。这种家庭环境使得张爱玲过于早熟,并且使她形成了顽强自立的人生态度和性格,这也影响到她以后的创作心态。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7岁的张爱玲向父亲提出出国留学的想法,却惹怒了父亲。淞沪战场的炮火,家中的争吵,令张爱玲惊扰难眠,就跑去与母亲同住。回来竟遭到继母的责打,然而继母诬陷张爱玲打她,父亲发疯似的毒打张爱玲。父亲把张爱玲关空屋里好几个月,在此期间她得了严重痢疾,父亲也不给她请医生,不给买药,一直病了半年,差点死了。她想,“死了就在园子里埋了”,也不会有人知道。在禁闭中,她每天听着嗡嗡的日军飞机,“希望有个炸弹掉在我们家,就同他们死在一起我也愿意”。这场幽禁持续了半年之久。1938年的一个深夜,张爱玲终于逃离了这个曾经显赫的家族,奔向了母亲的家。她去了舅舅家对面的开纳公寓,和母亲及姑姑共同生活。此刻的母亲不再富裕,此前依靠变卖古董生活。然而古董越卖越少,又要张罗张爱玲读书的费用,过日子自然精打细算。从来没做过家事,没搭过公交车的张爱玲,一切都需从头学起。母亲和姑姑教她怎样过不再有人服侍的生活,包括洗衣、做饭、买菜、搭公交车……不久,弟弟也跟着来了,他只带了一双用报纸包着的球鞋,请求母亲收留,可惜黄素琼的经济能力只能负担一名子女的教养费用。看着弟弟离去的身影,张爱玲终于发现母亲的窘境超乎她的想象。


1939年,张爱玲以远东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取英国伦敦大学,可惜战事激烈,日本侵华的炮火阻断了她的行程,她只好改入香港大学文学系。在香港,她用功读书,门门功课都能考第一名。一位名叫佛朗士的英国教授私人奖励了张爱玲800港币的奖学金。而母亲却拿着这笔钱出去打麻将输光了,也不问张爱玲这学期的学费、生活费怎么办。自此,张爱玲和母亲的关系到了尽头,正如《小团圆》里的那句话,“我觉得一条长长的路走在了尽头”。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港大停办。张爱玲返回上海,与姑姑居住在爱丁顿公寓6楼65室,开始了写作生涯。1943年,张爱玲交给《紫罗兰》月刊主编周瘦鹃两部中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和《沉香屑——第二炉香》,一个星期后,周瘦鹃告诉读后感:觉得它的风格很像英国名作家毛姆的作品,而又受了一些《红楼梦》的影响,“不管别人读了如何,而我是‘深喜之’了”。在1944年《倾城之恋》和《金锁记》发表后,她天才的名气已经令上海滩惊艳。张爱玲是她同时代的作家中,使用汉语言的技巧最纯熟的一位,她的文学作品结合了中西两方的文化特点,创造出中国小说的新境界,带给读者强烈的阅读体验。她的小说侧重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有人认为张爱玲的小说题材过于局限,有人认为她的写作技巧过于新潮,掩盖了其它方面的描写等。在我看来,张爱玲的小说视角独特,风格迥异,文字闪现着与其他作者不同的灵动之气,极富画面感,想象力也十分丰富,留下很多令人拍案叫绝的经典语句。她在小说与散文中有表达的分野,小说更多地表达她的悲剧人生意识,散文更多地表达世俗人生,但彼此又是互为表里的,散文中的世俗人生是以悲剧意识作为背景的。张爱玲有一篇小散文叫《爱》,仅以三百四十余字的袖珍篇幅写了一个小故事,尽管只有一个梗概,但却给人带来难以忘怀的凄美之感:
这是真的。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罢,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就这样完了。后来这女子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爱”是文学和人生的永恒主题,张爱玲写《爱》的语言洗尽铅华,单纯干净,不同于她以往惯有的华丽绚烂。然而,她不动声色的叙述却触及了人生的苦难和沧桑,一种爱的无奈和哀伤也被她暗暗地激起。文章开头,以四个字作一段:“这是真的。”意即这不是小说,也不是传奇。“这是真的”,读完回味,更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性。确实是真的,据胡兰成《今生今世》所说,故事的主人公为胡兰成发妻玉凤的庶母,她的经历与《爱》中的女孩几乎一样。由此可以推断这个故事是张爱玲是从胡兰成那里听来的。1943年12月的一天,胡兰成翻阅苏青主编的《天地》月刊,读到张爱玲的《封锁》,“才看得一二节,不觉身体坐直起来,细细地把它读完一遍又读一遍。”他从苏青那里取得张爱玲家的地址,登门求见。就这样,年仅23岁从未谈过恋爱的张爱玲,遇到了年长她14岁的情场老手胡兰成。张爱玲写这篇散文的时候,正处在与胡兰成热恋的时候。张爱玲一直拒绝浪漫,但她与胡兰成的这段热恋,又是她一生中短暂的罗曼蒂克时期,几乎是唯一的一次。所以在张爱玲的众多作品中,《爱》这篇小散文显出了别样的风采,如此明亮的诗意,在张爱玲的作品中也几乎是唯一的,寄托了她对爱的理解、感慨与遐思。《爱》截取了一个瞬间——春天的夜晚,月白的衫子,熟悉而陌生的邻家男孩,人面桃花,擦肩而过,“就这样完了”。刹那成为永恒,永恒的惆怅与忧伤,永恒的珍惜与回味。古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化为散文的意境,再现了古典的诗意与浪漫。“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这宿命的温情定格于瞬间。张爱玲在情感最炽热的时候,在截取最浪漫的瞬间之时,也没有忘却爱的短暂、漂渺与不确定。若瞬间成为长长的岁月呢?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这诗意与浪漫又将如何?恋爱中的张爱玲难以自拔,她送给胡兰成一张自己的照片,后面留言:“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1944年8月,胡兰成与张爱玲定下婚约,考虑到时局不稳,两人没有举行正式仪式,只写婚书为证:“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尽管张爱玲一生都有“独在小楼,不管政治”的姿态,但与胡兰成相爱,无疑成为世人眼中的污点,人们可以接受不同政派,但绝不能接受汉奸。胡兰成没能给张爱玲带来安稳、静好,而是深深的伤害。先是胡兰成在武汉爱上了护士小周,张爱玲去温州找他,要他在自己与小周之间做出选择,他不肯。后来抗战胜利,胡兰成开始逃亡,并爱上朋友的妻子范秀美,留下张爱玲独自面对舆论攻讦。直到1947年,胡兰成脱离险境,张爱玲寄了一封分手信给他:“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彼唯时以小吉(小劫)故,不愿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随信还附了30万元钱,那是她写电视剧本《不了情》和《太太万岁》的稿费。从此,这两人之间的故事黯然落幕。后来,张爱玲把从胡兰成口中听来的故事——郑苹如刺丁默村案,写成了小说《色·戒》。再后来,李安导演把《色·戒》拍成了电影,2007年11月在中国上映。从《色戒》的人物身上能够隐约看到张爱玲的影子,女主人公王佳芝爱上充满才华的汉奸易先生。张爱玲在前半生里,想求一个安慰的家而不得。她在乱世中经历了父亲的家、母亲的家、胡兰成的家,却都不是家。1955年秋,她离开中国,乘“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前往美国。她心灵最后的家园也逐渐破碎。1972年,她移居洛杉矶,开始了幽居生活。在生命中的最后20余年,张爱玲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心理疾病。她对人越发冷淡,生活日益封闭,家具、衣物随买随扔。她其实是以这种方式,来摆脱内心的空虚与枯寂。而多年来一直潜伏在心里的“虱子”,此时又爬到现实中向她发动最后的袭击了。为了躲避这种令她触之丧胆的小东西,她在洛杉矶各地旅馆辗转流徙。在搬家中,她的财物抛弃殆尽,友人的书信遗失了,甚至花费数年心血完成的《海上花》译稿也不知去向。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在洛杉矶西木区家中寓所死后一星期才被发现,享年75岁。那一天适逢中国的中秋节。室内没有家具,没有床,她就躺在地板上,身上盖着一条薄薄的毯子。9月19日,她的遗体在玫瑰岗墓园火化。9月30日,她的骨灰由生前友人携带出海,撒于浩瀚的太平洋。在张爱玲诞辰百年之际,能为纪念她写一点儿文字,是幸运的。不,不是幸运,是幸存。瘟疫还在这个星球上肆虐,那么多人离去了,我不是幸存者吗?张爱玲成名于孤岛时期的上海,而她本人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孤岛。文学的成就能成为孤岛,可是,现实世界中的人却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我相信,在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还会有更多人遇见张爱玲。



作者简介:
        吕谦诗,作家诗人、评论家、文化学者,张爱玲国际文学研究会会长,张爱玲文学奖发起人,沈水诗社社长,华夏传统文化教育网执行总编,华语作家网编委。现任首航航空学校校长。多年从事教育工作,一边写作,一边致力于传统文化研究和现代文学研究。近年多次应邀到各地讲授中国古典诗词和现代文学鉴赏课,深受学员的欢迎,产生了广泛影响。他是诗意的摆渡人,在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努力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可以共融的路径。



扫一扫,浏览千思文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