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望2021年中国经济十大关键词

 



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全球疫情反复无常、经济高低起伏、通胀愈演愈烈;金融市场更是大起大落,昔日的价值股如地产、互联网、生物医药、教育,甚至白酒,一个个被轮番重锤,与此同时,新生的力量也在蓬勃崛起,以电动车、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成功接棒,成为股市里最耀眼的明星。
这一年,从放开三胎到教育双减,再到空前密集的房地产调控,种种迹象显示,中国经济治理框架正在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方向转变。国内外形势依旧复杂严峻,为此,政府加大了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得益于防疫红利,外贸出口屡创新高,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但另一方面,“限电停产”让我们开始反思如何能更好地平衡碳减排和促增长的关系。这一年,国内环境风云变幻,但机遇与挑战并存,科技巨头在反垄断经历整改阵痛,又迎来元宇宙风口的变革大潮;教培行业在“双减”重锤下坠落资本高地,又得以开辟职业教育新赛道;疫情影响下“芯片荒”蔓延全球,半导体巨头台积电却首夺亚洲市值桂冠……低谷孕育希望,逆境蕴含着重生。时代切换、新旧交替,是贯穿整整一年的主题。酸甜苦辣也好,喜怒哀乐也罢,身处当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社会民众还是股市投资者,这一年来都经历了太多太多。回望2021年,中国经济发生了哪些新变化?一起梳理2021年中国经济十大关键词。
1 共同富裕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研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做好金融稳定发展工作问题。会议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从字面上看,共同富裕包含两层意思:共同和富裕。当前,无论是社会整体贫富差距还是区域或行业之间,我国离“共同富裕”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从全球来看,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万美元,但远未达到高收入国家的水平。       从国内来看,以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为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468。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国际上通常将基尼系数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从地区来看,2020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前三的省份依次为上海(72232元)、北京(69434元)、浙江(52397元),倒数三名分别为甘肃(20335元)、西藏(21744元)、贵州(21795元)。第一名和最后一名收入差距为3.55倍。  从行业来看,不同行业间工资差距显著。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平均工资数据显示,城镇非私营单位中,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77544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39851元),金融业(133390元),工资最低的分别是农、林、牧、渔业(48540元),住宿和餐饮业(48833元),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60722元),工资差距最大为3.66倍。       由此,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实现共同富裕,提高农民收入是关键,通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补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然后经由产业发展来提升低收入群体收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2 “双碳”元年中国首次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2021年可以说是“双碳”目标的启航之年,相关政策开始落地实施。 在3月的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后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也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入其中。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 通过碳排放权的交易促进企业不断减排。11月,央行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对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相关企业发放符合条件的碳减排贷款,央行还将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距离2030年前碳达峰已不足十年,在稳增长、补短板的同时实现快速碳达峰,任务艰巨。首先,中国不少省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省份,未来发展的需求还很旺盛,如果不能找到低碳发展的路径,必然带来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快速双增长。其次,推动绿色转型发展会增加中国制造业的环保成本,短期内可能会削弱中国制造的价格竞争力。再者,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传统化石能源的碳减排以及大力发展风电、光伏,提高风、光的电力电量,将增加终端电价上涨压力,并导致整个能源使用成本的上升。协调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碳减排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长期课题。为完成“双碳”目标而开展运动式“减碳”,产生的后果已经在煤电行业显现。所幸,中央高层对此已有部署,要求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确保平稳有序实现达峰目标。与此同时,推动绿色转型发展,会引导国内制造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从长远看有利于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在双碳目标下,电气化时代会加速到来,为中国的光伏发电和风电设备制造业提供巨大的市场契机。此外,绿色转型发展会创造新的需求,催生新的产业,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3月份还增设碳排放管理师这一新职业,更有业界人士将碳排放管理称为继房地产、 IT之后的第三波经济增长点。
3 三孩政策国家“六一”大礼:三胎政策重磅落地 全面引领家庭消费新需求随着我国出生意愿逐步降低,调节生育政策节奏逐步加快。今年“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三胎政策忽然炸上热搜。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网友纷纷感慨,原来今年儿童节的礼物,是给孩子们生个弟弟妹妹!政策预期之下,未来家庭结构的变化,带来汽车、旅游、住房、购物等等的新需求,港A两地三胎概念股应声走高,背后是政策利好下催生各行新商机。大型家庭乘用车的需求将会增加,亲子酒店将成为大家庭出行的刚需。在房地产行业,空间扩容的需求为大户型房产带来市场,山姆、开市客等负责大包装食品的仓储式消费人数将会变多。对于专注产前诊断相关服务的生殖服务行业更是形成直接的助推力。三胎政策落地成效如何,除了补贴加持,生育压力的减免,唯有社会生产力适应新需求,解决三孩家庭痛点,更好为政策实施“保驾护航”。
4 双减“双减”下的教培:遏制资本无序扩张 让教育回归本位长期以来,K12教育产业拥有的千亿刚需市场,受到大量民间资本青睐,也成为多少名门学子心目中的香饽饽行业。而今年7月24日“双减”政策落地,给予教培行业的一记重锤,“盈转非”改革彻底瓦解了上市公司资本链,倒逼学科类培训机构在新的政策风向中纷纷转型素质教育或职业教育。腾讯教育与中公教育达成战略合作;好未来发布“轻舟”品牌;新东方近期也宣称探索职业教育工匠人才培养新模式。电影《中国合伙人》有一句台词说,教育求稳,资本求快,二者这本质上是相违背的。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之下,让教育不被资本捆绑,让教育成本得以削减,无疑是对众多家庭经济负担的释放,更是对“揠苗助长”式教育生态的重新洗牌和整改。另外,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为就业市场供需矛盾下一剂良药,也为寒冬中的教培行业开启产业转型新契机。


5 芯片荒

全球半导体缺货狂潮:“芯片荒”会于明年逆转为“芯片剩”?新冠疫情蔓延全球的情况下,自2020年底开始,芯片荒席卷全球,席卷汽车、消费电子、物联网等领域。到今年底,芯片荒烧到金融业,银行信用卡供货吃紧。汽车行业缺芯更是贯穿全年,虽四季度有所缓解,但业内人士预计缺芯持续到明年2季度。芯片巨头台积电、英特尔纷纷加码投资扩产,中国也掀起了造芯运动,中芯国际等斥巨资扩大产能。我国将半导体产业提升至国家战略层次,大力扶持行业发展。在二级市场上,芯片巨头表现出彩,A股龙头紫光国微、韦尔股份皆创历史新高,台积电市值甚至一度登上亚洲第一。但值得警惕的是,虽然全球在短期内无法缓解芯片荒,但随着很多厂商现在都在大量扩张产能,并逐渐在明后年释放,这个造芯运动在未来也可能带来巨大的产能过剩风险,到时候也有可能从“芯片荒”演变为“芯片剩”。


6 保供稳价从“拉闸限电”到“保供稳价”。9、10月,全国多地出现拉闸限电,波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广东、江苏等10余个省份,对工业生产、民生造成影响。对此,国家发改委会同多部门多措并举,通过调研、调查、督导、座谈、约谈、整顿查处、专项行动等多种方式平抑煤炭价格,保障发电供热节能降碳,确保能源市场稳定。同时,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推动下,中央企业全面发力能源保供,在增产增供、稳价稳市方面起到了“压舱石”作用。


7 反垄断

共同富裕下的平台经济:反垄断的定海神针 科技巨头的“重生”之路共同富裕的大方针之下,反垄断监管正式推向平台经济,2021年无疑是科技巨头可以载入史册的艰难一年。我国《反垄断法》已于2008年8月份正式施行。2021年4月10日,阿里巴巴被处以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4%的罚款,这一高达182.28亿元的天价罚单刷新了中国反垄断行政处罚纪录,也把互联网反垄断正式带入公众视野。4月26日,美团被处以其2020年中国境内销售额1147.48亿元3%的34.42亿元巨额罚单。时至今日,反垄断监管的依然是舆论热度的焦点。知名平台被罚,与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相符合,是完善经济体制,推动行业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其次,两大与人民日常消费息息相关的平台被处以严厉整改,让共同富裕这一概念落实到日常,真正做到深入人心,符合人民的共同的期盼。互联网巨头虽然经历了反垄断的阵痛,但未来也将是全新的,在共同富裕新指南下,唯有刮骨疗伤,共担社会责任,才能实现破茧重生。
8 房地产税10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试点期限为五年,试点地区征税对象为居住用和非居住用等各类房地产,不包括依法拥有的农村宅基地及其上住宅,土地使用权人、房屋所有权人为房地产税的纳税人。12月,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做好房地产税试点准备工作,规范财务审计秩序,财政管理监督进一步加强。


9 元宇宙

风口上的元宇宙:新时代的弄潮儿还是市场浪尖的泡沫?2021年无疑是元宇宙元年,全球各大巨头争相布局,元宇宙迅速出圈。元宇宙第一股的罗布乐思(Roblox)3月于纽交所上市;字节跳动90亿收购Pico;脸书于10月宣布更名为“元”(Meta);百度12月公布首个国产元宇宙产品“希壤”。而A股的元宇宙概念股,一夜之间多出了近百家。在互联网从市场高光坠落的今年,元宇宙几乎成为唯一的燃点。中纪委发刊称,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元宇宙都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目标,通过VR、AR技术对扩展现实技术对现实世界进行3D的镜像衍生,深度嵌入着游戏、社交、零售、电商、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拓展了人的脑内世界,无疑将带来一个具有想象力的未来。虽然元宇宙概念很热,但要真正实现元宇宙所渲染的那种高度智能的虚拟世界还有遥不可及的距离,只是骨感的现实抵不过性感的理想,更抵不过贪婪资本的涌入,把这个概念炒得甚嚣尘上。如今元宇宙这个泡沫正在变得越来越大,正如我们现实世界中不断膨胀的宇宙,我们甚至不知道它到底什么时候会破,但相信很多蹭概念的妖股总会露馅的一天。

10 乡村振兴

2月,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定为总目标。同月,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崭新时代。5月,多省份省级乡村振兴局集中挂牌。“十四五”开局,三农工作交出亮眼成绩单。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创历史新高,连续7年稳定在13000亿斤以上,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同时,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26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11.2%,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高2.5个百分点。脱贫成果稳固,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





往期精彩回顾



陕西进入两会时间!

一图读懂省政协提案工作报告

基层动态|民建思源行 情暖环卫工




 欢迎您关注 □民建榆林市委员会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