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还是面子:送外卖的硕士和本科生
外卖变迁史
☝
图一:
挑着担子骑自行车,
担子的两边装满了菜肴。
猜猜这是做什么?
这就是从前的外卖~
☝
图二:
几盘菜而已,
举着托盘就来了~
☝
图三:
托着满满一桌子菜啊,
这位送餐员的技术绝对一流~
☝
图四:
在骑自行车送外卖的时代,
他们是路上的一道风景线~
☝
图五:
一个人一次能送几份外卖?
答案里没有最多,
只有更多~
☝
图六:
外卖是古来有之的一种便利,《东京梦华录》,里面有一段这样的记载:“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
意思是,街道上处处是拥挤的门户,到处都有茶坊、酒馆、市集或卖吃食的。有钱人通常都不在家中做饭,而是“下馆子”或叫外卖。
《清明上河图》中就有一个拎着食盒去送外卖的饭店伙计。如今,外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便利了。
生存还是面子:送外卖的硕士和本科生
高考很重要,历年高考,家长重视,社会各界纷纷表态,都非常重视!可高考真的很重要吗?大学生毕业后,他们去到了哪里?是否找到了心安的工作?是否能吃上饱饭?就没有人问津了!就没有社会各界关注了!这好像是一对悖论
——选自《第15次参加高考只想考清华的“钉子户”的他:你以为他在高考,其实他是在工作》
看了上面的外卖变迁历史,越是看到后面心里越不是滋味。
特别是看到带着孩子甚至是婴儿送外卖…
一定要生吗?如果孩子的出生是为了继承你的劳碌、恐慌、穷困,不生也是一种善良。
又到高校毕业生找工作了,难道真是:待到毕业七八月,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些年轻人都拥有着优秀的学历,但却不得不靠送外卖来维持生计。这种现象让人们不禁思考:
是生存重要,还是面子重要?
我想说在几万硕士生和几十万本科生送外卖的当下,是生活的艰辛和磨难让他们选择跪下了。因为这也许是他们当下能解决生存问题的最好办法了。
在去年还是前年的一则新闻上,我们知道北京人社局的一位处长特意到基层体验了一把送外卖的行当,结果自己体验后,就知道了外卖这行不好干啊,不是新闻上说的那样,有个电瓶车一跑,生活就如意了!
外卖快递人员作为穿行在城市中的群体,他们承受的辛苦是可以看见的,如此年轻却能接受这种在风雨中奔波的生活方式,想必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个故事。
诸君不妨四顾视之,看看那跑外卖的,送快递的,当保安的,做服务员的,摆摊的,以及月薪3000的社畜们......
哪行哪业没有大学生步履匆匆的身影?
他们早就脱掉了长衫,可是又有什么用呢,他们生不成周喆,又不愿活成孔乙己,于是只能过成这样的祥子。
与其鼓励他们脱掉长衫,不如努力让他们能体面地穿好长衫。
现实已是无尽心酸,不谈改善又何必批判。
媒体放肆宣传的三代税务世家、三代警察世家、三代石油世家,金钱和权势可以世代传承,而三代外卖世家合影也是让人哭笑不得的。
所以我在文章《1291万人高考,1158万人毕业,考学和就业到底哪个更难?》说过:
下面这张图也很有意思,而且也很有代表性。
龙生龙,骑士生儿送外卖,阶层固化。
父子同送外卖”这就是家长所期盼的“孩子的未来”吗?深深叹息...!
孩子们的未来在哪里?
随着高考的大规模扩招,大学生的含量急剧下降,导致很多农民工兄弟含辛茹苦把孩子送进一所普通大学,最终发现孩子毕业后的出路还是跟自己一样要从事体力工作。
我在文章《多家酒店在一本大学里招洗碗工?网友: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说过:
都说知识改变命运,但社会现实会给你好好上上一课,让你知道什么叫做命运。
招一个3000元的农民工很难,招一个3000元的大学生很容易,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
在此之前,中国烟草郑州烟草研究院招聘员工中,有3人毕业于清华北大,北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招聘到郑州烟草研究院办公室工作。
其实无论是到机场当安检员、驱鸟员,还是到烟草系统办公室工作,哪怕到没有编制的街道,这些年轻人都还是幸运的。
至少在激烈的求职环境中,他们能够脱颖而出谋得一席之地,总强于毕业即失业的迷茫彷徨。
2023年高校毕业生预计1158万,比去年增加8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大学毕业生正以每年千万级数量进入劳动力市场,而如今大环境之下就业市场不够充分,难以消化。
而且4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显示,16-24岁青年调查失业率从3月份的19.6%上升到20.4%。
上海海洋大学2023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会议PPT资料显示:截至4月11日,该校平均就业率为14.83%,整个上海高校平均就业率32.8%。
看看这些数据,找工作内卷自然可以理解了。
只要卷不死,就往死里卷吧!
前两天,长沙宣布暂停暂停受理网约车运输证新增业务。
实际上,长沙并非首个喊暂停的城市。
在此之前,东莞、三亚、温州、济南等多地已相继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
为什么多地会接连发布预警呢?主要是去开网约车的人太多了,单子太少了。
这年头,连开滴滴的都满人了!
滴滴财报数据则显示,注册的活跃网约车司机高达1900万,其中今年前三个月增加522.9万。
找不到工作咋办?
对于普通人来说,别说30岁之前啃老,父母不亡,啃老不止!这才是常态。
现在网络上流行一个新职业,叫作“全职儿女”,一种新型的脱产生活方式:
年轻人脱产寄居父母生活。他们一般有着较高的学历和清晰的职业规划,但受限于近几年渐趋激烈的竞争环境选择暂时在家作为过渡,付出一定的劳动换取经济支持,同时保持学习,尝试找到职业目标,考公考研上岸。
但全职儿女毕竟只是权宜之计,他们终有一天要独立面对残酷的社会竞争以及生儿育女。
随着人口急剧下降,现在专家天天催生,年轻人都没有地方住,没有工作,不敢结婚,怎么生?
逻辑倒推很简单,鼓励生三胎前提是生二胎,生二胎前提是一胎,一胎前提是结婚,结婚前提是安居乐业,现在年轻人对物质条件要求普遍变高,至少有稳定的工作和安居的房子才能保证安居乐业。
说一千道一万,经济是命根子,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一好百好,否则就会遭遇系统性梗阻。
面对持续进入社会的海量毕业生,大概所有人心里只有三句话:就业,就业,还是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可以说是最大的“近忧”。
现在来看,纠结愿不愿意脱下“孔乙己的长衫”已经过时了,重点在于无论穿什么衣服都未必有岗位可选。
因为在各界大声呼喊“拼经济”大环境之下,行业内卷、学历内卷等各种内卷,叠加效应真的太强烈了。
一面是人口过多带来的就业压力,一面是人口出生过少埋下的发展隐患,这恐怕是当今世界最复杂难解的一对矛盾。
当然,对于未来不必过于悲观,也不能过于乐观,三年疫情就是鲜活的教训,以人为本,是最高的自然法则。
热点导读记得又能怎样?——对于社会关注事件的思考
双一流川大处理张薇事件果然“双一留”:留校察看,留D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