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又火了!中国教育报不点名批评,评论区却惨遭翻车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6月22日,中国教育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大家仔细看过文章后,发现文章中句句不提张雪峰,但句句不离张雪峰,通篇都在隐晦地批评他的观点,这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在教育领域中,观点的冲突和碰撞是常见的现象,但很少有人像张雪峰一样三天两头被推上舆论热议的风口浪尖。这次讨论的又是什么话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张雪峰,一个早已习惯了万众瞩目的舞台的年轻人。他以出色的口才和深入浅出的解读,征服了互联网的大舞台,积累了上千万的粉丝。他以考研导师的身份,给予学子们指导和建议,使他在教育领域中成为备受关注的名人。
然而,张雪峰的言论和行为也多次引发了争议。他经常在网络上发表评论和建议,特别是关于大学专业的报考。他直言不讳地表示,如果他是孩子的家长,孩子非要报考新闻学,他会打晕孩子。这样的言论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反应。
这些言论让一些传媒大学教授对他发起了批评,认为他质疑现在学新闻传播的人中大部分没有从事本专业,对新闻学持有负面评价,也认为他在忽悠孩子报志愿,而他自己却在享受传播行业的红利。
教育部对高考志愿填报领域收取高价咨询费问题进行了严肃查处,并表示要解决这一问题。张雪峰的高考志愿填报专栏内容也被下架,这进一步加剧了他面临的困境。随后,张雪峰在关于选择专业的问题上提出的一个观点,再次引发舆论热议。张雪峰认为,普通家庭的孩子在选择专业时应该考虑就业和收入的因素。
有人认同他的观点,认为在现实社会中,就业和生计是需要重视的考量因素。然而,也有人持不同意见,批评他的观点过于功利主义,忽视了个人兴趣和追求理想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中国教育报发表了一篇没有点名的批评文章。这篇文章指出了张雪峰观点的争议性,并对其提出了质疑。
文章认为,选专业不仅仅应该考虑就业和收入,还应综合考虑个人兴趣和市场变化。称虽然某“网红名师”劝孩子们选专业就选能“吃上饭”的,但志愿指导服务市场上,部分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可能存在精准骗局,孩子们需要的是更加专业的指导。
这番话已经把矛头直指张雪峰,但没想到的是,文章评论却惨遭“翻车”。
支持者们纷纷表示,张雪峰观点中关于就业和生计的现实考量,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尤为重要,这种观点不符合现实情况,那什么才符合现实情况?帮助年轻人更好地规划未来,又不是把理想主义的行业一杆子打死,如果家里有条件,就业问题自然可以放在一边。
而针对此前张雪峰着重提到“不要让孩子选新闻系”的说法,也有网友戏谑地表示,看来“张网红”确实打击了新闻业界,逼得媒体都出面开始抨击张雪峰了。
而讽刺的一点是,批评张雪峰观点的中国教育报,实际上本身就是只重精英人才的从业机构,据招聘信息显示,该报社2023年公开招聘了7个大学生,最差的一个出身自211的陕西师范大学,剩下的要么是清华,要么是人大,无一例外全是高材生。
也就是说,嘴上说着就业专业不重要,劝学生们为了理想选专业的所谓“权威媒体”,实际上自己根本不会去普通大学招人,正是因为他们的人才来源根本与劝说的人群不是一批人,他们才会放心地批评讽刺。
不过张雪峰也并非没有受到影响,在批评声中,张雪峰对于这样的反应表现出了担忧和收敛。他发文以间接的方式传递观点,不再直接发表"口出狂言"。
简单聊几点看法吧。
一方面,张雪峰通过网络走红,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并扩大了自己的业务范围,为考生提供指导和建议。他的口才出众和先发优势使得他的声音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关注。这一点体现了网络时代名人的影响力和社交媒体的力量。
另一方面,张雪峰的言论和观点多次引发争议。这起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领域和职业选择的复杂性。个人兴趣、就业前景和社会需求等多个因素都应该被平衡和权衡。
教育和职业选择是每个人重要的人生决策,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对众多家境普通的孩子来说,偏向于让自己未来能“吃饱饭”无可厚非,而个别新闻媒体,到底是真的客观评论,还是在夹带私货,主观出发点永远不会被其他人发现,但群众心里自有一杆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