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爱心妈妈”

安宁 撸串地理 2023-12-28
 序

相信这张照片对于绝大多数读者来讲可能都是极其陌生的,但是对于津巴布韦(一个遥远的坐飞机从广州出发可能需要30来小时才能抵达的非洲国家)的华人来讲却一点儿也不陌生。这是2016年津巴布韦华商会爱心妈妈(Love in Africa)孤儿院建立之初,孩子们上课的一个由千疮百孔的塑料布搭成的简易礼堂。

2019年2月,这所孤儿院内矗立起一座崭新的学校,Hossana Primary school。爱心妈妈孤儿院的12名孩子坐进了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的新教室,与学校同时接收的Hatcliff地区村民家庭的50名孩子们一起开始了愉快的正规的学习生活。

Hossana Primary school

这所小学由与爱心妈妈及其长期合作的当地慈善机构Miracle Mission共同捐建,爱心妈妈参与了部分资金投入和建设工作,华商会李新峰会长捐赠了部分建筑材料和全部课桌椅。这些年众人集结在一起的爱心,让原本无家可归的孩子们有了温暖舒适的家,有了遮风避雨的活动礼堂,又有了这崭新明亮的学校,让孩子们朗朗的书声和灿烂的笑容相映成了一幅更美的画卷。

勤劳的孤儿院院长Able和员工们用爱心妈妈出资捐建的礼堂的剩余建筑材料修建了鸡舍,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喂养,孤儿院收获了第一笔劳动收入,第一批27只鸡在爱心妈妈秘书处成员胡建萍女士的帮助下由香格里拉饭店全部收购,劳动的成果更激励他们用双手改变生活的信心。他们亲手栽种的满院子的玉米也在雨季的尾声中成熟收获,让我们看到了他们自力更生的希望,还有院长细心种下的鲜花也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爱心妈妈所做的事情远不止这些。绝大多数爱心妈妈都是母亲的身份(也有少量华人男性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她们特别能体会孩子们的需要,眼光也因为对自己孩子的深沉的爱延伸到其他弱小的、需要帮助的孩子身上,尤其是那些失去了双亲的孤儿们身上。人多力量大,爱心妈妈们决定一起为当地孤儿们做更多的事情,希望通过每一个人微小的行动汇聚成更大的力量去回报当地社会。

从2014年成立以来,在中国驻津大使馆、津巴布韦华商会的支持、国内外朋友们的热心资助、妈妈们的集体努力下,爱心妈妈们已经为Harare地区、Domboshawa地区和Karoi地区的六个孤儿院筹集了各类食品、生活用品、游乐设施等,经常去孤儿院组织活动,给孤儿院的孩子们带去了快乐。妈妈们还为Karoi 和Domboshawa地区的50多个孤儿在过去一年多当中筹集了学费,让因为没钱交学费,面临失学困境的孩子们重新回到了学校。

     2015年,爱心妈妈们先后资助了两个来自Karoi的患病孤儿Lizzy和Fredrick共1306元诊费、医疗费、手术费。Lizzy身患眼疾,左眼几乎失明。妈妈们全程资助Lizzy来哈拉雷治疗,通过前后十几次的治疗,Lizzy的眼疾完全治愈。Lizzy如今已经长大,在一知名快餐店工作(参见后图)。Fredrick的颌骨损坏需要手术,妈妈们资助了一部分手术费用,并在他住院期间轮流去看望和照顾他。Fredrick的颌骨现已痊愈。

2016年4月,爱心妈妈得到中非民间友好行动募集的善款三万多元,用于改建贫困地区的孤儿院。4月至6月,妈妈们先后走访了哈拉雷周边地区12所孤儿院,最后确定在非常贫困的Hatcliff区,为当地居无定所的孤儿们捐建一所孤儿院,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家孤儿院。之后的每一年,爱心妈妈都倾尽全力地去做募捐和义卖活动,定期为孩子们送去生活用品,支付孩子们的生活和教育费用,并启动了“养禽计划”以及其它的一些自给自足的项目。

这听起来是一个非常励志和富有爱心的故事,也确实如此!但是,也许即便是“爱心妈妈”她们自己,也不知道她们自己做得这些事情多么有意义!我们2018年暑假和2019年暑假在津巴布韦的哈拉雷地区进行了共计大约70余天的地理学田野考察。比较遗憾的是我们在调研的尾声才关注到这个群体,还是在档案中看到报纸对“爱心妈妈”的报道,还有习大大2015年访问津巴布韦时对她们的评价开始关注到的。对了!习大大在访津时这么评价她们:“据我了解,旅居津巴布韦的华侨中间有一个名为‘非爱不可’(Love in Africa)的妈妈团体……多年如一日给当地孤儿送去关爱和温暖,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中津友好的‘现在时’,也培育着中津友好的‘将来时’。

非常感谢“爱心妈妈”彭艳和李曼娟在后面的补充调研中不厌其烦地接受我们的电话访谈,这个故事才得以有机会以学术的和非正式的机会在这儿呈现。
“走出去”:男性化的中国影响力和爱心妈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爱心妈妈”是中国“走出去”的社会产物。但是,她又不同于我们对中国“走出去战略”的传统认知。我们想象中的走出去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庞大的工业园区、声势浩大的基础设施工程项目、高精尖的技术输出或者是规模宏大的资金流动,就像中国在津巴布韦参与的卡里巴南岸水电站扩机项目一样:

但这正是问题的所在:我们走出去的都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基础设施主导的项目,这某种程度上给东道国和社会构成了一种高度“男性化”的关于中国的认知,因为更多的东道组织和个人都是通过日常生活来认识中国,而非宏大的地缘经济叙事。这里并不是想强调我们走出去过程中的性别比例,而是想说明一种气质。我们田野工作中的受访者样本的人口学特征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在随机样本中,只有31%的女性受访者,这个比例与受访者因家庭原因迁徙的比例又保持一种高度的吻合)。

这一男性化的国家气质在2018年津巴布韦总统大选中被明确提及。自1980年4月独立以来,津巴布韦一直秉承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的外交传统,即便是在1990年代末津巴布韦因快车道土地改革政策而与西方交恶的年代,津巴布韦也迅速提出了“向东看”的外交方向,第一时间与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建立更加坚实的外交友谊。然而,在2017年底,执政党内部爆发的矛盾直接导致前总统穆加贝被迫辞职,由现任总统姆南加古瓦成为临时总统。在过渡时期,亲西方的反对党“民革运”打出了anti华牌。民革运领导人查米萨在2018年总统竞选中无视津巴布韦经济萧条的客观原因,将中国企业和移民视为破坏环境、扰乱国民经济、加剧社会矛盾的本质原因。在竞选期间,查米萨多次在社交媒体上宣扬针对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对中国援助项目、中国企业和中国移民进行诋毁。查米萨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中国人赚走了我们的美金!抢了我们的女人!还随时准备跑路!中国“男性化”的气质在这一政治现象中被应用的淋漓尽致。不可忽视的是,虽然查米萨最终没能赢得选举,但是也获得了超40%的选票,说明其针对中国的这种男性和父权化的话语刻画仍然是有市场的。查米萨只是一个代表,在津巴布韦社会中,人们对中国的认识早已经不是一起打“帝国主义鬼子”的穷兄弟了,俨然已经成为家里非常精明的先有钱起来的父辈或者是长兄了。

爱心妈妈正是这种国家间“硬”关系中的“软”交流。我们除了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数不尽的贷款之外,还有非常温情的一面。当然,这种联系并不是完全都是“虚无缥缈”或者“毫无意义”的。2020年爆发了全球性的新冠疫情,一位不署名的当地议员联系了“爱心妈妈”,表示想要通过“爱心妈妈”这个桥梁表达对中国、对武汉的支持。随后,他们组织爱心妈妈和孩子们一起拍摄了“武汉加油!”的视频。

此外,中国因为其严格的疫情防控标准一度引发了大家对外国人的排斥。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是在南方某城市非洲人聚居区发生的,因为疫情防控导致的与尼日利亚人群发生的暴力冲突事件。该事件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国际影响,在非洲许多国家发生了针对华人的恶性暴力事件。在这一情景下,津巴布韦的华人也非常担忧自身的安全处境。一位爱心妈妈为此对津巴布韦一些人士进行了调研,但是令她惊奇的是,大多数津巴布韦人都表达了不会因为这种事件对中国华人有所偏见,因为她们(尤其是爱心妈妈)在这里做了很多好事,他们都看着呢!有当地人甚至在当地媒体投稿来书写“爱心妈妈”们的事迹,并把新闻发给她们(如图)。这一幕令这位爱心妈妈非常感动,也更加坚定了做这件事(爱心妈妈的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写在后面

爱心妈妈的故事显然还没有结束,也不会结束。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一直到今天(2022年),阴云都还未散去。我们也没有机会能够再次回到田野工作中去。但是,我从爱心妈妈们的朋友圈中了解到,爱心妈妈们的陪伴和支持一直都在。

现在的孤儿院不仅有小鸡有玉米,还有了新的鸡舍、新的家具,养上了山羊和鱼,种上了蔬菜。
最近,爱心妈妈又救助了一个12岁就因性侵当了妈妈的穷人区小女孩Memory,这封信是一位爱心妈妈写的。

爱心妈妈的故事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可能也不止我一个人这么认为,如果说我们在海外的重大项目是国家的面子,那么这些海外华人华侨在外面就是国家的里子,和面子一样重要。我们也倡导有关部门给予海外华人华侨在这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同时也倡导海外华人华侨共同维护中国这个共同体。期待世界上有更多的爱心妈妈!

想更多地或者换个方式了解“爱心妈妈”的故事,也欢迎阅读我们的研究报告:

Ning An, Min Wang, Hong Zhu*. (2022). The geopolitics of a female Chinese migrant charity network in Zimbabwe: Insights from Love in Africa. Social & Cultural Geography. DOI: 10.1080/14649365.2022.2053195.

本研究系:安宁(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王敏(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朱竑*‍(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教授)共同完成。广州大学硕士陈浩然、华南师范大学硕士梁邦兴等同学参与了实地调研。

特别鸣谢:李锐、李娇夫妇,我的两位高中同学!以及在田野工作中给予极大帮助的其他津巴布韦华人华侨!没有他/她们的带领,我们这一系列的研究是没有办法完成的!




推文:安宁
校对:彭艳、李曼娟
编辑:陈晓欣
鸣谢:“爱心妈妈”
图片来源:本文所有图片系作者拍摄或受访者提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