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买茶不喝茶,喝茶不买茶”:东亚茶文化传统的重塑

撸串地理 2023-12-28

导 读 

本期为您推送的是在Asi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上发表的东亚茶文化特刊(Volume 50, Issue 3)导言部分的内容。当代世界,茶叶不仅仅作为一种农作物、商品,在人们的社交活动、民族情绪、身份认同中更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正如老话说“送茶人不喝茶,喝茶人不买茶”,那么在这“一买、一送、一饮”中又暗含怎样的纠葛。本期特刊探讨了茶叶生产、包装、交换、饮用的过程如何(重新)塑造当代文化。小小一叶茶,沉承万分意,走进茶文化特刊,品鉴茶以外的别样文化。文末,我们也将附上本期特刊的文章基本信息。

更多内容,敬请阅读:

Shuenn-Der Yu, Jinghong Zhang. (2022). Reinventing a tradition: East Asian tea cultures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50(3): 167-170. ISSN1568-4849,https://doi.org/10.1016/j.ajss.2022.06.006.


 东亚各国茶文化发展

近年来,东亚社会的茶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期特刊探讨了它们是如何被当代社会(重新)定义、改造或转型的。首先,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最为悠久,自回归市场经济以来,中国的茶产业在“茶文化热”的情况下大幅扩张,这股“热潮”不仅推动了传统市场的增长,也促使人们将传统技术与新的生产方法相融合,如金骏眉茶(属于红茶中正山小种的分支,原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村(参见本期DeBernardi,Ma的研究)等茶工艺品种的创新。这些新品种的价值是由几个因素支撑的:只使用茶芽和醒目的包装,再附上一段历史故事,这使曾经不受欢迎的红茶成为当代中国的优质商品之一。即使是龙井和铁观音等传统名茶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热度,这得益于对原真性和本土性等价值的推崇(参见本期Shen,Su,Choffnes的研究)。

尽管计划经济已经被市场经济所取代,但政府仍然是“茶文化热”的主要推动者,其带头进行茶叶消费,将茶叶作为伴手礼。俗话说“买茶的人不喝茶,喝茶的人也不买茶”,指的是那些消费不起昂贵茶叶的人购买茶叶作为礼物,这以现象清楚地反映了当代中国茶叶市场的本质。此外,“天价”茶叶推动了对茶叶的各种创新改造,包括对正宗与否、母茶树、茶产地和茶叶年份等的要求。而这些要素都表达在茶叶的文化软包装和物理硬包装上(参见本期DeBernardi,Ma,Choffnes的研究)。

除了中国以外,韩国的茶文化发展也十分活跃,他们利用茶叶来应对其殖民历史的残余,并与迅速涌入的西方文化进行抗衡。此前,日本殖民韩国之后,韩国传统的宫廷和寺庙茶道被禁止,取而代之的是日本茶道,而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家对“茶礼仪”的提倡,韩国茶文化也终于开始复兴并最终实现民主化。随后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社会动乱中,传统儒家茶文化被作为唤起民族精神、培养个人品德和“净化”公众情绪的重要手段。韩国通过立法将茶礼仪教育作为一种品德教育从小学开始就纳入课程,从而稳定了其在全国教育系统中的作用。在过去二十年里,被纳入官方教育体系的茶文化,不仅是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技能,也与爱国主义相联系(参见本期Lee,Kwon的研究)。这一政治转向复兴了韩国传统茶文化中的价值观,并使其成功融入现代社会。

不同于韩国,日本在台湾的殖民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至少在茶文化领域是如此。在1895年至1945年的50年间,日本殖民政府基本上保持了台湾茶文化的完整性。举办了Japanese chadō(日本茶道,the way of tea)的推广活动,但该活动主要针对居住在岛上的日本公民。在台湾推进红茶也是为了能够将红茶销往日本或国际市场,但这一举动取得的成效有限。台湾的茶文化仍然以半发酵茶的生产和消费为主(注:在工艺制作上,红茶属于全发酵茶),饮茶方式上,仍然使用中国南方常见的小茶壶、茶杯的工夫茶饮用方式。20世纪80年代,来自中国大陆的市场介入,结束了台湾一个多世纪的茶叶出口,生产重新转向国内市场。台湾茶界有意选择“茶艺”(tea art)一词,而不是日本“茶道”(the way of tea),这一术语也更适合台湾以茶为中心的实践和鉴赏风格。其后,80年代和90年代的茶艺沙龙在促进茶艺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奶茶(bubble tea)也在台湾茶艺的沃土上发展起来。到90年代中期,新型茶馆开始遍布台湾,这些茶馆最终取代了此前的商业茶艺沙龙。泡茶技艺很快被纳入大型企业当中,连锁店在2000年代中期出现在各大城市繁华的街道上。近年来,奶茶(bubble tea)风潮也在全球范围内流行,随之而来的是原真性(authenticity)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参见本期hung的研究)。

与上述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三种东亚茶文化相比,日本茶文化似乎是最稳定的。尽管如此,表面上的稳定并不妨碍它在二十世纪作为贵族的消遣、武士阶级的政治工具、商业精英的沙龙以及中产阶级家庭主妇的爱好而发挥不同的历史作用。过去,日本社会流行着一种家庭式社团,这种社团在传统工艺和艺术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剑术、茶道、插花等,茶道社团有权利任命茶道从业者。截至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iemoto(日本家庭式社团的领导人)的权力受到挑战,这一体系的权威性不再是理所当然的。当代从业者正在开创日本茶文化的一个新阶段,他们开始开拓自己的新生活,但又是在不破坏iemoto系统或茶道本身的情况下(参见Kato,Aiko Yajima本期的研究)。

亚洲茶文化传统在不同的历史和社会经济背景下发生了变化,并进入了不同社会,澳大利亚由于亚洲移民的增加,在过去二十年间与东亚茶文化频繁接触。在文化多元的澳大利亚,东亚茶文化一方面受到了蓬勃发展的咖啡文化的挑战,另一方面也对澳大利亚人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接收东亚茶文化产生了疑虑(参见本期Zhang的研究)。因此,在一个文化多元又个性鲜明的国家,我们看到了东亚茶文化的融入,也看到了澳大利亚文化对东亚茶文化的排斥。这就是Zhang所说的“排斥与混合”。茶文化进入澳大利亚是一个鲜明的案例,突出了以下讨论的各种问题,同时还显示了东亚茶文化如何在东亚以外的地区进一步转变。


 原真性、混合性与意义再造

对东亚茶文化来说,原真性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对原真性的要求已然达到了新的高度。我们看到,人们对正宗和文化遗产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对“母茶树”、手工艺、茶叶源产地等相当重视。

即使通过混合工艺来保证茶叶标准风味的技术被认为是欺骗,但其目的是为了强调茶叶品种的独特性,保护国内市场。海外台湾企业家也将混合作为一种策略,以捍卫他们生产的正宗的台湾奶茶(参见本期Hung的研究)。

就龙井茶而言,为了建立当地声誉和增加收入,源产地已经被扩大,原真性被品牌重新定义,Shen和Su将这一现象描述为“扩大原真性”。

澳大利亚将奶酪与茶搭配在一起,可能代表了其对茶的占有,或是试图将茶融入澳大利亚文化;这种“与排斥的混合”可以理解为以一种以否定源文化的方式来呈现新的原真性。追求原真性所表现的不仅仅当代社会人们的欲望和焦虑,正如澳大利亚对茶文化的吸纳一样,原真性也在不断地被重塑。


 性别、阶级和民主化

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东亚社会的茶实践才全面民主化。日本和韩国的茶文化都已从精英男性活动转变为平民化和性别平等的活动。在日本,这一过程历时两个世纪;在韩国,它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韩国和日本都将茶文化与官方教育系统联系在一起,将茶用于教育是导致性别变化的主要因素。无论是针对日本的家庭主妇,还是针对像韩国那样的囚犯和离婚夫妇,在茶道仪式表演中严格的身体训练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训练方法。

这种现象在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并不明显,早在唐代,茶文化就从贵族和神职人员的垄断控制中民主化,且男女都参与了茶的实践。尽管主要是文人墨客发展了新的茶艺,并围绕这一精英群体构建了话语,但茶一直是这两个社会所有阶层的流行饮品。茶文化的民主化也鼓励这四个东亚社会的中产阶级消费者成为推动茶文化创新的关键力量。在现代性和经济繁荣的背景下,无论是通过创造新的优质茶、推广茶礼仪、发明茶艺和泡茶,知识分子、商人和官僚共同重塑了茶的文化传统。如果澳大利亚要发展自己的茶文化,很可能也会受到中产阶级的影响。然而,与东亚社会相比,茶文化在澳大利亚的地位要低得多,其地位能否大幅提升将取决于社会对茶的价值,特别是其健康和美学价值的更广泛的认可。


 国家和文化民族主义

东亚国家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茶文化的重塑。在韩国,茶礼仪作为一种反殖民主义的形式被复兴,国家试图重新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稳定。茶文化复兴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修复运动中,是一种将茶和儒学结合的文化形式。与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社会的茶文化不同,韩国的茶礼仪并没有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式。茶礼仪被作为一项国家文化熏陶计划实施,并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韩国文化民族主义的重要元素。2015年,茶礼仪被正式纳入教育系统,但其作为文化治理工具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日本是第一个有意将茶文化作为其民族文化,即利用茶实践的教育功能来培养道德和民族主义情绪的国家,茶道与日本民族主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海峡两岸,茶被称为“国饮”,也是“国粹”。茶叶与中国民族主义的一个显著关联可以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当时中国意识到,其茶叶产量首次被英国殖民地印度和斯里兰卡蓬勃发展的工业茶叶产量所超过。为了重新确立其对市场的控制,中国政府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在大学里建立了茶叶研究所和相关部门。精致的制茶和品茶方式,在毛泽东时期短暂消失了,直到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台湾的茶艺在中国大陆崭露头角后,才开始逐渐恢复。21世纪,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官方口号下,茶被认为是民族文化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国家现在正深度参与茶产业的发展。正是在这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们看到茶叶成为如此重要的商品和礼品。

国家如何将茶文化作为文化民族主义的一种新方法,可能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与中国大陆一样,台湾地区在促进台湾茶产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部组织了茶叶竞赛,培训了茶叶制造工匠和品鉴专家,并促进了相关研究。也许是因为茶蕴含着浓厚的中国传统,尽管茶文化社区多次呼吁,但茶艺并没有被特别选择来代表台湾的文化。一些护理和宗教学校以及靠近茶园的小学确实将茶艺纳入了课程,但这通常是由私人茶叶或教育协会而非官方发起的。目前,茶艺似乎没有以任何显著的方式反映台湾的民族主义。

澳大利亚的案例再次提供了鲜明对比。“混合与排斥”可以反映“民族主义与种族隔离”,这显然与韩国和台湾对待文化民族主义的方式产生了共鸣。但澳大利亚的茶文化当中,尽管其吸收了大量的中国和日本的文化要素,但他们将自己与日本和中国文化区分开来,声称自己具有独特的文化身份(参见本期Lee,Kwon,Yu的研究)。




以下为特刊目录: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Volume 50, Issue 3


1, The invention and promotion of cha-rye in Korea

作者Haeng-CheolLEESeok-HwanKwon

单位East Asian Research Institute,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ChinaInternational Language and Culture Education center, SangMyung University, Cheon-an, Chungcheongnam-do, Republic of Korea

发表时间:7 September 2022


2, Terroir, tradition, and place-making in tea villages of southeastern China

作者DanChoffnes

单位Carthage College, Kenosha, Wisconsin, United States

发表时间21 July 2022


3, Hybridity with exclusion: Chinese tea rebrewed in Australia

作者:JinghongZhang

单位Centre for Social Sciences,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发表时间6 September 2022


4, History, creativity, and value: The modern making of Gold Jun Mei tea

作者JeanDeBernardiJunhongMa

单位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Alberta, Edmonton, Alberta, Canada

发表时间8 July 2022


5, Body-mind discipline for life: The non-conformity of contemporary Japanese tea ceremony practitioners

作者EtsukoKatoAikoYajima

单位Professor of Anthropology,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International Christian University, Tokyo, JapanTea Coordinator, PAKUPAKUAN, neutron Co., Tokyo, Japan

发表时间6 September 2022


6, Expanded authenticity? Changing standards for identifying longjing tea

作者XuezhengShenZhuchengSu

单位College of Tea Culture, Zhejiang A&F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发表时间6 September 2022


7, Food nationalism beyond tradition: Bubble tea and the politics of cross-border mobility between Taiwan and Vietnam

作者Po-YiHung

单位Department of Geograph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发表时间6 September 2022


8, Sense-making in Taiwan's tea art ritual

作者Shuenn-DerYu

单位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Taipei, Taiwan

发表时间6 September 2022


【推文作者:油炸布丁】

【校对:五山邓肯老师】

【编辑:小心】



【往期推荐】茶的帝国重量:植物、种植园和科学的政治
茶餐厅与香港身份:饮食文化与混合
经典文献梳理丨食物地理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