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市快速转型发展背景下,邻里关系还重要吗?

常江 撸串地理 2023-12-28

 导读

 地方依恋作为人与地方之间的情感纽带,在人文地理学与城市研究领域备受关注。在我国,1990年代末以来的大规模住房制度改革、城市更新和全球化深刻地影响着居民与地方的情感关系,即地方依恋。那么,在城市快速转型发展背景下,邻里关系还重要吗?居民的地方依恋更多是受住房条件影响还是邻里关系影响?本期推荐发表在《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的研究Social environment still matters: The role of the physic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s in place attachment in a transitional city, Guangzhou, China.该研究以地方依恋的视角,探讨了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居民情感问题。研究发现邻里关系和住房条件分别是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的最重要预测因素,社会环境在我国城市快速转型背景下对居民地方依恋的培育依然重要。

更多内容,敬请阅读:

Chang, J., Lin, Z., Vojnovic, I., Qi, J., Wu, R., & Xie, D*. (2023). Social environment still matters: The role of the physic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s in place attachment in a transitional city, Guangzhou, China.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32, 104680.


1引言

20世纪70年代,人文地理学的关注点逐渐从抽象的空间转向有意义的地方。此后,人地关系的研究在社会科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在全球化时代,人口和居住流动性的增加进一步丰富了人地关系的研究。本研究关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概念——地方依恋。地方依恋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包括城市规划、人文地理学、环境心理学和社会学等。不同学科从不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取向来看待地方依恋,导致了其概念上的多样化。为了清晰理解地方依恋,Scannell和Gifford(2010)提出了“人-过程-地方”的研究框架。其中,“地方”,通常被分为物质和社会两个方面。虽然以往大多数研究认为地方依恋多依赖于社会环境,但近期的研究表明物质环境也很重要,且可能比社会环境更重要。

我国关于地方依恋的实证研究多集中于特定类型的社区,如封闭社区,单位社区及城中村等;关注了不同类型社区居民的地方依恋,如传统社区与商品房社区,保障房与商品房社区等。现有研究存在着一个争论:一方面,城市更新和拆迁老旧社区可能会破坏长期的邻里关系并打破社会网络,理论上会导致较弱的地方依恋。但另一方面,城市更新也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理论上会培育较强的地方依恋。

为了回应上述争论,本研究尝试回答以下三个研究问题:

(1)商品房社区是否比非商品房社区更有利于培育居民的地方依恋?

(2)物质和社会环境如何影响人们的地方依恋?

(3)在物质和社会环境方面,哪个因素对预测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更重要?


2文献综述

1)地方依恋

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建立在“人-过程-地方”框架中的“过程”维度之上。“过程”维度考虑了人与地方交互的方式,包括了情感、认知和行为。情感方面将地方依恋定义为人与特定地方的情感联系——地方依恋根植于情感,被情感定义。地方依恋也包括了认知因素,并以地方认同进行表述。地方认同指的是与特定地方相关的情感或象征意义。最后,地方依恋也是行为过程,其建立在与地方亲近性的基础上,该过程可描述为地方依赖。地方依赖强调地方依恋的功能方面,反映了特定地点在支持功能需求和目标方面的重要性。认知与行为维度将地方依恋构建为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的二维概念,其效度和适用性已在不同国家得到了广泛验证。

2)地方依恋的社会与物质环境维度

地方依恋的现有研究多集中于社会环境方面。Kasarda和Janowitz(1974)提出了系统模型,主要侧重于居住时间的长短。社会联系则被视为是地方依恋最稳定的正向预测因素,通常以各种形式存在,如朋友和亲戚的数量、社会资本和邻里联系。研究还发现,安全感与地方依恋呈正相关,而犯罪率和对犯罪的恐惧对地方依恋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虽然大多数研究都关注了地方依恋的社会环境方面,但是物质环境方面也很重要。例如,在中国的研究中发现,地方依恋的物质环境维度比社会环境维度更重要。物质环境以两种方式影响地方依恋。一方面,物质环境可能直接影响地方依恋。人们之所以对某个地方产生依恋,是因为它具有高质量的物质环境,或因为它能提供便利设施和资源。另一方面,物质环境可能会通过社会资本间接影响地方依恋。

3)我国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地方依恋

自1990年代末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大多数城市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社区变化。传统社区、城中村和单位社区逐渐被商品房取代。城市更新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景观,也带来了社会变化。随着居民从老旧的社区搬迁到商品社区,社会资本会下降,社会网络也可能会被破坏。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在新开发的商品房社区中,居民的地方依恋更高,且与邻里关系相比,物质环境满意度对地方依恋有更强的影响。这些实证研究挑战了长期以来的观点,即地方依恋主要取决于社会环境。为了回应该问题,研究团队将样本分为商品房社区居民和非商品房社区居民,以比较不同群体居民间的地方依恋。


3研究设计

1)案例地

本研究选取广州为案例地。广州是我国最早启动住房商品化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我国保障房供给的示范城市之一。与此同时,私有化的单位住房、传统住房和城中村也在广州共存。各种不同类型的住房导致了高水平的住房分异。图1展示了广州不同类型社区的典型物质环境。

 图1. 广州不同类型社区的典型物质环境

2)研究数据

本研究采用了多源数据,包括问卷数据、社区环境评估和遥感数据。问卷方面,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广州市59个社区中获得了647份有效问卷;在社区环境评估方面,研究团队从建筑美观、安静程度、步行环境、停车空间、公共空间、卫生情况和公共设施等方面对每个社区进行了评估;在遥感数据方面,研究团队利用Sentinel-2A卫星云图,结合各社区基本数据,计算了每个社区的建筑密度、容积率和NDVI。

3)研究方法

研究团队首先使用验证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的方法验证了地方依恋的二维结构(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随后使用多层线性模型(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 HLM)讨论了地方依恋的影响因素,并用优势分析法(Dominance Analysis)确定社会和物质环境在预测地方依恋方面的相对重要性。


4结论与讨论 

(1)地方依恋的程度并非由社区类型决定,直接改变住房类型可能不是提升居民地方依恋的有效方法。因此,城市更新政策和住房政策应该从大规模拆迁转变为住房和社区的微更新和改造,从而提升居民的居住环境以及邻里关系。

(2)地方依恋受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影响。具体而言,感知住房条件、邻里关系、安全感和低容积率与地方认同成显著正相关;感知住房条件、社区环境、邻里关系、低容积率和建成环境与地方依赖成显著正相关。在相对重要性方面,社会环境中的邻里关系是地方认同最重要预测因素,而物质环境中的住房条件是地方依赖的最重要预测因素。因此,社会环境在我国城市快速转型背景下对培育居民地方依恋的作用依然重要。

(3)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呼吁城市更新和住房政策应重点关注社区微更新和居住条件改善;此外,除了传统的容积率、建筑密度等客观指标,居民的主观评价也应作为重要标准纳入到社区项目评估中。


点击文末“阅读全文”可免费下载全文(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9204622003292?via%3Dihub)


【推送作者:常江】【校对:谢涤湘】【编辑:小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