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2022 | 山东工陶院:砥砺奋进五十年,引领我国先进陶瓷材料技术与产业发展方向
中国建材总院陶瓷专业创建于1954年,主要从事建筑卫生陶瓷和工业陶瓷的研究及装备开发。1959年10月,按照国家“两弹一星”发展规划的要求,建立了特种陶瓷专业。1970年9月,按照《关于建材直属科研设计单位下放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建筑卫生陶瓷和工业陶瓷部分分别搬迁到陕西咸阳和山东淄博,成立了陕西咸阳建筑陶瓷研究所(现为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和山东工业陶瓷研究所(现为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特种陶瓷专业团队留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特种陶瓷研究室。2020年6月,咸阳院与陶瓷科学研究院两院整合。2022年7月27日,中国建材总院与中材高新召开重组大会。
下面,小料带您了解山东工陶院1971年至今,砥砺奋进、筑梦前行的故事~
工业陶瓷领域国家级先进陶瓷专业科研院所、国家工业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批建单位、国际精细陶瓷技术委员会(ISO/TC 206)国内技术归口单位、全国工业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94)依托单位、国家建筑材料工业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挂靠单位、山东省先进陶瓷创新创业共同体的建设主体单位,拥有建筑材料行业高温陶瓷膜材料和山东省透波功能陶瓷材料两个行业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这就是入选建材行业2021年度十大科技突破领军企业的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山东工陶院)。
自力更生 锚定发展方向
1970年9月,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中国建材总院的前身)陶瓷一室、陶瓷原材料室和热工室的部分人员组建“陶瓷一队”,搬迁至山东淄博。1971年10月,山东工业陶瓷研究所(简称山东工陶所)在淄博正式成立。缺人员,缺设备,缺资金……无一不是挡在全体干部职工面前的严峻考验。面对荒凉的大窑坑、一穷二白的困难局面,山东工陶所的拓荒者们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决心重整旗鼓,毅然咬紧牙关,自力更生。没有条件自己建,没有技术自己学,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老一辈工陶人迎难而上,以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开启了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史。
1974年,山东工陶所从淄博瓷厂搬迁至位于淄博市张店区柳泉路西三巷新建成的大楼和车间,继续开展国家建材总局下达的科研任务。多孔陶瓷制品于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其他陶瓷制品也陆续开发并成为山东工陶所的一大特色,并获得建材部科技奖三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奖项。
1983年,山东工陶所的科研发展规划开始制定,确定了“以工业陶瓷为主,适当开展建筑卫生陶瓷(主要是色釉料和彩饰技术)研发与设计工作”的发展道路。为此,所里启动了一批属于科技前沿的新型材料项目并取得丰硕成果:反应烧结法制氮化硅及sialon工程陶瓷的研究正式列入国家科研新型材料“六五”科技攻关计划;泡沫陶瓷、挤出成型的蜂窝陶瓷、ZrO₂纤维、定长氮化物纤维等研发项目分别进入“七五”、“八五”、国家科委攻关、建材部科技攻关计划,使山东工陶院(1985年,山东工业陶瓷研究所更名为国家建材局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0余项。后来,山东工陶院又陆续成为国家建材局工业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山东省建筑工业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全国工业陶瓷标准技术委员会的挂靠单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 206 精细陶瓷委员会的联络归口单位,正式成为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知名度较高的国家级科研院所。
继往开来 行业地位稳固提升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大大激发起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要实现“以工业陶瓷为主,适当开展建筑卫生陶瓷研发与设计工作”这一发展规划,扩大技术人员队伍、培养人才是当务之急,并且要让他们了解国内外工业陶瓷的发展动态,学习掌握其先进制备工艺和技术。因此,院里一方面大量接收新生力量,先后吸纳了40多名大学生,使科研人员增加至100余人;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领导支持,凭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乘势而上,派出科研人员到国外科研院所、大学做访问学者,从1982年起先后将人员派往美国、意大利、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交流学习,这些人员学成回国后都成为技术骨干,为科技攻关作出了重要贡献。
“七五”期间,在争取陶瓷发动机国家科研技术攻关项目时,山东工陶院确立了“内部预讲—会议讨论—修改完善”的项目方案撰写方式,最终在各单位间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了较好成绩,争取到的项目和经费仅次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名列第二,使山东工陶院在工业陶瓷领域的地位得到大大提升。
转企改制 孵化多元技术
20世纪末,山东工陶院逐步开始进行企业化改制。1999年,山东工陶院由科研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2010年更名为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体制改革为进一步的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历过改制“阵痛”后,山东工陶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新材料、新技术领域中,建成了石英天线罩透波材料及制品生产基地,特殊耐高温隔热材料及与气凝胶复合的高级保温材料、特殊陶瓷纤维之一的氮化物纤维连续生产试验线等,使山东工陶院成为我国先进陶瓷行业较大的集研发设计、产品制造、成套技术与装备和相关工程集成及进出口业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十三五”期间,依托国家工业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山东工陶院突破行业共性关键核心技术,推进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形成科技创新驱动型产业结构,对先进陶瓷产业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加快产业高端化、集聚化,有效支撑、带动下游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国防军工等领域的发展;承担“卡脖子”工程项目3项,连续承担国家及省、市地方科技项目近百项,覆盖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领域,为国家30余个重点武器型号配套了关键材料和产品。
五十年栉风沐雨、薪火相传,无论名称、地点、隶属关系如何变化,山东工陶院“以人为本、艰苦奋斗、团结奉献、勇于创新、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和优良传统始终未变。国内连续氮化硼纤维、玻璃水平钢化辊道窑用石英陶瓷辊、套高温高压煤飞灰过滤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用百万伏支柱绝缘子……山东工陶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成绩,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用自主创新、开拓进取一次次刷新“工陶梦”的新高度。
山东工陶院还充分发挥“产业孵化者”的作用,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为牵引,着力突破了一批军民两用产业化技术,孵化了微晶氧化铝陶瓷、熔融石英陶瓷、特高压电瓷、陶瓷膜及装备、氮化硅陶瓷等产业,引领了中国先进陶瓷材料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方向。
改革塑新 同心同行向未来
2021年,在中国建材集团“4335”指导原则的指引下,以中材高新战略目标为导向,山东工陶院完成“十四五”规划编制,聚焦“133”战略定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133”战略是指打造1个高水平国家级创新平台,壮大3个成长产业——陶瓷透波材料、陶瓷防隔热材料、陶瓷膜材料,发展3个培育产业——先进陶瓷关键原材料、3D成型+生物陶瓷、新能源材料,努力建设成为先进陶瓷领域国际一流科技型企业。
今年3月,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最新“科改示范企业”名单,山东工陶院赫然在列。“科改示范行动”是继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区域性综改试验”后的又一国企改革专项工程,选取改革创新紧迫性较强的国有科技型企业,打造一批国有科技型企业改革样板和自主创新尖兵,并在此基础上复制推广成功经验。
时隔50多年,跨越半个世纪,跟随中材高新的步伐,山东工陶院再次成为中国建材总院旗下一员,相信此次战略重组,必将有力推动山东工陶院先进陶瓷产业进一步融合创新发展,为总院特种功能材料产业做强做优做大贡献力量。山东工陶院将以文化为纽带,以科研为引领,以经营为中心,加强交流、深化交融,谱写创新发展的新篇章。站在新起点,立足新阶段,启航新征程,山东工陶院奏响高质量发展奋进曲正当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