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郁土: 有平等才有对话

郁 土 郁土 2024-02-05

 


——读《风云人物采访记》


几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使我们习惯了自上而下的发号施令与自下而上的洗耳恭听与唯命是从,独独欠缺平等的对话。这些并不因改朝换代而有所改变,至多至多,是在名称上发生了些许的改变而已。而此点,对新闻采访来说,是个致命的缺陷。比如人物专访,它要求记者与被采访者处于完全平等的位置,而不论被采访者是国王、总理、部长、国务卿,或者是工人、农民、乞丐。因为只有处于平视的状态,才能真实地反映被采访者的情况,仰视或俯视都有可能令被采访者走形,从而给读者或听众、观众造成错觉。

而支持记者与被采访者,尤其是像国王、总理、部长、国务卿等处于平等地位的不外两点,一是记者本人的独立人格,二是其背后强大的媒体支持,也就是读者(或听众、观众)的支持。唯有地位的平等,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这就是我读〔意〕奥里亚娜·法拉奇的《风云人物采访记》一书后的强烈感受。

据阿姗在一九八二年七月撰写的《译者前言》介绍,“十几年来,她先后采访了各国政府和政党的著名人物三十多人。西方有人认为法拉奇在人物采访方面是一个很有成就的记者”,而她的采访是“习惯于用录音机录下访问中的全部问答,然后一字不漏地以原对话形式全文加以发表,但加上一个占一定篇幅的前言”。一字不漏地将原对话全文发表固然非常真实,但我更感兴趣的则是她每次访问记的《前言》部分,尤其是其中对采访对象的刻画。

先是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当法拉奇于一九七二年十一月二日上午如约走进基辛格在白宫的办公室后,“进去以后他竟忘了我的存在,背着我,开始阅读起一份打字稿。我站在房间中央感到有点尴尬,而他始终背着我念他的打字稿。他这样做既愚蠢又不礼貌。但是这种局面倒使我有机会在他研究我以前先把他研究一番。我还发现他毫无诱人之处:粗壮的矮个子,顶着一个羝羊般的大脑袋。我还发现他并不从容自如,并不那么自信。在跟对手打交道之前,他需要一些时间做临场准备,需要凭借他的权势来壮胆子,其结果是表现得极不礼貌”(《亨利·基辛格》)。“《新共和》周刊全文刊登了我的采访记。华盛顿、纽约和几乎美国所有的报纸都转载了其中最引人注意的部分”(同前)。在《前言》最后作者这样写道:“一年后,基辛格取代罗杰斯当了国务卿。斯德哥尔摩还授予他诺贝尔和平奖。不幸的诺贝尔,不幸的和平。”(同前)。

何其鲜明的个性,何其非同寻常的人物专访!

再看看她眼中的亚西尔·阿拉法特。“他身材矮小,大约只有一米六十。他的手脚也很小,令人感到靠那双脚来承载那粗壮的双腿和那由宽大的臀部、多脂肪的腹部组成的肥硕的身躯,有点不太相称。他的小脑袋上戴着头巾。只要一见到这张脸,你便会相信是他,是亚西尔·阿拉法特,中东最著名的游击战士,一个被人们不厌其烦地谈论着的人……这张面孔会使人想起一只猛禽,或一头狂怒的羝羊。实际上,他几乎没有颧骨,也没有下巴,只有一张红色厚嘴唇的大口,一个咄咄逼人的鼻子和两滴墨水似的亮而凸出的大眼睛。要不是隔着镜片,这双眼睛会使你入迷。”(《亚西尔·阿拉法特》)。

虽然在电视上不止一次看到过阿拉法特,但透过法拉奇的眼睛,我看到了一个别样的阿拉法特!

请再看看她笔下的约旦国王侯赛因。“国王坐在他那王宫办公室的安乐椅上,穿着一身淡绿色的、不是很漂亮的西装,衬衣倒很合适,系着一条经过精心挑选的领带。安乐椅很大,这使他只有一米五九的身材显得更矮小。要使他靠椅背上,他的脚只能刚刚触及地毯。但是他依然靠着椅背,双臂架着扶手,从容地交叉着两手。这表明,身材矮小并没有使他表现怯弱,相反,健壮的体魄使他显得威严。他肩膀宽阔,两臂肌肉发达,双腿粗壮结实,简直像一头时刻在寻找交配机会的好斗的小公牛——要是一时忘记了他的面貌,你很自然地会用这个比喻来形容他。这头小公牛有一股不可抵挡的力量,它永不屈服。你用绳索套它,它先逃跑,然后再转身向你扑来;如果你把它套住,关进牢笼,它会撞击牢笼,直到你把它放出笼来赶进斗牛场,投入一场搏斗。挑逗、折磨、伤害,只能使它更加奋不顾身,尽管它的反击——角顶、头撞、脚踢——是犹豫的、盲目的、错误的。这就是侯赛因的政策”(《约旦的侯赛因》)。

国王像头小公牛,多么大胆、形象而又犀利的比喻啊。你在我们记者的笔下能看到吗?

毫无疑问,她对那个去华沙在被第三帝国屠杀的犹太人的墓前下跪,去耶路撒冷朗诵请求宽恕的圣诗的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持肯定态度,“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小心且固执的人。别人都说他是一个喜欢女人、葡萄酒、啤酒和喜欢爽朗大笑的快活的条顿人,我却看不出这一点。我更容易把他看成在这篇采访记录中他所讲述的挪威海边的农民:倔强、粗壮、铁一般的刚强、讨厌任何赘言”(《维利·勃兰特》)。

当然,她的采访记录中由被采访者透漏出的一些历史细节,也令人吃惊不小。比如她采访意大利的终身参议员皮埃特罗·南尼时,南尼这样说:“有一次赫鲁晓夫对我说,斯大林对俄国了解甚微。他看到我十分惊讶就解释说:‘我们为他制作电影,然后放映给他看。那些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的场面都是编造出来的。’”(《皮挨特罗·南尼》)阅读至此,我突然想到另外一幕,当年袁世凯准备称帝,《顺天时报》为日人在北京所办报纸,该报是袁世凯的重要消息来源。由于它经常发表一些对帝制不利的消息,于是,袁克定心生一计,决心瞒天过海,偷梁换柱,自己花钱编造假版《顺天时报》,经常刊登一些鼓吹帝制的文章,袁世凯看了以后,非常高兴,认为日本方面不会有问题,于是加快了帝制的步伐。历史何其惊人的相似啊。看来,独裁者最容易被他亲手建立起来的庞大的独裁机制所欺骗了啊!

不知不觉,八篇采访记读完,感觉意犹未尽。虽然法拉奇和她所采访的人物都已成为了历史,但我仍觉他们个个都活生生立在面前!他们不正是人类最好的代表么?这要感谢法拉奇。因为她以平视的目光去看待他们,在她的眼中,他们是长得或高或矮、或胖或瘦,品行或古怪、或谨慎,虽身居高位然却有些猥琐,但却的的确确属于人,而非神!是人,就会有高低胖瘦、优点与缺点,而神就不同了,人怎能去描写神、评价神呢?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采访记中,就是写神的居多,而能够真正写人的却少之有少!

此书为新华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六月出版。上网查,知她的文集《风云人物采访记》上下册已由译林出版社出版了,对此,我十分期待。

O一二年十月二日上午

补记:今晨,将译林出版社出版的《风云人物采访记》上下册读毕,感觉此书所有人都应该读上一读,因为我们缺少这样敢于与权贵平等对话的记者。或者是有,我没有看到吧,希望如此。

二O一二年十月十七日上午

(刊《书屋》2012年第11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郁土: 有平等才有对话

郁 土 郁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