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郁土:谈人格

郁 土 郁土 2024-02-05


 

据张东荪先生考证,“人格”(personality)一词为舶来品,中国以前是并没有这样一个概念。并且,此概念在古希腊也没有,“须知人格观念,乃是基督教教义经过吸收希腊思想后融化了而始发生的。换言之,即是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的混血儿”。“人格观念而以自我观念为中心的,又这样的自我观念是以自觉为基础的”。而所谓“自觉”,即是自己觉得自己的存在。自己的存在必须自觉得方为真有。他认为,“(中国古代的)君子确含有人格的意思,尤其是在君子与人相交之际为然。所不足者,即这样的人格观念只发达到道德方面为止,而未达到法律方面”。他总结道“倘使没有自觉的人格之觉悟,则决不会把文明推动而至于改善,使文化永远在前进之中”(《理性与民主》第三章《人性与人格》)。张东荪先生从哲学的角度来探讨“人格”一词的发源、演变,有兴趣的读者可找该书一阅。而我在此仅仅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谈点粗浅的看法。

民国二十五年出版的《标准语大辞典》“人格”一词的解释是:“做人的资格。”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此资格应包含道德与法律两个方面。

其实,据我的理解,人格就是做人的规格。练过毛笔字的人都知道,初练时要在米字格上方容易练好,做人其实也是这样,要有一定的规格,缺少了这些规格,人字就容易写歪出格,人也就做不好。

而做人的米字格,不外自立、自信、自尊与自爱,外加独立思考。

人格其实是思想驾驭肉体之能力的具体体现。缺乏思想驾驭之肉体,即易陷于贪欲、肉欲、权力欲、色欲等欲海中不能自拔,从而沦为欲望的奴隶。今日众多身陷囹圄或携款外逃之官员就是最好之例证。

只有一个个饱满的麦粒,方才有可能收获饱满之麦穗,也只有一个个饱满之麦穗,方才有整片麦田的丰收。把麦田的丰收寄托在一个个干瘪的麦穗与麦粒之上是不可思议的。人格也是如此,只有拥有一个个饱满人格之个人,方才可能成就一个健康向上的民族。这一点胡适先生说得透彻:“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人格之健全与否关系重大。最近,《文汇报》在组织“创新障碍在哪里”的大讨论,朱旭东在《人的素质不足,严重阻碍创新》(2011.2.13)一文中指出,独立人格的缺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家听父母的,在课堂上听老师的,在单位听领导的,在工作中听师傅的,有疑难时听大家的。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人,很难出现善于创新的人才”。

人格之形成不外内外兼修。内修不论,外部环境的关系至为重大。一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民族与社会,其个体之人格也就容易成长得圆润、饱满。反之亦然。

我们现在的情况是,人格分裂者比比皆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丧失立场与原则;屁股指挥脑袋,枕头指挥脑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种情况的形成,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在社会环境的原因。方志敏言“为人进出的门紧闭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尔自由!”,此话当今就仍有其现实意义在。

一个人的高下之最后区别,可能就在于其人格的高低上。谢泳在《冯友兰的一本书》一文中这样写道:“冯友兰、郭沫若和陈寅恪都喜欢写旧体诗……他们都是非常爱国的人,但爱法不同,虽然人各有志,但最后盘点,他们的人格高下也就不用多言。”“冯友兰一旦与毛泽东有交往都非常兴奋。”而他在五十年代批判胡适时这样写道:“实用主义者的胡适,本来认为历史是可以随便摆弄的。历史像个‘千依百顺的女孩子’,是可以随便装扮涂抹的。”(《胡适思想批判》),但据谢泳介绍,其在一九三四年六月二十日给胡适的信,“信写得极为客气,对胡适充满敬意”。(《胡适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对照其前后言行,就可看出一个人人格的高低来。

                                          O一一年二月十日

 

补录:徐复观先生认为,“在我国有两千年的专制历史,有千多年的科举历史。这两种历史因素,一起直接压在中国过去的‘读书人’身上,于是在士农工商的四民中,以‘士’的人格最为破产;在历史中,由知识分子所发出的坏的作用,绝对大于好的作用”。(《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

又,在《瞎游杂记之六》中,徐先生在参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后这样写道,“科举时代,租给有钱人家的子弟,作夹带用的一件绸袍,上面抄着七百二十二篇八股文,凡五十二万多字,以备科场内抄袭之用。自唐代科举起,即有舞弊与防弊的情形,愈演愈烈。这件绸袍,正是中国知识分子人格扫地,知识破产的具体证明”。

而人格还会说话呢。“恰如颜渊所形容对孔子的了解一样,‘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子罕),这是颜渊直接与孔子的人格觌面时所说出的话。《论语》中许多语言,不是由逻辑推论出来的,不是凭思辨剖析出来的,而是由孔子的人格直接吐露出来的”。(徐复观《向孔子思想性格的回归》)

(此文收入《布袋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郁土:谈人格

郁 土 郁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