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郁土:中世纪,欧洲人这样吐痰和擤鼻涕

郁土 郁土 2024-02-05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分享 郁土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礼貌”概念的出现十分重要。据诺贝特·埃利亚斯在《文明的进程》一书中所描述的,礼貌这一特定概念,出现于伊拉斯谟于1530年出版的《男孩的礼貌教育》一书,以后便为社会所接受。从此书中,可以窥见中世纪欧洲礼貌状况之一斑。


伊拉斯谟在这本小册子中,着重讲到了“外表的得体行为”。比如:

人的目光应该柔和、真诚、宁静,而不应该空洞、冷漠或像阴险恶毒的人那样东张西望。(《文明的进程》第二章《“文明”使人类行为发生的特殊变化》)


读到这条,我不由想到这样一个校长,老师有事同他说时,他永远不会看着你专心听,而是东张西望,许多老师对此大为不满,可又无可奈何。莫非此人也像伊拉斯谟所讲的那样“阴险恶毒”?


鼻涕与痰是人所共有,怎么处置是个问题。吾友戴成法曾在《文汇报》笔会版发表《擤啐杂说》一文,生动描述并嘲讽了国人随意擤鼻涕、吐痰给别人带来的尴尬与不文明。而中世纪的欧洲人,处理此一问题,并不比今日国人文明到哪里去——


农夫用帽子和围裙擦鼻涕,做香肠的师傅用手臂和臂肘。用手擤鼻涕然后擦在衣服上同样也不符合规矩。比较恰当的做法是,尽量转过身去,把鼻涕擤在一块布里。擤鼻涕时,如果用两个手指把鼻涕甩在地上,必须马上用脚蹭去。吐痰时也应如此,“吐痰时应尽量转过身时去,以免把痰吐在或溅在别人身上。如果把痰吐在地上,应该马上用脚蹭去,以免引起别人恶心。倘若不允许这么做,就应该把痰吐在一块布里”。


上述情况,在今日欧洲肯定是见不到了,由此可见人类文明脚步行进之轨迹。在今日之上海,大街、商场、地铁、公交车上,基本上见不到如此这般处理鼻涕与痰液的,假如非要擤鼻涕或吐痰,一般会擤或吐在纸巾里,然后扔进垃圾桶里。据去过日本的朋友讲,在大街或机场里,几乎见不到垃圾桶,如有垃圾需丢弃,只好到便利店或回酒店才行。二十多年前,一友去日本旅游,大巴在野外休息,他下车抽烟,发现司机一直跟着他,等到他要弹烟灰了,司机奇迹般从身后拿出个便携式烟灰缸来,伸到他面前。这一幕令其印象深刻,多年后反复提起。日本人之文明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而餐桌上的礼貌也十分重要。伊拉斯谟这样写道:

还没有在位置上坐稳,就急着把手伸到盘子里去。只有馋鬼和狼才这样急不可待,盘子端过来时不要第一个把手伸过去。只有农夫才会把手指浸到肉汁中去。不要在盘子里乱翻,拿放在最上面的一块。把手伸到盘子里乱翻乱搅是缺少克制的表现。同样,把盘子转过来使最好的一块转到自己跟前的做法也是很不礼貌的。


说明一点,当时欧洲人还不使用刀叉进餐,而是直接用手从盘子中拿。看到这条,不由想到从前单位有个姑娘,部门招待客人,大家作陪,一道菜上桌,她总是第一个伸筷子去夹,且狼吞虎咽,最后领导不得不私下提醒她在客人面前要注意点。伊拉斯谟在近五百年前教育男孩要懂礼貌的话,今日在中国其针对性依然这般的强,不能不令人慨叹!


此外,中世纪德国诗人汤豪泽也写过一首题为《宫廷礼仪》的诗,其中有句:

就食而咳,桌布拭涕。

以吾之见,皆不可取。

就食擤涕,手拭鼻涕。

其行愚哉,君子不为。

就食鼻息声如海狸,

咂嘴亦如巴伐利亚之萨克森人。

日长天久繁衍成习,

其人定欠良好教育。


此外还强调:不能用餐刀剔牙;不能把痰吐在餐桌上,或吐到餐桌对面;不能再要已经端走的盘子里的食物;就餐时不要随便离开等。


记得有一次,同部门负责人与单位领导在一家餐厅就餐,餐毕,负责人取桌上的牙签剔牙,上司批评他不应该当众剔牙,他不服,辩称“如果不让剔牙,那餐厅为何要备牙签”,上司言人民大会堂的餐桌上就不备牙签。又言如非剔牙,可用左手挡住嘴巴不令人看到。还有一次,在单位食堂就餐,对面一同事先吃完,当着众人之面,将一口痰吐在自己的碗里,我顿觉胃里作恶,无法下咽矣。


看着伊拉斯谟于《男孩的礼貌教育》一书中的教诲,我就觉得,这样的书,我们也应该翻印,因为自小至大,此种教育至为缺乏。家庭里不讲,学校里不学,社会上也缺少榜样。记得小时候,外出坐席,爷爷教育我“大人不动筷子,小孩子不能先吃”。此话我至今犹记。现而今,擤淬不论,在餐厅就餐时,讲话声赛过集市。开会讨论问题,有人喜高声,结果是一声更比一声高,似乎谁的音量高,真理就在谁一边似的。那年去泰国普吉岛旅游,在曼谷国际机场转机已经夜深,同机的一大帮人,围在一起打扑克,吆五喝六,令其他安静休息者纷纷投来厌恶的目光。小区有人遛狗不牵绳子,结果有大狗将保安咬伤的,有将老人扑倒在地的。二十年前去济南开会,主人宴请,排座次非常讲究,但席间饮白酒则是一杯接一杯,主人敬酒,客人还敬,不醉不归,徒令酒量浅薄如我者苦恼不堪。凡此等等,不一而足。


行文至此,忽然想起几日前从邮箱中曾拿回一本《静安区市民文明手册》,翻开一看,除了“节气文化”“静安风景”外,尚有“礼仪知识”一栏,其中涉及家庭、邻里、同事、沟通、出行、旅游、涉外、剧场、校园、医院、行业、政务等。其中“用餐”项有:


落座时,有主次。

年龄长幼是常规,女士优先是共知,

宴请宾客有主次,客随主便听凭之。

 

咽下东西再说话,使用牙签要遮挡。

宴席桌上不吸烟,跨座聊天缺礼貌。

 

而关于目前红火的微信朋友圈,也有:

回复信息多礼貌,点赞点评合时宜。


此条也十分实用,因为在好几个群里,我已目睹了好几次吵架矣,由刚开始的争论,发展到最后的破口大骂,斯文尽失。

还有关于私家车的:

交汇车辆讲礼貌,远光灯要及时调。

行驶途中不抛物,超车变道须小心。


看来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个欠缺,正在设法弥补上。这不能不说是个进步。本拟就此打住,谁知楼下又传来喇叭声——

不随地吐痰,

不高空抛物,

不乱丢垃圾,

……

二O一七年十月廿八日上午



郁土微信相关文章

————————

郁土:思维健康的标志

郁土:为何必对错误进行刮骨疗毒般反省?

郁土:鲁迅是这样恋爱、事母与教子的

郁土:关于《论山西人》的一场风波

郁土: 《古代法》里的趣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郁土:中世纪,欧洲人这样吐痰和擤鼻涕

郁土 郁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