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了一块又涨五毛,共享经济背刺年轻人
撰文 | 续紫君
编辑 | 龚 正
共享单车1.5元只能骑15分钟,还不如坐公交划算;共享充电宝还没来得及给手机充满电,小10块钱就没了。从什么时候开始,共享经济成了“共享刺客”?
2015年,中国跑步进入共享经济社会。一时间,从单车到汽车,从雨伞到篮球,万物皆可共享。来自资本的“垫付”让用户习惯了低价。然而8年过去,几千个亿的资金砸下去,只诞生了2家上市公司,一个亏损一个刚刚靠存款利息转成微利。如果用三个词形容共享经济过去的8年实践,伤、伪、渴,或许能概括共享经济的几点切面。
#01
伤,8年才诞生2家上市公司
2016年,花名“谷鬼”、曾任淘宝电影业务负责人等职位的武汉人唐永波,开始了第三段创业。
他创办的杭州小电科技,虽然不是中国第一个成立的共享充电宝品牌,但在后来的发展中,差点就在创业板上成了“中国共享充电宝第一股”。
次年,才成立一年的小电科技率先发起“1分钱充电1小时”的价格战活动。原因是几乎一夜之间,市场以“中国速度”诞生了一堆同质化竞品。
美团原众包总经理徐培峰就于2017年成立了怪兽充电。虽然成立比小电科技晚,但后来者居上,率先于2021年4月1日在纳斯达克上市,夺得共享充电第一股的宝座。
同是这一年,聚美优品的陈欧也在主业危机四伏的状况下,斥资3亿元收购街电,并花1亿元为街电购买了发明专利权,开启第二曲线。
再加上2014年,由电池专家袁炳松最先创办的来电科技,当时市场上出现了代表性的“三电一兽”格局,即来电、小电、街电和怪兽。
各家为争夺用户, 在资本的垫付下,纷纷开打价格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大企业估值,击鼓传花的游戏才能玩下去。
然而价格战完全没有核心壁垒。就在小电科技推出“1分钟充电1小时”的2017年,陈欧的街电就于七夕,发起“1分钱都不要”的免费活动,还倒送ofo、饿了么、E袋洗、艺龙的吃喝品牌券。
这和时下共享充电宝动不动每小时3-6元,在一些景区、酒吧等特定场合,甚至达到8-10元/每小时的价格,形成了鲜明对比。
玩得这么热闹,这么多的共享充电宝公司,背后是上百亿的资金投入。结果是目前才跑出了一家上市公司怪兽充电。本来小电科技也于2020年、2021年两次冲刺IPO,但都未能成功,只留怪兽这一独苗。
但哪怕就这一家怪兽充电,上市2年多,也是才刚刚于今年1季度才扭亏为盈、赚得微利,且还是依靠利息收入(账上有现金等价物等31亿元,当季利息收入为2623万元)。
财报披露,怪兽充电今年一季度营收8.2亿人民币,降本增效后的净利润为1710万元,股价目前低于1美元。而2021年、2022年,怪兽充电先后亏损1.25亿、7.11亿。
共享经济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就是滴滴了。
2021年6月30日,成立9年的滴滴终于在纽交所上市。它从提交IPO申请到成功上市只花了20天。然而过早的顺利,消耗了它接下来的运气。
上市没多久,滴滴就因众所周知的原因遭遇挫败,股价在5个月时间一路从14美元跌到7.8美元附近,损失300多亿美元。
2022年7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等对滴滴处以80.26亿罚款。今年一季度,滴滴营收427亿人民币,净亏损为12亿元。
热热闹闹的共享经济背后,或许是投资者们的泪。毕竟共享经济一度全是豪华的投资阵容。从阿里巴巴、腾讯、经纬创投、淡马锡、DST,到国新科创基金、中投公司等这样国资背景投资方,都有参与。
同样是海量资金投下去的光伏产业,目前上市公司公开信息指超130家,2021年总市值破3万亿。
新能源汽车上下游全行业目前也有100多家上市公司,包括比亚迪、理想、蔚来、小鹏等,其中在上交所上市的企业就有近30家。
在网络讨论区,有关共享经济的讨论、帖子、报道,多半停留在了2019年。
直到今年5月,欠1600万人15亿的ofo原创始人戴威在美国整起咖啡创业,这才又让大众回忆起了那个排队要求还钱的苦涩时代。
#02
伪,是共享还是真租赁?
1978年,美国的两位社会学家提出共享经济一说。它的原意是:拥有闲置资源的个人或者机构,让渡手中的资源使用权给其他人,在这一过程中,让渡者可从中获取经济回报,而需求者则可以以更低的代价获得资源的使用权,达成一种“双赢”局面。
2008年,在金融危机席卷下,爱彼迎、uber分别于当年和2009年成立,成为共享经济的始祖。
然而,这一以“闲置资源交换”为核心的共享经济初心,到了2015年代的中国,却从一开始就有点跑偏了。
不管是共享单车(以哈啰、青桔、美团为代表)、还是共享充电宝,它们都走成了一个重投入烧钱下的“短时租赁经济”模式。这些设备的供给,并不是来自人们的闲置物品,而是公司的集中采购与统一投放。
关键是,投得多、能带来收入的项目,除了租金(再加上曾经的押金),其它的都还太小。
这一模式,就成了最卡共享经济脖子的地方——现金流也不算少,但投入、运营成本太高,影响了赚钱效率。
以哈啰单车为例。该公司官方曾透露,一辆单车的日运维成本为0.3元,每天每辆车的折旧成本为0.6元。这样一辆单车每年在运维和折旧上花费约400元。按照北京2021年21万辆的哈啰单车投放量计算,每年运维和折旧费就要花近亿元。
但收入是多少呢?据哈啰出行于2021年披露的招股书,2020 年,哈啰出行营收为 60.44 亿元人民币,净亏损 11.34 亿元人民币;2019 年为 48.23 亿元,净亏损 15.05 亿元。
再来看共享充电宝。它的成本支出也不小,包括设备成本、场所费用、运维和管理等。
网上有推广信息称,6个充电宝的8口机柜的行业一般售价为798元。而怪兽充电今年一季度POI(点位)突破了100万,单纯意义上的设备投入就要大几十个亿。
如果入商户,为了争夺点位和用户,共享充电宝公司又普遍采用了高入场费+高额分成模式。比如怪兽充电就传出,与商家合作,前3个月所有收入都归商家。第4个月起,按点位的收入来给商家分成,分成比例从30%—50%之间。
而据小电科技最近一次的招股书显示,小电科技年分成费率从2018年的24.2%增长至2020年的38.2%,而进场费率则从1%增长至16.3%。
共享充电宝方与商户之间的博弈,无疑对其收益会产生影响。
至于滴滴,从许多年前,已经就有声音指出,滴滴就是一家出租车公司,并不算百分百的共享经济。在滴滴的运营模式里,专职司机占了大多数,没有什么闲置的东西、时间、精力与他人分享。唯一与共享擦边的就是顺风车,然而过去几年顺风车遭遇了不小的挫折。
或许是早已看到共享经济不强的赚钱能力,不管是共享充电宝、还是共享单车,一些大平台对其收编,多数是将其作为业务流量的入口之一来对待。
据各家公司财报显示,2022年美团营收约为2200亿元,而包括共享单车、充电宝业务等所在的“新业务”板块经营亏损高达284亿元。当然这个板块也包括闪购、美团买菜、优选、电商、打车、快驴、民宿等;
2018年,滴滴的青桔单车有传出当年收入3.65亿人民币。然而这之后,青桔单车就被划入滴滴的其他业务中。2023年一季度,滴滴其他业务收入亏损90亿元。
哈啰出行则有公布,从2018年到2020年间,累计亏损约48亿元。
在过去,互联网用户还没见顶的时代,共享经济尚有母公司输血。但到了如今,互联网公司每个版块都在求盈利,这种由重投入、轻收入带来的结构性矛盾就开始显现。
伴随运营成本的增加,先涨个价,就成了各主体首当其冲最容易想到的一件事了。
#03
渴,从游戏到相亲只为续命?
对很多人来说,打开共享单车APP,也就是几秒钟的事情,强目的性需求下不会再去关注其它。然而,共享经济的老板们却不这么想。租赁收入太过单一,老板们想的是如何尽量开出第二曲线,给共享项目续命。
如今打开共享单车APP,你可能会惊讶,什么时候APP里塞进了这么多东西,强行把一个出行平台打造成了一个游戏、电商、社交、借钱、相亲、宠物交易的本地生活平台。
以头部的哈啰APP为例,它底部的五大入口里,就有以社交为核心的“逛逛”、和以借钱为目的的“钱包”。
在常用板块里,除了出行服务,还有哈啰宠物的社交、运送、相亲板块。甚至哈啰以前也曾上线过人类的哈啰相亲服务。
而在游戏板块,哈啰就上线了消除、棋牌、古装仙侠、模拟养成、益智、竞速等各类游戏。日常打开,前几款游戏都显示有20-30万人同时在线游玩。
图 | 哈啰出行里的游戏
按照哈啰的官方说法,目前它已经形成了两轮共享业务、四轮出行服务以及新兴本地生活服务三大块业务。两轮和四轮共享业务分别包括哈啰单车、助力车和顺风车,新兴本地生活服务主要包括哈啰电动车以及小哈换电(由哈啰与宁德时代、蚂蚁集团合作推出)。
哈啰疯狂“吃胖”自己的缘由无它。一是能通过各类服务,提高用户打开APP的频率和使用时长,把流量变成卖广告的生意;二是能通过各类交易来扩大用户消费、赚取佣金。
据2021年招股书显示,2017年使用哈啰出行的用户,当年平均交易额为13.1元,2020年已经增长至70.6元。
作为共享充电第一股,怪兽充电也在努力扩大自己的多元化收入。
首先在模式多元化上,发展代理业务成为怪兽充电快速拓展点位、提升市占份额的关键。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末,怪兽充电的代理点位占比已超越直营点位,达到了58.8%。
其次在营收增长点上,怪兽充电目前形成了三个收入来源,分别是共享充电、充电宝销售、广告服务及新业务。在今年Q1,分别取得了7.94亿、1860万、980万的营收。其中后两者盘子规模虽然很小,但同比增速达到了43.7%、52.8%。
不过,搞了这么多新业务,作为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共享经济的服务质量是否让人满意。
前段时间“共享充电宝电用完只充了30%”这一词条冲上热搜。有网友表示,自己用完了充电宝的全部电量,结果手机只充进去30%的电量。如果开着视频等应用,充电的速度还赶不上掉电的速度。
此外,共享充电宝还有乱扣费的情况。明明已经归还了充电宝,APP却仍然在计费,用户一不留神就成了大冤种。
归还充电宝也是用户投诉高发问题。常常因为没地还,导致用户跑断腿。当你打开共享充电宝app内的地图寻找归还点位时,你可能会发现,“这做的什么高精地图、毫不精确”。
和共享充电宝一样,共享骑行也会因到处都是禁停区,而让消费者苦恼。有时即便把车停进了停车区,也关不上锁。
共享经济诞生之初,被称为我国的新经济名片。共享单车还被称为我国的新四大发明。然而,这条共享之路走得并不一帆风顺。
在价格上行、服务下降之际,众多享受共享经济福利的人们,渴望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共享经济2.0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