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唤醒心灵中的好声音 吕继辉主任谈音乐治疗(上)

心灵神汇 2019-07-02

如果您喜欢本篇内容,

可以点击右上角菜单分享或转发给好友。

位于海淀区温泉镇的北京老年医院,周边山峦清俊,院内树木参天,一处百年古建安然矗立在医院建筑群内——这是在北京市里难得见到的花园式医院。

明媚的午后阳光穿透高高的藤箩架,直落在病房前的石桌上。此时,护理人员陆陆续续将老人推到室外活动。一位身着白大褂的年轻人怀抱一把吉它,带领两位老人——老肖和老孙在石桌旁坐了下来。两位老人显得特别高兴。年轻人先与老人们商量了下,老人们说喜欢从《南泥湾》唱起。于是,合着吉它曲,她们唱起了《南泥湾》。

“花篮的花儿香,咱们来唱一唱,唱呀一唱~~~”

唱歌时,老孙不时抬起手向空中挥一下,兴奋的表情甚至有一点点夸张。老肖相对安静一些,她唱得特别认真,歌词也很熟练。

“今天是10月15日,星期二……”这一次的歌词有所不同,年轻人把日期填成歌词写在彩色纸上,让老人们看一遍,然后弹奏着南泥湾的曲子,带领老人一起哼唱。音乐一停,她马上问两位老人:“今天是哪年的哪一天?星期几?”老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问得有点懵,十分吃力地想着答案。于是,年轻人带着她们又唱了几遍,再问。

从《南泥湾》、《九一八》唱到《松花江上》,一遍又一遍,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老人们显然意犹未尽。于是,年轻人拉起老人的手,同她们又聊了一会天,老人们这才依依不舍地起身走向病房。

面对此情此景,如果没人事先告诉,我们很难辨认出这两位老人都患有老年痴呆。北京老年医院精神心理二科(痴呆病房)的吕继辉主任告诉我们,刚才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专业的学生靳玮晔为两位老人进行音乐治疗。这两位老人来到医院时的状况与现在截然不同。70多岁的老肖曾是一家大型国企的普通职员,刚来时,她表现得非常狂躁,经常在病房周围翻垃圾箱,医护人员需要格外留意她的行为;80多岁的老孙是一位“老革命”,她来的时候精神非常萎靡不振,不太爱讲话。不过,现在这两位老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和辅助音乐治疗后,精神状态有了明显改善,老肖逐渐趋于平和,老孙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子女们看到老人的这些变化也感到很意外。

音乐治疗方兴未艾

音乐治疗老年痴呆,在国内还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那么,为什么临床人员会想到采用音乐进行疾病治疗呢?

“实际上,音乐治疗最早的起源要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吕继辉主任介绍说,人们发现,为士兵、伤员播放家乡乐曲可以明显平复他们的情绪、改善他们的精神状态,伤员的健康状况也会明显好转。上世纪50年代,美国堪萨斯大学率先设立了音乐治疗专业,并成立了音乐疗法国际协会。自此开始,音乐治疗被正式应用于医学领域。后来,许多国家开始采用各种形式的音乐治疗。上世纪70年代,美国国会还通过了一项法律:所有老年痴呆治疗机构都必须开展音乐治疗。现在,在美国养老机构里,音乐治疗已经是十分常见的治疗项目了。

痴呆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患者的主要表现是认知障碍,中后期患者还可能出现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的生活功能会逐渐丧失。遗憾的是,目前老年痴呆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在各种类型的痴呆中,最常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AD)。而AD患者最常见和突出的症状是记忆力下降。

吕继辉主任告诉我们,人的记忆按内容大致分为陈述性记忆、非陈述性记忆两大类。陈述性记忆属于外显记忆(包括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其神经回在边缘系统;非陈述性记忆(程序记忆)属于内隐记忆,其神经回路是以基底节区为主要环节。AD患者大脑最早受损的部位是内侧颞叶,尤其是海马,所以患者的早期症状表现主要是情景记忆下降,而非陈述性记忆相对保留。音乐记忆就属于非陈述性记忆,这就是为什么AD患者在其他认知功能已经显著退化的情况下,却常常还能保留对音乐的反应能力的原因。一些有趣的现象是,很多患有AD的音乐家虽然已经叫不出乐曲的名字,也不能识谱,但是却能够弹奏乐曲;有些中重度AD患者虽然口语交流困难,慢慢变得不太能说话,却仍能流利地唱老歌、很清晰地唱出歌词来。

科学家认为,负责人类语言功能的是大脑左半球,而负责感受音乐的是大脑右半球。所以,当语言功能出现障碍,可能意味着大脑左半球的语言中枢受到了一定损害。国外研究人员采用磁共振扫描技术发现,AD患者在执行听-说记忆训练的时候,除了责任脑区之外有更多的范围被激活。这说明,AD患者的大脑仍有可塑性。很多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特别钟爱老歌。当他们听到或唱起多年以前的歌曲时,会自然地想起那个年代的一些往事。另外,当人们对一些文字内容的记忆感到比较困难的时候,如果为它谱上旋律,这些内容就变得比较容易记忆,而且很多年都不会忘记。这些现象都说明,音乐对于改善人的记忆是有一定作用的。

吕继辉主任解释说,国外大量研究表明,AD患者记忆带有旋律的歌词的效果可能优于单纯记忆歌词的效果,这说明伴随音乐旋律的信息较单纯的文字内容更加容易存贮和识别。基于这一现象,音乐治疗师会先带领老人一起唱歌,然后要求他们慢慢地去掉旋律,只说歌词,这种做法往往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大脑皮层和海马显著萎缩的AD患者,音乐刺激有助于激活其更广泛的神经网络,包括皮层下结构(如基底节、伏隔核、腹侧被盖区、下丘脑、小脑),以及皮层结构(如内侧前额叶皮质、眶额叶皮层)。由于AD患者在这些区域的受损较在内侧颞叶轻,在音乐治疗时,AD患者能够利用这些区域来辅助记忆,从而达到比单纯词句训练更好的效果。而且,AD患者通常存在注意力缺陷,伴随旋律的音乐刺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缺陷,从而增进记忆功能。国外开展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还发现,音乐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起到效果:17名刚接受了一次音乐治疗的痴呆患者比条件对等的未接受音乐治疗的患者的MMSE评分平均高2.0分,第二天早晨则较对照组平均高3.69分。

据吕继辉主任介绍,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音乐治疗可有效改善重度AD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症状,例如激越症状。这一现象可能归功于舒缓的音乐能促使患者的褪黑激素分泌水平提高,使患者的精神得到放松、情绪归于平静。法国的一项研究报道则显示,音乐治疗不仅减轻了AD患者的抑郁、焦虑和攻击症状,还减轻了照料者的身心负担。

有关资料显示,在音乐治疗中,治疗师一般会采取主动参与和被动感受的方式开展治疗。前者的具体应用包括音乐舞蹈、音乐游戏、音乐绘画、小型文艺演唱表演等;后者有背景音乐、耳机单独播放以及音乐联合语言诱导等不同方式。按照音乐治疗参与人数的不同,音乐治疗又分为个体治疗和团体治疗。在音乐治疗中,患者不必具备音乐训练背景和音乐技能,因为音乐活动的目的不限于音乐本身,更在于使参与者通过以音乐为符号的非语言交流刺激,在多感受器、多效应器的介入下,实现情感的表达和互动,产生积极的主观感受,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与康复。另外,除了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本身,治疗师和患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很重要。这种互动、交流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失眠和其他行为问题。(未完待续)


精彩内容推荐
  1. 如果孩子情绪低落、厌食易困,聪明的家长要警惕抑郁症! “士代阳光——中国心身教育联盟抑郁讲堂”第五期

  2. 认识并包容痴呆患者 及其照护者(下)

  3. 帕金森病运动症状治疗的最新策略,听听权威怎么说

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