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推波助澜” 一高中女生为三年前言论吞下苦果……
近日,《纽约时报》发文,对一高中女生三年前发表的种族言论视频而吞下苦果的事情大加赞扬,甚至用上了“种族诽谤、病毒视频和清算”这样的词语。如此选边站队,引发了公众质疑。
米米·格罗夫斯曾是一名校啦啦队队长,梦想着进入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该校的啦啦队是当时的全国冠军。将米米·格罗夫斯种族言论视频公之于众的人是纽约时报记者吉米·加利根(Jimmy Galligan),而且公布视频的时间显然也是“预谋已久”,当时的“BLM”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声势浩汤、席卷全美。一时间,Snapchat、TikTok和Twitter都有了这段视频。公众的愤怒之火被点燃,厄运随之而来,愤怒的谴责、退出啦啦队、退学……米米·格罗夫斯走向了人生低谷。
暂且将媒体舆论导向的是非放在一边,因为在崇尚猎奇和追逐“人咬狗”新闻的美国新闻界,类似这样有悖于媒体准则的报道,已经伤害了不知多少人,更挑起了太多的口水战。
今天重点要说的是近年来在美国大有流行趋势的“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如果说这个词太生涩,华人朋友可以把它理解为因不小心说错话引发的“人肉”,最终被“封杀”。
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你还有“置之不理”的选择。但对于一些公众人物来说,后果却是“沉甸甸”的。
就在今年8月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一词也被作为民主党“罪状”之一被频频提及。
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民主党原候选人杨安泽也曾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公开表示,“取消文化”已经成为美国人“恐惧”的来源之一,但说错话的人往往没有被给予改正的机会,“我们都是人,我们可以原谅。”
现在美国媒体越发擅于使用“取消文化”去挖空心思翻陈年往事攻击别人,“取消文化”可能因为种族而异,但人们通常只看到是白人歧视少数族裔,有没有反向歧视呢?
一些评论认为,“取消文化”也许并不适用所有的人,公众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这种“惩罚”,让他们知道,生活在闪光灯下,谨言慎行是一门必修课。
互联网时代,我们所有人的言论都是透明的,如果因为某一句话而遭受了过度的批评和铺天盖地的“人肉”,最终“封杀”,对于事件本身的解决将是无助的。
就像那句名言,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ref:
https://www.foxnews.com/media/new-york-times-cancel-culture-teenage-revenge-cheerleader-racial-slur-video
“大纽约生活网频道”https://t.me/gnychineselife“大纽约华人华人互助群”http://t.me/gnychinese
长按二维码进入后,请点击Telegram
魅力四射的明星摇篮到底有啥鲜为人知的故事?
12/29综合报道| 纽约州议会或将延长“禁止驱逐租客令”至5月1日
警惕! 24岁美女在厕所玩手机 已有多人因此丧命!
疫情期间不方便出去买菜?试试下面这些办法吧
点击上方标题阅读推荐文章 ▲
有奖征稿:
欢迎投稿!投稿请联系舒戎飛(Randi Shu),微信ID:usa001888。加微信请注明:投稿。投稿电子邮箱:gny-editor@usacmedia.com
如果此文由【大纽约生活网 GNYLife.com】独家约稿、创作,此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如果此文由本网独家整理编辑,取自网络的图片属于原作者。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编辑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微信号:NJChineseMedia。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