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故乡·乡土书写”实践小组正式成立啦!
“故乡是认识世界的起点,更是心灵回归的终点。”为了促进乡村文化研究学者与乡土书写一线工作者的合作对话,推动乡土书写事业的繁荣,2017年8月17-19日在湖南汨罗市举办了“发现故乡·乡土书写”工作坊,并发布了“爱故乡·乡土书写”倡议书。
本次工作坊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公共经济研究会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主办,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湖南省汨罗市委宣传部、爱故乡文学与文化专业小组具体承办,《天涯》杂志社、《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社、北京乡村文化保护与发展志愿者协会、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广东省文化学会农耕文化研究中心、广东金融学院乡村文化研究中心、湖南爱故乡工作站(筹)协办,中国民促会施永青农发基金赞助支持,中共汨罗市委、汨罗市人民政府鼎力相助。
8月19日,是本次工作坊的最后一天。上午的专题演讲由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潘家恩主持,深圳影视家协会副会长、深圳市国民纪录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康延先生分享了《厚土高天老课本》。邓康延说到,在这样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举行乡土书写工作坊,这样一群人让他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希望。邓康延还给我们展示了民国老课本以及制作的一些视频,比如《儿缆船》《母羊求救》《少年》《老鼠开会》等,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了质朴的道理。拨去历史的尘土,则能够发现其中的灿烂,这是我们民族的瑰宝。
(邓康延分享)
潘家恩老师总结,真正的大众化事业,都是一些大教育家写给小学生的东西。图文并茂,形式多样;文字简约,非常唯美。发现民国,发现百年乡村建设,正是这样一种发现,让我们有了重新看到多元世界的可能。
(潘家恩总结)
接下来所有参会者分为乡土史志、乡土影像、乡土教材、乡土文学四个小组讨论,并推荐组长分享。气氛热烈,就具体的操作给出了可行性建议,比如乡土文学可以建立一个微信公众号,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发表和交流乡土书写的文章;高校教师利用自己的资源向学生传播故乡和乡土书写的理念等等。
(乡土史志小组)
(乡土影像小组)
(乡土教材小组)
(乡土文学小组)
【爱故乡沙龙:面向未来的乡土记录】
下午的“爱故乡沙龙:面向未来的乡土记录”由黄灯老师主持,共有六位嘉宾做精彩发言。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昌切讲到,这几天开会,感受非常深。都市文学的题材比重在逐步上升,进行一个对比,都市文学和乡土文学的区别非常明显。如果说乡土,一个感受就是我们讨论的都是乡土乡情、乡土文化以及如何去保护它。这些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会有慢慢消失掉的危险,因此我们要去保存它。农村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城市化的问题。政府和党,本身是城市化的推动者。新一届的中央领导班子谈到这个问题,还会加快,出现的这些问题,也在想办法保存。不管用什么方式,都要保存和记录下来,有的会成为博物馆里的东西。
(昌切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项目专家萧淑贞认为,这不仅仅是博物馆的东西,还参与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有的地方靠自己的力量抵抗住了冲击,还保存着自己的手工业。我们还发现了乡土的力量,在一个寺庙,一个老和尚只有一只胳膊,但书法写的如此漂亮,是他们在传承乡土文化。看传统看文化应该理智、客观。乡土有着保守的不容易改变的东西,即使受到了破坏但有合适的环境,它还可以复原。我们的构想应该是面对未来的,有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我也是从这个调研过程中深切了解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我们现在所受到的教育是为工业化城市化准备的。现在这个乡土书写工作坊则是民间自救。安全的食物、好的自己的知识没人提供,我们自己来。政府也会慢慢支持。中西融合,传统和现代结合,创造一个生态文明社会,它是可能的。
(萧淑贞分享)
汨罗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舒文治认为我们的工作坊变成了一个能量场。爱心、善意、友情、情怀、担当等美好的原素融合在一起,看似松散实则一体,看似弱小但会发展壮大。大家的讨论是真诚的热烈的有效的。工作坊安排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选择汨罗既有机缘又有必然。市委书记很支持,我们向更高的文化汨罗、生态汨罗迈进。与其说选择汨罗不如说汨罗更需要这样的活动。汨罗文化的乡土文化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深挖,还有更多的事情去一步步地去做。因此,我们希望工作坊能够继续在汨罗开展。对于乡土书写的感受:不能形成一个固化的、类型化的写作模式。现在的农村问题繁复勾连,乡土书写者不能仅仅为田园讴歌,要有问题导向,要有独特的发现、发问、发声,知行合一。我们要汇集更阔达的力量,来探索一条农村发展新的路子。
(舒文治分享)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慧瑜讲到,这次工作坊有大家庭的氛围。20世纪是很特殊的一个社会形态,出现了大量的乡土文学。要想了解中国就要了解农民,从毛泽东到现在面对现代化的挑战,都是在面对农业、土地和农民的问题,所以说爱乡土不是爱某一个地方,而是在理解中国。而理解农村,又涉及到理解城市。不能简单地反对现代文明,因为工业化文明,让人变得回不去故乡,有了思乡的情绪。乡土书写催生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理解乡土文化。像鲁迅笔下的故乡就是印证乡土封建的愚昧,印证工业文明的正确性。另一个是诗意的乡愁的故乡,是为了批判工业文明。这两种书写在不同的时代循环往复,但是是有问题的。因为两者都是站在城市人的角度,其实是同一个故事。这两种思想都是值得警惕的。我们写故乡,要表达不同的文化价值。第一个要爱生态,农业要生态、工业也要生态。第二个要爱劳动,就是要爱工农、爱人民、爱劳动者,是以工农为主体的文化价值观,要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第三个就是要爱合作,走出孤独,营造集体氛围,建立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第四个爱民主,即追求平等,反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等级制。爱故乡应该去倡导一种平等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张慧瑜分享)
广东金融学院副教授杨胜刚说到,通过参加这几天的活动,了解到乡村建设是非常有情怀有理想的活动。在这个活动里边,传递了一个新的文明形态,一个非常好的愿景。爱故乡是乡村建设的一部分,吸收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很多的人做了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像史庆芬、李宗汉、王小平等,确确实实为乡村的保育工作做了很多实际工作,对此怀着一种非常深的敬意。然而大量的农民工人,他们有非常大的精神需求但又不能满足。我们的乡建和爱故乡怎么和他们对接,怎么样有一个精神产品照到他们的精神故乡里边。这应该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 杨胜刚分享)
《天涯》杂志副主编林森分享了几点感受,第一个,对我们目前的乡村书写应有一个警惕,乡村的问题是一个动态的问题。我们今天回望故乡,隐含有一个模本,无论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如果我们过度美化之前的乡村,是对当前问题的一个漠视。这是没有意义的。因此需要在流动的过程中解释出新的问题。第二个,当前乡土的问题不仅仅是乡土的问题,很多人容易把乡村孤立开来,这是一个不可能的问题。把整个乡村问题放在一个大的范围内来考量。我们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局部。第三个,我们目前所做的还是一个搜集资料式的整理,要想揭示出现象背后的本质,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把视野打开之后才会有一个更加深入的切入角度。我们应该从更高的层面上来推动爱故乡的书写。
(林森分享)
紧接着,中央党校教授、爱故乡组委会顾问刘忱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爱故乡文学与文化专业小组顾问祝东力,为爱故乡文学与文化专业小组发起成员黄灯、鲁太光、潘家恩、阎海军、杨厚均、张慧瑜、林森、孟登迎、王昱娟颁发证书。
与专业小组相呼应,由王小平、赵伟平、史庆芬、李宗汉、石淑芳、李园春六位书写实践者和陕西洛南爱故乡文学小组、湖北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两个民间文化团体,共同成立“爱故乡·乡土书写实践小组”,爱故乡文学与文化专业小组组长黄灯和副组长鲁太光为八位发起人颁发证书。
而后,专业小组副组长鲁太光与实践小组联络员李园春共同发布了“爱故乡·乡土书写”倡议书。
【闭幕式】
茶歇过后,爱故乡·乡土书写工作坊在三天的回顾视频中,进入闭幕式。
首先是工作坊总结。北京永青农村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刘少芬作为资助方代表,非常感谢大家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样一个活动。她说到自己陪伴着爱故乡团队一起成长,因为他们有很好的理念,用秘书长的话:我们不吃饭也要做乡建,因为这些孩子在浮躁的社会中还在做。在工作学习中感受到,他们是形散神不断。为什么要支持这个活动,无论城市乡村都有个故乡的意识,我要看到这个主线在那里,怎么样把我们的工作坊做的更好,使爱故乡不单是个理念还是一个行动。这一年多的走访,看到了专家学者、农民通过博物馆书写等方式,为家乡发声,为保护这个上下五千年的创痛文明。刘少芬表示本次工作坊虽然有很多产出,但这个不是目的,而是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让这个光芒照耀到更多的群体。最欣慰的是汨罗政府这么用心的支持我们。
(刘少芬总结)
中央党校文史部文学教研室主任刘忱说到,文化自信就是从民间来的,几千年来绵延不绝。在全球化的范围下,我们要认识一个大格局形势下的农村。我们几千年来组织形态,包括生成的哲学文学艺术等等,因此不要有碎片化的认识。她从中央发布的政策文件讲起,国家未来对农村会有更多的投入,会有30%的农村被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农村。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体现,老百姓分到的优惠越来越多。我们需要达成一个共识,注重引导的力量。舒主任说到乡村的现实问题、社会风气的问题等,希望大家勇于跨界,去研究,有问题导向,意识到今天变化中的农村到底有什么的问题。从黄灯老师的文章中我们看到农村不是没钱而是魂儿散了,这是今天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根由。把自己的写作放到一个更广阔的角度,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
(刘忱总结)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潘家恩从总体上总结了此次会议,文学书写者在乡村的看见,看见了什么?我们看到了文学更深远的根。晏阳初说乡村教育走错了路,所接触的无数知识只会让我们厌恶故乡逃离故乡,很多东西在排斥地方化的知识。来自江西的阿姨编的一个狗尾巴草玩具,代表的是一种童真,一种乡土文化。在我们身边出现了很多乡土书写,但是很少自觉的意识。在屈子祠堂讲解员朗诵离骚时的自豪感很让人感动。如果说乡土文学和教材给我们打开了一个窗口,乡土影像则是一个窗口。我们需要重新发现故乡,主动出击,警惕乡愁之下的资本。乡村建设不仅是要建设故乡而是要建设社会和国家,以更广阔的书写来推动。爱故乡的目标面向未来是什么呢?一个是生态可持续,二是发现更多的角度。文学应该更有想象力。最后我们的未来是开放的。写作的对象重新勾连,警惕自娱自乐和悲情自恋,让乡村建设再出发。不是一个静态的记录,而是包括城乡互动,充分利用大众传媒,让大众书写走向大众。
(潘家恩总结)
随后,爱故乡组委会顾问刘忱为所有参会人员颁发了纪念证书,并一一合影。
最后,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总干事黄志友讲到,其实汨罗是爱故乡的精神原点,是爱故乡的港湾,也是爱故乡的加油站!这次工作坊有三个层面的收获:第一,蒋好书的国际视野下的乡村写作,邓康延的民国老课本,当代十个乡土书写案例分享,印证了韩少功先生提到的乡土书写要有历史与世界的两个坐标,体现了爱故乡的包容性和多元性、广度和深度。第二,在各位的努力下,爱故乡文学小组和乡土书写实践小组成立了,虽然幼嫩,但有了一个未来凝聚人心、朝向专业化发展的基础。第三,屈原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应该继续在我们这个时代呈现,就是说爱故乡一定不是一个简单的情怀、一种浪漫化的乡村田园生活与文化叙述,而是要直面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态与社会危机,回应农村发展错综复杂的各种问题。只有如此,才是对于时代的责任担当,对于对追求更美好的时代最好的回答。最后,他代表爱故乡团队对汨罗市委市政府和三江镇政府对本次工作坊的周到服务及中国民促会施永青农发基金的赞助支持等表示感谢。并期待爱故乡在全体与会代表的努力下,今后为中国城乡文化融合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黄志友总结)
晚上,“乡音湘声”联欢晚会开始啦。晚会为每个参会者提供了表演大舞台,二十多个节目精彩纷呈,五湖四海文化大荟萃。在欢声笑语中,“发现故乡与乡土书写工作坊”落下帷幕!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乡土书写仅是开始,而爱故乡却一直在路上!
推荐阅读
爱故乡
爱故乡工作坊
【爱故乡 • 乡土博物馆工作坊】“爱故乡·乡土博物馆”工作坊在陕西旬阳开幕啦!
【爱故乡 • 乡土博物馆工作坊】民间宝库:乡土博物馆的经验荟萃
推荐阅读
爱故乡
爱故乡工作坊
【爱故乡 • 乡土博物馆工作坊】“爱故乡·乡土博物馆”工作坊在陕西旬阳开幕啦!
【爱故乡 • 乡土博物馆工作坊】民间宝库:乡土博物馆的经验荟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联系人:口皓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邮箱:iguxiang2012@163.com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爱故乡网:http://www.iguxiang.org亲,您还满意么扫码,关注爱故乡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