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童新春(湖北):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

2017-09-22 童新春 爱故乡行动

编写按:本文为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系列人物故事,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正在征集中,截止日期为9月30日,期待各位爱乡人士加入其中。情归故里,共建家乡,让我们相遇爱故乡!


人物简介:

童新春,男,1952年12月出生,现年65岁,大学文化程度,中共党员,籍贯: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水坪镇东沟村,现住湖北省十堰市人民中路30号。1970年元月应征入伍,1976年3月退伍参加教育工作。在职期间曾先后任小学校长、中学校长、镇教委主任近20年。 


人物事迹概述:

情系故里,反哺家乡。一座小桥,朴实无华,见证了崇德向善,造福村民,渡远众人,践实美德的高贵品质,给子孙树立了做人标杆。一个文化园,内容厚重高尚,打造家族文化,书写传统教养,启迪后人崇尚理想。一桥一园,百年家风,尽在其中,它凝聚了一个家族和谐友善、蓬勃向上的力量。



游子可记得土地芳香,故乡可知道儿女情长。情系故里,反哺家乡。一座小桥,朴实无华,见证了崇德向善,造福村民,渡远子孙的高尚品质,给后人立下了做人标杆。一个文化园内容丰富,厚重感人,传承着百年家风,践行美德,书写教养,启迪后孙崇高精神,它凝聚了家族和谐友善蓬勃的向上的力量。

谨遵父母修桥遗愿

修建童家小桥


谨遵父母修桥的遗愿,秉承家族建桥之愿景,2008年春节刚过,兄弟五人在我的多方艰辛努力下,本着沟通思想,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我一是个别打招呼,二是兄弟五人统一思想,并各自给子女做好工作,三是家族老少集中说明建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达成建桥共识,解决村民和子孙后代无论是夏季河水暴涨,还是寒冬河水结冰,无论是播种收割、读书上学,还是日常生活,外出上班工作,都要肩扛背驮,祼脚卷裤,淌过这条河,有时隔河相望。人兽难以通行,滑倒摔伤,被大水冲走人、物事件时有发生。既影响劳作,又耽误学习,我反复说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建桥的必要性,数百年来给村民和自己带来了重重困难及生活上的不便,建桥势在必行,它利已利民。在此基础上,我安排知情达理的哥弟和侄子们带头发言,开好头,引好路,本着不吃夹生饭,不发生矛盾和冲突,工作要细心做,达到目的桥要建,就这样80%的家族人同意赞成建一座小桥。



采取自愿捐款,多少不限,有钱出钱,有人出力,有物捐物,群策群力,张榜公布,积极鼓励。我是带头组织发起人,只能多捐不能少捐,经过一个多月的筹集,钱有了(共集资8万多元),工有了,物质运到了,兄弟们和后辈们兴高采烈,集结在一起,伴随着鞭炮声,喜气洋洋建桥开工了,小桥于2009年5月竣工,这是有史以来十里东沟第一桥,实现了父母建桥的夙愿,也践行了童氏家族修桥铺路,崇德向善,造福村民、渡远子孙的善行义举传统美德。


桥高2.5米,长9米,宽5米,钢混结构,青石护栏,左右共14个栏柱。



从此童家人和村民更是心心相印,贴得更紧,这是一座“连心桥”、“致富桥”。它一端连着昔日的出行难的贫困,一端连着今日东沟的发展繁荣,几位村民紧紧地拉住我的手亲切的说:“你们为东沟村做了一件大好事,积德的事,解决了我们过河难,给我们行了方便,东沟村的子孙后代记得你们,谢谢你们”等等感激的话语。

弘扬童氏家族传统风尚

修建童家文化园


“千淘万漉虽艰辛,吹尽狂沙始到金。”借其父亲诞辰百年,缅怀纪念之理由,弘扬挖掘童氏家族传统风尚,家风教养,总结百年良好家风,传承教育后辈子孙,经过认真思考,缜密谋划,动员组织,鼓动发起建园之事。我在2015年12月份就分别给老家的和在全国各地的近50余人家族后辈们打电话(我父母的这个大家庭有70多人),接他们回竹溪过春节团聚,接着我从十堰专程回竹溪预订酒店宾馆,春节前晚辈子孙们都回竹溪了。2016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初四,家族老少相聚在宾馆,欢聚一堂,吃着糖,吸着烟,嗑着瓜子,品尝着水果,其乐融融,畅谈着血缘关系,亲情友情,大家庭温暖而快乐。在这开心高兴之时,我本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口吻说:“回顾我们这个大家族的祖辈们为了谋生东奔西走,历尽磨难,苦尽甘来的家族史,展望家族后生有为,继往开来,自强不息,团结奋斗,充满朝气的家族美好未来,是父辈们给了我们生命,来到了这个美好世界,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我们要铭记先辈,不忘父辈,为此,我们要尊重他们,孝敬他们,做他们的好子孙。今年6月是我的父亲你们的爷爷、太爷诞辰百年,我以一个儿子和长辈的身份和大家一起商量提议修建一个“童家文化园”,以作对先辈诞生百年的纪念,其内容总结浓缩我们这个大家族的良好百年家风和优良的传统风尚、典型人和典型事迹,教育启迪我们子孙后代,这是大家功在千秋百年好事,相信大家理解支持,只要大家努力齐心,我们这个大家族的公益事业一定会办成,请大家思考发个言,表个态,是否支持理解?”认真思考商量片刻后,大家举手表决一致同意支持建“童家文化园”的提议。



建文化园资金是关键,钱从何而来?如果只有某一个人捐款,那就失去意义了,那就是为个人树碑立传了,为了增强家族意义,凝聚家族力量,传承良好家风,发扬家族团结一心传统风尚,就这些问题我作了具体说明和建文化园目的意义,家族公益事业,“请大家踊跃捐款,慷慨解囊,自愿相助,起步500元,上不封顶,谨石记载,不分先后等要求,我们不上门要钱,不电话催款,不定具体时间,元宵节前不提此事”等建议说明。


宴会大厅杯觥交错,谈笑风生,开怀畅饮,建文化园似乎是人心所向,大家所愿,句句问候,杯杯祝福,兴致高涨,尽欢而散。


节完人散,各奔东西,表态容易,捐款很难,时间已是三月初,未收到一分钱,在这期间我为了联系沟通思想,方便了解情况专门建了家族微信群,并把收款人的银行账户公布在家族群里。这期间据了解,有的在观望,有的在等待,有的在想捐多少,有的在徘徊等等情况都有,我琢磨着谁打破这尴尬的局面,谁能率先捐上第一笔款,为我排忧解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呢?在这关键时刻我毫不灰心,冒着严寒数次往返奔波近250公里在十堰至竹溪的路上,采取先做好竹溪的工作,再做外地工作,有准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回竹溪老家登门挨个做重点工作,促膝谈心,交流感情,功夫不负有心人,尽管工作举步维艰,但有一种越走越亲、越聊越近的亲情感受,有一份努力就有一份收获,有一份付出就有一份回报,在这节点上一位侄女婿顶着议论和压力,最先捐款2000元,当时我心里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喜悦,我非常感激感动,眼眶湿润了,为此,我在家族微信群里公布金额,充分肯定,积极鼓励。这一个好的开端,使我更加坚定了把事办成的决心,接着我带着亲情、友情、家族感情,厚爱关心的思想情感将“致童家子孙们的一封信”发在家族微信群里,信中开场写道:“我不顾年迈体弱的身体,拖着两条老寒腿,顶着寒冷,用我颤动的双手给晚辈们写近三千字的一封信,无论你多忙,无论你在什么地方,无论你对建文化园有何看法,如果你对家族有感情,如果你对先辈有敬仰之情,如果你对我有好感或敬意,你会挤时间认真地把这封信通篇阅看完,欢迎说出你的想法和建议,希望你伸出双手,慷慨解囊,积极捐款,献出爱心,给份诚心,因为我们都是童家子孙,是一家人。



榜样引路,微信给力,一花引来万花,在侄女婿的带动下,在一封信的鼓动感召下,捐款的好消息接连传来,电话微信声声有情,句句感人,虽然金额不等,都是一颗爱心,一片真情。我和收款人保持着联系,每收到一笔捐款,就在家族微信群里给予鼓励点评,激励先进,并将捐款人姓名、金额每三天公布一次,让大家清楚知道谁捐款多少,没有捐的自然明白了,我坚持每天编一条微信做鼓励动员工作,如:“我希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视家族公益事业为己任,一方有难,大家支援,家族自有家族情,当我们自己有难时,家族自然会伸出温暖的手来帮助你的,家族亲情,血浓于水,大家站高点看远点,不要看眼前一点小利益,有舍就有得,这叫“舍得”。有的看了微信后颇有感受,亲自打来电话说:“不但我要捐款,我还要做工作动员其他想不通的兄弟姊妹捐款……”太实在了,也感动我。在大家相互做工作劝道下,捐款先后收到了,有的说:“不够我再捐……”半个月内家族80%的人捐款到位了,使我感到非常欣慰满足。


但凡有人群的地方都左中右,有先进有落后,这是很正常的事,如何实现全家族全员捐款,任重道远,全力以赴,我必须锲而不舍,于是我东奔西走,上门串户,苦口婆心,说服教育工作,有的思想开窍了想通了,当着我的面喜笑颜开捐款,并说“四叔上门做工作,我们不好意思。”面对外地的,我采取打电话问候并嘱咐他们无论做什么千万注意安全注意身体为话题,他们听了叔叔的问候和祝福,感到温暖可亲可敬!紧接在家族微信群里发了“我向各位晚辈说句心里话,我已65岁了,我在老家故里一无父母健在,二无房产,三无一分地,四无一分田,也无户口,除了有血缘关系有亲情的兄弟和侄男侄女,其它一无所有,我住在十堰,建文化园这件事对于我个人来说是完全不必操这个心,着这个急,费这个力,跑这路,捐这个资,但我是为了童家这个大家族,为了子孙后代健康成长,怀念先辈,传承百年家风,受到良好教育,相信大家同声相应,同道而行,这是我们家族必要的公益事业,也是我们家族每个人感到骄傲自豪,有责任把这件事做好,才对得起先辈,对得起子孙,否则将来有愧于……”


在我坚持不懈,百折不挠,任劳任怨,不问付出的精神鼓动下,第三波捐款又到账了,为了总结鼓励所有捐款人的做法,我在微信群里作深度评价和肯定,到账的个人捐款金额和总金额公布在群里,让大家知了明白共捐了多少资金,同时我明确表态除了我已捐的金额外,差额部分由我个人支付。


捐款落幕,动工开建,麻烦再起,好事多磨。一位侄儿说文化园建起后挡住他家风水,被迫搁置下来。我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多次举例反复做工作,好说歹说,其结果就是不同意,逼我另找地点,协商他人。时间紧迫,迫在眉睫,离父亲诞辰百年仅有20天了,必须迅速动工开建。根据图纸设计要选好钢材、石材、水泥、沙子、挖机、铲车、请师傅等等筹备工作,特别是标志石“晚霞红”还要在河南购买等千头万绪的工作都装在我大脑里,需要组织计划安排。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5月20日鞭炮声伴随着挖掘机、铲车的隆隆声,文化园开建了。经过近18天的紧张施工,精心设计,精雕细琢,一个钢材加石材,钢混结构加文字的美观大方,内容充实,创意新颖,有文化内涵,有传统教养,诠释着百年家风的“童家文化园”在公元2016年6月18日披红挂彩,爆竹礼花中矗立在大家面前。


这也是我的乡愁,一个离家在外努力生存,追寻梦想的花甲老人,心里最柔软的情思,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真正萦绕心头对故乡的眷恋和感情,更是我记住乡愁,记住根的家国情怀,让乡愁之处安放“灵魂”的具体表达,今天终于实现了!


一位侄孙子亲切地对我说:“四爷,这事办得好,没有您的艰辛努力是做不到的,这是我们童家人的骄傲,这事情很值,我们都高兴!”我们邀请了市、县、镇的领导、企业家、亲朋好友和嘉宾,参加了隆重的“童家文化园暨小桥命名庆典仪式”,我代表童家人致欢迎词,县委宣传部领导致贺词,多家媒体作专题报道和充分赞扬肯定,高朋满座,欢声笑语,小桥飘彩旗,文化园里人踊挤,锣鼓声声,多姿多彩,动听音乐响彻东沟,热闹非凡,心情无比喜悦激动。

故乡因我而美丽

我因家乡而独特


“老夫妻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童家小桥”它见证了童家人“修桥铺路,崇德向善,造福村民,渡远子孙”的崇高精神。“童家文化园”传承着传统家风教养,为人做事,启迪后人的百年家风。


要把事情办成,必须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不但是口头上发动组织动员,而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率先垂范,做出榜样。说来也巧,建小桥正是学校放寒假过春节的时候,我放弃节日不休息穿着筒子胶鞋在冰水刺骨下进行挖桥基淘脚槽,几天下来脚冻了,人也感冒了,坚持不下火线,争取时间抢在汛期前把桥建起。建文化园我是坚持每天早上6点钟赶到25里外的施工现场,晚上10点后才回到住所。建筑材料、工程质量、施工设计、文字内容、水电联系等等都需我装在心里操心着急。红日当午从未休息过,师傅吃饭,我顶着红日还要看护材料和工具,渴了喝口河水,晒了找树荫蹲片刻。身穿背心或短袖,一脱掉就见到被太阳晒得印在皮肤上的“背心状”的痕迹。几天后开始离皮,层层脱落,一身上下晒得像非洲人似的,人完全变了模样,文化园竣工后回到家里老婆孩子都不认识我了......


总之,“童家小桥”和“童家文化园”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共同书写着一个家族的家风文化和厚重感人的故事。


自“童家文化园”建成后,先后迎来了中共中央党校、中宣部的领导和教授、专家及湖北省委宣传部、文明办和市、县的领导、教授、专家来故里考察指导,十堰市委宣传部在部长的率领组织下,全市各县、区的宣传部长、文明办主任领导、专家实地考察参观,以及社会民间组织。还有慕名而来外省、市学习参观的络绎不绝,如:襄阳市、谷城县、宜昌市、西安市、浙江义乌市、安康市、汉中市、平利县、镇平县、白河县、重庆市、万州市、巫山县、巫溪县等等先后分别来学习考察。


如今,“童家文化园”和“童家小桥”成了远近闻名的一张名片和地域性的建筑标记,是竹溪县“立家规、传家训、重家教、正家风”和“崇德向善,造福村民,启迪子孙”的榜样典型。我数十次被邀回竹溪向各地各位领导和来宾们介绍情况和经验,现在百度、腾讯等网站输入点击,片刻“童家小桥”跳跃显示在你的眼前,为竹溪县乃至十堰市赢得了荣誉。故乡因我而美丽,我因家乡而独特!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我深知这是各级领导和社会同仁对我的鼓励和鞭策,决心再接再励,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社会传播正能量,为家族传承好家风,为建设美丽乡村再做新贡献!



推荐阅读


爱故乡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简介

公益互助|爱故乡,行动的力量

从“乡愁”到“乡建”:在今天我们要如何“爱故乡”?

爱故乡年度人物

情归故里·共建家乡 寻找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

李如秀(云南):传承彝族文化|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

谢兰香(北京):“京都”巧娘|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联系人:口皓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邮箱:iguxiang2012@163.com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爱故乡网:http://www.iguxiang.org
亲,您还满意么扫码,关注爱故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