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艺谋(重庆):80后回村当书记 扛起古村保护大旗 开辟文旅致富之路|2018爱乡人物系列故事
编写按:自2018年6月启动寻找“2018爱故乡人物”活动以来,得到了各地伙伴的积极响应和参与。讲好中国乡村故事,展现爱乡人物风采,“爱故乡行动”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出优秀人物故事,敬请关注。情归故里,共建家乡,让我们一起爱故乡!
人物简介:
宋艺谋,1985年生,重庆市涪陵区大顺乡大顺村党支部书记。2012年,宋艺谋重归故里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走上了保护中国传统村落,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道路。
事迹概述:
1)促村级文联成立、搭大众文艺平台:帮助创建涪陵区首个村级文联,为大顺村文艺事业发展提供了载体和平台 ;
2)促扶贫项目落地、传统茶艺复兴 :2017年根据重庆市“精准扶贫”工程之一的“雨露计划”开展茶树栽培专项技能班网上培训,采用“线上+线下”的模式,对贫困青壮年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3)促苗木产业发展、带动乡亲致富:2013年结合大顺乡整体发展规划,创办重庆市予森绿化植物种植园;
4)促古村“活起来”、乡愁“有寄处”:大顺村,有“移民建筑文化博物馆”的美誉,宋艺谋自觉担当起当地文化保护者、传承人,积极争取各项文化保护资金落地。
涪陵区大顺乡大顺村,有“移民建筑文化博物馆”的美誉,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重庆市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名录。该地竹木葱笼,植物群落完整,森林覆盖率达53%。呈现出田园和美,小山散落,梯田环绕,林地、园地、草地、耕地几乎可以四季见绿的景象。
大顺村文化底蕴丰厚。一是以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示范基地的红色文化,如李蔚如烈士陵园、故居,原四川省涪陵县第一个农民协会成立旧址(李家祠堂;二是有重庆市第一家私人会所洋房子(陈凤藻军阀庄园)、半边街等民居文化;三是建有48道寨门的天保古寨的山寨文化;四是以客家土楼为主,“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碉楼文化。2017年纳入重庆市传统村落示范点。文化氛围浓厚,2017年11月17日成立重庆市首个村级文联。
今年33岁的宋艺谋,现任大顺村党支部书记。十六年前,少年宋艺谋离开大顺外出打拼,但在六年前,他又满怀乡思重归故里。让宋艺谋念念不忘的正是故乡绵延百年、意蕴深厚的古村落文化,以及依然萧条、贫穷和落后的大顺村面貌。如何更好保护当地文化,并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成为他多年来用心用情、尽力做好的事。
当然,大顺村的扶贫致富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众所周知,年轻人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由于乡村产业结构单一,群众收入少,导致家乡不能留住年轻人,大量的体格强健、劳动力量旺盛的青壮年都奔赴城市务工就业,致使大量的土地被弃耕荒废,土地资源浪费,且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较短,没有增收的办法,没有建设的干劲,没有承担风险的意识;另外集体经济收入微薄,没有造血功能,还建立在各种帮扶、帮建的框架内,加之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导致多数建设处在筹备和搁置状态。但通过6年多不断探索努力,涪陵区大顺乡大顺村在80后村支书宋艺谋的带领下,扛起了古村保护大旗,开辟了文旅致富之路。
宋艺谋带领慰问困难党员
促村级文联成立、传承传统文化
为满足群众对文艺爱好兴趣的广泛需要,为更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宋艺谋的倡议下,涪陵区首个村级文联于2017年11月在大顺村诞生,为大顺村发展文艺事业提供载体和平台。
目前,村文联已吸纳教师、公务员、大学生村官,也有退休教师、退休干部和爱好文学艺术的村民等六十多人加入。在宋艺谋的组织下,村文联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精心组织、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艺活动,同时为把大顺乡打造为文化生态旅游特色乡而贡献和努力。
宋艺谋和文保自愿者一起走村入户宣传传统村落的保护
促扶贫项目落地、传统茶艺复兴
2017年11月,大顺村开展茶树栽培专项技能班。这是作为我市“精准扶贫”工程之一的“雨露计划”开通了网上培训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的模式,对贫困青壮年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大顺村拥有独具特色的茶文化,此地曾生产红碎茶,品质极佳。但由于缺乏种植、加工技术,当地茶产业发展缓慢,让宋艺谋深感遗憾。
为弘扬茶文化,同时为了给村民找到一条新的致富路,宋艺谋极力争取“雨露计划”的项目,发动村民积极参加。最后,借项目开班培训之力,使当地村民不用出远门就能学习茶树栽培知识。
宋艺谋开展大顺乡茶叶种植培训
促苗木产业发展、带动乡亲致富
2013年7月,宋艺谋结合大顺乡整体发展规划,创办了重庆市予森绿化植物种植园。
他多方筹资,引进了罗汉松、红豆杉、紫薇等10余种名贵苗木,建起育苗、培植基地30余亩。目前该基地育苗上万株,培植火棘、金弹子、继木等树桩盆景1000余盆,2014年产品销售额就突破了100万元。
创业后,宋艺谋不忘带动乡亲一起发展苗木产业。他带领乡亲到花市观摩学习,分享种植经验,分析市场前景,并免费为乡亲们提供苗木和种植技术。如今,苗木产业已经成为大顺村一项新的特色产业,成为一道美丽的新风景线。同时,不少村民也在他的带领下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大顺村抓党建促扶贫工作
促古村“活起来”、乡愁“有寄处”
大顺村境内有保存完好的碉楼、角楼、台阙等特色建筑40余处,建筑年代从清代迄今,跨度200余年,使得这里成为了移民建筑的聚宝盆。同时,大顺村是革命烈士李蔚如的故乡,李蔚如旧居、李蔚如烈士陵园、四镇乡农民运动纪念馆均建于此处,红色文化厚重。
回到大顺村后,宋艺谋自觉担当起当地文化的保护者、传承人,积极争取各项文化保护资金落地大顺村。目前,李蔚如旧居、李家祠堂、洋房子等文物建筑得到修缮。今年五月,该村还启动了对村内古寨“天宝寨”48道寨门、古民居、碉楼的历史文化挖掘。
历史文化挖掘
通过宋艺谋6年多的努力,大顺村的古村保护和文旅致富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一方面宋艺谋建议成立相关组织和机构,设立相关人员,通过宣传走访教育广大群众,形成乡村文化自我保护意识,让群众自觉参与到古村落的保护传承和科学利用中,预防和避免了对古村落的人为破坏,以及在过度开发过程中留下的遗憾;另一方面宋艺谋不遗余力通过网络电子等平台,结合社会力量,鼓励社会团体和组织参与到大顺村的文旅产业建设中来,通过“重庆古村之友”、“重庆文保志愿者”等机构组织开展了各项文保活动,普及了古村落保护的相关基础知识,提高了群众保护古村落的意识。
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前提下,宋艺谋在村里建立专门的农民素质文化教育中心和农民技术培训机构,邀请专业的农业专家作为指导教师,定期组织农民进行素质教育与技术培训。开办专门针对农民农业知识教导与农业技术培训的课程,免费为农民提供教学辅导,而且遵循产业发展通过“做给群众看,群众跟着干”的方式,从大顺村的现实条件入手,利用现成的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恢复传统产业、发展民宿经济,引导农民进行专业化种植生产,发展适合本地区的特色农业。通过产业化农业的经营发展实现规模经济,提高了经营农业的规模效益,降低了经营农业的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从而引诱农民在乡发展、留乡建设,吸引高素质、高文化的人才回乡承包土地;另外他还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农村教育和农村医疗保健设施的建设,促进制定相关奖惩制度鼓励群众美化自家庭院,改变了群众根深蒂固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营造了良好的村落文化保护生活氛围。
长期以来宋艺谋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治理大顺村乡村发展的行动指南,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他还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修改制定科学合理接地气的村规划,并促进村规划的落地实行。
这位80后的党支书,凭借着对家乡的一腔热爱,扛起了古村保护大旗,开辟了文旅致富之路,并还将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进和探索。
2018爱乡人物系列故事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
https://www.aiguxiang.com.cn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
https://www.aiguxi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