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爱故乡•乡土文艺工作坊|社区文艺凝聚人心,“村歌计划”点亮乡村

编者按

“载道传情聚人心,根植大地爱故乡”,为了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培养基层文艺骨干,建立基层文艺骨干协作者网络,促进城乡基层群众文化交流,“爱故乡·乡土文艺工作坊”于2018年9月21日—27日在云南昆明市太平镇光崀村举办,有来自城市社区、农村社群、公益机构的社会工作者,基层艺术团体、民间艺人等文艺工作者,以及高校研究、音乐制作等专业文艺人士,共计40余人参加了本次工作坊。


此次工作坊主要包括两大板块:一是文艺工作坊板块,包括综合文艺体验工作坊、音乐集体创作工作坊与戏剧集体创作工作坊;二是嘉宾社区文艺工作经验分享。新时代,新文艺。领略乡土文艺的魅力,聆听乡土文艺工作者的心声,让我们一起以文艺的方式,爱故乡。


本次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主办,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北京大地民之谣国际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云南古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承办,施永青基金会(香港)北京代表处支持。



社区文艺工作经验分享


9月21-27日,工作坊白天以综合文艺、音乐、戏剧等为主,晚上则以嘉宾的社区文艺工作经验分享为主要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卜卫


卜卫老师为大家做了题为《乡村社区文化建设》的专题讲座。卜老师首先从大的时代背景方面,为大家解读了乡村文化政策。进一步,以浙江缙云县的村子作为乡村文化发展的案例,以浙江江山的村子作为村歌案例,讲到他们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发掘,对古村落--传统文化的讨论,以及各种群众文化开展的经验等。最后回归到对这些案例的反思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鼓励村庄里的村民来参与创作;通过大家一起讨论,一起寻找自己村庄的历史、文化轨迹,关注村庄人群,这是一个集体学习、建构和反思的过程;要讲村庄的“生命故事”,要讲村庄的“文化历史”,去唱自己的歌。


社区文艺工作者比利


比利老师给大家介绍了社区工作的工作进程和一些模式,比如社区照顾、社区规划、社区行动、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等等。原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和艺术息息相关,每一天的生活都参与到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尽管社区工作面对很多困难,“始终相信做这些事情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广西民族大学蒙兰蕊


蒙兰蕊《壮族歌圩》,首先介绍了歌圩的起源、类型和活动内容,进一步分享了以壮族歌圩为主题的社区民俗文化研究心得,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重D音乐队董军


重D音蕴含的意思是,底层的声音也是重要、有力量的。作为一个公益机构,重D音深受北京新工人艺术团的影响,经常去学校、社区、工厂等机构演出。其他工作内容还包括工人歌曲创作、协助不同的机构发展文艺小组、举办工人摄影艺术展、通过议题推动工人权益。尽管工友群体流动性很大,但乐队为他们展示了生活的另一面。


重庆高校老师付海鸿


付海鸿是重庆的一名大学老师,但业余时间一直关注家乡村庄的发展变化,并切实做了很多改变。她分享的题目是《鱼鳞滩有乡土文艺生活吗?》,过去是生活贫穷却热闹,现在是生活越好越寂寞,付老师深有感受,她通过组织团年会、组织孩子做活动的方式为村子带来一些活力,并且做“鱼鳞滩往事”的公众号,用文字共建乡土。


8772(病痛挑战的汉语拼音首字母变体)乐队程利婷


程利婷做了罕见病/残障群体音乐艺术工作分享。她首先介绍了乐队成立的背景,期望打破人们对罕见病群体的固有认知,唱出自己的感受。利婷还给大家介绍了乐队的运作方式、日常活动和面向的社群以及发展阶段等,当然也有困境。乐队强调社群的意义,关于人性、生命、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理解等。


广东木棉南沙社区学堂杨运河


杨运河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心路历程,他希望这次回去也能够开一个工作坊,带领大家集体创作一些歌曲。以后创作的歌曲应该偏向底层群体。现在他全职来做音乐和社区工作,尽管对未来仍有迷茫,但仍然要坚持走下去。


河南爱故乡工作站潘晓龙


潘晓龙分享的是《中原优秀民间文艺系列》。以戏曲、民歌、演艺等为代表的民间文艺丰富多彩,可在城市化和商业化的冲击下逐年衰败、甚至越来越恶俗,对乡村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产生了极大伤害。为此,河南爱故乡团队组织专门人才,通过走访艺人和团体、整理乐曲与影像、组织图片展与文艺演出、建立民间文艺网络等方式,协助推动河南优秀民间文艺的传承工作。最后,他还重点介绍了由弘农书院推动成立的弘农剧社以及新近演出的剧目《弘农儿女》。



深圳绿色蔷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丁丽


丁丽很早就出来打工,岁月不仅磨练出坚定的性格,也为她增长了很多见识。深切感受到女工问题的严重性,经过反省,她认为都是主流媒体来报道女工,而作为女工主体性,却发不出自己的声音。为此,丁丽发起成立关注女工的组织,和伙伴们做了“十大最牛女工”、女工摄影展、“100个女工宣言”等活动,用文化的方式改变公众看法,打破社会对女工的刻板印象。丁丽认为,用文娱的方法和形式去做女工工作,比较直接,有冲击力,更容易参与,同时能够促进她们思考自己的身份认同问题。


黑手那卡西乐队周宸安


周宸安做了乐队在小区工作中的经验分享。宸安介绍了小区工作的宗旨、进程以及具体的小区课程和小区活动,比如纪录片放映会、端午节青银包粽、重阳节青银互唱互换衣饰等;接着以小区高楼改建为具体案例分享了详细的活动步骤。黑手还以议题为导向,成立小区乐团,引发公民对公共事物的思考与参与。


九野乐队段玉(右)


九野乐队成立于2016年4月,致力于关注性别平等、流动女工和儿童权利。段玉分享了在九野乐队成立之前的心路历程,包括结识新工人艺术团、关注流动女工、社会性别意识觉醒以及现在与各个相关机构的合作行动等。


新工人艺术团孙恒


孙恒老师分享的是《新工人艺术团民众文艺社会实践》,十六年走过来,虽经坎坷,但也积累了很多经验,结出了很多硕果。孙恒将艺术团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介绍。其中第二阶段的皮村时期是发展和成熟阶段,形成打工博物馆、社区工人文化活动中心等,连续举办打工春晚,开办工友文学小组。第三阶段即未来工作展望,会将新工人艺术推向全国,实现由社区服务到网络支持平台的转型。

 


在各个团队的工作经验分享结束之后,在吕途老师的主持下,大家做了详细的社区文艺工作计划,包括带领农民/病友/工人/儿童创作歌曲、成立乐队、进行巡演,或者举行社区艺术节,或者用文艺形式介入社区/社会议题等。

 

工作坊回顾、总结


工作坊进入尾声,9月26日下午,比利老师带领大家对工作坊课程进行整体回顾。


主题方面,包括童年、人生、村庄、乡村工作者、工伤、妈妈、儿童和社会性别等等;


团队方面,从一开始的个人想法到逐渐模糊成形,再到最后的连接并成为一体;


形式方面,包含多样,音乐、戏剧、诗歌、塑像等,互相之间可以进行交叉和转化。


比利老师说,等大家回到所在社区时,可以根演出空间和项目时限,安排不同的节奏开展工作。作为社区工作文艺团体,要知道社区文艺和传统文艺的关系和区别,社区文艺,目的在于推动社区/社会发生一些改变,比如针对垃圾问题做一个论坛剧场并举行演出和讨论。


社区/社群文艺协作者网络



27日下午,是关于社区/社群文艺协作者网络建设的讨论。吕途老师首先讲到,文艺作为一种工作方法,没有什么局限性,学习这种方法后回到社区,具体到农民、妇女、工友、儿童等,是为最大多数的人服务。希望以这次工作坊为起点,连接更多人,成立服务于社区、大众、群众的文艺网络,去争取和汇集更大的资源。比如爱故乡大地民谣巡演,网络化互助式的组织方式,去中心化,每个人都是焦点,形成了平等、互助、合作的网络关系。因此这次工作坊设想把网络建立起来,持续性地做一些事情。


经过讨论和交换意见,形成了以孙恒、付海鸿、潘晓龙、庄育麟、比利、张斌等为成员的协作小组。


宗旨和预期工作内容包括:1、互助、合作、资料整理和撰写、资源(信息)共享、能力建设、咨询和解答问题、建立传播平台、编写文艺社区工作者使用手册、形成教学视频、外国资料翻译和会议等;2、促进不同领域工作的彼此了解、社会多元共融和文艺创新。



协作小组的基本工作和职责包括:协作管理网络微信群、跟进行动计划、问题/需求收集、网络和线下交流等。


工作坊结束之后即可着手进行的工作有:


1、汇总工作坊资料,编辑手册,整理辅导员名单,提供一个行动计划时间表;


2、建立一个微信群,作为行动网络,支持各地的文化网络;


3、申请一个公众号“大声唱”,推送和分享文章,创作一些乡土相关的歌词作品,作为未来社区/社群文艺协作者网络发声的重要平台,凝聚志同道合的乡村文艺爱好者,一同推进民众文艺行动计划的展开。

 

“村歌计划”发布



在结营总结会上,爱故乡艺术团团长孙恒进行了“村歌计划”的发布,“村歌计划”属于“爱故乡”全国系列文化活动中的其中一部分。目的是要鼓励村民通过集体参与村歌创作,发掘乡村文化,传播乡村文化,提升村民文化意识,推动中国乡村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一个村庄没有文化,就没有持续力,没有主体性,没有持续的凝聚力。“村歌计划”鼓励村民参与创作,这是与以往不同的创作方式,是在村庄文化历史调查的基础上的集体创作。“村歌计划”的目的不是为了创作一首歌曲,这种集体创作是一种手段,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形成凝聚力的方式,通过集体创作,从内部培育、建设和发展乡村文化和乡村文明,振兴乡村。


工作坊的最后,作为本次工作坊的主办方和协办方代表。新工人艺术团团长孙恒、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副总干事张斌和云南古秾农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邹长斌分别发表感言,并对工作坊进行总结。张斌说到,乡村建设是最应该做的事情,将个人和世界相连接,是可以放声高歌的事情。一个人的力量有限,集体的智慧和能量涌现出来,就会创造出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大作品。

 


晚上,举行了“光崀之夜——爱故乡·乡土文艺工作坊结营晚会”。除了工作坊学员,另有30多名光崀村的老村民过来参加,大家在笑声中得到放松、在文艺中得到前行的力量。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工作坊虽然结束了,但经过七天的积累,每个学员都在诗歌创作、歌曲创作和戏剧表演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大家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自己的社区/社群中,用新的知识、新的形式、新的方法去连接和鼓舞更多的人们。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乡村文艺工作者与爱故乡的你加入我们的队伍。



推荐阅读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简介

寻找2018爱故乡人物”正式启动!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http://www.iguxiang.org

您,还满意吗?
扫码,关注爱故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爱故乡行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