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贺岁档•年度主题创作成果展】童锡来(百科之友)

童锡来 百科诗派 2020-09-09


论古今之贯通,文理之融合,百科诗派作为新一代理念诗派,在领导者和成员的不断努力下逐渐形成了越来越成熟的体系,为读者带来了越来越多令人惊艳的作品。2019年中,跨学科跨领域的接触和写作给予了作家们不一样的灵感和素材,12期不同主题的创新型写作可谓是百科诗派最丰硕的成果,每一篇作品都令我赞不绝口,思想的边际是无限的,就在于你能否拓展和照亮它。

我自己的创作也在向思维拓展的方向努力,这一年我也自己走过了很多的国家和地方,见到了许多不一样的人和事,我相信这对我的未来创作也是很有帮助的。最后,新的一年,祝百科诗派越办越好,为文学界带来不一样的新生和风向,也祝各位作家老师和朋友也能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新年快乐!



Blue Lagoon(冰岛)


童锡来

海淀区作家协会会员,海淀作协新媒体主编,海淀高校文学社团联合会创建人,北京诗词学会会员,北京青少年诗词创作协会会员,代表作《凤凰劫》、《归途尽处是故乡》等,曾任“青春笔迹”全国大学生原创写手大赛评委,获第二届全国高校网络文化节优秀奖等,文学作品散见于海淀文艺,中国作家网、人人文学网等。


Le Café Van Gogh(法国)

Place Saint-Pierre(法国)

卢浮宫(法国)

卢浮宫(法国)

雷克雅未克郊外(冰岛)

埃菲尔铁塔(法国)

斯科加瀑布(冰岛)

Fjarðarárgljúfur Viewpoint(冰岛)


 

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奖牌



(一)正面——神

 

光辉从古希腊的东方升起

竞技场的呐喊声逐渐变得响彻

山顶的宗庙里

祭坛上的火焰燃烧了天空

映着神的威严

 

胜利女神曼妙走来

携着月桂花冠和橄榄枝

每过一个奥林匹亚德[1]

她都会化身入世

站在竞技场的附近

将胜利的信念撒下

 

待1896年神光复苏之时

宙斯睁开了眼睛

审视着地球

奥林匹亚的坐标上

伫立着奈姬的身影[2]

 

为永存这份神圣

我们请全城最著名的匠者

将此熔铸

赐予那些荣誉的战士



1908年伦敦奥运会奖牌


 

(二)背面——人

 

伊菲图斯[3]的一声令下

历史这本书便为它

单独开辟了一页章节

章节的名字

叫奥林匹克

 

当文明汇聚之时

我们与神共舞

卸去盾和矛

是战争中的和平

燃起火与歌

是和平中的战争

 

镶嵌在奖牌背面的图案

就好似奥运史诗的插画

有雅典卫城的端庄威严

有金镶玉石的创新融合[4]

有泰晤士河的源远流长[5]

 

那时

在希腊的斜阳下

人们簇拥着竞技者们

此时

在京城的场馆内

运动员们望着国旗默唱着国歌

 

而他们手里

都紧攥着奖牌

这一生的荣耀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

 

 

[1]奥林匹亚德是对每4年举行一次奥林匹克竞技会这一周期的称谓。人们也常把奥运会称为奥林匹亚德。古代奥运会的举办年都是闰年,现代奥运会亦沿袭旧制。

 

[2]1896年雅典奥运会冠军被授予银质奖牌、橄榄枝花环和一张奖状,亚军被授予铜质奖牌、月桂花冠和一张奖状。奖牌正面是希腊神话中的主神宙斯的头像。宙斯的手上托着一个地球,球上立着希腊胜利女神,图注为希腊语“奥林匹亚”。奖牌背面为雅典卫城遗址,印有希腊文“1896年雅典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字样

 

[3]伊菲图斯是古代奥运会的创始人。关于奥林匹亚宗教祭祀与竞技活动相结合的最早记载,是公元前9世纪伊利斯国王伊菲图斯的事迹。伊菲图斯是一位开明的统治者,他决心把原有的宗教活动办成具有全伯罗奔尼撒影响的体育盛金。

 

[4]北京奥运会奖牌创意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由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玉”的材质组合而成。体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以“玉”比“德”的价值观、荣誉观。奖牌背面镶嵌玉璧,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奖牌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中国特色浓厚,艺术风格尊贵典雅,和谐地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在一起。以其奖赠奥运成绩优胜者,是一种崇高的荣誉和礼赞。

 

[5]2012伦敦奥运会奖牌的背面由设计师发挥,沃特金森起用了较为大胆的抽象设计,背面正中刻着伦敦奥运会“2012标志”,而旁边则有纵横交错的线条组成,据说这象征着伦敦城市跳动的脉搏,而在奖牌的正中还有一条蜿蜒的泰晤士河。




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冠军获得的是一枚银质奖章和一个橄榄枝做的花冠,亚军获得的是一枚铜质奖章和一顶桂冠。此奖章是由法国艺术家儒勒·夏普朗精心设计的。

第二届奥运会在巴黎举行,竞赛规程规定要颁发“特别富有艺术意义”的奖品,结果取消了奖章,而给每个奥运会参加者发了一枚长方形的纪念章,图案是勇士手执橄榄枝。

随后几届奥运会,各自的奖章图案设计各具风格,没有形成固定的样式。

直到1928年,奥运会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举行,奖章由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家朱塞佩·卡西奥里教授设计,图案是象征友爱、和睦、团结的手抱橄榄枝的女塑像。这枚奖章不仅授予运动员,也授予与奥运会同时举行的艺术竞赛的优胜者。自此,以后各届奥运会奖章正面的图案保持不变,只把举办地名与届数作相应的变更

1896年4月6日,当三级跳远比赛结束时,现代奥运会的第一个冠军诞生了,他就是来自美国的大学生康诺利。康诺利是美国哈佛大学古代语言专业的学生,他被神话之国的希腊和竞技所吸引,决定前往雅典参加比赛。当校长告诉他如果在学期结束前离校去参加比赛,也许就不能再回到学校学习时,康诺利大声宣布:“我要去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现在我就离开哈佛大学。先生,再见吧。”

踌躇满志的康诺利终于圆了自己的冠军梦。他获胜后,运动场上奏起了美国国歌,升起美国国旗。这以后就成了奥运会的传统发奖仪式。

第1届奥运会,对奖牌质量的成分、规格大小和图案设计等,都无严格的规定。据说,东道主认为金子常常与赌博游戏连在一起,显得俗气,故奖牌只有银、铜牌两种。授予冠军的是银牌和橄榄枝环,授予亚军的是铜牌和月桂花冠,授予第3名的则只有铜牌。但是,为了统计上的方便,本届奥运会奖牌仍按金、银、铜3类计算。

第3届圣路易斯奥运会,首次向前3名优胜者颁发金、银、铜质奥运会奖牌,并将颁奖仪式放在决赛后的现场进行。

1932年举行的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上,第一次按金、银、铜牌设置不同高度的领奖台,并规定在每一个项目结束后立即发奖,而不是等比赛全部结束后再集中发奖。

国际奥委会对颁奖礼仪进行了规定:在奥运会期间,奖章应由国际奥委会主席(或由他选定的委员)在有关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主席(或其代表)陪同下颁发。

在每项比赛结束后,立即在比赛举行场地以下述方式颁奖:获得前3名的运动员身着正式服装或运动服登上领奖台,面向官员席(冠军站在中间,亚军站在右侧,季军站在左侧,冠军站的位置比亚军和季军站的位置稍高),然后宣布他们的名字和其他获奖者的名字。

冠军代表团的旗帜应从中央旗杆升起,第2名和第3名的代表团的旗帜分别从紧靠中央旗杆右侧和左侧的旗杆升起。奏冠军代表团的国歌时,奖章获得者应面向旗帜。(by 百度)



1. 新生

 

地球仍在转 暗潮涌动

睁眼看到的世界

总是那么的美好

 

父母在侧

常是珊瑚如炬

天地飞白

遨游 与鲲比肩

 

流光随着海水前进

自始至终

与我相拥

对月谱曲 日夜笙歌[2]

问今生的旅途几时交错

 

闪光灯和聚光灯[3]

随着我的歌声和呼吸而来

铁皮上的小型动物们在狂欢和挥手

我也摇摆双鳍 翘起尾巴 附和

 

海洋世界里

我被有力的大手托举着

我 是地球的宠儿

 


2. 遇见[4]

 

大海 茫茫

相遇的刹那

便觉是地久天长

 

我相信

今生最美的劫

是遇见你

你的殷殷目光

是我此生游不出的海

 

万物都将见证

水面上两道宽宽的水道 通向时光

我虽不是神

也愿让这一刹那永恒

 

我庆幸我

不需要体会52赫兹的孤独[5]

飘向远方 独自的歌

空间破碎 没有回应

最终落入

一纸传说

 


3. 离别

 

仰望流星划过

深寂

无法呼吸

连水柱都暗暗无声

 

你终将要离我而去

仿佛也是赴约如期

时间淡然

可憎

 

你轻轻闭上眼睛

吟出最后一个乐符

缓慢地 沉入海底

珊瑚和流沙裹挟着你

鲸落[6]

变得沧海桑田

是你最后的温柔

 

水月镜花 破碎

从此阴阳两隔

我为你唱最后一首歌

不知为何

千米方圆静默[7]

像黑洞

像我咆哮又死寂的心

 

船上的人类还在那里

只是好像换了模样

突然一阵破空

 

身体一阵刺痛

意识也渐渐黯淡

黑暗来临的那一刻

他们也在欢呼

 

我终将也

要去寻你了吗

在另一个世界 席地幕天

星河下

我们还能

相偎而眠吗

 


4. 落幕

 

满目仓皇

他曾悲欢 她曾喜怒

她化作鲸落成归宿

 

落幕前

他认为他也实现了鲸落

随波澜跌落

陪她而去

 

地球仍在转,暗潮涌动

海上倾盆大雨

却永远缺少了什么




[1]蓝鲸(学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一种海洋哺乳动物,属于须鲸亚目。共有四个亚种。蓝鲸被认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过的体积最大的动物,长可达33米,重达181吨。蓝鲸的身躯瘦长,背部是青灰色的,不过在水中看起来有时颜色会比较淡。

 

[2]蓝鲸是世界上最大声的动物,蓝鲸在与伙伴联络时使用一种低频率,震耳欲聋的声音。通过距离蓝鲸1米参考压力1毫帕的测量,估算蓝鲸的声音在源头处可以达到155-188分贝。即使考虑到水和空气的不同的阻抗,不同的标准参考压力,空气中的等价声音范围仍有89-122分贝。作为比较,风钻的声音大约100分贝。但人类可能无法体会到蓝鲸是声音最大的动物。所有的蓝鲸种群发声的基频在10-40赫兹,而人类能够察觉的最低频率是20赫兹。蓝鲸的声音持续时间为10-30秒钟。发声的作用主要在保持个体间的距离,同类和个体识别,环境信息传递(例如觅食,警告,求偶),保持群体联系(例如雌性和雄性间的交流),地貌特征定位,食物定位等。

 

[3]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便有科学家将声音记录仪和探测仪放入水下以记录鲸鱼的声音并追踪它们的行踪,目前最灵敏的仪器能够在80千米外捕捉到鲸鱼的声音。

 

[4]虽然有人曾见到50-60只蓝鲸成群活动,但一般很少结成群体,大多数是孤独的,或仅有2-3只在一起活动。双栖的蓝鲸彼此十分和睦,一起游泳、潜水、觅食和呼吸,宛如鸳鸯,形影不离,身后常常留下一条宽宽的水道。3只在一起的蓝鲸,大多为雌兽和一只幼仔鲸紧靠在一起,雄兽尾随其后,相距大约3米左右。

 

[5] 故事的开始是在1992年12月7日,惠德比岛海军观测站的中士维尔玛·兰奎捕捉到了一个信号。它并非某个已不复存在的国家的潜艇。它是一首鲸歌。但是这首歌的频率是52Hz。以声音模式而言它有点像蓝鲸,可蓝鲸的频率在15-20Hz。没人记录过这个频率的鲸歌。所以她和她的同事开始追踪这首歌。接下来的十几年里,歌声的频率逐渐降低,从52Hz降到了50Hz,但始终清晰可辨。论文里记录了这样的描述:“北太平洋海盆任何水听系统的声学数据均未识别出类似特征的其他呼叫。每次仅有单一序列的呼叫得到记录,没有重叠……轨迹和其他鲸物种的位置和运动均未表现出关联……”在最后的讨论部分,作者写道,“也许很难接受的是……它可能是广阔海洋里唯一一只这样的鲸。”

 

[6] 鲸落是指鲸鱼在深海中死去,其尸体缓慢沉入海底,并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鲸落可以供养一套以分解者为主的循环系统长达百年,这是鲸鱼留给大海最后的温柔

 

[7] 由于蓝鲸的皮下有一层厚厚的脂肪,可以做肥皂,鞋油等。因此蓝鲸遭到了捕鲸人的大量捕杀。蓝鲸的捕杀量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增长,到1925年,美国,英国和日本跟随挪威,加入了捕杀蓝鲸的行列,他们用“捕鲸船”捕杀后将蓝鲸升到巨大的“工厂船”进行处理。1930年,41艘船共宰杀了28325头蓝鲸。二战末期,蓝鲸种群已接近灭亡,1946年首次引入了国际鲸鱼交易配额限制。这些配额是无效的,因为约定并没有考虑到不同物种的区别。数量稀有的物种可以和数量较多的品种进行相等程度的捕杀。由于人类的捕杀和海洋环境的污染,1960年,国际捕鲸委员会开始禁止捕杀蓝鲸,此时已有350000头蓝鲸被杀,全世界的种群数量已经减少到不到100年前的1%。世界只生存着不到50头的蓝鲸。(简介来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