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军事文学·军旅日记:《夜色朦胧的海》续八

周伟良/海风 深海蛟龙 2021-02-11

总是在不经意间想起过去

朋友笑着说老了

总是想起灿烂的青春

那蔚蓝的海,那阵阵海风

明天早晨可能又要起大雾了。海边的大雾竟是十分迷人的。先是一阵茫茫的雾,把数十米之外的东西都遮盖起来,什么也看不见,尔后,太阳慢慢升起,雾也慢慢消散,变成了在海面 上飘摇的一片使人感到大海的神秘的东西,然后,又跨上对岸,缠绕在对岸的山间,轻纱般地飘游着。这时候的景色是很清秀的(说到清秀,我自然地联想起了另外一回事:一 张清秀的照片),在淡淡的太阳的光辉照耀下,山是青山,水是绿水,向太阳升起 的东方看,海面荡漾着的涟漪一点一点地闪烁着金色的光辉,一切都使人感觉到生活的美好,愿意珍重青春的时光。太阳出来了,一切都变得美好,可是,这总是要从黑暗中过来的。现在,就是寂静的夜色之中的海,茫茫的夜色笼罩着的海……
我的生活哟,你该不会是寂寞的吧?!
又要出海了,这次出海原定时间是九天,我得在五舱操从来没有操过的V-9-24的岗位,因此自己似乎也不太放心。本来超编许远江和我一起出去,可是 为了办张丕俭的学习班而把他抽出去了,只剩下了自己一个人操作,那就当心点吧。
这次出海如果按期完成的话,将是咱们艇出海训练长的一次,我也将在海上值两次锚泊更,还得在海上过今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将在海上写两篇值更夜记,但愿记下的是乐观的情绪,良好的感受,成功的经验和锻炼的体会,而不要因为晕 船而什么也不想写,坚持写一点总归是有好处的,特别是直接来自海上的夜记”

晚上没事吧?”
“嗯。”
“咱们出去遛遛。”
昨天晚上,吃过晚饭以后,班长找我“谈心”来了。

“遛遛”就遛遛吧。围着海边,沿着新建的司令部大楼、水兵大楼、五号码头、四号码头、三号码头再回到宿舍,绕了一大圈,边走边谈。

配图

“谈心”是部队里比较流行的一种形式,即所谓通过互相之间促膝相谈,交换意见,相互勉励,共同进步。这本来是一种好事情,可是问题是太流于形式,所以我也不找什么人谈心, 除非他们来找我。我觉得平时随便说说则可以什么都说出来,一到正儿八经的“谈心”就反 而要说假话了,反而受拘束了,所以“谈心”远不如像“吹牛”那样随便聊聊好。

既然要谈,那就谈谈吧,班长也是一片好心。我呢,也做好思想准备。
“最近感觉怎么样?有什么想法没有?”开始了。
“我还有什么想法,也就是这样过着。”于是我按照自己的主意开始说了。讲了讲自己的表 现,给自己找出几条毛病来。我总觉得,在这种场合下,别人讲不如自己讲,这样主动些。

我说,我主要是工作不太主动,生活比较懒些,作风稀拉些,这些也都老毛病了。班长则说,主要是说话方面要注意,要有场合,有分寸。(战友之间谈话非常真挚)
这点我是认识到的,平时喳喳呼呼是没有给我带来多少好影响的,但是我说话从来是不注意场合和人物的,再大的领导我也敢指责,看到我不顺心的事我总想说,放在肚子里难受。 直爽有时是缺点.

这可是对“前途”有些不利哟。
自然地,谈到了组织问题,对于我来说,这就是谈话的核心,“该轮到你啦。”我是很明白 的,我们班里不是党员的兵最老的就算是75年的了,排号的话应该放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这就要看我的“努力”程度如何了,说实话,我们班76年入伍的几位同志表现都是不错的 ,工作很积极,上进心也很强。
既然这样,那我就“争取争取”吧,为了一块当今社会上的“金字招牌”,按照设计好的“ 努力方向”去努力,去适合人们的口味再说吧。
我是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在任何情况下,我都将始终坚持不渝地忠于人类最美好的事业——共产主义事业。为了全人类的解放,这就是我的全部目的。
海阔天空更增加了我的豪情壮志。


在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日子里,我们又一次开始了海上航程—科目训练。鱼攻训练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在五舱操练V-9-24岗位对于 我来说也是第一次。
有点“出师不利”,五、六舱的离合器信号灯不知什么地方短路了,保险丝换上后马上又爆 掉了,朱军士长换了两次都不行。
“怎么回事?搞好了吗?”传话筒里传来了艇长在舰桥上焦急的声音。
动力长对着话筒大声说:“跑到锚地,你给我准备一箱保险丝也不够!正在排除!”
于是,艇长只好下令左电机前进一。满头大汗的电工军士长朱炳林东查西看,总算排除了这个小故障。
还靠在码头上的时候,五舱前离合器的信号灯就不亮了,为修理它和雾太大的原因使我们拖延了半个多小时才出海。
好了,现在开始跑了,“双车前进二”
在宣布“水上二级部署第二更开始值更,非更人员离开岗位休息”的口令后不久,艇长又 下了“停车”的口令,然后“各就抛锚岗位”,抛下了 锚链。“怎么回事?”上了舰桥一看 ,嗬,好大的雾!中午12点了还有这么大的雾!能见度差极了,只能看见几十米之内的海面, 因而只好先抛锚了,等好点了再走。跑交通的登陆艇也靠在我们旁边。
艇长不许人们在舰桥上大声谈话,“要保持肃静。”他一面说着,一面侧着耳朵,注意地倾 听着是否有来往的船只,随时准备应付复杂情况……
过了大约半小时,航道上清晰一些了,小山头也隐约能见到了,又开始了开往锚地的航程。今天训练是不可能的了,能早点到达锚地就不错了。
第三更值更的时候起了风,我在四舱睡觉,“哗!——哗!”那刚烧好的菜放在桌子上全推到床上去了,酱油桶也倒翻了,地板上淌了好多,只听得厨房里“乒令乓啷”一阵乱。肯定又有不少人“交公粮”了,人们说:“向五一节献礼呢。(那时气象预报没有现在精度高)
好不容易到了锚地。吃晚饭的人不多,被刚才那一阵子搅乱了的五脏还没有“恢复原状 ”呢。外面风真大,打得舷边一阵一阵地响,看样子明天也够呛,风是小不了的了。饭怎能吃得下去呢?陈副长发了梨罐头后,人们便纷纷开罐头吃了。

今天晚上值更,得不到充分休息,明天一天肯定不太好过,准备“交公粮”吧。不存在什么 幻想.

走上舰桥眺望,锚地的夜景真漂亮,那么多的渔船,挂着各种各样的灯,大概是识别和互相区别用的吧,红的、黄的、白的、绿的、蓝的,沿着咱们艇一圈都连上了。更有意思的是, 船在动,有的在开,有的在换锚位,那盏盏彩灯在海面上飘动,游弋。真的,就是南京路外滩的夜色也没有这种特色呢。
渔民们是辛苦的,没有先进的科学的仪器和设备,全靠长年海上生活积累下来的经验在航海打鱼,在海上颠簸。唉,谁叫大海有那么多的宝藏呢?
水兵们也是辛苦的,从陆上来到海上,与晕船作着艰苦的斗争,没日没夜地工作着,时刻睁着警惕的眼睛。唉,不知是谁发明了舰艇这一类战争的武器!

木帆船

从木帆船到万吨轮,大海记录了人类的文明史。可是,危机还是不断地产生,战争的阴影不时地笼罩在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的头上,使各国不得不注重自己的军事力量的发展。
“软弱招致侵略, 强大能防止侵略。这个真理放之四海而皆真!


站在舰桥上,用望远镜把普陀山收在眼底,听去过的人们介绍,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然而终没上去过。
“五一”节到了,这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虽然在海上抛锚,也放假一天,并派交通艇送到普陀山上去游玩。 总算有了“登陆”的机会,谁不跃跃欲试!毕竟这不比在家里那么简单,“上午第二更值更 ,第一更和第三更一半去普陀,下午交换。”传来了艇长严厉的声音。
我就安心下午去吧。好在下午时间预计要比上午多两个小时,尽够我们走的了。上午还是把《战斗快报》“五一”专刊搞出来吧……
交通艇一靠的码头,这帮穿着一身油工作服的潜艇兵便一蜂窝涌 上去,抓紧时间向腹地纵深。我喊住金培:“咱们不要和他们大家都走一条道,人太多了不 方便。”
“好,那我们从这边走。快跑!”金培带着我们往右边跑了。(人家是游玩我们是奔跑)
“……等一等!”我回头一看,施国贤气喘吁吁地追了上来。
于是我们四人(金培、张玉盈、施国贤和我)便先经过西方船向南天门走去 了。水泥的船身下边还有朵朵浪花呢。
所谓南天门,是用石头搭起来的,外面是普陀山的民用码头,每天有两班从沈家门开往这里 的摆渡船,这里也送出两班。
我估计原来是“南天门”三个大字的地方,抬头看,已换成了“毛主席万岁”的字样,两旁 也都是政治性的标语口号,可见文化大革命使这块佛家“圣地”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了 。(这就是70年代末真实的普陀山景象)

南天门

过了南天门,直插后寺,途中经过了前寺(没进去看),前寺外面有个很大 的水池,人们在上面洗衣服,水池上搭了几座(三座?)石桥,盖了两个亭子 ,在太阳光底下,亭子上的瓦闪烁着灿烂的光,“琉璃瓦!”我惊讶地喊道。
在到过后寺后,才知道这并不是琉璃瓦,而是白细瓷瓦,在太阳光的反射下呈现出光芒来的。不禁替自己感到好笑。
旁边还有个小石塔,约有七八米高吧,雕塑着三层佛像,其中有两个身后的图案是像放光芒的样子的,石雕佛像的脸被打掉了(一定是破“四旧”的红卫兵们干的),在沿途的山上的石壁上还可发现多处石雕佛像,但脸都被敲掉了。
后寺门口有陆军站岗(据说这里已经是一个陆军守岛部队的团部了),我 们问清了地址后,就大摇大摆地进去了,兄弟部队嘛! 院子很大,里面已经没有和尚和尼姑 之类的信徒了。但过去的痕迹还是能见的,这里保护得不错,也挺干净。我们用这里的泉水(开玩笑说“这是圣水啊!”)洗了头,然后一间一间房,一处一处地方细细 “考察”。
贴金的“钦赐龙藏”几个大字(有好几处)还保留着,亮晶晶的,在一座大殿的前面,耸立着一座大铸铁“练丹炉”,有些锈迹斑斑了,上面隐约能见刻着一些捐钱的信士信女的名字,按照捐钱数量排列着,最多为四十八元,最少为一元不等。
一座殿的房檐底下,抬头往上看,画着历史上真有的唐僧(玄奘)取经的故 事,共有约几十幅画。据画上所讲唐僧在印度共住了六年。当然,这里并没有像《西游记》所描写的悟空、八戒和沙僧之类的哦。
大殿里面也有几幅画,一幅是天上皇帝,一幅是神仙佛家,这两个便为几千年来的最高权威了。可惜大殿里空荡荡的什么东西也没有了,估计是被人搬走了。
后来听说后面的山叫佛顶山,山上有颗大树,我们因不见得有甚奥妙,没有去。喔,对了,前寺前面的那座桥叫永寿桥。
从前寺边上往山上走,踏过了不少石阶,没有去数,恐怕是有人数过的吧。到了“西天”, 石刻大字“鹭岛南普陀”有座院子,听说剩下的尼姑和尚住在这里,我们进去看了看,没什 么名堂,便出来了。可是见到后来的人进去很长时间尚未出来,我们复又进去,(好奇)拐过一角,才见此处有个“灵佑洞”,里面香味飘绕,过去一看,黑乎乎的很小一个洞,上面一座空台,佛像大概被拿走了,有点泥塑的玩艺,细细一看,原来是一个佛像的身体部份,头和一条 腿没了,还有莲花等,下面一个小石池,池中有常年不断细泉滴滴,我想起了《牛虻》里的那句话:“上帝是个泥塑木雕的东西,我只要一槌,就打得粉碎了。你呢,却一直拿谎话欺 骗我。”这些东西,要在几十年以前是多么神秘和神圣的啊,可是今天却变成了一堆泥疙瘩 。不禁使人贻笑大方,人类进步了多少年啊!
水池两边刻着贴金字,是一副对子,上联是:“七宝树下黄金地”,下联是:“八德池中白玉莲”,横批是:“不夜天”,但是现在连白天都是黑乎乎的,不用说晚上了,哪来的“不 夜天”呢?除了游山玩水的无神论者,大逆不道的公子王孙们,还有几个来朝拜的呢?
出了“灵佑洞”,来到了“天下第一石”,石上原有的几个字被敲掉了,已认不出来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像被用什么力放到另一块大石头上去似的,凌空卧着。我们四人爬到上面坐了 一会,脱下衣服,摘下帽子向在海上漂着的潜水艇招呼着。然后一个个从顶上跳下来,向山下走去。
这时候交通艇已经从我艇向码头开来,我们急忙跑下山,码头边上,大家都已经在等着了,交通艇一靠上码头,我们一群结束了“放风”一个个走上船去,又驶向了 我们的岛——潜艇。不过,玩了半天,预计能多吃半碗饭吧。
普陀之行就算完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