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飘香四海臊子面(小小说)

祁军平 岐山作家 2021-07-31

飘香四海臊子面(小小说)

祁军平


娘的创业史,是聊天聊出来的商机,还得从几年前说起。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在南方工作,两年没有回老家陪父母过年,到了腊月二十,我决定约女友一起回家过年。电话告知娘后,娘在电话里连声说“好,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腊月二十八,我和女友回到了陕西岐山老家,一进村子,纯朴的叔伯姨嫂们便热情地嘘寒问暖,聆听着乡音我感亲切。

母亲知道我从小爱吃臊子面,早早就燣好了一大盆臊子。第二天中午,娘便张罗着做臊子面。

“阿姨,我们在南方一年四季大鱼大肉大米饭不离口,军平常在我跟前夸您擀出的面条'提在手里像条线,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盘成旋,吃到嘴里嚼不断',还说您燣的肉臊子色、香、味俱佳,沁脾酸香,风味独特。我们南方倒也是有家面馆,但面条是机器压的,吃在口里软绵绵的,军平说,没有您擀的面条筋韧爽口,汤也不酸,醋也没有家乡的醇香。”女友说。

娘听得高兴,咧开了嘴,笑着冲女友说:“你俩稍等会,我这就去做底菜和漂菜,中午让你这湖南姑娘尝尝我们陕西正宗臊子面。”

不大一会儿,娘就把臊子面做好了。娘盛了一碗臊子面,汤面上飘着红(红萝卜)、黄(黄花)、白(豆腐)金(鸡蛋饼)、黑(木耳)、青(韭菜),色香俱全,香味扑鼻。娘让我去大门外的门墩前泼汤祭祖,女友对此甚是疑惑。

娘说:“泼汤是我们这儿的一种习俗,第一碗面不上席,由小辈端出门外泼汤,象征祭祀天神地神,剩下的汤称'福把子',泼过正堂的祖灵牌位,才上席招待客人吃,臊子面也是关中招待贵客的主食。”

我端起碗一连吃了五碗,女友在一旁看得张目结舌,忙劝我不敢再吃了,怕撑坏了我的胃。

娘笑着说:“没事,让他吃。在我们这儿,臊子面面条盛得稀,也叫‘一口香’,一般小伙要吃二、三十碗。”

父亲接着说:“陕西臊子面有许多说法,传说在很久以前,岐山有户人家娶了一个美貌、聪明、勤快、伶俐的媳妇。新媳妇到婆家的第二天,为全家做了一餐面条,一家人食后无不称赞面条滑爽鲜美。后来她的小叔考中了官职,请同窗好友到家作客,便请嫂子为大家做最拿手的面条款待客人,大家吃后赞不绝口。从此,'嫂子面’就出名了。由于’嫂’与’臊’谐音,嫂子面便叫成了臊子面。”

听完父亲对臊子面的介绍,女友突然灵机一动,兴奋地说:“臊子面这么好吃,我们何不将这一特色小吃发扬光大,在南方开家‘陕西臊子面馆’。我们单位附近有几家工厂,外来务工人员就达十几万,陕西打工仔少说也不下四、五万,以我看,臊子面一定有卖点,将来一定能发家致富……”

娘在一旁听得合不拢嘴,心旗摇曳,陷入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中。

过完正月十五,在我们的鼓动下,娘同我们去了南方,经考察后全家集资在工厂密集的街道开了家“岐山臊子面馆”,不出所料,顾客越来越多,娘擀的手工臊子面每天供不应求。为了满足食客的要求,我们又从老家聘请了一百名做臊子面的巧媳妇,扩大了店面,主食也由猪肉臊子面增加为羊肉臊子面、素臊子面、南瓜臊子面等等,面馆逐年壮大,生意兴隆发达,臊子面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就连外国人都慕名而来品尝臊子面。从此,我们的臊子面香飘万里,名扬四海……

 

祁军平,岐山县青化镇人,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