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与不信能同负婚姻的轭吗?【三】所罗门与埃及太太
旧约里似乎常常有些可以用来支持信与不信之间通婚的案例。大家耳熟能详的有路得、喇合、西坡拉与摩西、约瑟和他的埃及太太、以斯帖和她的波斯王老公等等,甚至所罗门娶的埃及太太也被拿出来说事。既然上回挖了所罗门这个坑,所以这回就从所罗门和埃及王后说起。
列王记3章,正当所罗门接替大卫、巩固了自己的国时,马上记载了所罗门和埃及的政治联姻。作者这么做用意很明显:所罗门要打造自己的黄金王朝,因此外交的第一步当然是先巴结好超级大国。然后紧接着作者又记载所罗门继续去丘坛献祭——这也是不讨神喜悦的事情。可即便如此,作者仍旧说所罗门“爱”耶和华,而且在下文4-15节的记述中,在基遍耶和华向所罗门显现,也祝福了他。所以,我们似乎很容易得出结论:所罗门娶了埃及王后并没有被神所责备,反倒得了祝福。真正让他偏离神的,不是娶外邦太太,而是跟着她们拜假神。可是,果真如此吗?
首先,列王记的写作目的我们要搞清楚。列王记是写在犹大被掳初期的作品,目的是要告诉被掳的犹大人为什么会沦落到这个地步。因此,列王记对犹大诸王的刻画相比被掳后期写成、旨在鼓励流放者的历代志相比,是更加负面的。所以,作者在三章开篇先把所罗门干的蠢事抖出来,再讲他那些好的地方,是有其匠心的。而这种叙事的安排,不见得就是时间顺序。换言之,神在基遍的显现不见得一定是发生在所罗门娶埃及太太之后。
其次,列王记里,埃及这个国家出现了很多次。除了提到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历史意以外,埃及这个名字出现时往往都有不好的意味。比如使王国分裂的耶罗波安逃去埃及藏匿,埃及法老后来上来攻打耶路撒冷,而最讨厌的一次是法老上来把千年难遇的好王约西亚给杀了。而到最后,亡国的犹大还有一些余民住在耶路撒冷,但是因为一次动乱,使得这最后的一撮以色列人逃去埃及(王下25:26)。我们马上想到摩西在申命记里对以色列人立王的叮嘱:“只是君王不可为自己加添马匹,也不可使人民回埃及去,为要加添马匹,因为耶和华曾经对你们说过:‘你们不可再回到那条路去。”(申 17:16 ) 因此,列王记的整体发展走向是一代不如一代的王到最后把百姓又弄回埃及去了。列王记的结尾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对出埃及记的逆转。有趣的是,摩西说王不要为自己加添马匹,列王记里却记载所罗门努力地给自己加添车马,而这些车马也都是从埃及进口的(王上10:28-29)。因此,作者所塑造出这个所罗门的形象,活脱脱就是摩西临死前千叮咛万嘱咐的反面教材。虽然历史上有些拉比说所罗门的埃及太太是在归信犹太教后才跟王结婚的,但这种诠释不太合理,因为在代下8:11 讲到:“所罗门把法老的女儿从大卫城,带到他为她建造的宫里去;因为他说:“我的妻子不可住在以色列王大卫的宫里,因为耶和华的约柜所到的地方都是神圣的。”埃及太太在这样的一种渲染之下,很难说是一个正面例子。
所以,列王记作者用了一种特殊的“回溯”笔法。虽然他到了11章才开始大书特书所罗门的败坏,但却把和埃及太太的政治联姻放在所罗门发迹史的最开始,要在一开始就埋下伏笔,让读者在跟着叙事线索前进时,纵使惊叹于所罗门的各种成功和伟大,但同时因为娶埃及太太的这个“污点”而一直心里存着保留,然后去到11章看到所罗门开始变身为异国美色收集者时,就会恍然大悟参透作者写作的匠心:埃及一直都是以色列的网罗,也是摩西最担心的国家,而不可一世的所罗门恰恰成为逆转出埃及的始作俑者。虽然最后百姓回到字面意义上的埃及要在很久以后,但实际上北国被掳于亚述、南国被掳于巴比伦也都是属灵意义上的“回埃及”。而这个逆转出埃及的种子,是在所罗门这里种下的,而他娶的埃及太太就是明证。
作者似乎还生怕读者get不到他的点,所以特地还在9:16插叙了一段小历史,说法老还挺疼这个女婿的,为了给女儿嫁妆还大老远地跑到迦南来放火烧城,把基色拿下送给所罗门太太。所以,同在流放中的犹大同胞们(列王记的第一读者)你们还不明白吗?所罗门都管埃及法老叫爹了。虽然咱们现在才被流放,进入另一次埃及的捆绑,但是从所罗门结婚开始,我们实际上已经在属灵上开始下埃及的历程了。
那至于作者说:所罗门”爱“耶和华,又该如何解释呢?一个人是否可能已经陷在罪中,但是又还在爱神呢?我想人的生命是很立体的,他在一件事上开始犯罪不悔改,并不代表他整个生命就立刻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完全投入黑暗之中。就好像癌症一样,癌细胞开始长出的时候只是在某个部位,患者总体来看还能正常的生活,但如果他不处理这个癌细胞,那么转移蔓延到全身是迟早的事,直到最后完全把他吞灭。所以,虽然所罗门在娶埃及太太时已经犯罪,但这就像一个癌细胞开始长出一样,还没完全地影响他的全人,他可以对神有三心二意的爱(注意圣经从未说过所罗门全心爱耶和华,这个说法只用在后来的约西亚身上)。可是当他任由这个罪生长时,最终带来的就是11章的彻底败坏,连到这个三心二意的爱也没有了,到最后不仅毁掉了他自己的一生,而且也把整个神的百姓重新带回到埃及奴役的黑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