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与深渊同行

李彬 观花走马 2020-01-06

我为什么开始做《人间日常》?

首先大概因为会画画。我是计算机专业出身,通过自己的琢磨成了一名儿童插画师,顾名思义就是制作儿童主题的绘本和插图。听起来似乎是一个理想的职业,实际上会碰到所有设计师都会遇上的普遍问题:和各路编辑的沟通障碍,国有出版社的体制内行政干预,毫无审美的强迫改稿,付出回报完全不对等的低酬劳……如此这般使我感觉很不愉快,却要在种种条件制约下,说服大脑屏蔽掉现实层面那些不好的东西,持续描绘出欢乐的小朋友和大自然,这让我感觉无法说服自己,面对笔下画出的那些天真笑脸,逐渐感觉到牵强和不信任,但为了生计也无可奈何。

就这样我度过了很低落的一段时期,无论是对工作还是对自己,都觉得没有希望可言。我甚至开始用虚无主义麻痹自己,觉得反正人生终归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所以努力没有任何意义,过一天是一天,作息颠倒晨昏不分,浑浑噩噩地混日子。

有一天,我照例中午下楼吃饭,在过马路等红绿灯的时候,忽然留意到路边有一个蹬着三轮车卖花卉盆栽的中年男人,他身边没有任何顾客,就那么呆呆地仰头望着天空出神。我也看着他发了好一会儿呆,想象他每天的营生,想着那么多花草要是卖不掉该怎么打理。直到红绿灯变灯,我便匆忙汇进人流走开了。

回到家后他的身影还在我的脑子里盘旋不去,我索性提笔把他画了下来。直到后来开始持续制作这个系列,我才意识到,原来一切的源头就是那个路边卖花的男人。

也是在这个时期,我体会到转移自己职业倦怠的有效方法,就是写作,它仿佛给我逐渐暗淡的房间里多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我开始自己琢磨写作,阅读各种文学,甚至包括流行歌曲各个填词作者的作品,只为了研究其中的写作技巧。绘画曾是我最大的爱好,但成了职业之后逐渐乏味起来,所有兴趣一旦意识到需要攀登的高度在哪里之后,压力就会变得大于乐趣,你会开始在乎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中的体验。大概我此生都不能成为一流的画手,更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写手,但我愿意尝试用自己的各种技能去尽可能地表达,毕竟,我相信自己还有足够多的表达欲,这就够了。

随着这个系列的逐步深入,我不再满足于谈论生活中美好的那一面,而是需要下潜到深处,去观察那些很少见到光的部分。我相信每个人的生活里,都存在一些晦暗苦闷的情绪,我们都会难过,委屈,尴尬,焦虑,后悔,厌恶,虚伪,堕落,仇恨……每个人各自经历着不同的人生和事件,但大脑给予我们的情感反馈和体验却几乎完全相同,某种程度来说,这大概才是人类真正的公平。我不是不能画简单愉悦的画,但无视黯淡而得到的明亮毫无意义,相反表达真实感受则更有挑战性,也更让我体会到创作的实感。

我留意着现实里出现的种种情绪,甚至会刻意将朋友或路人的谈话内容记录下来,作为可能用到的创作素材。我尽可能客观地呈现作品和人物,避免直接下判断,更希望不同的人在阅读后会有各自不同的思考,这种开放式的创作观念大概是受《红楼梦》的影响,曹雪芹近乎中立的立场,使他得以窥见人性的各种细微层面,给予每个人物足够的关照,他们才能在笔下生动鲜活起来,从而打动每一个读者。

去年有幸听过法国漫画家波顿老师的创作课,他在课上讲过一句话使我受益匪浅,他说:“在创作时,你们要感觉自己正站在悬崖的边缘,脚下就是漆黑的深渊,不要停止凝视它,它会告诉你真正害怕什么,也会告诉你真正在乎什么。”

在以后的创作里,我将继续与深渊同行。

P.S:配图是最迷茫时画的第一张《人间日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