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一个故事,洞悉全部历史
怀侠肝义胆气魄,写痛快淋漓文章
老魏出品,篇篇原创,欢迎关注
学中文的老魏,长期处于鄙视链的末端,就剩鄙视一下学史的,读研究生时经常和室友打趣:瞧瞧隔壁那些“学屎的”。
后来才知道,“史”和“史”其实是相当不一样的,比如“古代史”“近代史”“世界史”与“党史”,虽然都共一个“史”字,但后者其实是属于“政治学”范畴,属于鄙视链的最高级别。
也正因此,同一宿舍的政治学研究生就很看不起我们文学的,常常语重心长地教育我等:“文学是要为政治服务的!”
老魏我赶忙迎合:“是啊是啊,文学要为政治服务,所以学文学的要为学政治的服务,从明天起我们给你端茶倒水洗袜子如何?”
事实证明,学政治的看不起我们学文学的大有道理,但学文学的看不起学历史的,却实在太自不量力。
何也?答案很简单:太阳底下并无新事,不懂历史事实上也就根本不可能懂当下,更不用说什么预见未来。
涉世越深,越能明白何以有人说“历史是唯一称得上社会科学的学科”。
而中国文人最热衷的是将历史事件进行文学化解读,本来是些细思极恐并且至关重要的大事件,硬是给解读出热泪盈眶的鸡汤故事,一再误人误己,甚至死到临头仍不怀疑自己,而是抱怨圣君贤相“这回咋就不按套路来呢”,倒好像一直就有个皆大欢喜的套路似的。
最典型的案例当属“徙木立信”这个故事:
商鞅新掌大权,生怕天下人不服从,就叫人在国都南门树一根大木头,贴出布告说哪个将它扛到北门去,赏金十两。围观者议论纷纷,说这他妈都什么鬼,世界上还有这等好事?结果就谁也不上去。商鞅再次提高赏格到五十金,有个愣头青一边嘀咕“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一边在别人看笑话的眼光注视下扛起木头就走,万万没想到,到了北门还真领到了五十金。这下子全国轰动,都知道这新来的商鞅大人言出必行。商鞅再下命令,果然就无人不从了。
这故事作为“诚实守信”“取信于民”的好材料,为历朝历代的文人所津津乐道。而商鞅似乎也因此成为正面人物,相比之下,他严刑峻法、凶残冷酷的事迹反倒很少被顾及了。
鸡汤文人为“言出必行”欢欣鼓舞,只恨自己没有赶上好时代好政策去白赚那五十金,却不肯进一步想一想:背区区一根木头就能领十金乃至于五十金,这不明显违背常识吗?作为最高政府,鼓励民众去做明显反常识的事情,这不正是极为可怕的地方吗?
所谓察一叶以知秋,真正的智者,哪怕单凭“徙木立信”这一件事,就该洞悉这商鞅大人的德性,大秦在他治下什么可怕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徙木立信这一活生生的实例,与其说是奖赏信任,不如说是怂恿盲从:不管是不是合理,你只管听命。这就是洗脑的第一步:放弃独立思考,放弃是非判断,唯命是从就是最好的选择,到最后也必然是唯一的选择。
奖赏的另一面事实上也是威吓:我既然可以反常识反逻辑地重奖,自然也可以反常识反逻辑甚至反人性地严惩。
至此,商鞅的思路已经被梳理清楚:我要的是臣民完完全全的服从,不是常识,不是逻辑,不是理性,也不是人性,谁他妈也别给我说合理不合理,应该不应该,道德不道德。
“我就是法律,我就是天道,我就是一切”,这才是所有“欲行大事者”所要达成的首要目标。据说旧时的军阀要提拔某人之前,必先没来由地当众乱骂他一顿甚至痛打他一顿,看看此人是不是只认主子不认理。若是,方可放心重用。去他妈的什么道理不道理,法规不法规,“只认主子”才是一切素质当中顶顶重要的素质。
在“徙木立信”故事中,所有尊重常识的人都沦为笑话,都错失机遇,因此当下一个反常识的公告发布时,自告奋勇者自然就会成倍增加,到最后甚至都不用“五十金”这么具体,而只要画个饼,也多的是争先恐后者。
商鞅执法冷酷无情,一次处死七百人,染红渭河水,国人闻之色变。
譬如洪秀全“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饼,就吸引了一大票舍死跟从者,虽然事实非常冷酷:跟随者哪怕夫妻都不能同房,而“天王”一个人的妃子却多得名字都记不过来干脆改为编号,也并不影响军士们对“无处不均匀”的信仰。
可恼的是,“徙木立信”这样的好事,商鞅大人也只肯玩一次,就像“三顾茅庐”这样的事情只会发生在刘备创业之初,人家一旦屁股沾着宝座,你“卧龙”也好,“凤雏”也罢,胆敢高卧酣睡有劳大佬亲自来礼贤下士,那就叫蔑视皇权目无尊长,死啦死啦的干活!
孔融这样迂腐的呆子就不明白这个道理,看徐庶进曹营一副爱理不理的屌样子反而更受尊重,也就常常搬出圣贤之言来教训日益做大的曹操,狂言妄议,结果倒好,自己被杀,还连累了两个聪慧的幼子。“孔融让梨”“兄弟争罪”这等佳话,对于屠夫而言全部不值一提。
有个笑话说,某人被俘,敌人用尽招数想要他招供,均失败,最后使出美人计,方才欣然招供。第二天,该人再无人理会,遂大呼:我还想招供!
话说秦国扛木头之屁民,意外赚五十金之后,天天守在城门,问士兵:“大佬何时再悬赏?”
而终于再无悬赏,其人不久即被抓去修长城,和孟姜女的老公范喜良一样,累死在城墙之下。其妻幸有五十金可以抵各种苛捐杂税,这才没去哭长城,要不然肯定也因“哭倒长城”而给治寻性姿势罪。
世界并不复杂,其实也就这么一个故事。
读懂了就好,读懂了也就一切心平气和了。
顺告:两千多年前的老聃,也就是“老子天下第一”的那个“老子”,最喜欢隔几年就换一个名字,说是可以逢凶化吉、趋利避害。
老魏呢,别的学不来,就学着隔几年就换一个微信。
新近换了微信,不便之处是失去了很多老朋友的联系方式。希望看到此处的失联老友私信告知一下。
老魏文章:
此为老魏目前唯一的公众号,欢迎关注!